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甲苯 > 正文

2005年11月13日13时30分,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含有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的

英勇的寒风
霸气的盼望
2023-01-27 21:41:27

2005年11月13日13时30分,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含有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的

最佳答案
调皮的跳跳糖
机灵的煎蛋
2025-07-08 16:07:41

(1)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水样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说明污染了水;因为硝基苯容易挥发,导致污染带江面附近的空气也有毒.说明污染了空气,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有效地降低苯的污染.

(2)二甲苯是有机物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2C8H10+21O2

 点燃 
.
 
16CO2+10H2O;

(3)物理性质是不经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所以苯是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易挥发,并具强烈的特殊芳香气味,可做有机溶剂等都是他的物理性质,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可致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伴有溶血性贫血,以及肝、肾损害.

(4)苯是有毒物质,苯中毒一般是房屋装修造成的,所以应在装修时把污染降到最低,使用环保材料,经常通风就能有效的降低苯的污染.

故答案为:(1)空气,水,吸附作用(2)2C8H10+21O2

 点燃 
.
 
16CO2+10H2O;(3)苯是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易挥发,并具强烈的特殊芳香气味,可做有机溶剂;可致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伴有溶血性贫血,以及肝、肾损害.

(4)装修时使用环保材料,把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入住时也要注意,经常通风.

最新回答
漂亮的荷花
着急的花瓣
2025-07-08 16:07:41

1984年发生在印度博帕尔的毒气泄漏事故,毒气成分即为该气体——异氰酸甲酯!

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尔开办的一家农药厂发生一起严重的毒气(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给当地造成巨大灾难。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这起事故共造成1.5万多人死亡。印度政府估计,博帕尔地区有近100万居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事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向印度政府支付了4.7亿美元的赔偿费。

新华网孟买2010年6月7日电(记者聂云)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地方法院7日作出裁决,判定8名被告在25年前的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中有罪。 ;据印度媒体报道,博帕尔地方法院宣布,8名被告在25年前的毒气泄漏灾难中犯有疏忽导致死亡等罪。在被宣布有罪的8名被告中,包括当时发生毒气泄漏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尔工厂的董事长马欣德拉和其他几名管理人员。其中1名被告已经死亡。

这印度最惨毒气泄漏案诉讼25年后才宣判,获罪的只有7名印度籍高管,美国老板赔钱了事

时隔25年后,印度一家地方法院对1984年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做出了姗姗来迟的判决,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的7名印度籍高管当天被裁定因玩忽职守导致他人死亡,各自将面临最高两年的有期徒刑。当天,数百名幸存者家属和环保人士聚集在法院周围,抗议法院对这起20世纪最严重工业灾难肇事者的判决太轻太晚。判决太迟太轻惹民愤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北郊建立了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滴灭威、西维因等杀虫剂。这些产品的化学原料是一种叫异氰酸甲酯的巨毒气体。1984年12月3日凌晨,这家工厂储存液态异氰酸甲酯的钢罐发生泄漏,引发了20世纪最著名的一场灾难。印度中央调查局在灾难发生后曾对12名相关人士提出指控,包括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时任主席沃伦·安德森和公司的8名印度籍高管,以及公司本身和旗下的两家小公司。由于一名遭到起诉的印度高管已经死亡,这家法院7日以玩忽职守致他人死亡判决余下7名印度籍高管有罪,包括当时的印方主席克沙布·马欣德拉,很多人已经是70多岁。按照这项罪名,他们最多将被判处两年监禁。这7名高管只是公司操作层面负责人,更高级别公司管理人员一直逍遥法外。毒气泄漏事件的幸存者和家属以及当地的活动家7日早早聚集到法院周围,举着横幅抗议对肇事者的惩罚太轻太晚。由于做出有罪判决的是印度的一家地方法院,被告还有权向高一级法院提出上诉,估计这一过程又要持续数年时间。“博帕尔毒气泄漏受害者抗争”组织表示这样的判决是对受害者的侮辱,该组织的卡尔尼克无奈地说:“即使最后被判定有罪,2年的监禁又能代表什么,再说他们还可以上诉。” 印度法院7日做出判决后,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发表声明说:“自从多年前(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的)指控被分成不同的案件后,联合碳化物公司及其官员就与此次判决无关。”美方老板逍遥法外灾难发生后,公司的美国老板安德森曾短时间被捕,但很快就离开印度回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印度法院的审理程序中露面,目前他生活在纽约。去年7月,这家法庭对安德森发出逮捕令,并要求印度中央政府向华盛顿施压要求引渡,但一直没有下文。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1989年向印度政府支付了4.7亿美元的赔偿金,该公司在1999年被陶氏化学收购。陶氏化学在2009年博帕尔泄漏事件25周年时曾表示,联合碳化物公司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来帮助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称印度政府有责任向当地居民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和医疗服务。2009年进行的一项环境检测显示,在当年爆炸工厂的周围依然有明显的化学残留物,这些有毒物质污染了地下水和土壤,导致当地很多人生病。因为毒气泄漏失去工作能力或者患上慢性病的受害者当年获得了1000到2000美元不等的赔偿,但是还有很多受害者一分钱都没有拿到。印度总理辛格在泄漏事件25周年纪念活动中称这起悲剧“一直折磨着所有印度人的良心”,承诺要继续解决当地饮用水遭污染问题。(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俏皮的水蜜桃
甜蜜的蚂蚁
2025-07-08 16:07:41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迅速将被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甲苯的扩散。

