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怎样鉴别苯与苯酚

勤奋的往事
留胡子的黑猫
2023-01-27 21:26:20

怎样鉴别苯与苯酚?

最佳答案
沉静的季节
热情的人生
2025-07-09 04:06:25

滴加三氯化铁溶液,变紫色的是苯酚,或者滴加浓溴水,苯酚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为白色沉淀。而且苯酚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粉红色的对苯醌。

滴加KMnO₄(紫色) ,使紫色褪去的是甲苯,紫色没有褪去的是苯。

加入溴水的CCl₄,使溴水的CCl₄褪去的,产生白色沉淀的则为苯酚,剩下的则为苯。

加入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

扩展资料:

操作处置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制备苯:

从煤焦油中提取:

在煤炼焦过程中生成的轻焦油含有大量的苯。这是最初生产苯的方法。将生成的煤焦油和煤气一起通过洗涤和吸收设备,用高沸点的煤焦油作为洗涤和吸收剂回收煤气中的煤焦。

蒸馏后得到粗苯和其他高沸点馏分。粗苯经过精制可得到工业级苯。这种方法得到的苯纯度比较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工艺比较落后。

烷烃芳构化:

在500-525℃、8-50个大气压下,各种沸点在60-200℃之间的脂肪烃,经铂-铼催化剂,通过脱氢、环化转化为苯和其他芳香烃。从混合物中萃取出芳香烃产物后,再经蒸馏即分出苯。也可以将这些馏分用作高辛烷值汽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最新回答
眼睛大的耳机
平淡的网络
2025-07-09 04:06:25

