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氯丙嗪遇光易变色的主要原因是
盐酸氯丙嗪遇光易变色的主要原因是硫氮杂蒽母核环具有还原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盐酸氯丙嗪是吩噻嗪类的代表药,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硫氮杂蒽母核环具有还原性导致遇光变色。
盐酸氯丙嗪与三氯化铁显色原理:盐酸氯丙嗪由于吩噻嗪环不稳定,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时,分子中脂链部分断裂,吩噻嗪环被氧化生成醌型化合物和亚砜化合物,而逐渐变为红色。
盐酸氯丙嗪用量:
1)用于呕吐,1次12.5mg~25mg,一日2~3次;
2 ) 用于精神病,一日50~600mg。开始每日25~50mg,分2~3次,逐渐增至每日300~450mg,症状减轻再减至每日100~150mg。极量每次150,每日600mg。
肌内或静脉注射,用于呕吐,每次25~50mg;用于精神病,每次25~100mg。极量每次100mg,每日400mg。
盐酸氯丙嗪注意事项:
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心悸,偶见泌乳、乳房肿大、肥胖、闭经等。
注射或口服大剂量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用药后应静卧1~2小时。
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偶可引起阻塞性黄疸、肝肿大,停药后可恢复。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长期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出现震颤、运动障碍、静坐不能、流涎等,可用苯海索对抗,但会降低疗效。近年来,发现氯丙嗪还可引起一种特殊持久的运动障碍,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运动,停药后不消失,抗胆碱药可加重此反应。
可发生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此反应少见,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哮喘、紫癜等。
因为盐酸异丙嗪与硫酸不反应。盐酸氯丙嗪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加硫酸利用化学反应区别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
盐酸氯丙嗪和氯丙嗪的化学结构不一样。两者的构象能部分重叠,在盐酸氯丙嗪的构象中,侧链倾斜于有氯取代的苯环方向。
1、与浓硝酸的反应,取10mg氯丙嗪(去除糖衣,研磨成粉末),加水0.5ml溶解,再加浓硝酸5滴,变为红色,由红色渐变为淡黄色。
2、与三氯化铁试液的反应,取氯丙嗪10mg,(去除糖衣,研磨成粉末),加0.5ml水,溶解,再加入3滴三氯化铁试液,即生成红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