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三氯苯酚性质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4,6-三氯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 2,4,6-trichlorophenol
中文名称2: 2,4,6-三氯酚
分子式: C6H3CI3O
分子量: 197.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2,4,6-三氯苯酚
含量:9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酐、酰基氯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酐、酰基氯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化学纯98%。
外观与性状: 无色针状结晶或黄色固体,有强烈的苯酚气味。
熔点(℃): 68
沸点(℃): 246
相对密度(水=1): 1.4901(75/4℃)
饱和蒸气压(kPa): 0.133(76.5℃)
闪点(℃): 99
溶解性: 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氯仿、甘油、石油醚、二硫化碳。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中间体、杀菌剂、防腐剂,也用作聚酯纤维的溶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氧化剂、酸酐、酰基氯。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LD50:820 mg/kg(大鼠经口)
刺激性: 家兔经皮:20mg/24 小时,中度刺激。家兔经眼: 250μg/24小时,重度刺激。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不要让该物质进入环境。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金属桶(罐)或塑料桶外花格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2,3,6-三氯苯酚
英文名称
2,3,6-Trichlorophenol
英文别名
2,3,6-TRICHLOROPHENOL
CAS号
933-75-5
合成路线:
1.通过2,3,6-三氯苯甲醚合成2,3,6-三氯苯酚,收率约48%;
2.通过1,2,3,4-四氯苯合成2,3,6-三氯苯酚,收率约15%;
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http://baike.molbase.cn/cidian/74506
英文名perchloromethane
2,4-二氯酚应该2,4-二氯苯酚
英文名2,4-dichlorophenol
推荐你装一个chemdraw(chemoffice中的一个软件)
你画出结构式,然后点击structure菜单里面的convert structure to name就可以得到英文命名
我们查文献的时候经常需要这个来得到我们要查化合物的英文名字的
中文名称:对氯苯酚;英文名称p-chlorophenol;别名:对氯酚、4-氯苯酚、4-氯-1-羟基苯、对氯羟基苯。 英文同义词 :4-Chlorophenol solutionParachlorophenolPara chlorophenol4-chloro phenol4-chloro-1-hydroxybenzene4-chloro-pheno4-Chlorophenol(form2)4-chloro-phenoleApplied 3-78applied3-78chlorophenols,solidp-ChlorfenolP-CHLORO PHENOL4-Hydroxychlorobenzene。分子式:C6H5ClO 。
分子式(Formula): C6H5ClO;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28.56;CAS No.: 106-48-9 。 1、直接氯化法:苯酚直接氯化,生成对(邻、间)氯(苯)酚,经分离得对氯(苯)酚 。
2、对氯苯水解法以对二氯苯为原料,用水或醇或苯为溶剂制得 。
3.由苯酚钠氯化而得邻、对氯酚和2,4-二氯苯酚混合的氯化液。减压分馏,收集85-132℃(2.0kPa)高沸点馏分,将其冷至10℃以下,则析出对氯苯酚,分离即得。收率约为25% 。
4.由对氨基苯酚经重氮化、氯化亚铜置换而得。5.由对氯苯胺经重氮化、水解、消除而得 。 按GB/T 6383-1986中的规定进行测定。
第1部分:物理和机械性能测试
第2部分:易燃性能测试
第3部分:毒性元素测试
AZO/NICKEL/PHENOL-FREE是纺织品的安全标准
AZO--偶氮染料测试
NICKEL--镍释放测试
PHENL--苯酚测试(分为三氯苯酚、四氯苯酚、五氯苯酚)
我是ITS公司深圳实验室的,以上测试我们这里都可以做,有需要就E-MAIL给我:annie.yang@intertek.com
有机碳的总消费也确定了三种不同比例的铁/有机(1,0.1和0.01)。在这些可以看出实验,铁浓度与矿化增加。图4显示了目录消耗在4例为这三个铁的浓度在不同的议员/ 4,处长比(0 ± 50)氯苯酚。据图。 4,可以看到,限制目录在高浓度的过氧化氢的价值。为减少对TOC的铁浓度和HO显示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个实验中,反应后的24小时,TOC的下降与过氧化氢浓度有关。减少的COD值也和生化需氧量值被视为增加。在图5中可以看出BOD的变化/化学需氧量24小时后4与双氧水剂量的工作在一铁/ 4,处长比1:1氯酚实验。图5显示氯苯酚溶液的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比最初接近零(因为它可以看到图。1)。它成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解决方案时,(如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生化需氧量/ COD的比例也提高到一个值〜0.4)。
图5和图6显示,与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反应。只有当最初的有机化合物耗尽,微生物可以降解的产品。图6显示了4生物降解氯苯酚和2,4 -与对实质内容的百分比氯酚。可以看出,真正的生物降解性在于实现初始化合物的消失。
二氯苯酚,五个位中有3个H,2个Cl
三氯苯酚,五个位中有3个Cl,2个H。
把二氯苯酚的Cl用H替换,同时H用Cl替换,得到的就是三氯苯酚。
二氯苯酚的H和Cl排列方式有6种(已知条件),那么只要按上面的方法转换,就得到相应的三氯苯酚。
所以答案是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