沉静的冷风
威武的发带
2025-07-08 16:07:41

日本货轮在毛里求斯海岸触礁漏油对毛里求斯海岸生态和旅游来说是一个大灾难。

原油泄漏的近期危害首先是对海洋动物和生态的危害。原油会把大量的海鸟困在油污中,海鸟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鸟儿无法飞走,于是被滞留在油污中,或窒息或溺毙而亡。当然,海鸟更多的是中毒而亡。同样,被原油围困的海洋生物,如海豹和海龟等,也会试图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由于污染面积宽广,而且油污严重,它们最后都会一个个挣扎得精疲力竭,无力地沉入海底死亡。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大多数动物一旦受困于浮油,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随着污染面积增大和原油泄漏的增多,灾难可能进一步扩大。例如,原油中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可能进入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以及人类,无一能幸免于通过食物链的中毒。而存活下来的物种在未来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并将遗传到无数的后代。

对食物链的影响可以表现为,海洋大面积遭原油污染后,细菌、浮游生物和其他海底觅食的生物会吞噬石油,然后这些生物成为小鱼、蟹、虾类的食物,再后来这些小鱼、蟹、虾类被体型较大的红绸鱼一类的鱼、海豚和鲸吃掉。原油毒物就可以通过这种食物链而富集到较大的和高端的生物体内。一方面,毒物富集后可能杀死这些生物另一方面。这些生物如果成为海产品供人食用,又会毒害人。而这种途径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毛里求斯海岸是全国海产品的重要来源。食物链危害人的方式主要表现为,通过毒物的富集作用危害人的肝、肠、肾、胃等,使人体组织细胞突变致癌。当然,原油污染进一步扩大后还造成对生态和环境更为严重和持续的破坏。原油与海水混合后,改变了海水的理化参数,如海水的颜色、透明度等,因而会改变海洋生物原有的栖息、生长环境,逼迫它们要么迁徙,要么呆在原地被毒死。另一方面,浮在海面的大面积原油减少了太阳辐射投入海水的能量,阻隔了海水和空气的相互作用,造成海水缺氧。直接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整个海洋生物食物链的循环,从而严重破坏海洋环境中正常的生态平衡,造成鱼类、虾类等因缺氧而死亡。

