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石油化工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吗?
石油化工:以油气为原料,下游市场丰富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一般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范围很广,产品很多。原油经过裂解(裂化)、重整和分离,提供基础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萘等从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得各种基本有机原料如甲醇、甲醛、乙醇、乙醛、醋酸、异丙醇、丙酮、苯酚等。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总结来看,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的生产运输作业,包括油气开采和运输,中游是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下游为产品销售环节,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炼油和分解过程,会添加化工催化剂以提高加工效率。
石油化工行业遭受新冠疫情重大冲击
2020年初突发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为石油化工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国际能源署在2020年初时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减少810万桶/日。这是自2009年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石油消费首次出现年度下降。2020年一季度全球成品油消费量下降近30%,二季度全球石油供应出现有史以来单季最大供应过剩。
受此影响,2020年石油化工的市场规模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20年全球石油化工市场规模4220亿美元,同比下降4.3%。
供应本地化趋势明显
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贸易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考验,许多国家在意识到了全球化贸易供应链抗巨大风险的能力较弱后开始将石油化工等重要资源向本地转移。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突破5600亿美元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预测,全球范围内石油化工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26年能够达到5656亿美元左右。
综合来看,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世界各国全球化在日常繁荣国际贸易下的弊端,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国际贸易的中断带来的进口资源稀缺的窘境也推动了石油化工等必备工业在各个国家进行本地化的进程。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醇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毫无疑问是75%的医用酒精。乙醇之所以能够消毒是因为乙醇能够吸收病毒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病毒的目的。但是,如果浓度过高,反而效果一般。缺点是,酒精具有易燃性,使用酒精消毒时,应使用擦拭的方式,不要直接喷洒,防止引燃或烧伤。 2、酚类消毒剂常用的酚类消毒剂,有效消毒成分为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能够有效杀菌、杀灭病毒,包括新冠病毒;相比84消毒液的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更适合家庭使用。 有效成分: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4.5%-5.5%;功效:适用于衣物、家居硬表面及卫生手消毒; 3、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产品中,最知名的就是我们从小就闻着味长大的84消毒液;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必须按说明稀释后使用;84消毒液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避免接触皮肤,并且只能用于白色织物;家庭消毒时不能用于铝、铜、钢、皮革、油漆表面,可用于不锈钢器具;最重要的是不能与洁厕灵、瓷砖清洁剂、浴室清洁剂等酸性清洁产品混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 4、季铵盐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虽然没有滴露等品牌名气大,但是近年来比较推荐的消毒产品;没有84消毒液那种腐蚀性和刺鼻味道,对老人小孩的呼吸道和皮肤更友好;相比滴露等对氯间二甲苯酚只能即时杀菌,季铵盐类消毒液不仅能消毒,还有长效抑菌的作用;综合来看,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消毒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日常除菌能力足够,没有难闻的味道,实际无毒,是敏感人群和婴幼儿最推荐的消毒产品之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3月11日,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4月4日,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8月18日,国家卫健委修订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9月3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共同主席在成员国吹风会上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钟南山入选。
截至欧洲中部夏令时间2022年4月14日20时36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5亿例,累计死亡病例6190349例。14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948865例,死亡病例新增4175例。
截至2022年4月1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7885例(其中重症病例7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4977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2293例,现有疑似病例1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85256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35266人。
新冠不是酸性也不是碱性。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的病毒,这种病毒具有不耐高温和不耐酸性的特点,于当年非典型肺炎在形态以及生存环境上比较类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特征
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愈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以上内容参考自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