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甲苯 > 正文

请问一下,甲醇能不能和甲苯一起混合

快乐的帆布鞋
悦耳的香水
2023-01-27 20:53:27

请问一下,甲醇能不能和甲苯一起混合?

最佳答案
发嗲的星星
俊逸的缘分
2025-07-09 23:38:19

早上好,无水甲醇和甲苯可以正常互溶为无色液体,如果两者混合后出现发白现象一般是甲醇质量不好含水率较大,建议对粗甲醇除水后再混合即可请参考。甲醇和甲苯互溶通常是作为硝基清漆(硝化纤维素)的稀释剂使用。

最新回答
虚幻的黄蜂
跳跃的玉米
2025-07-09 23:38:19

问题一:用什么方法让甲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 不只甲苯,凡是油脂类物质加入--乳化剂--后,都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苯类所用乳化剂,是最简单级别的.对机油和滑油进行乳化以达到与水互溶也是很容易的.尖端级别的是对农药原药的乳化,稳定效果是大课题.

不知你用于哪方面,我就是这个乳化行业的,会用百度知道的消息功能吗?发消息联系.

乳化剂根据所需乳化的不同品定而配制,含多种成分.

甲苯乳化后不是原来的物理光泽,化学性质不变.

问题二:哪些有机溶剂不与水互溶 那可多了,大多数有机溶剂都不能与水互溶,比如说甲苯、四氯化碳等等。如有帮助请采纳,手机则点击右上角的满意,谢谢!!

问题三:甲苯与水混合会有什么现象 1、甲苯分子的极性很弱,几乎不溶于水

2、所以甲苯与水混合,静置分层

3、甲苯密度比水小,在上层,水在下层

问题四:甲苯和甲醇可以互溶吗?应该不可以吧?常温下,甲醇在甲苯中溶解度多 1:1混合的时候可以溶解(以前实验中用过)。我不太清楚溶解度最大具体是多少,但从两者可以形成二元共沸物这一点来估计,溶解度应该很大。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docin/p-757107310

问题五:苯和甲苯互溶吗? 是的

问题六:水在甲苯中的溶解度? 5分 可锭去查下两者的极性参数,然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来解释说明。

具体溶解度不好说,但是水是极性很强的物质,而甲苯的极性很弱,所以两者基本不互溶,根本谈不上溶解度。

问题七:甲苯与苯互溶吗 甲苯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和苯的溶剂中

问题八:苯,甲苯都是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二者可以互溶,但均不溶于水。苯的 分离方法是蒸馏,温度计为200摄氏度,温度上升到80度左右收集液体1,上升到110度左右收集液体2,按体积比1:1:1混合后,图示为B