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这次漏油污染后这里繁盛的珊瑚礁也面临生存威胁。如果珊瑚礁被破坏,造成的生态危害更大,有更多的海洋生物将消失,因为这些美丽的珊瑚礁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当然,原油泄漏的另一个灾难就是对当地经济的直接影响。无疑,这次原油泄漏不仅会大大减少当地渔业的产值,而且有可能使当地经济成为负值。毛里求斯海岸的旅游业也会受到巨大影响。

踏实的板凳
无聊的衬衫
2025-07-08 16:07:41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能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性月经异常、皮肤干燥、龟裂、皮肤炎等。

甲苯本身对人体只有轻微损害,但少量就能导致死亡。工业甲苯中经常掺有少量苯。甲苯与苯这两种结构十分类似的化合物在毒性上却有极大的差异。与苯的氧化反应不同,甲苯的氧化反应基本都并不在苯环上,而在甲基上发生。因此,苯氧化后常产生的具有强致癌性的环氧化物,在甲苯的氧化物中极少出现。

扩展资料

1、历史

1844年甲苯由法国科学家Henri Etienne Sainte-Claire Deville通过对吐鲁香胶的干馏首次制备成功,甲苯的英语名称toluene也由此而来。

1861年,德国化学家约瑟夫·威尔布兰特用甲苯作原料,首次合成了不纯的TNT。

1880年,高纯度TNT也由甲苯制备成功。

1891年,德国开发了以甲苯为基础原料的TNT工业制备法,这种方法经过不断改进后至今仍被使用。

2、物理性质

甲苯是最简单,最重要的芳烃化合物之一。在空气中,甲苯只能不完全燃烧,火焰呈黄色。甲苯的熔点为-95 ℃,沸点为111 ℃。甲苯带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与苯的气味类似),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清澈如水的液体,对光有很强的折射作用(折射率:1,4961)。

甲苯几乎不溶于水(0,52 g/l),但可以和二硫化碳,酒精,乙醚以任意比例混溶,在氯仿,丙酮和大多数其他常用有机溶剂中也有很好的溶解性。甲苯的粘性为0,6 mPa s,也就是说它的粘稠性弱于水。甲苯的热值为40.940 kJ/kg,闪点为4 ℃,燃点为535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苯

迷路的衬衫
朴实的巨人
2025-07-08 16:07:41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事故现场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英勇的小蚂蚁
帅气的仙人掌
2025-07-08 16:07:41

通过网上可以看到牛人整理的信息: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且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和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例如,1991年江西上饶地区发生了一甲胺急性中毒特大事故,中毒人数达到150余人,39人死亡;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发生的大量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造成20万人中毒,2500人死亡,举世震惊。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1、毒物的分类

毒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而常用的分类方法是将毒物分为以下几类。

1.1金属和类金属

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1.2刺激性气体

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酸等。

1.3窒息性气体

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1.4农药

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末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1.5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1.6高分子化台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而具有刺激作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

2.1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2.2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2.3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3、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3.1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当在作用点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有些毒物相对集中于某组织或器官中,例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

3.2生物转化

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为毒物的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3排出

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毒物可经肾、呼吸道及消化道途径排出,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径。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

3.4蓄积

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毒物的蓄积。此时毒物大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毒作用。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4、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毒物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之为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出现的病状亦不一样;现按人体的系统或器官将毒物中毒后的主要病状分述如下。

4.1呼吸系统

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防水肿。常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化硫、光气、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

4.1.1急性中毒

4.1.1.1急性呼吸道炎

刺激性毒物可引起鼻炎、咽喉炎、声门水肿、气管支气管炎等,症状有流涕、喷嚏、咽痛、咳嗽、咯痰、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等。

4.1.1.2化学性肺炎

肺脏发生炎症,比急性呼吸道炎更严重。患者有剧烈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丝)、胸闷、胸痛、气急、呼吸困难、发热等。

4.1.1.3化学性肺水肿

患者肺泡内和肺泡间充满液体,多为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引起,是最严重的呼吸道病变,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皮肤、黏膜青紫(紫绀),剧咳,带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等。

