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二醇最大的生产厂家
中国乙二醇最大的生产厂家:
1、中国石化集团
是国内最大的乙二醇生产企业,公司设有较好技术中心,建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2、山东旭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东旭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在2017年2月16日新注册成立的化工、服务,化学品经营股份制公司,公司股东由一群高学历的博士出资组建而成,公司位于江北瓷都淄博市张店区博士楼,经营一系列的化工产品,经营规模和产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3、山东维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维进化工有限公司是于2017年组建而成的,现为“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山东省要点培植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之一。
4、河南恒生化工有限公司
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集工业、商业、民用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具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与丰富的生产经验。
5、石家庄松亚汽车用品生产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9年,主要生产汽车防冻液、工业防冻液、玻璃水、刹车油、润滑油、乙二醇等。地处石家庄正定开发区,毗邻107国道。
乙二醇生产厂家中海安石油化工厂、杭州海瑞化工厂、郑州百丰化工厂比较好。
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是一家有着四十多年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厂家。主要产品有匀染剂、乳化剂、分散剂、渗透剂、净洗剂、柔软剂多元醇酯等2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化纤等领域。 工厂先后获得“南通市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南通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南通市环境友好企业”、“海安县绿色企业”等光荣称号。
杭州海瑞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浙江杭州中恒世纪科技园内, 产品种类主要有含氟化合物,硼酸系列,氨基酸系列, 非天然氨基酸系列,多肽系列,交联剂系列及其他医药中间体。公司已通过ISO 9001:2015质量体系认证,市场辽阔,远销美国、欧洲、日本等地,为这些地方的研究机构、 医药化学公司提供化学产品。
郑州百丰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坐落于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的中原腹地,比邻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司是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以涤纶级乙二醇、工业级乙二醇为主。
扩展资料1、乙二醇的理化性质
乙二醇,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CH2O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
2、乙二醇的用途
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乙二醇的高聚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也用于细胞融合;其硝酸酯是一种炸药。乙二醇甲醚系列产品是性能优良的高级有机溶剂,作为印刷油墨、工业用清洗剂、涂料、覆铜板、印染等的溶剂和稀释剂;可以作生产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以及合成制动液等化工产品的原料。
3、乙二醇的贮藏
用镀锌铁桶包装,每桶100Kg或200Kg。贮存时应密封,长期贮存要氮封、防潮、防火、防冻。按易燃化学品规定贮运。
任何物质燃烧的烟气对人都有害的,乙二醇也不例外,但没有卤素和苯环结构,不会有太大毒性。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CH2O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低毒性,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乙二醇的高聚物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相转移催化剂,也用于细胞融合;其硝酸酯是一种炸药。
这是很官方的一种科普,那么我们来说说它的实际用途,一般乙二醇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材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脂薄膜、聚酯工程塑料、防冻剂等待,同时也用于生产润滑剂、增塑剂等等用途十分广泛,甚至油墨、炸药里面也都有乙二醇的成分。
我们最可能接触到乙二醇的场景,就是汽车的防冻液了,乙二醇本身是作为汽车防冻液和尾气清洁剂的主要材料,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公司把乙二醇当做烧火燃料(有专用乙二醇的灶具)使用。
我们从一些词条上可以看出来,乙二醇是具备毒性的,会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等方式来入侵人体,乙二醇有很强的刺激性,特别是在加工的时候,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非常大。“经皮吸收”的意思就是皮肤接触到也有风险造成中毒,人类致死剂量估计为1.6 g/kg,不过成人服食30毫升也有可能引致死亡。
乙二醇燃烧后分解的产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水蒸气)。主要还是看燃烧的过程,如果是快速爆燃、爆炸,氧气不足从而导致不充分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如果是正常充分燃烧,就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控制住火势之后,还要实施保护性燃烧的原因。
虽然可以确定的是,乙二醇充分燃烧后是无毒的,但是记住一点,这可是个化工厂,燃烧爆炸不可能仅仅只是乙二醇这一种物质,哪怕是建筑材料的燃烧,也都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在火灾现场,还有一些材料对人体的威胁,更大!比如:聚氯乙烯、尼龙、羊毛、丝绸等纤维类物品,这些物品燃烧时会产生剧毒气体!
