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高中阶段化学中漂白剂有哪些

爱笑的雨
土豪的砖头
2023-01-27 21:36:43

高中阶段化学中漂白剂有哪些?

最佳答案
过时的微笑
动听的鸭子
2025-07-08 18:45:46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有些问题,也不详细,以下是我的回答望采纳,第一个漂白剂的分很多种,有氧化性的,加合性,吸附性的,原理不同,有的是物理无化学反应,有的是有化学反应,

1、氧化型

有色有机物的生色基团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原子团,可以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表现其补色的颜色,而这些生色基团不少因具有不饱和性或还原性而可被氧化导致有机物褪色。这类氧化物常见的有:次氯酸(还有像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之类次氯酸盐),过氧化氢(还有像过氧化钠、过氧化钙、过氧乙酸等过氧化物),还有臭氧、二氧化氯、浓硫酸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活性很大的原子氧,原子氧氧化性极强,能将很多有色物质氧化褪色,这类的漂白是彻底的,不可逆转的,因而是长期的。

2、加合型

漂白剂和有色物质内部的生色基团加成(化合),化合后的物质不再吸收可见光,所以有色物质的颜色消失。但要注意,这些化合物往往不够稳定,受热或其它因素影响下,又恢复为有色物质和漂白剂,所以此类漂白是可逆转的,不彻底的,短期的,因而这类漂白剂选择性更强。硫粉熏蒸粉丝、银耳,二氧化硫、亚硫酸氢盐使品红褪色等均属此类情况。

3、吸附型

有些物质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一些物质中的色素使其褪色,与上述两种明显不同的是这类漂白剂漂白过程大多主要属物理过程。比如活性炭吸附色素使糖脱色或墨水褪色等。

最新回答
聪慧的裙子
小巧的大叔
2025-07-08 18:45:46

高中阶段学习到漂白性物质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某些强氧化性物质,如:H2O2、Na2O2、O3、HClO、NaClO、Ca(ClO)2等它们漂白的原理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此过程颜色往往不能复原。第二类是化合型:SO2 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的物质,此过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逆转性,褪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颜色可以复原。比如: SO2能漂白品红溶液,但是褪色后加热恢复红色。其它的就没有了。至于活性炭使某些物质脱色,那不是漂白,是发生了物理吸附,我们说的漂白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通常是指化学变化过程。

贪玩的龙猫
含糊的黑猫
2025-07-08 18:45:46
因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在水中会电解成

次氯酸、氯化钠

,而真正起到漂白作用的其实是次氯酸,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在水中会有一部分电解成水和HCl

加盐酸和醋酸是为了是

平衡向左移动,让水和盐酸结合成次氯酸,所以要是水中次氯酸含量提供就要是平衡左移。

这个高中化学上有,好多年没看了,不知道表达的还有没有上学时清楚,去看看书吧,在水和无机盐那部分,好像叫化学平衡式

谦让的玫瑰
感动的八宝粥
2025-07-08 18:45:46
有漂白原理。乙酸钠,又称醋酸钠,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H3COONa,分子量为82.03。三水合物乙酸钠性状为白色结晶体,相对密度1.45,熔点为58℃,在干燥空气中风化,在120℃时失去结晶水,温度再高时分解。无水乙酸钠为无色透明结晶体,熔点324℃。易溶于水,可用于作缓冲剂、媒染剂、漂白剂,用于铅铜镍铁的测定,培养基配制,有机合成,影片洗印等。

伶俐的大神
寂寞的小刺猬
2025-07-08 18:45:46
二氧化氯与其它消毒剂的区别

1、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根据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菌能力,可将消毒剂分为三类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芽孢、病毒的消毒剂,这类消毒剂也称为灭菌剂。有二氧化氯、双氧水、戊二醛等

中效消毒剂:指不能杀死细菌芽孢,但能杀死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大多数病毒的消毒剂。有乙醇、氯制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结核杆菌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有洗必泰、新洁尔灭等。

2、常用化学消毒种类以及作用机制和特点

2.1、过氧化物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双氧水、臭氧、二氧化氯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广泛应用于医学消毒和工业灭菌。

2.2、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杀菌特点是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性质不稳定,杀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消毒过程中易产生三致物质(治癌、致畸、致突变如三氯甲烷等),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84消毒液、优氯净、三氯异氰尿素(钠)、碘伏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其中含氯制剂主要应用于工业消毒。