4.1.2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铬及砷化合物,可引起鼻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发生鼻中隔穿孔。长期低浓度吸人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重者可发生肺气肿。某些对呼吸道有致敏性的毒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乙二胺等,可引起哮喘。

4.2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全身皮肤、肌肉、内脏等处)组成。有毒物质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毒物称为“亲神经性毒物”。

4.2.1神经衰弱综合症

这是许多毒物慢性中毒的早期表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4.2.2周围神经病

常见引起周围神经病的毒物有铅、铊、砷、正已烷、丙烯酰胺、氯丙烯等。毒物可侵犯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表现有运动障碍,四肢远端的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减退或消失,反射减弱,肌肉萎缩等,严重者可出现瘫痪。

4.2.3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多是由能引起组织缺氧的毒物和直接对神经系统有选择性毒性的毒物引起。前者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氮气、甲烷等;后者如铅、四乙基铅、汞、锰、二硫化碳等。急性中毒性脑病是急性中毒中最严重的病变之一,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嗜唾、视力模糊、步态蹒跚,甚至烦躁、抽搐、惊厥、昏迷等。可出现精神症状、瘫痪等,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而死亡。慢性中毒性脑病可有痴呆型、精神分裂症型、震颤麻痹型、共济失调型等。

4.3血液系统

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毒物能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如:苯、砷、铅等,能引起贫血;苯、琉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突出的表现为皮肤、黏膜青紫;氧化砷可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苯、三硝基甲苯、砷化合物、四氯化碳等可抑制造血机能,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致白血症已得到公认,其发病率为0.14‰。

4.4消化系统

有毒物质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很大。如:汞可致汞毒性口腔炎,氟可导致“氟斑牙”;汞、砷等毒物,经口侵入可引起出血性胃肠炎;铅中毒,可有腹绞痛;黄磷、砷化合物、四氮化碳、苯胺等物质可致中毒性肝病。

4.5循环系统

常见的有:有机溶剂中的苯、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对心肌的损害,其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出现的休克;长期接触;氧化碳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等。

4.6泌尿系统

经肾随尿排出是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最重要的途径,加之肾血流量丰富,易受损害。泌尿系统各部位都可能受到有毒物质损害,如慢性铍中毒常伴有尿路结石,杀虫脒中毒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但常见的还是肾损害。不少生产性毒物对肾有毒性,尤以重金属和卤代烃最为突出。如汞、铅、铊、镉、四氯化碳、氯仿、六氟丙烯、二氯乙烷、溴甲烷、溴乙烷、碘乙烷等。

4.7骨骆损害

长期接触氟可引起氟骨症。磷中毒下颌改变首先表现为牙槽嵴的吸收,随着吸收的加重发生感染,严重者发生下颌骨坏死。长期接触氯乙烯可致肢端溶骨症,即指骨末端发生骨缺损。镉中毒可发生骨软化。

4.8眼损害

生产性毒物引起的眼损害分为接触性和中毒性两类。前者是毒物直接作用于眼部所致;后者则是全身中毒在眼部的改变。接触性眼损害主要为酸、碱及其他腐蚀性毒物引起的眼灼伤。限部的化学灼伤重者可造成终生失明,必须及时救治。引起中毒性眼病最典型的毒物为甲醇和三硝基甲苯。甲醇急性中毒的眼部表现有视觉模糊、眼球压痛、畏光、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等,严重中毒时有复视、双目失明。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为中毒性白内障,即眼晶状体发生混浊,混浊一旦出现,停止接触不会消退,晶状体全部泥浊时可导致失明。

4.9皮肤损害

职业性皮肤病是职业性疾病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性伤害,其中化学性因素引起者占多数。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引起皮肤损害的化学性物质分为:原发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感物。常见原发性刺激物为酸类、碱类、金屑盐、溶剂等;常见皮肤致敏物有金属盐类(如铬盐、镍盐)、合成树脂类、染料、橡胶添加剂等;光敏感物有沥青、焦油、吡啶、蒽、菲等。常见的疾病有接触性皮炎、油疹及氯唑疮、皮肤黑变病、皮肤溃疡、角化过度及疲裂等。