问题九:甲苯和水的共沸时出现水甲苯分层,但溶液浑浊怎么回事 有机物含有少量水时,因为二者不互溶,所以会形成乳浊液,从而出现浑浊现象,

加点干燥剂比如硫酸钠/镁,或者分子筛除去水后可以得到澄清的甲苯层

优雅的手套
笑点低的含羞草
2025-07-09 23:38:19
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是最简单的醇。纯品为无色透明,易燃,高度挥发的液体,略有酒精气味。是有机合成原料、药品、油漆、香水、防冻剂、聚丙烯醇、变性酒精等制造业的原料。沸点64.5 0C,密度0.795,蒸汽压97.30 mmHg(200C),爆炸极限6.0—36.5%,(体积)。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甲醇毒性中等,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体内。职业中毒以呼吸道为主。甲醇为神经毒物,有明显的麻醉作用,特别对视神经、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反复接触中等浓度甲醇可致暂时或永久性视力障碍和失明。甲醇的毒作用带窄,因此急性中毒后果严重,往往造成死亡。其急性职业中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中毒表现与醉酒相似。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推至人在接触39.3—65.5g/m3的甲醇蒸气中30—60分钟是危险的。甲醇与其他醇类不同,在体内氧化缓慢,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当缺乏防护时,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环境中工作可渐致慢性中毒。国内资料认为,环境浓度上限在260mg/M3,工业接触危害不大。另外,皮肤长时间接触液态甲醇,可导致局部温热感,轻度充血或脱脂、发痒,甚至出现皮炎和湿疹。尽管甲醇为神经毒物,但有文献报道,甲醇中毒可致多脏器损伤。吉林某材料厂工人错把甲醇当成甲苯在生产中加热,当温度达450C时,大量甲醇逸出,加之室内通风不畅,约20分钟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以及右肾盂少量积液。此事故共有三人中毒。另外,黑龙江也有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致眼的损伤的报道。文献还报道了除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合并损伤外,尚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国外也报道了用甲醇反复擦洗皮肤造成人的视觉障碍及失明的病例。许多专家认为职业性甲醇接触的慢性影响是视觉传导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变,且随接触工龄的延长而损伤加重,呈正相关。 甲苯 化学品文档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2052 CAS号108-88-3 中文名称甲基苯 英文名称methylbenzene;Toluene 别 名甲苯 分子式C7H8;CH3C6H5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分子量92.14蒸汽压4.89kPa/30℃ 闪点:4℃ 熔点-94.4℃ 沸点:110.6℃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密度(空气=1)3.14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掺合汽油组成及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的主要原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5000mg/kg(大鼠经口);LC5012124mg/kg(兔经皮);人吸入71.4g/m3,短时致死;人吸入3g/m3×1~8小时,急性中毒;人吸入0.2~0.3g/m3×8小时,中毒症状出现。 刺激性:人经眼:300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500mg,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390mg/m3 ,8小时/天,90~127天,引起造血系统和实质性脏器改变。 致突变性:微核试验:小鼠经口200mg/kg。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5400�0�8g/m3,16周(间歇)。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g/m3,24小时(孕1~18天用药),致胚胎毒性和肌肉发育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500mg/m3,24小时(孕6~13天用药),致胚胎毒性。 代谢和降解:吸收在体内的甲苯,80%在NADP(转酶II)的存在下,被氧化为苯甲醇,再在NAD(转酶I)的存在下氧化为苯甲醛,再经氧化成苯甲酸。然后在转酶A及三磷酸腺苷存在下与甘氨酸结合成马尿酸。所以人体吸收和甲苯16%-20%由呼吸道以原形呼出,80%以马尿酸形式经肾脏而被排出体外,所以人体接触甲苯后,2小时后尿中马尿酸迅速升高,以后止升变慢,脱离接触后16-24小时恢复正常。一小部分苯甲酸与葡萄醛酸结合生成无毒物。甲苯代谢为邻甲苯酚的量不到1%。在环境中,甲苯在强氧化剂作用或催化剂存在条件中与空气作用,都被氧化为苯甲酸或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重要的钥匙
留胡子的小鸽子
2025-07-09 23:38:19
甲苯不溶于水。一般情况下不与甲醇,乙醛反应。分子式为C6H5CH3。

详细可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06454.htm?fr=ala0_1_1

饱满的微笑
含蓄的乌冬面
2025-07-09 23:38:19

1-mcp溶解:丙二醇是液体与水,甲醇,甲苯,丙酮,四氢呋喃等绝大部分溶剂都可以混溶。除了石油醚,正已烷溶解度很小。

它能不可逆地作用于乙烯受体,从而阻断与乙烯的正常结合,抑制其所诱导的与果实后熟相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延长水果、蔬菜货架期50~200% 以上。与(STS) ,2,5-降冰片二烯和 (AVG)等传统的乙烯抑制剂相比,1-MCP具有无毒、低量、高效等优点。

简述

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硝酸铵等;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蔗糖等。

俏皮的自行车
乐观的玉米
2025-07-09 23:38:19
这个问题让人怎么回答啊。

首先用于反相色谱的溶剂就是水、甲醇、乙醇这些,其他的溶剂在溶解性,价格等方面,不太适合,只能用来作调节剂。

之所以把乙醇排除,不常用,是因为其粘度问题。

先说这么多吧。分析测试百科网乐意为你解答实验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祝你实验顺利,有问题可找我,百度上搜下就有。

建议楼主先看看关于液相色谱的基础知识!!

你肯定说的是反相柱子,甲醇和水(包括盐稀溶液)是常用的流动相,甲醇主要是减少大量的水接触载体,避免硅胶碎裂。水主要是调节保留时间,通过水的调节,可以使待测组分晚些出峰,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含蓄的钥匙
现代的日记本
2025-07-09 23:38:19
超临界流体(SCF)的特性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物体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状态时,向该状态气体加压,气体不会液化,只是密度增大,具有类似液体的性质,同时还保留气体的性能.