强烈的浓烟伴随着剧毒气体,很容易导致人体吸入性损伤,比如呼吸道烧伤以及一些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检查和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是化工厂附近的居民,尽量还是关窗关门防止烟气进来,出门在外戴好口罩尽量不要让自己暴露在烟气中。
炼油厂建厂之初年炼油能力250万吨 所以称为250 不过现在炼油厂年原油加工能力750万吨/年。
其余的还有乙二醇厂 有机合成厂 污水处理厂 动力厂 联力建修 研究院 和 公司机关
在价格持续下跌创出年内新低之后,乙二醇期货进入底部盘整阶段。近几日,相对同产业链的PTA及短纤,乙二醇期价反弹强劲,一度领涨整个聚酯板块,年内聚酯板块中表现最弱的“它”突然发力,这难道是“咸鱼翻身”了吗?
近日乙二醇价格低位反弹,一度领涨大部分化工品。对此,华瑞信息资深分析师施佳平解释说,一方面,乙二醇供应端的挤出较为明显,11月份国内乙二醇开工负荷已降至55%—56%水平,而合成气制乙二醇开工负荷更是降至30%—33%左右,基本为历史低点。另一方面,乙二醇价格跌至低位,已偏离估值太多。目前市场情绪回暖,前期利润压缩过多的产品存修复需要。
近日乙二醇期货反转上行,在聚酯板块中“一枝独秀”,其实是在所有利空被交易之后的一种估值修复。放长时间看,后续依然有多套装置的投产预期,但是在这样的悲观背景下,包括港口的小幅去库以及宏观政策对消费的远期提振,都会为被过分低估的乙二醇提供上涨动力,从结果看乙二醇最近的上涨相较别的聚酯产品更好。
1、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煤制乙二醇发展潜力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乙二醇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全球乙二醇产业迅速发展,乙二醇产能、产量逐年增加。2021年全球乙二醇产能同比增长19.4%,产量同比增长7.5%。在此背景下,我国乙二醇行业产能和产量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产能方面来看,随着国家对乙二醇行业愈发重视,行业相关指导与支持性政策如2021年的《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公式》,2022年《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出台,行业政策环境持续利好下,我国乙二醇产能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根据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乙二醇产能从832万吨增长至2145万吨,平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1%。
产能利用率来看,当前我国乙二醇产能整体利用率较低,在2017年乙二醇产能利用率约为68.63%;到2019年其便增长至73.42%。但是2020年到2021年,受到疫情居家隔离,乙二醇装置检修,限电及煤价高涨影响,国内乙二醇开工负荷偏低,行业整体开工降幅明显,导致近两年我国乙二醇产能利用率分别下降至60.06%和55.01%。
产量方面来看,随着乙二醇市场产能扩张和下游需求整体的增加,产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乙二醇产量从571万吨增长至1180万吨,且近两年在其产能大幅增长拉动下其产量增速也呈上升态势,2021年我国乙二醇产量同比增速约为21.65%,较2020年同比增速提高了2.63个百分点。
从我国乙二醇产能产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正处于增速发展的阶段。
行业工艺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乙二醇主流生产工艺有三种:一体化(石脑油/乙烯法)、MTO(甲醇制烯烃)与煤制乙二醇。当前由于我国石油制乙二醇技能非常纯熟,为主流工艺路线,因此石油制乙二醇设计产能占比最高。2021年我国石油制乙二醇的产能占比超过60%,产量超700万吨;其次是煤制乙二醇技术(煤路线是先使用煤合成气,然后再把合成气当中的水与一氧化碳当成原料,制备成乙二醇),产能占比超30%,产量超300万吨。近两年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煤制乙二醇产量同比增速约50%。由于我国是“多煤缺气少油”的能源结构,因此在我国乙二醇整个供给上,煤制乙二醇是我国的特色,未来我国煤制乙二醇发展潜力较大。
2、石脑油弱势难有起色
供需宽松导致乙二醇环节表现较差,生产持续维持在负利润区间。与此同时,其原料石脑油和乙烯的表现也同样低迷,令乙二醇的成本支撑乏力。
乙二醇的原料在全球市场来看,以石脑油一体化的占比最大,其次海外以天然气和乙烷制为主,国内以煤制为主,石脑油一体化一度是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的生产工艺,但今年油价偏强,消费偏弱导致烯烃产业链全面亏损,乙烯裂解装置大面积减产,石脑油-原油价差一度进入负值区间,意味着产品价格低于原料,生产陷入亏损,至10月底石脑油-原油价差一直在0值上下波动。石脑油的弱势令乙二醇缺乏成本支撑,因此在油价冲高回落的过程中,石脑油紧跟油价下跌,乙二醇失去成本支撑,这也是今年二季度以来乙二醇价格持续走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3、强煤价难以支撑乙二醇
