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对甲苯酚,化学方法怎么鉴别?
1、取四种少量试液,各加FeCl3,有蓝紫色的是对甲苯酚;无现象的是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
2、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加NaHCO3,有CO2气泡的是苯甲酸,没有气泡的是苯甲醇、苯甲醛。
3、剩下的苯甲醇、苯甲醛利用银镜反应即可鉴别 :加银氨溶液,有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醛,无现象的是苯甲醇。
扩展资料:
1、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几种物质
方法1:找出有特殊颜色或气味的一种物zhi质,以之作为突破口,若它和其dao他物质混合,有一组有特殊现象的则可鉴别出第二种物质。再以第二种物质为试剂,若它和剩余的物质混合,又有一组有特殊现象的,则又可鉴别出第三种物质。依此类推,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方法2:从几种物质中选中一种物质,若它跟其他几种物质混合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现象,如一组有气体产生,一组有沉淀生成,一组无特殊变化等,从而可把各种物质区别出来。该方法的突破口往往是碳酸盐或酸。
2、只需要用水能就直接鉴别的几种物质
解题方法是根据水和不同物质混合时出现不同现象而把各种物质鉴别出来。
3、选用一种试剂把几种物质鉴别出来
解题方法:若这几种物质在溶液中的酸碱性各不相同,则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基本原理:
第一步,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能产生气泡的是苯甲酸,不产生气泡的是乙醇和对甲苯酚。
第二步,加入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是对甲苯酚,不显紫色的为环乙醇。
两种试剂,两个步骤,即可渐变完成,比较简便。
答:加入FeCl3,出现紫色反应的是对甲苯酚;将灼热的铜丝(CuO)插入剩余两者中,铜丝重新变红的是苯甲醇.
2)鉴别:丁酮 2-丁醇 1-丁醇 2-氯丁烷
答:加入碘水、氢氧化钠溶液,出现黄色沉淀(CHI3)的是丁酮、2-丁醇,未出现的是1-丁醇、2-氯丁烷,在前后两组中分别插入灼热的铜丝,铜丝重新变红的一个是醇类.由此可以鉴别上述四种物质.
苯酚与三氯化铁可以发生络合反应,原因是苯酚根离子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六苯酚、铁酸根离子(负三价)的配合物,还生成了氯化氢,该配合物离子显紫色,因此可用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变紫色来检验苯酚的存在。
只要能互变出烯醇结构的化合物,与铁离子反应都可以显紫色。对甲基苯酚与苯酚一样可以互变出烯醇式结构,因此与苯酚一样,显紫色。这是三价铁离子与酚类化合物的特征反应。
指示剂主要用作金属离子的指示剂。
水溶液为红色,酸性溶液中为柠檬黄色,金属络合物为鲜红色,碱性溶液中为紫红色。不溶于无水乙醇。
用作酸碱指示剂、金属指示剂(测定铋、钍、铅、钴、铜、铯、钒、锆、锌、镉、汞等)。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以EDTA直接滴定Bi³⁺,Zn²⁺,Pb²⁺,Hg²⁺等离子可得很好结果。二甲酚橙常配成0.2%的水溶液使用。
扩展资料:
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紫,通常用此方法来检验苯酚。
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能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还原,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甲苯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2.HCl产生浑浊油状物质的是苯甲醇 C6H5CH2OH+HCl====H2O+C6H5CH2Cl(苄氯,不溶于水油状液体)
剩下一种就是苯甲醛
苯酚(Phenol,C6H5OH,相对分子质量94) 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 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溶解度是9.3g/100gH2O),易溶于乙醇、二乙醚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
苯酚分子由一个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构成。由于苯环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几乎不会转化为酮式结构。苯酚共振结构如右上图。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杂化,提供1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羟基中的单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电离出氢离子和苯酚根离子,所以,苯酚显示了一定程度的酸性,俗称石炭酸。如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毫升无水乙醚,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乙醚中,可以看到钠不与乙醚发生反应。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振荡,这时可观察到钠在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苯酚属于酚类物质,羟基受了苯环的影响,增大了活动性,羟基里的氢原子能电离出来,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苯酚盐。但苯酚的酸性是很弱的(在水溶液中只能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苯酚根离子),比碳酸还要弱,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或者使BTB试液变黄。当把苯酚盐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时,溶液会变浑浊,生成碳酸的酸式盐和苯酚。
苯酚由于结构中有苯环,可以在环上发生类似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如硝化、卤代等:对比苯的相应反应可以发现,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取代比苯容易得多。这是因为羟基有给电子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加。如在澄清的苯酚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液态溴或溴水,很快就有白色沉淀三溴苯酚生成。这个反应不需要用催化剂,苯酚分子里苯环上被取代的氢原子一下子就是三个(苯与液态溴要在催化剂铁屑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反应,反应中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取代)。值得注意的是,苯酚的亲电取代总是发生在羟基的邻位和对位。这是羟基等给电子基团的共性。苯酚遇氯化铁、硫酸铁等铁盐的溶液显紫色,原因是苯酚根离子与铁离子形成了有颜色的配合物。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对甲基苯酚与溴水反应方程式:
CH₃-C₆H₄-OH+BR₂=CH₃-C₆H₄-BR+HBRO
1个对甲基苯酚+2个溴分子=1个甲基(任意一个甲基)的两边邻位被取代的××【即2,6-溴-对甲基苯酚(羟基在3或5位)】+2个溴化氢。
新制溴水可以看成是溴的水溶液,进行与溴单质有关的化学反应,但时间较长的溴水中溴分子也会分解,溴水逐渐褪色。久置的溴水中只含有氢溴酸。次溴酸会在光照下分解成氢溴酸和氧气。
扩展资料:
以甲苯为原料,以硫酸为磺化剂,在110~130℃进行磺化反应,生成中间体甲苯磺酸,经中和后在340~365℃下与熔融氢氧化钠进行碱熔反应,得甲酚钠,经酸化后得粗甲酚,再经蒸馏分出邻甲酚和苯酚,得到以对甲酚为主体的间、对混甲酚。
温度变化、磺化剂种类以及甲苯与磺化剂的配比决定了生成甲酚中异构体组成。南京金燕化工总公司采用磺化碱熔法可生产高纯度对甲酚。常用的磺化剂还有发烟硫酸、氯磺酸。
甲苯磺化法制备对甲酚是最早的工业化方法,此法工艺较成熟,但需消耗大量的酸、碱,设备腐蚀问题大,目前该法还是生产对甲酚的主要方法。
1.加入FeCl3,显紫色的为苯酚
2.银镜试剂,不反应的为乙酸和甲醇,其中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为乙酸
反应的为甲醛,乙醛和甲酸,其中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为甲酸
3.碘仿反应(高中好像有这个,不懂baidu查),反应的为乙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