超临界流体兼具气体和液体的优点,其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能力较强,而黏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远大于一般的液体,有利于传质.另外,超临界流体具有零表面张力,很容易渗透扩散到被萃取物的微孔内.因此,超临界流体具有良好的溶解和传质特性,能与萃取物很快地达到传质平衡,实现物质的有效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的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其溶解能力与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质量大小的不同成分萃取出来.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自动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并将萃取分离的两个过程合为一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溶剂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能否有效地分离产物或除去杂质,关键是萃取中使用的溶剂必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目前研究的超临界流体种类很多,主要有二氧化碳、水、甲苯、甲醇、乙烯、乙烷、丙烷、丙酮和氨等.近年来主要还是以使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居多,因为二氧化碳的临界状态易达到,它的临界温度(Tc=30.98℃) 接近室温,临界压力(Pc=7.377 MPa)也不高,具有很好的扩散性能,较低的表面张力,且无毒、无味、不易燃、价廉、易精制等特点,这些特性对热敏性易氧化的天然产品更具吸引力

超临界流体萃取主要特点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和精馏过程中,作为常规分离方法的替代,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前景.其优势特点是:

(1)使用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的溶剂物质,从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物的存在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100%的纯天然性;

(2)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和的溶解物的CO2流体进入分离器时,由于压力的下降或温度的变化,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的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费用成本;

(3)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

(4)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无毒、安全性非常好;

(5)CO2气体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制取,且在生产中可以重复循环使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6)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达到萃取的目的,压力固定通过改变温度也同样可以将物质分离开来;反之,将温度固定,通过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萃取的速度快.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1)萃取压力的影响

萃取压力是SFE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萃取温度一定时,压力增大,流体密度增大,溶剂强度增强,溶剂的溶解度就增大.对于不同的物质,其萃取压力有很大的不同.

(2)萃取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影响比较复杂,在一定压力下,升高温度被萃取物挥发性增加,这样就增加了被萃取物在超临界气相中的浓度,从而使萃取量增大;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超临界流体密度降低,从而使化学组分溶解度减小,导致萃取数减少.因此,在选择萃取温度时要综合这两个因素考虑.

(3)萃取粒度的影响

粒度大小可影响提取回收率,减小样品粒度,可增加固体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萃取速度提高.不过,粒度如过小、过细,不仅会严重堵塞筛孔,造成萃取器出口过滤网的堵塞.

(4)CO2流量的影响

CO2的流量的变化对超临界萃取有两个方面的影响.CO2的流量太大,会造成萃取器内CO2流速增加,CO2停留时间缩短,与被萃取物接触时间减少,不利于萃取率的提高.但另一方面,CO2的流量增加,可增大萃取过程的传质推动力,相应地增大传质系数,使传质速率加快,从而提高SFE的萃取能力.因此,合理选择CO2的流量在SFE中也相当重要.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2个阶段组合而成的.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超临界萃取流程分为:等温法、等压法和吸附法,如图2所示.

3.1 等温变压萃取流程

等温条件下,萃取相减压,膨胀,溶质分离,溶剂CO2经压缩机加压后再回到萃取槽,溶质经分离器分离从底部取出.如此循环,从而得到被分离的萃取物.该过程易于操作,应用较为广泛,但能耗高一些.

3.2 等压变温萃取流程

等压条件下,萃取相加热升温,溶质分离,溶剂CO2经冷却后回到萃取槽.过程只需用循环泵操作即可,压缩功率较少,但需要使用加热蒸汽和冷却水.

3.3吸附萃取流程

萃取相中的溶质由分离槽中的吸附剂吸附,溶剂CO2再回到萃取槽中.吸附萃取流程适用于萃取除去杂质的情况,萃取器中留下的剩余物则为提纯产品.

其中,前两种流程主要用于萃取相中的溶质为需要的精制产品,第三种流程则常用于萃取产物中杂质或有害成分的去除.

超临界流体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液体溶剂的物理化学特性,基于超临界流体的萃取技术具有传统萃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基础数据、工艺流程到实验设备等方面均有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对超临界流体本身尚缺乏透彻的认识,对其化学反应、传质理论以及反应中热力学的本质问题研究有待深入,而且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需要高压装置,因而对工艺设备的要求往往也比较高,需要有较大的投入等原因的客观存在,因此目前超临界流体的大规模实际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目前国际上超临界流体萃取与造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方兴未艾,技术发展应用范围包括了:萃取(extraction),分离(separation),清洗(cleaning),包覆(coating),浸透(impregnation),颗粒形成(particle formation)与反应(reaction).德国,日本和美国已处于领先地位,在医药,化工,食品,轻工,环保等方面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工业化的大型超临界流体设备有5000L~10000L的规模,日本已成功研制出超临界色谱分析仪,而台湾亦有五王粮食公司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进行食米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的萃取与去除.

