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氟乙醇的介绍
化学上具有醇类的典型性质,通过各类氧化剂,如:用氯水或V2O5催化下以氧氧化,可得三氟乙醛或者三氟乙酸。三氟乙醇首先为斯乌阿兹催化还原三氟乙酸酐所得。另外的方法,如:三氟乙酰胺催化氢化,四氢化铝锂还原三氟乙酰氯或其酯。最近报导以氧化铜催化氢化2,2,2-三氟乙酸三氟乙酯可得三氟乙醇,产率高达95%。
氟乙酸 fluoroacetic acid
FCH2COOH。很早就知道南非产的植物Dicha-petalum cymosum的叶中含有有毒成分,微量即可侵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心脏,以至死亡。此毒物的成分就是氟乙酸,与若干种微生物一起能抑制脂肪酸的氧化。氟乙酸类用F(CH2)nCOOH表示,其中只有n是奇数者有毒。作为抑制脂肪酸氧化的机制被认为是:(a)氟乙酸取代乙酸而和CoA结合,形成氟乙酰CoA;它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氟柠檬酸,由于抑制(顺)乌头酸酶,因此在三羧酸循环中抑制柠檬酸→顺乌头酸的过程。(b)氟乙酸和脂肪酸氧化的辅因子Mg2+结合,引起Mg2+的减少。
=0.23,能够刺激人体组织和皮肤.TFA只有轻微的毒性,但是在不流动的地表水中富集则会影
响农业和水生系统[25],并且TFA经历微生物降解产生温室气体CHF3
三氯乙酸,有机化合物,又名三氯醋酸 ,无色结晶,有刺激性气味,易潮解 ,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和制医药、化学试剂、杀虫剂。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三氯乙酸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胸痛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眼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损害,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应急处理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