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常温下是固体,为什么与碳酸氢钠可以形成乳浊液
苯酚密度1.0576,在65.3℃时与水混溶,常温时为无色或白色晶体,有弱酸性。碳酸氢钠有弱酸性。1.常温下弱酸性的苯酚与弱碱性的碳酸氢纳溶液乳浊液。是因为它们不是完全溶解。
2.碳酸氢钠溶液的密度大于苯酚。所以苯酚浮在上面。
3.因为苯酚与碳酸氢钠形成的乳浊液不是溶解,所以可以用分液的方式可以分离。
这句话不对呀
苯酚钠溶液通入CO2得到的浑浊液,实际上是液态苯酚和苯酚水溶液的混合液,液态苯酚与水不能完全互溶而呈浑浊状;
在这种浑浊状的混合液中没有固态苯酚小颗粒,所以久置后也不会有晶体析出,所以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苯酚;
故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或是加入有机溶剂将苯酚萃取出来~
苯酚与水混合的不是悬浊液,而是乳浊液。
因为苯酚密度比水大,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可在水中形成白色混浊,但易溶于65℃以上的热水。
如65摄氏度以下苯酚在混在水中,经过激烈震荡后虽然能形成乳浊液,但静置后又会分层。要获得稳定的乳浊液,必须要加入第三种物质作为稳定剂。
例如在含有植物油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肥皂)后,植物油就被分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便可获得稳定的乳浊液。
扩展资料
苯酚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苯酚可燃,高毒,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致人体灼伤。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紫,通常用此方法来检验苯酚。
苯酚在化工原料、烷基酚、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
此外,苯酚还可用作溶剂、实验试剂和消毒剂,苯酚的水溶液可以使植物细胞内染色体上蛋白质与DNA分离,便于对DNA进行染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乳浊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