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中的氮原子是什么杂化类型?
N原子采用SP3杂化。苯胺不都在同一平面上,苯酚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在一个平面上。
sp3杂化氮原子有三个未充满电子的2p轨道,如果用来成键,键角应该是90°,但是实际上在许多化合物中键角都接近109°,所以在这些化合物中,氮是用sp3杂化轨道和其他原子成键的。
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间才能发生杂化,能量相近通常是指:ns与np、ns,np与nd或(n-1)d。
扩展资料:
sp3杂化一般发生在分子形成过程中。杂化发生后,原子最外层s轨道中的一个电子被激发至p轨道,使将要发生杂化的原子进入激发态;之后,该层的s轨道与三个p轨道发生杂化。
此过程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发生叠加,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重新分配能量并调整方向,形成4个等价的sp3轨道。
对的.
苯胺中的氮是sp2杂化,在氮的p轨道上有一对孤对电子,与苯环上的π键共轭.
苯酚中的O也是sp2杂化,在O的p轨道上有一对孤对电子,与苯环上的π键共轭
加碳酸钠,有气泡产生的是苯甲酸。
加银氨溶液,有银镜产生的是苯甲醛。
加三氯化铁显色的是苯酚。
最后剩苯胺。
苯酚不能使石蕊变红。苯酚固体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苯胺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的火焰会生烟。。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苯甲酸是简单的芳香族羧酸,具有芳香性,也具有羧酸的性质,因此可发生两大类化学反应,一是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二是羧基的反应。
扩展资料:
苯酚分子由一个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构成。
由于苯环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几乎不会转化为酮式结构。
苯酚共振结构如右上图。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但关于这一点始终有争议,不同的资料结论也不尽相同,例如周公度结构化学上说是sp2,刑其毅有机化学说sp3。有人认为氮杂化方式可以在sp2-sp3之间转变,因为这种转变需要的能量比较小。
上面的人应该不是化学专业的人,有些问题完全可以推断出来,尽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
第一个问题你可以翻阅一下刑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下749页。有时候我们看似合理的,却与实验相反,就比如N采取sp2杂化,N的2pz轨道好像可以与苯环的6中心6电子大pi键重叠,其实不然,有时候要用量子力学来计算一下。
苯酚中的O采取sp2杂化,可以使2pz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更好地与C的2pz轨道重叠,这个就可以最大程度重叠来解释了。肽键中的N也是这样的,N的2pz的孤电子对和羰基C=O的pi轨道更好地重叠。
最后一个问题,我一时难以回答,看来你也不是化学专业的人,不过我还是建议你看看刑其毅《基础有机化学》或者美国韦德写的《有机化学》。后一本翻译过来非常好懂,而且引人入胜,有时候会感觉茅塞顿开。不会花费你很多时间,虽然这两本教材都超过了1000页,你也可以选择性地看看其中的几章。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看有机了。
例如在苯中,存在π六六的大π键,原因是六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都剩一个p轨道,这6个p轨道同时垂直于分子所在的平面,所以互相平行。而三个以上的P轨道互相平行是构成共轭体系也就是大π键的充要条件。
二氧化氯是氯发生sp2杂化,并用杂化轨道与2个氧形成1个σ键和1个σ配键。氯的p轨道与氧的p轨道互相平行,形成π三五大π键。
苯胺中存在p-π共轭,是苯环上的6个p轨道与氮的sp3轨道互相重叠形成的大π键,但是由于N是sp3杂化,所以氮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与苯的p轨道不能很好重叠。所以这个π78的大π键不如苯酚。
至于三苯基胺,中心原子N采用的也是sp3杂化,分子中存在19中心20电子的大π键,同样,由于是超共轭,这种大π键没有一般的π键稳定。
苯酚和苯胺在不同酸碱溶液中的紫光外光谱谱图不同,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溶液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到它们的吸收特性。此外,苯酚与苯胺的分子结构不同,其电子结构也不同,因此其吸收光谱会有所差异。
酚也不溶于水,但是
酚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钠盐.所以就会分层,再用分液的方法就可以把
,分离出来.向甲
溶液中滴加酸,就可以得到
酚.
分子结构: 苯环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 ,双酚A及己内酰胺。其中生产酚醛树脂是其最大用途 ,占苯酚产量一半以上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苯酚用于生产卤代酚类。从一氯苯酚到五氯苯酚,它们可用于生产2,4-二氯苯氧乙酸( 2,4-滴 )和 2,4,5-三氯苯氧乙酸(2,4,5-涕 )等除草剂;五氯苯酚是木材防腐剂;其他卤代酚衍生物可作为杀螨剂、皮革防腐剂和杀菌剂 。由苯酚所制得的烷基苯酚是制备烷基酚-甲醛类聚合物的单体,并可作为抗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石油产品添加剂。苯酚也是很多医药(如水杨酸、阿司匹林及磺胺药等)、合成香料、染料(如分散红3B)的原料。此外,苯酚的稀水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苯酚俗名石炭酸,分子式C6H5OH,比重1.071,熔点42~43℃,沸点182℃,燃点79℃。无色结晶或结晶熔块,具有特殊气味(与浆糊的味道相似)。置露空气中或日光下被氧化逐渐变成粉红色至红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酸性极弱(弱于H2CO3),有特臭,有毒,有强腐蚀性。室温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常用于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作有机合成原料等.实验室可用溴(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十分灵敏)及FeCL3 (生成〔Fe(C6H5O)6]3-络离子呈紫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