2.3、酚类: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酚类能抑制和杀死部分细菌的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包括:苯酚、来苏水(甲酚)等。该类消毒剂为低效消毒剂。主要应用医学消毒。

2.4、醛类: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应。甲醛、戊二醛等。可做灭菌剂使用。主要应用医疗卫生的器械表面和空间消毒,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2.5、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机理是改变细胞膜透性,使细胞质外漏,妨碍呼吸或是蛋白质变性。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对芽孢、真菌、病毒、结核杆菌作用差。包括:苯扎溴铵(新吉尔灭)。作中效消毒剂。一般适于皮肤、粘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2.6、醇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干扰代谢。杀菌特点使对细菌有效,对芽孢、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的工器具、器械、手的表面消毒。

3、二氧化氯消毒剂与其它常用消毒剂的比较

表1:综合比较表

消毒剂性能 二氧化氯 氯制剂季胺盐过氧乙酸

杀菌力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可杀灭所有的细菌繁殖体,高浓度时能杀死芽孢可杀灭许多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芽孢和噬菌体。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常用浓度30-100ppm250-1500ppm1000-5000ppm2000-20000ppm

毒性无毒中等毒性低毒低毒

三致效应无有无有

有机物干扰小大小小

PH影响小大,>8.5时失效小大

腐蚀性使用液对金属轻度腐蚀对金属有强腐蚀无腐蚀对金属有强腐蚀

皮肤致敏性无有无有

残留无有有有

气味有二氧化氯味强氯味无有强醋酸味

使用成本较低低昂贵较高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易分解稳定不稳定,易燃易爆

抗药性无有有无

Conkey[1]比较了在一定的pH值下,氯、二氧化氯以及过氧乙酸对孢子的杀灭效果,结果见表2:

表2:杀菌率为90%所需消毒剂的浓度(mg/L)

消毒剂种类接触时间/分钟 pH5;消毒剂浓度(mg/L)pH8;消毒剂浓度(mg/L)

35℃45℃35℃45℃

氯102.62.65.15.1

202.62.45.15.1

402.61.85.04.9

802.51.55.04.7

二氧化氯104.82.74.22.8

202.82.72.82.7

402.72.72.72.7

802.72.62.72.7

过氧乙酸1021.613.2>32.032.0

2011.98.4>32.025.6

407.23.8>32.018.0

804.63.232.016.0

对比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杀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氯所需浓度最低,而过氧乙酸所需浓度最高,氯和过氧乙酸杀菌效果受环境因素(pH)影响较大。

表3:几种消毒剂性状比较

消毒剂种类腐蚀性程度对皮肤粘膜刺激程度稳定性

次氯酸钠强强差

戊二醛弱中好

过氧乙酸强强差

碘伏中中中

乙醇弱中差

二氧化氯弱弱好

对比表3可知,稳定性二氧化氯具备了腐蚀性弱,对皮肤粘膜刺激弱,稳定性好的特点。

表4消毒剂对三种细菌杀灭99.999%的所需浓度(作用时间1min)

消毒剂种类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g/l浓度啤酒酵母菌

次氯酸钠8208201000

亚氯酸钠3101300640

二氧化氯489395

碘伏440440450

双氧水3600068000270000

戊二醛一酚23001200620

酸性戊二醛6600220018000

季胺盐58014074

酸化季胺盐1501200300

酚1500380190

表4中消毒剂1分钟内对三种细菌杀灭率为99.999%时,所需稳定性二氧化氯浓度是最低的,表明二氧化氯杀菌能力最强。

4、含氯消毒剂

4.1概念

含氯消毒剂是卤素类消毒剂的一种,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

4.2消毒机理

主要包括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新生氧的氧化作用和氯化作用。氧化作用不仅与微生物细胞壁发生作用,而且可进入细胞内与活性基团发生氧化作用使其失活,氯化作用可细胞壁或细胞膜发生取代反应,导致细胞死亡。

4.3有效氯及度量单位

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含量,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即以一定量的含氯消毒剂与酸作用,在反应完成时,其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重量的氯气的氧化能力。因此,有效氯含量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含氯含量愈高,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愈强,反之,消毒能力就弱。

