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挥发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乙醇挥发越快。因为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挥发的会更快。
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³,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³, 相对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g/mol。沸点是78.4℃,熔点是-114.3℃。
纯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挥发。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性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
扩展资料:
乙醇使用注意事项
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实验室使用及灭火
1、应使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两个酒精灯对点,否则容易使酒精灯内的酒精燃烧。
2、使用完毕后,应用灯帽将火盖灭。严禁用嘴吹。
3、如不慎将酒精洒出并引燃,则应用湿抹布或用沙子将其盖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
一般来说c的温度越高,挥发得越快,因此酒精的挥发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值。而酒精的沸点是78.4°C,可以说酒精在78.4。
酒精蒸发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其蒸发时间与喷洒的酒精浓度、喷洒的物体、物体的大小表面积以及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状况都是有关系的。 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喷洒在物体表面的酒精5-10分钟左右就差不多挥发干净了。
但是建议用于物品消毒时以擦拭为主,而不是喷洒,对于物品来说擦拭起到的消毒灭菌效果会比喷洒的效果更好一些。
酒精在没有密封的情况下,会一直挥发,且随着温度越高,挥发得越快。
酒精的挥发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挥发也就越快。酒精的沸点在78.4℃,属于易燃物品,用完后要密封好,放在阴凉处保存。如果酒精不慎燃烧,在刚燃烧的情况下,可以用湿毛巾进行扑灭,在燃烧一段时间后,可以用CO2灭火器进行扑灭。
°c
(351.6
k)
挥发是个相对的概念,温度低的时候挥发的慢,温度高的时候挥发的快,并没有某一绝对的界限说是酒精过了多少度就开始挥发。只能说是温度越高,挥发的越快,反之,温度越低,挥发的越慢。
所以保存酒精都是要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动态有变化,因为乙醇比水更容易挥发,不同的温度下,挥发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20℃乙醇溶液的相对挥发度:
y=αx/(1+(α—1)x)
α=1.1213(x+0.2)-1.5235
x<0.3
α=0.8938
x-1.0632
x≥0.3”
α=(yA/yB)/(xA/xB),相对挥发度式中,yA——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版摩尔分权数;yB——气相中难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xA——液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xB——液相中难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 所以与浓度有关。
乙酸的酸性
乙酸的羧基氢原子能够部分电离变为氢离子(质子)而释放出来,导致羧酸的酸性,乙酸在水溶液中是一元弱酸,酸度系数为4.8,pKa=4.75(25℃),浓度为1mol/L的醋酸溶液(类似于家用醋的浓度)的pH为2.4,也就是说仅有0.4%的醋酸分子是解离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乙醇溶液
从结构上看,乙醇和异丙醇同属醇类,分子量越小越容易挥发。挥发度用来表示某种纯净物质(液体或固体)在一定温度下蒸气压的大小。具有较高蒸气压的物质称做易挥发物,较低的称做难挥发物,对于组分互溶的混合液,两组分的挥发度之比称做相对挥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