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脱氢酶是什么意思
乙醇脱氢酶,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肝脏、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之中作为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它在很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简介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简称ADH)的系统名为:乙醇:辅酶I氧化还原酶
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一定都会发现,人与人的酒量,真是千差万别。有的人可以“千杯不醉”,而有的人则是“一杯就倒”。那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大家一同来涨涨姿势吧!
除此之外,饮酒后的身体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朋友喝少量的酒就满脸通红,恨不得“赛关公”,再往下喝甚至连全身都开始发红还有一部分朋友,脸色却是越喝越发白另外一些朋友则是“海量”,特别能喝,酒后面不改色,神情自若,谈笑风生,不喝个半斤一斤不会有醉意。
其实,酒量及身体反应的不同,和我们的体质有关。酒精进肚需要人体来分解,具体负责分解的是肝脏里面最关键的两种酶,它们的名字比较拗口,分别叫“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酒精(学名“乙醇”)进入人体内后,经由胃和小肠迅速吸收,并由血液运输至肝脏。肝脏是酒精分解代谢的最主要器官。在肝脏中,酒精由乙醇脱氢酶催化代谢得到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将乙醛代谢为乙酸,乙酸会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人体所需的热量,完成酒精的分解代谢。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酒量及酒后反应不同,是由于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差异造成的。
1、如果人体内的两种酶均含量丰富,则解酒能力强,可迅速代谢酒精,因此酒量相对较大。
2、如果体内乙醇脱氢酶丰富,乙醛脱氢酶不丰富,则会使由乙醇代谢而来的大量乙醛不能及时转化为乙酸,造成体内乙醛堆积。过量的乙醛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引起脸红、头晕、心率加快等身体反应。
3、如果体内乙醇脱氢酶不丰富,则乙醇不能及时被代谢为乙醛,直接造成体内乙醇(酒精)蓄积。酒精的蓄积可使血管收缩、引起头部轻微缺血和供氧不足、脸色发白,同时引发醉酒反应。生活中,少部分喝酒脸色发白,酒量又不佳的朋友,就是由于体内乙醇脱氢酶缺乏所引起。
人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与先天遗传有关。同时,后天长期的饮酒锻炼也可使这两种酶的含量有所提高,因此经常饮酒的朋友酒量会适当增长。当然,酒量还与饮酒时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有关。身体舒适,心情愉悦时,酒量也会相对大一些。
知道了每个人酒量差异的原因后,相信大家都听过“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是每个人的酒量差异如此之大,“适量”的标准肯定不能“一刀切”。
科学家发现,人的酒量大小取决于肝脏内所含脱氢酶的多少。脱氢酶是参与酒精代谢的重要催化剂,又可以分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可将酒精催化氧化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又将乙醛催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迅速排出体外,水会通过毛孔蒸发、呼吸及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人体内这两种脱氢酶的含量都很大的话,酒精的代谢速度就很快,酒精会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又初被很快排出体外。相反,如果人体内这两种脱氢酶的含量不够大或者只有一种的话,酒精的代谢速度就会大大地减慢,酒精的麻醉作用会随着酒精浓度的积累越来越烈,人很快就会醉了。
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是由基因决定的,是没法补充或改变的。
一旦发现喝酒上脸,可以喝点蜂蜜水,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或吃些甜食、蛋白类食物,能增加血糖浓度,缓解酒精对人体的损害;饮用牛奶也可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并保护胃黏膜不被酒精损伤。
/iknow-pic.cdn.bcebos.com/3ac79f3df8dcd100b21f63257f8b4710b9122f3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iknow-pic.cdn.bcebos.com/3ac79f3df8dcd100b21f63257f8b4710b9122f3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ac79f3df8dcd100b21f63257f8b4710b9122f36"/>
拓展资料:
乙醛脱氢酶,缩写ALDH,醛脱氢酶的一种,负责催化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反应,肝中的乙醇脱氢酶负责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生成的乙醛作为底物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即醋的成分)。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4%B9%99%E9%86%9B%E8%84%B1%E6%B0%A2%E9%85%B6"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乙醇脱氢酶">百度百科-乙醇脱氢酶
酒量好的原因: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
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上面所说的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现实中,人的酒量通过锻炼可获得一定提高,但提高一般不会很大,因为人的酶系统是有遗传因素的,上述两种酶的数量,比例成定局,因此,“酒量”也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