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资料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乙醇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它对人体有害吗?
解析:
•乙 醇
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 ,其杀菌作用较快,消毒效果可靠,对人 *** 性小,无毒,对物品无损害,多用于皮肤消毒以及临床医疗器械的消毒。
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并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一些消毒剂溶于乙醇中,杀菌作用可增强。因此,乙醇还常用于一些复方消毒剂的配制。
理化性质
乙醇又称酒精,分子式为CH3CH2OH,相对分子质量46.07。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辛辣味 ,易燃烧,沸点为78.5℃,闪点为11.7℃,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市售医用乙醇体积分数一般不低于94.58%。
杀菌作用
乙醇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通最为人所熟悉的消毒剂,人们从孩提时代接种疫苗前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时,就知道那是为了消毒,而那甜甜的酒味就是酒精发出来的。
乙醇之所以能消毒,其作用机理如下:
(1)使蛋白质变性 乙醇作用于细菌细胞首先起到脱水作用,乙醇分子进入到蛋白质分子的肽链环节,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这种作用在70%的含量下显得更强。
(2)破坏细菌细胞壁 乙醇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60%~85%的乙醇比较容易渗透到菌体内,使得细菌细胞破坏溶解。
(3)对微生物酶系统破坏 乙醇通过抑制细菌酶系统,特别是脱氢酶和氧化酶等,阻碍了正常代谢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乙醇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及病毒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研究表明:
(1)乙醇能够迅速杀灭细菌繁殖体,但革兰阳性菌对乙醇抗力较革兰阴性菌略强。60-75%乙醇,作用5min即可杀死包括支杆菌在内的细菌繁殖体;而对化脓性链球菌、淋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绿脓杆菌,则可在1分钟内杀死。
(2) 乙醇在较高体积分数(>80%)时,具有很好的杀病毒(包括小核糖核酸病毒和乙肝病毒)作用,灭活病毒一般需要3~10min。通常,乙醇对亲脂性病毒灭活效果好,而对亲水性病毒效果较差。80%左右的乙醇为快速、高效杀病毒剂,即使大量在有机物存在下也可灭活有一定抗力的亲水性病毒。
(3) 乙醇对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体积分数在70%~90%范围内杀灭真菌作用效果较好;杀灭真菌孢子需要较长作用时间,一般30~60min。
(4) 乙醇能够抑制细菌芽孢发芽,但不能杀灭芽孢。
杀菌的影响因素
1)浓度 乙醇杀菌最有效体积分数应为65%~75%。水对乙醇发挥杀菌作用非常必要,因此用于消毒时需要对乙醇进行稀释,但浓度低于30%时杀菌作用很小。过浓或过稀,杀菌作用都有所减低,见表
乙醇体积分数/%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溶血性链球菌
100 24 h
7 d
2 h
15 min
90 15 min 30 min 5 min 5 min
80 1 min 2 min 2 min 10 s
70 30 s 5 min 1 min 10 s
60 20 s
30 min
30 s 10 s
50 20 s 2 h 30 s 20 s
40 2 min 4 h 2 min 2 min
30 2 min 24 h 30 min 30 min
20 24 h 24 h
10 14 h 3 d
(2) 有机物 有机物对乙醇杀菌作用影响很大。因为乙醇遇蛋白质,可使其变性凝固形成保护层,阻碍乙醇分子渗入菌体,而使杀菌作用减弱。
(3) 温度 温度升高,杀菌作用增强。
(4) 与其他消毒剂的协同作用 乙醇与碘、氯已定和新洁尔灭等具有协同杀菌作用。例如,以30%~50%乙醇溶液配制0.1%新洁尔灭消毒液,对HBsAg有较好的灭活作用。临床上碘和氯已定常与乙醇配伍应用
毒性及对物品的损害作用
乙醇用于消毒情况下对人体无毒,个别人对乙醇过敏,接触后可引起皮疹、红斑。经常应用乙醇进行洗手 消毒,皮肤会因为脱脂而干燥、粗糙,洗手消毒液中可加入甘油等皮肤调理剂。
乙醇对一般物品无损害作用,但可溶解醇溶性涂料。
剂型和用法
乙醇对细菌芽孢无杀灭作用,只能用于消毒,不能用于灭菌;因其无味、无 *** 性,最常用于皮肤消毒,也可用于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
(1)皮肤消毒,体积分数为75%乙醇棉球涂擦;外科洗手消毒,75%乙醇浸泡5min。