煤制路线是我国特色的乙二醇生产工艺,目前国内煤制产能达到865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37%。化工煤的价格走势偏强,年内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100元/吨以上运行,9月份以来更是达到1300元/吨以上,煤制乙二醇的亏损理论上在1000元/吨以上,因各装置所用合成气来源有差别,因此具体的生产利润只能给出大致的判断。但煤制乙二醇在今年二季度以来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且随着煤价的走强亏损持续加深。但部分煤化工装置采用焦炉尾气进行生产,属于废物再利用的,受煤价影响不大;另外还有一些是煤企配套装置,在煤价上涨的过程中,其上游煤炭利润丰厚,因此对下游乙二醇的亏损容忍度提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今年煤制乙二醇的利润较差,但其装置相比往年受到利润影响波动较小。装置年度更换催化剂等检修需求集中在三季度,导致煤制乙二醇的开工率一度快速走低。整体看,除了几套外采原料装置在年内因利润问题停车之外,今年煤制装置运行相对稳定,对乙二醇的支撑有限。
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与以往的顶层设计不同,此次对外公布的《方案》是我国首次针对“碳达峰”单独出台的纲领性政策。《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确立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 重点在于推行实施覆盖全 社会 的“碳达峰十大行动”。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时间表”和“路线图”,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说去年9月22日我国向全世界作出“3060”的承诺明确了“时间表”,那么此次出台的《方案》就是详细描绘了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路线图”。 作为碳排放“大户”,《方案》出台后,石油化工行业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
一、炼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意味着什么?
炼油产能继续淘汰是总体必然趋势, 而淘汰的炼油落后产能将主要集中在山东。
《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这将对我国化工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炼油产能继续淘汰是总体必然趋势。
按照最新炼油产能统计,截至今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有望达到9.1亿吨/年,连续几十年出现正增长。如果按照《方案》要求,到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那么还有9000万吨/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在目前炼油产能不变的前提下计算,未来4年内,仅能满足9套1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投产,或者4~5套2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投产。
然而,事实却给了我国炼油工业“当头一棒”。
据统计,从现在至2025年,我国将会有15套炼油装置相继投产,总计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新增规模将超过2亿吨,其中2000万吨/年及以上装置5套、1000万吨/年及以上装置11套。 如果目前在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部正常投产,届时,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会接近12亿吨/年,比《方案》要求的10亿吨/年,超额2亿吨/年。
10亿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是一个“硬指标”,但是拟在建项目均为国家正常审批项目,不可能取消或缩减规模。因此,对小规模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将成为我国炼油产能达标的主要方式。据估算,未来4年内,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需淘汰1亿~1.5亿吨,才能实现10亿吨的发展目标。
第二,淘汰的炼油落后产能将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
为完成《方案》指标,目前看来,我国的炼油规模将会按照小规模及落后产能来画线处理。何为小规模和落后产能?简单来说,即为500万吨/年以内的装置。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小于500万吨/年装置数量为115套,占炼油企业总数的64%,总产能规模在2.4亿吨左右。
而按照装置分布来看,山东是聚集规模最大的地区。2020年底,山东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2.4亿吨,与第二位的辽宁相比,超过了1亿多吨。 保守估计,未来4年内,将会有超过60套小规模的炼油企业面临整合和淘汰,而山东作为地炼最为集中的地区,首当其冲。
二、未来油品供应的天花板已经出现了吗?
