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溶于水不?
晚上好,乙酸乙酯和乙酸甲酯相近微溶于水,20度冷水时溶解度大约8.3g/100ml,如果含水与正庚烷或者二甲苯混溶时会发白也可用无水硫酸铜鉴定,它和无水乙醇一样长期放置后都会缓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降低纯度。从乙酸丁酯开始水溶性急剧减小。
(1)乙酸乙酯是可以溶于水,但溶解度很小,很容易达到饱和,因而不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分液漏斗用来分离
(2)酒精与水能互溶啊,老师没说过萃取时,萃取的溶剂不能溶于原溶剂吗?
(3)煤是一种混合物,干馏可以得到很多物质,得到水煤气的是碳与水蒸汽在高温时的反应
所以制取乙酸乙酯时为了防止乙酸乙酯溶于水而用到了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乙酸乙酯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才能达到不溶于水的效果,而乙酸乙酯是会溶于水的
乙酸乙酯不会和水任意比混合。乙酸乙酯溶水(10%ml/ml)。
乙酸乙酯又称醋酸乙酯,低毒性,有甜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快干性,用途广泛,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
乙酸乙酯对空气敏感,吸收水分缓慢水解而呈酸性。能与氯仿、乙醇、丙酮和乙醚混溶;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氯化锂、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等)反应。
扩展资料
乙醇和乙酸(俗名醋酸)进行酯化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制造染料和医药的原料。
在某些菜肴烹调过程中,如果同时加醋和酒,也会进行部分酯化反应,生成芳香酯,使菜肴的味道更鲜美。
如果要使反应达到工业要求,需要以硫酸作为催化剂,硫酸同时吸收反应过程生成的水,以使酯化反应更彻底。
甲醇和对苯二甲酸进行酯化反应,会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可以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涤纶、辛醇和对苯二甲酸可以合成增塑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醇类和无机酸也能进行酯化反应,例如甲醇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二甲酯,是一种甲基化试剂,可以为碳水化合物引入甲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酯化反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酸乙酯
乙酸和乙酸乙酯是互溶的。
简单点就是相似相容,乙酸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物,有机物与有机物一般易溶,特别是四个碳以下的。水和乙酸乙酯一个是有机的,一个无机的,极性相差大,所以不溶。
乙酸,也叫醋酸(36%--38%)、冰醋酸(98%),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6℃(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有甜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对空气敏感,能吸水分,使其缓慢水解而呈酸性反应。能与氯仿、乙醇、丙酮和乙醚混溶,溶于水(10%ml/ml)。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氯化锂、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等)。
扩展资料:
乙酸是大宗化工产品,是最重要的有机酸之一。主要可用于生产乙酸乙烯、乙酐、乙酸酯和乙酸纤维素等。聚乙酸乙烯酯可用来制备薄膜和粘合剂,也是合成纤维维纶的原料。乙酸纤维苏可制造人造丝和电影胶片。乙酸酯是优良的溶剂,广泛用于油漆工业。
乙酸还可用来合成乙酐、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卤代乙酸等,也可制造药物如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于生产乙酸盐等。在农药、医药和染料、照相药品制造、织物印染和橡胶工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乙酸用作酸化剂,增香剂和香料。制造食醋时,用水将乙酸稀释至4~5%浓度,添加各种调味剂而得食用醋。作为酸味剂,使用时适当稀释,可用于调饮料、罐头等,如制作蕃茄、芦笋、婴儿食品、沙丁鱼、鱿鱼等罐头,可制作软饮料,冷饮、糖果、焙烤食品、布丁类、胶媒糖、调味品等。
乙酸具有防腐剂的作用。1.5%就有明显的抑菌作作用。在3%范围以内,可避免霉斑引起的肉色变绿变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乙酯
相似相溶: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如abc三种物质,ab是极性物质,c是非极性物质,则ab之间溶解度大,ac或bc之间溶解度小.