(2) 对被细菌繁殖体污染的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5%乙醇浸泡10min以上。对听诊器、B超探头、血压计、扣诊锤等器械以及一些环境表面,如桌、椅、床头柜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
(3) 乙醇与碘、洗必泰、新洁尔灭等具有协同杀菌作用,常作为溶剂以加强碘、洗必泰等消毒剂的作用。70%乙醇的碘和洗必泰溶液可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质量分数为0.2%洗必泰与80%乙醇配成的洗剂,可用于手的消毒。
(4) 乙醇常作为溶剂和防腐剂应用于化妆品中。
(5) 由于乙醇是很好的有机溶剂,可用于增加某些消毒剂的溶解度。如配制消毒内窥镜的质量分数为1% PVP-碘液时,加30%乙醇即可提高PVP-碘的溶解度。
此外,醇还可用于某些复方消毒剂中,以降低消毒剂对金属的腐蚀性
注意事项
1)不宜用于外科器械灭菌。临床上用乙醇消毒采血针和针灸针是不安全的,易导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经血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
(2) 使用体积分数一般不超过80%。浸泡处理时,勿使物体带有过多的水分,以免药液稀释降低消毒效果。保存时,应放于有盖容器内,以免乙醇挥发。
(3) 不宜直接用于消毒被血、脓、粪便污染物的表面。物品消毒前,应尽可能去除表面沾附的有机物。
(4) 涂有醇溶性涂料的物品或橡胶制品,不宜使用乙醇进行消毒处理。
不能,犬瘟病毒存活性强,而且传播范围广,建议用84全屋消毒,狗狗日常活动的地方用宠物专业的消毒液消毒
而且如果你家狗狗疑似感染的话就赶紧加速治,我的狗当时发现的早,用稳度康达,一周多就痊愈啦
乙醇的作用: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1、工业原料
食用酒精可以勾兑白酒;用作粘合剂;硝基喷漆;清漆、化妆品、油墨、脱漆剂等的溶剂以及农药、医药、橡胶、塑料、人造纤维、洗涤剂等的制造原料、还可以做防冻剂、燃料、消毒剂等。
2、消毒用品
70%~75%的酒精用于消毒;95%的酒精用于擦拭紫外线灯;40%~50%的酒精可预防褥疮;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注意: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可能会刺激皮肤,并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3、饮料制品
乙醇是酒主要成分(含量和酒的种类有关系)。日常饮用的酒内的乙醇不是把乙醇加进去,而是微生物发酵得到的乙醇,当然根据使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还会有乙酸或糖等有关物质。
4、有机原料
乙醇可用来制取乙醛、乙醚、乙酸乙酯、乙胺等化工原料,也是制取、染料、涂料、洗涤剂等产品的原料。
5、汽车燃料
乙醇可以调入汽油作为车用燃料。 美国销售乙醇汽油已有20年历史,我国高粱乙醇在汽油中占10%。乙醇汽油也被称为“E型汽油”,我国使用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它可以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等。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此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1)使蛋白质变性 乙醇作用于细菌细胞首先起到脱水作用,乙醇分子进入到蛋白质分子的肽链环节,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这种作用在70%的含量下显得更强。
(2)破坏细菌细胞壁 乙醇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60%~85%的乙醇比较容易渗透到菌体内,使得细菌细胞破坏溶解。
(3)对微生物酶系统破坏 乙醇通过抑制细菌酶系统,特别是脱氢酶和氧化酶等,阻碍了正常代谢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乙醇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及病毒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研究表明:
(1)乙醇能够迅速杀灭细菌繁殖体,但革兰阳性菌对乙醇抗力较革兰阴性菌略强。60-75%乙醇,作用5min即可杀死包括支杆菌在内的细菌繁殖体;而对化脓性链球菌、淋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绿脓杆菌,则可在1分钟内杀死。
(2) 乙醇在较高体积分数(>80%)时,具有很好的杀病毒(包括小核糖核酸病毒和乙肝病毒)作用,灭活病毒一般需要3~10min。通常,乙醇对亲脂性病毒灭活效果好,而对亲水性病毒效果较差。80%左右的乙醇为快速、高效杀病毒剂,即使大量在有机物存在下也可灭活有一定抗力的亲水性病毒。
(3) 乙醇对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体积分数在70%~90%范围内杀灭真菌作用效果较好;杀灭真菌孢子需要较长作用时间,一般30~60min。
(4) 乙醇能够抑制细菌芽孢发芽,但不能杀灭芽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