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坦静英文版和中文版有啥区别
易坦静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区别是:
1、成分不同。易坦静英文版是易坦静berry(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是单方制剂,组成成分每毫升含盐酸氨溴索3mg。中文版易坦静?(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是一种复方制剂,组成成份为每毫升含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克仑特罗1μg。
2、药效不同。易坦静英文版只有祛痰作用,而易坦静中文版除了有祛痰作用外,还有扩张支气管作用。
您好,孩子八个月了,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话,孩子是1.5ML就可以了,不能给孩子过量服用,用药过后注意观察如果痰可以咳出的话,就给孩子服用止咳化痰的药就可,具体情况根据医生意见服药。
【英文名称】
【成份】
【性状】
【作用类别】
【药理毒理】⑴刺激支气管粘液腺,增加中性粘多糖的分泌,减少酸性粘多糖的合成并促进其代谢,从而使呼吸道粘液的理化性趋于正常,有利于排出。⑵刺激肺泡上皮细胞和Clara细胞,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分泌,激活肺胞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覆盖整个呼吸道上皮细胞,直接保护肺功能。增加肺泡巨噬细胞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影响肺磷脂代谢,而半胱氨酸类粘液溶解剂无此类作用。本品还促进胃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⑶激活呼吸道粘膜纤毛功能,降低痰液与纤毛的粘着力,纤毛运动频率增加10.8%,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本品尚有增加抗生素在肺组织及其分泌液中的浓度等作用。⑷抗炎、抗氧化性体外试验表明,氨溴索具有减少支气管肺灌洗液内激活的肺泡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泌性细胞因子IL-1、TNF-a、IF-Y的作用;抑制体外人单核细胞IL-1、TNF的产生;对于臭氧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而产生的花生四烯酸氧化产物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氨溴索能防护过氧物引起的包括哮喘在内的肺部损伤,提高肺部组织的抗氧活性,是一个有效的抗脂过氧化剂。
【药代动力学】氨溴索口服经消化道迅速吸收,完全被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健康志愿者口服本品90mg以后,经0.62±0.23小时,血液浓度达峰值,峰浓度为24.11±85.22ng/ml,并从血液向组织迅速分布,以肺、肝、肾分布较多。其中肺为有效成分浓度最高的器官。肺中浓度至少为血浆的16倍,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本品主要经过肝代谢,血浆半衰期为5.36±0.86小时,主要从尿中排出。
【适应症】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痰液粘稠、咳痰困难。
【用法和用量】口服:1.成人:一次30mg,一日3次,长期服用者可减为一日2次;2.儿童:12岁以上儿童同成人,12岁以下儿童建议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2~1.6mg。
区别在于:中文名称不同、物理特征不同、使用范围不同。
1、中文名称不同:溴己新为:2-氨基-3,5-二溴-N-环己基-N-甲基苄胺;N-甲基-N-环己基-2-氨基-3,5-二溴苯甲胺;安布索;氨溴索为:溴环己胺醇;氨溴醇;胺溴素。
2、物理特征不同:溴己新为鸭嘴花碱经结构改造得到的半合成品,常用其盐酸盐。系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乙醇或三氯甲烷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氨溴索常用其盐酸盐。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溶于甲醇,在水或乙醇中微溶。
3、使用范围不同:溴己新具有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黏液产生细胞,抑制痰液中酸性黏多糖蛋白的合成;氨溴索有良好的黏痰溶解作用及润滑呼吸道作用,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呼吸液的分泌和纤毛运动等。
扩展资料:
溴己新的作用:
1、溴己新有较强的溶解痰液的作用,使痰液稀化,易于排出;尚可促进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并有恶心性祛痰作用。
2、口服吸收完全,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对胃肠黏膜可有刺激作用。使用后1小时起效,4——5小时作用达高峰,疗效维持6——8小时。
3、不良反应较少,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偶见皮疹等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溴己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溴已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溴索
1、连花清瘟胶囊
属于中成药物,主要成分有连翘、金银花、大黄、红景天、甘草等,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泻热等功效,能够改善身体发热、鼻塞、咳嗽、头痛等不适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咳嗽咳痰,可遵医嘱服用此药物进行改善。
2、盐酸溴己新片
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可以作用于支气管腺体,稀释痰液并促进痰液排出。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的现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病症。
3、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
主要成分有羟乙基纤维素、山梨醇、甘油、糖精钠等,可以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如果出现有痰难咳出时,可以遵医嘱服用此药物缓解痰多不易排出的症状。