汽油供应量将迎来峰值,有望修正柴油供需失衡局面,燃料油、沥青、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发展将受限
炼油工业是化工行业的最前端,其规模也决定了化工行业的整体规模水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2025年控制在10亿吨,预示着我国炼油一次加工的最大产能是10亿吨,也意味着我国油品及炼油副产品将面临供应的天花板。
首先,汽油市场供应量将迎来峰值。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汽油市场消费量年增速为1%~2%,并呈逐渐放缓的趋势。今年底,我国汽油供应量预计达到1.3亿吨,比上年增长2%左右。如果按照《方案》要求,按照80%的开工率估算,至2025年,我国汽油产量应保持在1.4亿吨左右。
但是,由于未来拟在建项目较多,很大概率都在2025年之前投产。如果按照拟在建项目的增速和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来看,至2025年,汽油产量估计将增长为1.6亿吨左右。
由此可见,按照目前汽油供应量增速,将无法满足《方案》的要求。未来4年内,汽油的供应速度必须放缓。
而且,《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控油气消费,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
其次,有望修正柴油供需失衡局面。
从2018年开始,我国的柴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就已持续负增长。我国柴油消费市场已经开始萎缩,这是行业内形成的共识。
按照《方案》要求,至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那么柴油的理论产量约为1.8亿吨。但按目前柴油的消费萎缩速度估算,到2025年,柴油产量将降为1.7亿吨左右。
因此,此次《方案》的发布将对柴油市场形成一定的供需失衡修复,但是,仍要谨防供应过剩现状的持续影响。
最后,燃料油、沥青、LPG(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发展将受限。
目前,我国燃料油、沥青、LPG等产品都处于供应不足的状况,消费市场也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据估测,截至今年底,我国燃料油产量约2400万吨、沥青产量约3100万吨、LPG产量约4400万吨。
由于疫情缓和促进消费增长,今年的消费规模同比出现了增长。若无《方案》限制,根据 历史 供应增长趋势来看,在现有生产规模稳定的前提下,叠加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影响,到2025年,LPG、燃料油及沥青产量将会创 历史 新高。
现在,由于《方案》对炼油规模的限制,至2025年,我国燃料油及LPG的产量将会较前期评估水平出现明显下降,其中LPG将降低约80万吨、燃料油将降低约75万吨。但沥青由于拟在建项目众多,预计2025年产量将高于《方案》要求的生产水平限制。
三、石脑油供应减少将引起化工行业“巨震”?
石脑油供应不足将会驱动石脑油替代品的盛行,并推动相关原料进口量持续增长,加速下游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整合
石脑油是化工产业生产链条中重要且基础的原料。在目前炼油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到未来拟在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到2025年,我国石脑油的理论产量将在1.3亿吨左右。但《方案》出台后,根据限制规模估算,届时我国石脑油产量将维持在1.1亿吨左右,也就是说,需缩减0.2亿吨的产出(此处计算为石脑油理论产量,而非石脑油商品产量)。
外力带来的发展“刹车”必然会引起内部的剧烈震荡,无疑会严重冲击现有的石脑油供需格局体系 。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化工行业可能会走出如下行情:
第一,石脑油供应不足将会驱动石脑油替代品的盛行。 如丙烷、乙烷、丁烷及其他可替代石脑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这种趋势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轻烃利用行业的发展。
第二,石脑油、化工产品及相关原料的进口量增长速度将会加快。 在石脑油供应不足的前提下,那些生产单一化工产品的企业,如PX(对二甲苯)工厂、PTA(精对苯二甲酸)工厂、乙二醇工厂等,必然会寻求海外市场的原料补给,推动进口量持续增长。
第三,加速下游化工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整合。 石脑油供应短缺,而《方案》又提出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要提升至80%以上,在此背景下,将会进一步推动石脑油下游化工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和整合。部分行业有望出现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资源集中和再分配。
近年来,在原油轻质化的趋势下,全球石脑油供应呈现逐渐增长的大趋势,但在《方案》的影响下,我国石脑油市场可能将出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而我国作为全球石脑油和原油的消费大国, 此次《方案》带来的石脑油供应增速放缓,在影响国内化工生产的同时,也将反向影响全球的石化行业结构。
“十四五”期间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因为这是一家石化化工工厂,在燃烧的过程中,又释放了其他的化学物质,又造成了二次伤害,所以导致火势非常剧烈!