4.10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急症。是化学物质对皮肤、黏膜刺激、腐蚀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损害。按临床分类有体表(皮肤)化学灼伤、呼吸道化学灼伤、消化道化学灼伤、眼化学灼伤。常见的致伤物有酸、碱、酚类、黄磷等。某些化学物质在致伤的同时可经皮肤、黏膜吸收引起中毒,如黄磷灼伤、酚灼伤、氯乙酸灼伤,甚至引起死亡。

4.11职业性肿瘤

接触职业性致癌性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4年公布了对人肯定有致癌性的63种物质或环境。致癌物质有苯、铍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六价铬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环氧乙烷、砷及其化合物、a—荼胺、4—氨基联苯、联苯胺、煤焦油沥青、石棉、氯甲醚等;致癌环境有煤的气化、焦炭生产等。我国1987年颁布的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肺癌和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为法定的职业性肿瘤。

毒物引起的中毒往往是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如常见毒物铅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及肾脏损害;三硝基甲苯中毒可出现白内障、中毒性肝病、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同一种毒物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其损害的器官及表现亦可有很大差别。例如,苯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为造血系统的损害。这在有毒化学物质对机体的危害作用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此外,有毒化学物质对机体的危害,尚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和条件,如毒物本身的特性(化学结构、理化特性),毒物的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毒物的联合作用,个体的感受性等。总之,机体与有毒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毒后的表现千变万化,了解和掌握这些过程和表现,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有毒化学物质中毒的了解和防治管理。”

防护措施:

    以上全部来自网上信息收集,希望能帮助你。

简单的画板
饱满的黑米
2025-07-08 16:07:41
PX项目,指的是二甲苯化工项目。PX是英文p-xylene的简写,中文名是1,4-二甲苯,别名对二甲苯。PX(对二甲苯)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PX(对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易燃,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可使胎儿发生畸形,对人和环境影响非常大。编辑摘要

PX项目 - PX PX就是对二甲苯,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毒性。一般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乙基苯的混合物。级别一般为净水3℃和5℃馏程的优级品和一级品。广泛用于有机溶剂和合成医药、涂料、树脂、染料、炸药和农药等。 目前对其毒性,国际上存在争议。一方观点认为,PX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对胎儿有极高致畸形率,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另一方认为,PX属低毒物质,缺乏对人体致癌性证据的物质。PX是英文p-xylene的简写,中文名是1,4-二甲苯,别名对二甲苯。PX(对二甲苯)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对二甲苯(p-Xylene) 【中文名称】 1,4-二甲苯【英文名称】 1,4-xylene;p-xylene【别 名】 对二甲苯【结构或分子式】 C8H10;C6H4(CH3)2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分子量】 106.17 蒸汽压 1.16kPa/25℃ 闪点:25℃(闭式)【熔点(℃)】13.2【沸点(℃)】138.5【溶解情况】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密度(空气=1)3.66【稳定性】 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有毒!密度 860-870(20℃)Kg/m3

相对密度:0.86

馏程范围:137.5-141.5℃ 3℃

137-143℃ 5℃

138.41-40.14℃ 1.73℃(本厂)

