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酸乙酯、乙醇、乙醛、苯酚、四氯化碳、苯可溶于水有?
溶于水:乙酸、乙醇、乙醛
不溶于水:乙酸乙酯、四氯化碳、苯
苯酚特殊,温度低于65溶解度很小、高于65度时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不溶于水的物质中,密度大于水:四氯化碳
密度小于水:乙酸乙酯、苯
苯和苯酚分离的方法是加入NaOH,然后分液。
因为C6H5OH+NaOH=C6H5ONa+H2O,苯酚钠溶于水,所以出现分层,然后再加入HCl,苯酚又可以得到了。
HCl+C6H5ONa=C6H5OH+NaCl
而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则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同时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溶解度更小。分液后在Na2CO3溶液中加入H2SO4,蒸馏可得CH3COOH。
但题目所述实验,过程不清楚!想从苯酚溶液中获取苯酚可直接过滤,常温下苯酚不溶于水的!
若是想分离乙酸已酯和苯酚的混合物,可加入Na2CO3溶液后分液,把苯酚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提取操作的目的。提取有机化学实验,提取或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副作用
法提纯之一。可以从期望的物质的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的提取的应用程序,也可用于洗去少量混合物
杂杂质。前者通常被称为“提取”或萃取,后者称为“洗涤”。选择
液萃取
1.最常见的仪器仪器分液漏斗中,通常是通过提取相对大体积的分液漏斗中1-2次地选择。选择
2.
萃取溶剂萃取溶剂,应根据待提取可能是化合物的溶解度,同时易于分离和溶质,最有用的 BR>低沸点溶剂。一般不溶于水的材料,用石油醚等提取水溶性比那些,用苯或乙醚萃取
易溶于水的材料,用乙酸乙酯等萃取。每次使用体积
萃取溶剂萃取液时间通常是1/51/3 2的总体积应不超过分配料斗漏极
总体积的2/3
BR>1.操作
良好的油脂应用于活塞,几圈后活塞旋转,油脂均匀分布,那么一个小陷阱像活塞后挡板
小坦克,活塞以防打滑。关闭活塞进入待定萃取物和萃取溶剂。塞拧紧。
先用右手食指反对,远端漏斗上部玻璃塞,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和中指夹住漏斗,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卷曲
握持手感上的活塞上下轻轻晃动分液漏斗中,使两相之间有足够的接触,以提高提取效率
。后的各摇动数次,有必要漏斗尾部向上倾斜(朝向无人办公室)在打开瘪以减轻在漏斗
压力的活塞。重复,直到当只有最小的压力后瘪,然后剧烈振摇23分钟,静置,直到该两相分离完全
,敞开的顶部玻璃塞,然后慢慢地拧下活塞,下层液体自活塞释放,有时 BR>可能有一些絮状物分两期也应该放手。然后将上清液从分液漏斗上部开口滗,但不能从活
活塞排出,以便不被留在漏斗颈另一种液体污染。
乳化的方法来解决
(1)站立很长一段时间
(2)如果基本农产品的结果乳化,加入少量的酸损坏或收养过滤去除
(3)如果由于两种溶剂(水和有机溶剂)可以是部分混溶的和乳化时,少量的电解质,可以添加(如
氯化钠等) ,采用腌制的被破坏。相比于分离进一步,加入盐,提高水相的比重,有利于两
重量差是很小的
(4)被加热打破乳液,或几滴乙醇,磺化蓖麻油等,以降低表面张力。
注意:当使用易燃溶剂提取操作的沸点低,靠近火应熄灭。
中国化学萃取
化学提取(使用与来自化学反应的提取物中的提取剂)是常用的分离方法中的一个主要用于洗涤聚酯 BR>或该混合物的分离,操作的方法和相同的提取的作为前述分配。例如,使用碱性提取剂从有机相从饱和萃取
有机酸,用稀酸可以从该混合物中,将有机碱性物质,或用于除去的碱性杂质被萃取,用浓硫酸烃
除去不饱和烃,醇和醚是从在等烷基卤化物除去。
中国液 - 固萃取
中国固体化合物从通常与长期浸出法或使用脂肪提取的提取,前者是溶剂运行长浸
溶解固体物质所需成分浸出效率低,大量
脂肪提取溶剂为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每次坚实的物质是纯溶剂萃取,因为 BR>和更高的效率,以增加液体浸出的面积,提取前应先物质细,盖上纸包裹
萃取容器下提取终止盛有萃取烧瓶放置,端接冷凝器,当溶剂沸腾,冷凝的溶剂萃取剂
滴加直到液位超过所述虹吸的上端,虹吸即流回瓶中,溶解在溶剂中,因此提取的
部物质。在这样的溶剂中回流而产生虹吸作用,固体富含水溶性物质到烧瓶中,
萃取液浓缩后,将得到的固体进一步纯化。
苯酚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等。
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浴锅里,然后用镍匙或锥子之类的东西把它弄碎,弄碎后就可以称量了,如果直接把装有苯酚的瓶子敞开口放在热水里的话,会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融化,而且苯酚会被氧化。所以最好不要把瓶子打开直接用热水加热。
苯酚的性质:比重1.071,熔点42~43℃,沸点182℃,燃点79℃。常温下呈无色结晶或结晶熔块,具有特殊气味。置露空气中或日光下被氧化逐渐变成粉红色至红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酸性极弱,有特臭、毒,强腐蚀性等特性。
扩展资料
苯酚制作方法最早是从煤焦油回收,目前绝大部分是采用合成方法。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的技术路线,已发展占世界苯酚产量的一半,目前采用该工艺生产的苯酚已占世界苯酚产量的90%以上。
其他生产工艺有甲苯氯化法、氯苯法、磺化法。我国的生产方法有异丙苯法和磺化法两种。由于磺化法消耗大量硫酸和烧碱,我国也将只保留少数磺化法装置,逐步以异丙苯法生产为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苯酚
相对密度(水=1):1.07
沸点(℃):181.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4
折射率1.5418
闪点79.5℃
分子式:C6H6O
化学式:C6H5OH,PhOH
分子量:94.11
饱和蒸气压(kPa):0.13(40.1℃)
燃烧热(kJ/mol):3050.6
临界温度(℃):419.2
临界压力(MPa):6.1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6
闪点(℃):79
爆炸上限%(V/V):8.6
引燃温度(℃):715
爆炸下限%(V/V):1.7
溶解性: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土林、挥发油、强碱水溶液。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65℃以上能与水混溶,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毒性:有特殊的气味,有强腐蚀性。有毒,LD50 53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