(1)相似相溶原理是一个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经验规律.例如水和乙醇可以无限制地互相溶解,乙醇和煤油只能有限地互溶.因为水分子和乙醇分子都有一个—OH基,分别跟一个小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而煤油则是由分子中含8个~16个碳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烃基部分与乙醇的乙基相似,但与水毫无相似之处.
(2)结构的相似性并不是决定溶解度的唯一原因.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和大小相近的物质,往往可以互溶;溶质和溶剂分子的偶极距相似性也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之一.
分子的极性
一个共价分子是极性的,是说这个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均匀,或者说,正负电荷中心没有重合.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
然而,非极性分子也可以全部由极性键构成.只要分子高度对称,各个极性键的正、负电荷中心就都集中在了分子的几何中心上,这样便消去了分子的极性.这样的分子一般是直线形、三角形或四面体形.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酸性水解,碱性水解
物理性质、
乙酸乙酯,乙酸中羟基被乙氧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H3COOC2H5。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水果香味;熔点-83.6℃,沸点77.06℃,相对密度0.9003(20/4℃);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与水和乙醇皆能生成二元共沸混合物:与水生成的共沸混合物的沸点为70.4℃;与乙醇形成的共沸混合物的沸点为71.8℃;与水和乙醇还可以形成三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70.2℃。
乙醇,又称酒精。为最常见的醇,分子式CH3CH2OH。透明的可燃液体;具有醇香,味辣;吸水性极强;熔点-117.3℃,沸点78.5℃,相对密度0.7893(20/4℃)。乙酸,纯乙酸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臭味;熔点16.6℃,沸点117.9℃,相对密度1.0492(20/4℃)。纯乙酸在16℃以下时,能结成冰状的固体,所以常被称为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醇、醚和四氯化碳,不溶于二硫化碳。当水加到乙酸中,混合后的的总体积变小,密度增加,直至分子比为1:1,相当于形成一元酸的原乙酸CH3C(OH)3,进一步稀释,不再发生上述体积的改变。乙酸的水溶液是一个典型的弱电离酸(Ka=1.75*10^-5)。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别名:醋酸乙酯 acetic ester
溶剂名称 沸点范围(℃) 蒸发潜热(kcal25/kg) 挥发速度(s)
乙酸乙酯 72~80 401 85
比热容1.92J/(g·℃)。
CAS No.: 141-78-6
分子式 C4H8O2
分子量 88.11
存在:除人工合成外,还存在于许多酒以及菠萝、香蕉等果品中。
外观:无色澄清液体。
香气:有强烈的醚似的气味,清灵、微带果香的酒香,易扩散,不持久。
熔点(℃): -83.6
折光率(20℃):1.3708--1.3730
沸点(℃): 77.2
相对密度(水=1): 0.894--0.8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04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7℃)
燃烧热(kJ/mol): 2244.2
临界温度(℃): 250.1
临界压力(MPa): 3.8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73
闪点(℃): 25
引燃温度(℃): 426
爆炸上限%(V/V): 11.5
爆炸下限%(V/V): 2.0
室温下的分子偶极距:6.555*10^-3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小知识:
一、酯化反应的特点:
1.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乙酸是无水的,且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
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
3.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
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液层变薄;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4.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先加无水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1/3。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二、油脂是组成复杂的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油脂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工业上根据这一反应原理,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造肥皂。
三、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这种酯化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进行,但速率很慢,几乎看不出反应:有人错误地认为,乙醇和乙酸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当遇到有人喝醉酒时,就让其喝一些醋,以便发生酯化反应而解酒,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在人体器官中。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酯化反应;这样做不但没有达到解酒的目的,反而又增加了对胃肠有利激作用的醋酸。
中文名
乙酸乙酯
英文名
ethyl acetate
别称
醋酸乙酯、甜菜糖蜜滓
化学式
C4H8O2
分子量
88.11 g·mol−1
理化性质
摘自网上
B.溴乙烷,不含亲水基,难溶于水,故B错误;
C.四氯化碳不含亲水基,为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属于酯类,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故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