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都溶于乙醇的有机物有什么方法
你可以分布萃取,一次采用 乙醚/水 两相萃取 , 分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和有机盐 ,然后 对于有机盐类 可 采取先蒸馏去除水,然后用低极性溶剂比如说 氯苯 等 重结晶 , 对于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来说是 聚醚类 浓缩 乙醚即可 。
当然上述分离过程可能需要多次才行。仅供参考。
(1)正丁醇 :大多数的小分子醇是水溶性的,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等。大多数的高分子量醇是非水溶性的,而是亲脂性的能够溶于有机溶剂。但是中间的醇类溶剂例如正丁醇是一个很好的有机萃取溶剂。正丁醇本身不溶于水,同时又具有小分子醇和大分子醇的共同特点。它能够溶解一些能够用小分子醇溶解的极性化合物,而同时又不溶于水。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采用正丁醇从水溶液中萃取极性的反应产物。丁酮:性质介于小分子酮和大分子酮之间。不像丙酮能够溶于水,丁酮不溶于水,可用来从水中萃取产物。
(2)乙酸丁酯 :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酯之间,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不像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从水中萃取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的化合物,因此在抗生素工业中常用来萃取头孢、青霉素等大分子含氨基酸的化合物。
异丙醚与特丁基叔丁基醚: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醚之间,两者的极性相对较小,类似于正己烷和石油醚,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用于极性非常小的分子的结晶溶剂和萃取溶剂。也可用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的结晶和萃取溶剂。
(3)做完反应后 ,应该首先采用萃取的方法,首先除去一部分杂质,这是利用杂质与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性质。
(4)稀酸的水溶液 洗去一部分碱性杂质。例如,反应物为碱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酸洗去碱性反应物。例如胺基化合物的酰化反应。
(5)稀碱的水溶液 洗去一部分酸性杂质。反应物为酸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碱洗去酸性反应物。例如羧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
(6)用水洗去一部分 水溶性杂质。例如,低级醇的酯化反应,可用水洗去水溶性的反应物醇。
(7)如果产物要从 水中结晶出来,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又较大,可尝试加入氯化钠、氯化铵等无机盐,降低产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盐析的方法。
(8)有时可用两种 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例如反应在氯仿中进行,可用石油醚或正己烷作为萃取剂来除去一部分极性小的杂质,反过来可用氯仿萃取来除去极性大的杂质。
(9)两种互溶的 溶剂有时加入另外一种物质可变的互不相容,例如,在水作溶剂的情况下,反应完毕后,可往体系中加入无机盐氯化钠,氯化钾使水饱和,此时加入丙酮,乙醇,乙腈等溶剂可将产物从水中提取出来。
首先将绿茶叶(或茶叶末)用热水或85%乙醇溶液浸提3次,合并滤液。滤液经真空浓缩,所得的浓缩液用氯仿萃取,脱除其中的咖啡碱和色素等,进而回收咖啡碱。水层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得到含有茶多酚的乙酸乙酯溶液。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茶多酚粗品,并回收乙酸乙酯溶剂。粗茶多酚经过凝胶柱层析等精制提纯,得到茶多酚精品。该法工艺技术比较简单,对TP的提取率为10%~15%。但是有机溶剂用量多。溶剂回收设备及所消耗的能量比较大。
2.2
离子沉淀提取法
离子沉淀法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流程如图2。将绿茶叶
(或茶叶末)用热水或乙醇溶液浸提,过滤。在滤液中加入沉淀剂使TP沉淀。过滤,滤液用于提取咖啡碱。沉淀用稀H2SO4转溶,转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含TP的乙酸乙酯溶液。经真空浓缩干燥得到茶多酚。该法的特点是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所得产品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可达95%以上。但是工艺操作控制比较严格,废渣、废液处理量较大。
如此说来,好像……没几种物质可以做到。可能笨里面的高浓度乙醇可以被水萃取,毕竟水和乙醇是任意比互溶,只要让乙醇与水的互溶比大于乙醇与笨的互溶比即可。
将混合物放到试管中、
上接导管。
有必要的话加个冷凝管
然后导管放到一烧杯内
水浴加热试管
控制好温度在75度左右(我不太记得乙醇的沸点了)
然后直至导管不在有液体漏出。
就这样
烧杯内的是乙醇
试管内的是水
蒸发是结晶分离的,水和酒精都不会结晶,不能用
蒸馏可以,水的沸点是100℃,酒精只有70多℃,不需要太多分馏塔板就可以分离了
萃取是利用溶解性差异的,水和酒精之间互溶能力很强,分离效率很低,不能用
下午好,乙醇因为是极性有机溶剂,一般用来萃取极性相溶物,也用来分离比较强的有机相比如脂肪烃(乙醇和液体石蜡、蜂蜡互不相溶),另外也可以用来萃取对ph要求很高的有机物比如花青素苷,由于它是最接近水密度并且与水完全互溶的溶剂,也可以用来分离蛋白质请参考。这是简单的分相,黄色是无水乙醇,蓝色是液体石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