目前国际上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重点已有所转移,为得到纯度较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对超临界流体逆流萃取和分馏萃取的研究越来越多.超临界条件下的反应的研究成为重点, 特别是超临界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条件下的各类反应,更为人们所重视.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的领域更为广泛,除了天然产物的提取,有机合成外还有环境保护,材料加工,油漆印染,生物技术和医学等;有关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得到加强,国际上的这些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萃取后能将二氧化碳再次利用,把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所以未来传统工业若是能以超临界二氧化碳当作主要溶剂,那现在我们这颗唯一的地球,便能得到舒缓.

21世纪的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必须通过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研究开发清洁化生产和绿色工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就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这样一种新技术.我们应当从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制定研究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对该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使它真正用于工业化生产,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

聪慧的龙猫
缥缈的夏天
2025-07-09 23:38:19
你的题目写的不是很清楚.

大致你想问,如果有一种物质,用单一溶剂去溶,可能效果不是很好,想找一种混合溶剂.

在生产中,常用到混合溶剂的手法来溶解物质,提纯物质.

一般来说,某种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过大,它们应该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应该是差不多的,那么就应该用一种极性差异大一点的溶剂与原溶剂混合.

比如:甲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相溶,甲醇又能与甲苯以任意比例相溶,而甲苯与水则不相溶,如果想控制水在甲醇的溶解度,则可以在甲醇中加入一些甲苯,就可以达到目的.

健忘的柚子
缓慢的小蜜蜂
2025-07-09 23:38:19
甲醇钠有着比较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生产磺胺类药物等 ,甲醇钠也是一种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用于农药生产和油脂加工工业。

供业中甲醇钠产品有两种形式:固体和液体,固体是甲醇钠纯品,液体是甲醇钠的甲醇溶液,甲醇钠含量 27.5~31% 。

用作有机合成中的碱性缩合剂及催化剂,用于香料、染料等的合成,是维生素B1、A及磺胺嘧啶的原料。

用作医药、农药的原料,是磺胺咪啶、新诺明、磺胺增效剂等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

也用作处理食用脂肪和食用油(特别是处理猪油)的催化剂,以改变脂肪结构,使适用于人造奶油等,在最终食品中必须除去。主要用作缩合剂、强碱性催化剂以及甲氧基化剂,用于制取维生素B1及A、磺胺嘧啶等药物,少量用于农药生产。

还用作分析试剂广泛用于香料、染料等工业中。

折叠化学性质

分子量:54.0237

分子式:CH3ONa

EINECS号:204-699-5

英文名称:Sodium methoxide

英文别名:sodium methylateSodium methoxide titrantmethanol sodium salt (1:1)

白色无定形易流动粉末,无臭,溶于乙醇和甲醇。

对空气与湿气敏感,遇水迅速分解成甲醇和氢氧化钠,在126.6℃以上的空气中分解。

甲醇钠甲醇溶液为无色或微黄色粘稠性液体,对氧气敏感,易燃,易爆。极易吸潮。

不溶于苯和甲苯。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商品形态也有溶液化合物的形式。也有溶剂化合物的形态。

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36(自燃物品)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清爽的蜻蜓
细心的蜜蜂
2025-07-09 23:38:19
共沸点84.1摄氏度,共沸物组成:甲苯80.84%,水19.16%。

1、共沸是指处于平衡状态下,气相和液相组成完全相同时的混合溶液,对应的温度称为共沸温度或共沸点。共沸物,是指两组分或多组分的液体混合物,在恒定压力下沸腾时,其组分与沸点均保持不变。

2、并非所有的二元液体混合物都可形成共沸物。这类混合物的温度--组分相图有着显著的特征,即其气相线与液相线有着共同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如此点为最高点,则称为正共沸物;如此点为最低点,则称为负共沸物。大多数共沸物都是负共沸物,即有最低沸点。

3、有些混合物的共沸温度低,因为总蒸气压最大,沸腾最易。例如乙醇的沸点是78.3℃,水的沸点是100℃,它们的混合物在78.13℃就沸腾。有些混合物的共沸温度高,因为总蒸气压最小,沸腾最难。例如纯硝酸的沸点是86℃,水的沸点是100℃,它们的混合物在120.5℃才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