一、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1、苯:相对分子质量为78.11。

2、甲苯:相对分子质量为92.14。

3、苯酚:相对分子质量为94.11。

二、 密度不同

1、苯:密度为0.88 g/cm³。

2、甲苯:密度为0.866 g/cm³。

3、苯酚:密度为1.071g/mL(25℃)。

三、性质不同

1、苯: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

2、甲苯:学性质活泼,与苯相像;可进行氧化、磺化、硝化和歧化反应,以及侧链氯化反应;甲苯能被氧化成苯甲酸。

3、苯酚: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挥发油、强碱水溶液。常温时易溶于乙醇、甘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65℃以上能与水混溶,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忧郁的大碗
火星上的墨镜
2025-07-09 04:06:25
有机物化学鉴定的一般方法一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1加热或矿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热至沸或加5盐酸如发生混浊或有沉淀示含有水溶性蛋白质。 2缩二脲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10氧化钠溶液2滴充分摇匀逐渐加入硫酸铜试液随加摇匀注意观察如呈现紫色或紫红色示可能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 凡蛋白质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CONH者均有此反应能在碱性溶液中与Cu2生成仙络合物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反应二肽呈蓝色三肽呈紫色加肽以上呈红色肽键越多颜色越红。 3茚三酮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茚三酮试液23滴加热煮沸45分钟待其冷却呈现红色棕色或蓝紫色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 α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作物作用氨其酸氧化成醛、氨和二氧化碳而茚三酮被还原成仲醇与所后成的氨及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生成有蓝紫色的化合物。 【注】①茚三酮试剂主要是多肽和氨基酸的显色剂反应在1小时内稳定。试剂溶液pH值以57为宜必要时可加吡啶数滴或醋酸钠调整。 ②此反应非常灵敏但有个别氨基酸不能呈紫色而呈黄色如脯氨酸。 4氨基酸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硅胶G。 ②展开剂1正丁醇水112正丁醇醋酸水415 ③显色剂0.5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后于1100烘箱放置5分钟显蓝紫允或紫色。 2皂甙 1泡沫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2ml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3分钟即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维持10分钟以上且泡沫量不少于液体体积的13。 【注】常用的增溶剂吐温、司盘振摇时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要注意区别。 2溶血试验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滤液0.25、0.5、0.75 ml然后依次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25、2.0、1.75、1.5 ml使每一个试管中的溶液都成为2.5ml 再将各试管加入2的血细胞悬液2.5ml振摇均匀后同置于370水浴或25270的室温中注意观察溶血情况一般观察3小时即可或先滴红细胞于显微镜下然后滴加检液看血细胞是否消失。如有溶血现象示正反应。 【注】①鞣质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干扰溶血试验的观察应事先除去可用取胜酰胺粉吸附或用明胶沉淀。 ②检液应为中性溶液。 3醋酐浓硫酸试验Liebrmann Burchard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入少量冰醋酸使溶解再加入醋酐浓硫酸191试液呈现红紫色并变成污色绿色甾类、三萜类成分或皂甙 4区别甾体皂甙和三萜皂甙取带塞试管两支各盛检品的水溶解1 ml1支加0.1N盐酸溶液2ml另一支加0.1N氢氧化钠溶液2ml用力振摇1分钟需左右手交替振摇各半分钟观察两管泡沫的多少若两管泡沫体积相同或酸管多示含三萜式皂甙若加碱管泡沫多于加酸管示含甾示含甾体皂甙。 三萜皂甙为酸性皂甙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定的泡沫甾体皂甙为中性皂甙在碱笥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泡沫。 3糖、多糖或甙类 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取检品的水溶液12ml如为醇溶液须将醇蒸发除去加入碱笥酒石酸铜试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产生棕红色或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示有还原糖。 还原糖能使二价铜盐蓝色还原成氧化亚铜醛糖的醛基氧化成羧基 【注】①如检液呈酸性应先碱化。 ②此反应所产生的沉淀由于条件不同其颜色也不同质点上的呈黄色质点大的呈红色。有保持性胶体存在时也常产生黄色沉淀。 ③职样品中含有其他醛、酮及还原较强的其他成分或中划药制剂中附加的抗氧剂、葡萄糖等均可显阳性反应。 2α萘酚试验Molisch紫环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5萘酚试液数滴振摇后沿管壁滴入56滴浓硫酸使成两液层待23分钟后两层液面出现紫红色环糖、多糖或甙类。 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在浓硫酸存在下与α萘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注】①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糖基一般属于单糖类如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但也有含二分子糖双糖或多分子糖多糖。在上述反应条件下甙被水解成单糖因此甙萘酚试验系分子中糖部分的反应。 ②由于此反应较为灵敏如有微量滤纸纤维或中草药粉末存在于溶液中都能产生上述反应。故滤过时应加注意。 3多糖的确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5ml于水蒸发至干加入1ml蒸馏水再加入乙醇5ml如出现沉淀滤过收集后用少量热乙醇洗涤再将沉淀物溶于3ml蒸馏水中做下例试验。 ①碘试验取检品的不溶液1ml加碘试液1滴观察颜色变化如呈蓝黑色为地衣糖紫黑色为糊精蓝色加热消失冷后蓝色再现为淀粉。 ②多糖水解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稀盐酸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1015分钟然后用10氢氧化钠液中和至中性再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淮4滴另取检液1ml不加酸水解直接加入上述试液4滴两管同置水浴上煮沸56分钟。如果水解后生成棕红色常常物的量比未经水解的多则示有多糖。 多糖水解后产生单糖利用单糖的还原性使铜离子还原成氧化亚铜。 4鞣质及酚类 1三氯化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呈现绿色、污绿色、蓝黑色或暗紫色可水解鞣质显蓝一蓝黑色缩合鞣显绿色一污绿色。 鞣质均是多羟基酚的衍生物即多元酚能和三价铁离子发生颜色反应生成复杂的络盐。 【注】此反应如遇有矿酸或有机酸、醋酸盐等存在能阻碍颜色的生成。硝基酚类对三氯化铁试剂无明显反应。 2明胶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氯化钠明溶液23滴即生成白色沉淀物。 鞣质有凝固蛋白的性能。 3溴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溴试液12滴生成白色或沉淀物示可能含有酚或儿茶酚鞣质。 【注】过多的溴会阻碍鞣质的沉淀因此溴水不宜多加。 4香草醛一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喷雾或滴加香草醛一盐酸试液呈现红色斑点多元酚类物质。 5鞣质、酚类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聚酰胺硅胶硅胶石膏水517调成状涂成薄板1050烘干45分钟。 ②展开剂乙醇醋酸1002正丁醇乙酸乙酯水541苯甲醇955。 ③显色剂10三氯化铁溶液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与1铁氰化钾水溶液11显蓝一紫色斑点。 5黄酮及其甙类 1盐酸一镁或锌粉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加放少量镁粉或锌粉然后加浓盐酸4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如出现红色示有游离黄酮类或黄酮甙以同法不加镁或粉做一对照如两管都显红色则有花色素存在。如继续加碳酸试液使成碱笥即变成紫色双转变为蓝色即证明含花色素。 