除以上药物外,也可以遵医嘱合理使用清肺排毒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多喝温水。
yán suān ān xiù suǒ kǒu fú róng yè
学会一些健康向上的网络游戏,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游戏代练---帮卖网---中国网络游戏服务网
1、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其抗病毒的能力较弱,病毒会较容易侵袭到人体呼吸道黏膜,从而出现反复咳嗽的现象。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匹多莫德口服液等药物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2、治疗不彻底:支气管炎出现反复咳嗽的现象,可能是支气管炎治疗不彻底造成。可能刚出现支气管炎时采取药物治疗,但在不适症状缓解后并未持续服药巩固,导致治疗不彻底、病情反复,出现反复咳好不了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用克拉霉素胶囊、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3、慢性支气管炎:患有支气管炎后,如果错过治疗的关键期,病症持续发展,就可能导致支气管炎逐渐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而慢性支气管炎较难治疗,从而出现反复咳嗽不能痊愈的现象。可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盐酸氨溴索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和缓解。
若出现支气管炎反复咳嗽不能痊愈的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支气管发炎一般是指支气管炎,即支气管黏膜发生的炎症,临床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支气管炎咳嗽老不好,需要去医院就诊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如结核、肿瘤等,可以从药物、饮食、运动进行调理。
1、药物调理:支气管炎咳嗽老不好,可以根据病因遵医嘱选择止咳平喘药物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紫贝止咳颗粒、清咳平喘颗粒、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苏黄止咳胶囊等;
2、饮食调理:支气管炎患者生活中应注意营养补充,保证机体能量需求。多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多食鸡蛋、瘦肉等富含蛋白物质,多吃水果、蔬菜,如梨、樱桃、黄瓜、萝卜等,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3、运动调理:支气管炎属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进行长期呼吸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慢跑、唱歌、腹式呼吸等,达到缓解症状和提升自身免疫力的目的。
支气管炎咳嗽时,还可以通过多喝热水等方式,稀释痰液或湿润咽喉部,缓解咳嗽的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当并发肺气肿时,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起初仅在劳动时气促,随着病情发展,以后静息时也感气短。
为了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病人及家庭成员应该重视预防和护理工作。
1、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
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3、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
5、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养生指南:
一、预防感冒:避免感冒,能有效地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急性发作。
二、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荤腥。应戒烟多茶,因为吸烟会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反射性支气管痉挛,排痰困难,有利于病毒、细菌的生长繁殖,使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恶化。茶叶中含有茶碱,能兴奋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扩张而减轻咳喘症状。
三、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活量,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预防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具体方法: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呼气时尽力呼出使腹部凹下。每天锻炼2~3次,每次10~20分钟。
四、避毒消敏:有害气体和毒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尘等会使病情加重,家庭中的煤炉散发的煤气能诱发咳喘,厨房居室应注意通风或装置脱排油烟机,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寄生虫、花粉、真菌等能引起支气管的特异性过敏反应,应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物,消灭过敏源。
五、冬病夏治:在夏季大暑天用消喘膏外贴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具体做法:将消喘膏外敷于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每次敷贴2天,间隔3~5天换药一次,敷贴3次为一个疗程,每年一个疗程,连续3年夏季敷贴。
六、适当休息:发热、咳喘时必须卧床休息,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发热渐退、咳喘减轻时可下床轻微活动。平时应参加适当活动或劳动。
七、坚持锻炼: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坚持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以无明显气急、心跳加速及过分疲劳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