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拜耳生产的世玛除草剂每亩用多少毫升?
推荐剂量:20-30 (克)毫升/亩,兑水25-30升茎叶喷雾 。
施药适期:冬小麦3-6叶期,禾本科杂草,草龄2-5叶期均匀茎叶喷雾。
可有效防除日本看麦娘、棒头草、野燕麦、早熟禾、硬草、菵草、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毒麦、碱茅、蜡烛草等恶性禾本科杂草 。
世玛除草剂是:适用于冬小麦作物的茎叶除草剂。防止对象是一年生阔叶杂草。冬小麦 整个生育期最多使用一次 。
提倡冬前用药,春季用药除草时期应在2月份-3月上旬,选择寒尾暖头的晴好天气施药,冬前低温霜冻期及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禁止使用。
扩展资料:
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 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
其中的氯酸钠、硼砂、砒酸盐、三氯醋酸对于任何种类的植物都有枯死的作用,其作用受除草剂、植物和环境条件三因素的影响。
按作用分为灭生性和选择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特别是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的衍生物多数都有效。世界除草剂发展渐趋平稳,主要发展高效、低毒、广谱、低用量的品种,对环境污染小的一次性处理剂逐渐成为主流。
常用的品种为有机化合物,可广泛用于防治农田、果园、花卉苗圃、草原及非耕地、铁路线、河道、水库、仓库等地杂草、杂灌、杂树等有害植物。
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类。
根据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对不同种类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药剂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如盖草能、氟乐灵、扑草净、西玛津、果尔除草剂等。
(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被杀死。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如草甘膦等。
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类
(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如除草醚、百草枯等。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如草甘膦、扑草净等。
(3)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1)无机化合物除草剂:由天然矿物原料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如氯酸钾、硫酸铜等。
(2)有机化合物除草剂: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有机化合物合成。如醚类——果尔、均三氮苯类——扑草净、取代脲类——除草剂一号、苯氧乙酸类——2甲4氯、吡啶类——盖草能、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酰胺类——拉索、有机磷类——草甘膦、酚类——五氯酚钠等。
按使用方法分类
(1)茎叶处理剂: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等。
(2)土壤处理剂: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如西玛津、扑草净、氟乐灵等,可采用喷雾法、浇洒法、毒土法施用。
(3)茎叶、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如阿特拉津等。
药害原因
1.除草剂种类选择不当 各种除草剂都有相应的杀草谱和适用环境不根据杂草种类及农田的具体情况选择除草剂会使所选用的除草剂品种无能为力或无法发挥其除草能力。
2.除草剂质量不合格 各种除草剂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其中最主要是有效成分含量、杂质种类及其含量、分散性、乳化性、稳定性等都直接影响到药效和药害问题。由于农药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药效和药害问题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责任。
3.应用剂量问题 造成用药量不对的原因有几方面:
一是农民的主观行为,总是怀疑用药量低了除草效果不好,将用药量增加至极限以上一旦环境条件有利于药效发挥出现药害是不可避免的,
二是农药厂为了说明其产品成本低,以适应农民购买能力低这一客观事实,在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很低,不能够保证除草效果,
三是农民耕地面积不准,导致额定用药量与实际耕地面积不符,四是喷洒不均匀、重喷、漏喷特别是使用多喷嘴喷雾器时,各个喷头的喷液量不同直接导致喷洒不均匀。
4.用药时期不当 茎叶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后越早用药效果越好,土壤处理剂在杂草出苗前用药越晚效果越好但作物出现药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5.用药方法错误 土壤处理剂用作茎叶处理时多数会产生药害少数会效果不佳,茎叶处理剂用作土壤处理时多数会无效,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很小。
6.环境条件不适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质土壤封闭处理易出现药害有机质含量高于5%药效很低。
②封闭处理剂用药后降大雨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大茎叶处理要重喷。
③持续低温除草效果降低出现药害的可能性增大。
④土壤干旱封闭处理剂药效降低甚至无效。
⑤三级以上有风天施药无法保证喷施均匀药效降低可能出现药害。
⑥整地质量不好封闭处理效果不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除草剂
就是液化苯酚,液态的苯酚。
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 F)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故又称石炭酸(Carbolic acid)。使苯酚首次声名远扬的应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里斯特。里斯特发现病人手术后死因多数是伤口化脓感染。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使苯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里斯特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苯:在常温下为一种高度易燃,有香味的无色的液体,为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组成结构最简单的芳香烃。苯有高的毒性,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苯也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苯的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苯酚: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有毒。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的重要原料。
苯酚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苯中大但仍相当小(相似相溶,苯酚钠为离子化合物,苯为非极性溶剂,水为极性溶剂,因此在水中的溶解的要大一些),苯与水溶性小,因此可以使用分液漏斗分液,关键是充分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