黄酮类的乙醇溶液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能被镁粉还原生成花色甙元而呈现红色或紫色反应个别为淡黄色、橙色、紫色或蓝色。这是由于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碱性氧原子致能溶于稀酸中被还原成带四价的氧原子即锌盐。本法是鉴别黄酮类的一个反应。但花色素本身在酸性下不需加镁粉呈红色应加以区别。 【注】①此反庆仅在化学结构中第三位上带羟基的酮醇类显色较明显而其它黄酮烷酮类均不甚明显。因此试验呈阴性反庆是不能做出否定的结论尚需结合其他实验再做结论。 ②试验应在醇中进行水分多会影响颜色的生成。此反庆较慢有时需置水浴上加热以促使反应的进行。 2荧光试验 ①三氯化铝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再点1次使其浓度庥中干后喷雾1三氯化铝乙醇试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呈现黄色、绿色、橙色等荧光为黄酮类呈现天蓝色或黄绿色荧光则为二氢黄酮类。这是区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鉴别反应。 ②硼酸丙酮枸橼酸丙酮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在沸水浴上蒸干加入饱和硼酸丙酮溶液及10枸橼酸丙酮溶液各0.5ml蒸去丙酮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管内呈现强烈的绿色荧光黄酮或其甙类。 3碱液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再点一次使其溶液集中干后喷1碳酸钠溶液或在氨蒸气中熏几分钟呈现亮黄、绿或橙黄色。如将氨气熏过的滤纸露置空气中颜色逐渐裉去而变为原有的颜色黄酮或其甙类。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在药品的生产、研究及检验等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等问题。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纯净物但要求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化合物。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化合物另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不必再还原。 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种化合物。如鉴别一组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即可。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可以用于鉴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 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2 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3 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4 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 本课程要求掌握的重点是化合物的鉴别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和记忆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典型例题进行解析。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 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 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 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 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 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 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 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 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 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 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 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 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二例题解析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烷、1-丁炔、2-丁炔。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中丁烷为饱和烃1-丁炔和2-丁炔为不饱和烃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1-丁炔具有炔氢而2-丁炔没有可用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鉴别。因此上面一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为 例2用化学方法鉴别氯苄、1-氯丙烷和2-氯丙烷。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卤代烃是同一类化合物都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但由于三种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分别为苄基、二级、一级卤代烃它们在反应中的活性不同因此可根据其反应速度进行鉴别。上面一组化合物的鉴别方法为 例3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正丙醇、异丙醇、苯酚 分析上面一组化合物中有醛、酮、醇、酚四类醛和酮都是羰基化合物因此首先用鉴别羰基化合物的试剂将醛酮与醇酚区别然后用托伦试剂区别醛与酮用斐林试剂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用碘仿反应鉴别甲基酮用三氯化铁的颜色反应区别酚与醇用碘仿反应鉴别可氧化成甲基酮的醇。鉴别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化合物各取少量分别放在7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24-二硝基苯肼试剂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羰基化合物即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无沉淀生成的是醇与酚。 2 将4种羰基化合物各取少量分别放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托伦试剂氢氧化银的氨溶液在水浴上加热有银镜生成的为醛即苯甲醛和丙醛无银镜生成的是2-戊酮和3-戊酮。 3 将2种醛各取少量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斐林试剂酒石酸钾钠、硫酸酮、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有红色沉淀生成的为丙醛无沉淀生成的是苯甲醛。 4 将2种酮各取少量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2-戊酮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3-戊酮。 5 将3种醇和酚各取少量分别放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出现兰紫色的为苯酚无兰紫色的是醇。 6 将2种醇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支试管中各加入几滴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异丙醇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丙醇。 例4用化学方法鉴别甲胺、二甲胺、三甲胺。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脂肪胺分别为伯、仲、叔胺。伯胺和仲胺在氢氧化钠溶液存在下能与苯磺酰氯发生反应生成苯磺酰胺。伯胺反应后生成的苯磺酰胺因其氮原子上还有一个氢原子显示弱酸性能溶于氢氧化钠而生成盐仲胺生成的苯磺酰胺中其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溶于氢氧化钠而呈固体析出叔胺不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此反应兴斯堡反应鉴别三种化合物。 例5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果糖、蔗糖。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糖葡萄糖、果糖是单糖具有还原性能被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氧化而蔗糖是非还原性双糖因此可用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将蔗糖与葡萄糖、果糖区别葡萄糖是醛糖可被溴水氧化而果糖是酮糖不被溴水氧化因此溴水可将二者区别。