上海石化化工部起火火球直冲天空,为何如此剧烈?
上海发生了一件比较大的爆炸事件,据了解发生爆炸的工厂是石化公司的乙二醇装置区,装置区内先后发生了三次剧烈的巨响,然后在空中有火球直冲云天,甚至在5公里之外都能够听到物体的燃烧声音。为什么会有这么剧烈的反应呢?如果是普通的工厂,还不会造成这么恶劣的影响,但是这家公司本身就是研究化学物品的,所以在燃烧的过程中各种化学物质经过发酵后,又会造成二次伤害,所以在燃烧的过程中回有火球直冲云天。
爆炸事件发生后,救援人员是怎样展开消防工作的?
事故发生以后,上海市119指挥中心立刻调派了500多名消防人员,投入到了灭火救援的工作当中。由于现场的灾情比较复杂,所以经过多个小时的奋战,三个着火,点的火势才有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仍然没有被完全扑灭。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现如今厂区内其他车间的上班工人已经开始陆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了,这次爆炸也将要宣告段落的结束!
此次爆炸的强度和火势都很大,是不是和化学物质有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乙二醇也叫做甘醇,与我们喝酒中的乙醇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性质却是天壤地别的。这种物质经常被投放于防冻剂和有机溶剂当中,此外这种物质还可以与和硝酸发生反应,变成一种炸药!这一次之所以发生这么大范围的爆炸,也是因为在燃烧的过程中,这些化学物质又经过了二次的反应和发酵,所以火势才会这么猛烈,甚至有部分火球直冲天空!
1975年 公司奉准设立登记,股东为中央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院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美商永备联合电石公司及中华开发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额为569,250仟元。
1978年 乙二醇厂兴建完成。
1982年 美商永备联合电石公司退出本公司,该公司与中央投资公司及中油公司共同投资之永联气体公司亦於同年并入本公司,资本额增为1,493,658仟元。
1987年 股票奉核准上市。
1992年 完成兴建符合国家标准之乙二醇废水处理厂。
1995年 取得卜内门远东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杜邦远东石化)约9%股权。
1997年 增建第二套液化气体设备,每年约增加液氮及液氧共约73,000吨。
1998年 1.转投资设立东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东联100%持股之子公司。
2.获得ISO-14001(环境保护管理)认证,并创下连续200万工时无工安事故发之记录。
1999年 1.於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区内设立分公司,并兴建ON-SITE气体工厂一座,以扩展气体业务。
2.完成乙二醇及环氧乙烷产能去瓶颈工程,每年增加环氧乙烷及乙二醇产量各约7 万吨及4万吨。
2000年 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2002年 1. 乙醇胺厂完工,生产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及三乙醇胺,年产能约4万吨,成为亚洲最大产能之工厂,为迈向多角化经营的第一步。
2. 获得ISO-9001(品质管理)认证及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认证。碳酸乙烯酯厂完工,生产碳酸乙烯酯(EC),年产能约4万吨,成为全球最大产能之EC工厂,全量供应给奇美公司与日本旭化成公司所合资的旭美化成公司生产聚碳酸酯(PC)。
2003年 经经济部投审会核准,由英属百慕达PET Far Eastern (Holding) Ltd.及英属维京群岛Pacific Petrochemical (Holding) Ltd.分别间接投资亚东石化(上海)有限公司美金20,000仟元,合计投资美金40,000仟元。该公司从事纯对苯二甲酸之产销业务,本公司取得约40%股权。
2004年 荣获2004年台湾工业最高奖项「工业永续精锐奖」,为企业永续发展的象徵。
2005年 完成本公司自行设计建置之多功能先导工厂,为日后东联新产品之自行技术开发、制程基本设计及新产品试产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