有效氯含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测定100克次氯酸钙与盐酸完全作用后,能放出62克氯,那么就称这种次氯酸钙的有效率为62%,它表明100克这种次氯酸钙的氧化能力相当于62克氯气的氧化能力。有时还以每升多少毫克(mg)或PPM(每百万分之一)来表示。比如,有效氯含量为1%,即表示其有效氯含量为10000PM(10000mg即每升中有效氯为10g)。

一般用碘量法测定:用2mol/L硫酸、10%的碘化钾与0.5%的淀粉溶液,并用0.1mol/L留待硫酸钠溶液标定。

4.4分类

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无机类常用漂白粉和漂白粉精。有机类常用有二氯异氰尿素酸(钠)。

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32%—36%),含有效氯25%—32%,能溶于水,称混浊状,有大量沉淀;稳定性差。

漂白粉精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77.4%),含有效氯80%—85%,易溶于水,有少量沉淀;稳定性较好。

二氯异氰尿素酸钠(优氯净)有效氯含量60%—64.5%,易溶于水;性能稳定。

4.5优缺点

优点是杀菌效果好、使用范围广、价格较便宜、使用方便;缺点是产品属中等毒性的消毒剂,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强烈‘三致效应’致癌物,杀菌效果受使用条件影响较大,产品不稳定、腐蚀设备、对皮肤有致敏性,有氯味、不易冲洗、有抗药性。

5、二氧化氯杀菌与氯制剂杀菌对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的区别

由于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单细胞的低级生物,其酶系分布于膜表面,易于收到二氧化氯的攻击失活。人和高等动物细胞酶系藏于细胞器之中而受到保护系统的保护,二氧化氯难以与酶系直接接触,即使二氧化氯能透过细胞膜,也很快因细胞的保护系统提供的电子使二氧化氯的到电子而失去氧化功能,从而避免了二氧化氯对酶系的攻击破坏。

氯制剂的氯化作用,既能破坏细胞膜的渗透性,又能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系,是磷酸转移酶失活。这些作用在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显示了氯化作用在杀菌的同时也可以对任何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6、二氧化氯与含氯消毒剂使用性能比较

6.1、安全性

二氧化氯消毒剂本身无毒,而且在消毒时也不会产生有毒的物质,特别是‘三致’物质,是绿色环保类消毒剂;

氯制剂消毒剂本身属中等毒性的消毒剂,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还会和有机物反应,生成‘三致’物质,如三氯甲烷、三氯乙酸、呋喃等,且有残留。

6.2、杀菌效果

二氧化氯为高效类消毒剂,可以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它的理论杀菌力是氯气(或次氯酸盐)的2.6倍,实际杀菌力是氯制剂的5-10倍,且温度、pH、有机质对其杀菌效果影响较小;

氯制剂属中效消毒剂,仅对某些微生物起作用,还有抗药性,而且杀菌效果受温度、pH、有机物影响较大。

6.3、使用过程

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浓度小,气味柔和,对设备几乎无腐蚀,对皮肤不刺激,使用后可以不冲洗;

氯制剂消毒剂使用浓度大,气味强,对设备有强腐蚀性,对皮肤也有强刺激作用,使用后需用大量冲洗用水,易残留。

6.4、稳定性(保质期)

二氧化氯消毒剂保质期长,可达12个月以上;

氯制剂稳定性差,次氯酸盐产品如次氯酸钠半衰期仅三个月。

7、常用消毒剂俗名

7.1、甲醛溶液——37—40%的甲醛溶液称福尔马林。

7.2、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7.3、三氯异氰尿酸钠——强氯精

7.4、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新洁尔灭苯扎溴铵季铵盐类消毒剂

7.5、氯化十六烷基二甲苄铵——长洁尔灭季铵盐类消毒剂

7.6、十二烷基二甲基乙苯氧乙基溴化铵——度米芬消毒宁季铵盐类消毒剂

7.7、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百毒杀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7.8、过氧化氢——双氧水

7.9、甲酚——来苏水的主要成分

7.10、氯已定——洗必泰胍类消毒剂

淡然的黑裤
隐形的黄蜂
2025-07-08 18:45:46

简介:

次氯酸钠,是钠的次氯酸盐。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国家强制标准《次氯酸钠》(GB 19106-2013)于2014年12月1日生效。代替GB 19106-2003。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普遍要求。GB 2557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次氯酸钠》由卫生部制定公布,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的要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次氯酸钠必须符合该标准要求。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藏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