文艺的冰淇淋
幸福的项链
2025-07-09 04:06:25
1.丙酮: 无色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辛辣甜味)

2.纯净的葡萄糖: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宜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3.甲醛 :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

4.苯酚: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有毒、有腐蚀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

5.丙三醇:无色澄明黏稠液体、无臭、有暖甜味。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

6.乙醇:俗称酒精,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

烷烃:在室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气体;含有5~16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液体;烷烃的更多知识请到:http://baike.baidu.com/view/62773.htm

愤怒的小甜瓜
畅快的羽毛
2025-07-09 04:06:25

鉴别有两种方法

1、可以加钠,产生气体的是苯酚和苯甲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苯甲醚和苯甲醛.在加钠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饱和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无明显现象的是苯甲酸;在加钠没有气体的两种物质中分别进行银镜反应,产生银镜的是苯甲醛,不产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醚.。

2、先加碳酸氢钠,反应后分出水层加盐酸沉淀出苯甲酸,然后加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出水层,加酸沉淀出苯酚,剩余加亚硫酸氢钠溶液,分出沉淀,加酸,分出油层得苯甲醛,前面加亚硫酸氢钠后的溶液中油层为苯甲醇。

扩展资料:

四种化学原料的相关资料:

苯酚:

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 F)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故又称石炭酸(Carbolic acid)。使苯酚首次声名远扬的应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里斯特。

里斯特发现病人手术后死因多数是伤口化脓感染。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使苯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里斯特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紫,通常用此方法来检验苯酚。

2、苯甲酸:

苯甲酸于16世纪被发现。

1556年,Nostradamus最早描述安息香胶的干馏作用;后由Alexius Pedemontanus和布莱斯德破译分别于1560年和1596年发现。

1875年,Salkowski发现苯甲酸的抗真菌药力,于是苯甲酸用于长期保存云莓。

3、苯甲醚,分子式C7H8O,相对分子量为108.13,无色液体,熔点-37~-38℃,沸点155℃,相对密度0.9980~1.0010,折光率1.5165~1.5175。

天然发现存在于龙蒿的油中,具有令人愉快的茴香样香气。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溶剂、香料和驱虫剂。由硫酸二甲酯与苯酚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得。在合成茴香醚时,一般需使用剧毒的硫酸二甲酯。

4、苯甲醇是最简单的芳香醇之一,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在自然界中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例如茉莉花油、风信子油和秘鲁香脂中都含有此成分。

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味。熔点(℃):-15.3

相对密度(水=1):1.04(25℃)

沸点(℃):205.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2

相对密度(水=1):1.0419

分子式:C7H8O

分子量:108.13

饱和蒸气压(kPa):0.13(58℃)

闪点(℃):100

引燃温度(℃):436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芳烃。

折光率:1.5396

CAS号:100-51-6

化学性质

经氧化或脱氢反应生成苯甲醛。加氢可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在氯化锌、三氟化硼、无水硼酸或磷酸及硫酸存在下,缩合成树脂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