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化学专业人士帮忙:98%乙醇中加入大量分析纯级氢氧化钠反应,上层溶液呈红色,下面有白色固体残留。
红色溶液我并不知道是什么,因为你的试剂来源不明,说不定混有别的东西。
可以猜测是苯酚氧化之后形成的苯醌。
原因是97.5%纯度的乙醇是用苯作共沸物制备的,时间长了往往会有微量苯酚形成,强碱作用下变色很快。
还有可能就是本来就有少量酚酞之类的东西。
白色固体有氢氧化钠,可能有乙醇钠,不溶于水说明试剂有别的杂质,也有可能是碳酸钠在碱浓度较高时不溶。
凝胶的话,由于红色液体中有碱,发生水解形成乙酸钠,乙酸钠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沉淀析出了。
我只能提出猜想,希望你自己再设计方法检验了。
影响氢氧化钾乙醇标液变黄的原因是:①氢氧化钾试剂中存在铁、镍和硫酸根等杂质;②乙醇试剂中含有醛、酮等杂质;③
当这两种试剂混合在一起,铁、镍与醛酮反应生成带色物质,使溶液逐渐变棕红色。
应为98.0%~102.0 %。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附录Ⅵ C)为260 ~263 ℃。
同学你也也看到了,酚酞主要成分名称中有 4-羟基 ,这是酚羟基.
所以,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当pH>8.2时为红色的醌式结构。酚酞的醌式或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式;遇到较浓的碱液,会立即转变成无色的羧酸盐式。所以,酚酞试剂滴入浓碱液时,酚酞开始变红,很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体系产生了大量的氢氧化钠,同时产生了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当加入含
酚酞
的乙醇溶液后,乙醇、过氧化氢与水分子有强烈的
氢键
作用,使原来溶解在体系中的水合钠离子、水合氢氧根离子中的水分子失去,从而使失水的钠离子、氢氧根离子相互结合,以无色共生形式析出。
乙醇能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CH3CH2ONa)和H2,说明Na不仅能与离子反应.
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NaOH)生成。
纯的酒精为淡蓝色火焰,含杂质则改变颜色,如工业酒精中可能含有Na+,那么火焰就会夹杂着黄色了。
会变成无色。
深红色粉末。溶于水呈蓝光红色至品红色,微溶于乙醇、丙酮和溶纤素,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遇浓硫酸呈蓝光红色,稀释后呈亮红色,遇浓硝酸为绯红色溶液后转橙色。
该品的水溶液加浓盐酸呈品红色。加氢氧化钠液呈橙棕色。染色时遇铜、铁离子其色泽前者微蓝暗,后者略浅,遇铬离子很少影响。匀染性好。
扩展资料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会恢复到红色,以此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绿色金属光泽的深红色粉末或橄榄色到深橄榄绿色粗粉或小块;为玫苯胺(RosAnilinE)二磺酸钠盐和三磺酸钠盐、铵盐的混合物;1g溶于7ml水,微溶于乙醇;稀水溶液呈紫红色,极稀的水溶液(1∶10000)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而褪色。
但对浓盐酸不褪色;红色到无色的pH为12~14;最大吸收波长 540~545nm(10mg/L,0.01%盐酸);有刺激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品红
酚酞,本身无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石蕊,本身紫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甲基橙,本身橙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黄色。
酚酞是指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14O4,属于晶体粉末状,几乎不溶于水。其特性是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在碱性溶液中为紫红色。
常被人们用来检测酸碱。酚酞属刺激剂,用于慢性便秘。能直接刺激肠黏膜或活化肠内平滑肌的神经末梢而增加肠的推进力。因产生过度缓泻而导致体液与电解质障碍。长期使用可损害肠神经系统,且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白色或浅黄色三斜细小结晶,无味,在空气中稳定。1g溶于12mL乙醇、约100mL乙醚,溶于稀碱溶液呈深红色,极微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水。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在碱性溶液中为紫红色,极强酸性溶液中为橙色,极强碱性溶液中无色。当加热到分解就散发出刺鼻的烟雾和刺激性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