总含硫量mg/Kg :不大于3

蒸发残留物mg/100ml :不大于5

博士试验:通过

中性试验:中性

闪点:27.2-46.1℃ PX项目 - 选址原则在生产过程中,PX与石油是密不可分的。PX的生产步骤一环扣一环,都发生在一个名叫“芳烃联合装置”的整套设备里。由于这一系列工艺需要用水,再加上为了便于运输,因此,PX项目多依水而建,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是资源丰富、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生产过程,PX的储存与运输环节可能蕴含更大风险。这是因为,PX既是易燃液体,同时也容易凝固,凝固点只有13.26°。因此,贮运时既要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晒,又要有保温设施,并防止泄漏。由此可见,单从PX项目自身特点出发,其选址的原则有“三近”:离炼油企业近,离下游PTA工厂近,离大江大海近。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就明确要求:新建PX项目必须以大型炼化厂为依托,并尽量与PTA企业的分布相匹配。[1]PX项目 - 厦门PX项目PX项目 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厦门市引进的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投产后每年的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原计划2008年投产。2007年5月末,对海沧PX化工项目一无所知的厦门市民接到了一条短信,并从各种传媒渠道获得了PX的相关信息,纷纷酝酿着表达反对在厦门上PX项目的形式和方法——“六一”上街游行。2007年5月30日上午,厦门市人民政府召开了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PX项目建设,八位副市长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海沧PX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根据一些专家和市民的意见,经慎重研究,决定暂缓建设海沧PX项目。福建省政府要求厦门市在原有PX单个项目环评的基础上扩大环评的范围,进行区域规划环评。 2007年6月1日,数千名激愤的厦门市民以“散步”的名义,上街游行,表达反对在厦门建设PX化工项目的心愿。2007年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会议决定迁建PX项目。PX项目 - 大连PX项目PX项目受台风“梅花”影响,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附近防波堤被冲毁,生产用化工储罐受到威胁。PX是二甲苯。二甲苯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塑料、塑材、医疗器械等都能用到。目前中国最大的PX项目在大连。公司叫大连福佳大化有限公司。此PX项目最初厂址设立在厦门,后来遭到厦门市民的抗议,移址到大连开发区(大连曾称福佳大化PX与厦门PX无关)。2010年大连7·16油罐爆炸位置紧邻PX项目地址;数周后,后该油罐再次发生大火;之后,PX项目发生毒气泄漏事件。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大连市委、市政府2011年8月14日下午作出决定,大连PX项目从现在开始立即停产并将尽快搬迁。PX项目 - 宁波PX项目项目概述该项目总投资估算约558.73亿元,选址位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422公顷。镇海炼化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简称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由炼油工程、乙烯工程和公用辅助设施三部分组成。民众反应从2012年10月初开始,陆续有部分村民就该项目落户后的相关环保及村庄搬迁问题到镇海区政府信访。10月22日,湾塘等村近二百名村民,以居住点距离化工企业过近为由,集体到区政府上访,要求尽早将村庄拆迁纳入新农村改造计划。此前,区政府以不同的方式约访村民,就国家环保部的有关规定几次作出说明。但是,部分村民情绪激动,甚至围堵城区的一个交通路口,经劝导,村民全部散去。[1]政府回应10月28日18时50分,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宁波市经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推进,再作科学论证。[2]PX项目 - 危害与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3,24小时(孕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至5天。PX项目 - 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吸入:当能够安全进入灾区时,将人员从暴露区移到新鲜空气处。若需要,用氧气救生器 或相同设备,以实施人工呼吸。保持身体温暖及静止休息。立刻送医治疗。皮肤接触:立即将受污染的衣服、首饰、手表等装饰品及鞋子脱掉。用肥皂或中性清洁剂清洗感染处,并且用大量水冲洗直至没有化学品残留(至少15~20分钟)。若需要,送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刻在水龙头或洗眼器冲洗眼睛十五分钟以上,并将上下眼皮翻开慢慢转动眼睛,直至没有化学品残留。如需要则送至眼科医生处治疗。食 入:急电给予医疗上之建议。不要使意志不清人员呕吐或喝饮料。当呕吐发生时,保持头部低於臀部。若人员意志不清醒,使头部转向一边。立即将患者送医治疗。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无有效资料对急救人员之防护:1. 戴防护衣服(包含防溶剂手套)以免接触污染物。2. 戴化学护目镜。对医师提示:对於食入者考虑洗胃及活性碳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