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氢乙酸的使用
常用于防腐剂。 (1)脱氢乙酸是广谱防腐剂,特别对霉菌和酵母的抑菌能力强,为苯酸钠的2~10倍。
(2)脱氢乙酸电离常数较低,尽管其抗菌活性和水溶液稳定性随pH增高而下降,但在较高pH范围内仍有很好的抗菌素菌效果,当pH大于9时,抗菌活性才减弱。
(3)脱氢乙酸主要是抗酵母菌和霉菌,在高剂量才能抑制细菌。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GB 2760-1996)规定:脱氢乙酸可用于腐乳、酱菜、原汁桔浆,最大使用量为0.30g/kg。
(2)我国台湾省和日本规定:允许在人造奶油、奶油和干酪三种食品中添加0.5g/kg以下。
(3)美国规定:允许用于处理切块或者去皮南瓜中,最高残留限量为65mg/kg。
(4)前苏联规定:作为杀菌剂用于处理新鲜蔬菜、水果,也用于浸泡包装材料、酿酒。
脱氢醋酸钠和脱氢乙酸钠不可以用于日用洗护品的。
脱氢乙酸钠为白色或近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耐光、耐热性好,是一种新型防腐剂、保鲜剂。脱氢乙酸钠食品防腐剂,保鲜剂。该产品对食品中的酵母菌、fu败菌、霉菌有着较强的抑菌作用,广泛应用于肉类、鱼类、蔬菜类、水果类、饮料类、糕点类等的防腐、保鲜,是新型广谱抑菌剂。
脱氢乙酸钠是一代新的食品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菌、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广泛应用与饮料、食品、饲料的加工业,可延长存放期,避免霉变损失。其作用机理是有效渗透到细胞体内,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防腐防霉保鲜保湿等作用。
主要用于腐乳、酱菜、果酱(最大用量0.3g/Kg);汤料、糕点和干酪、奶油、人造奶油等(最大用量0.5g/Kg);在盐渍蔬菜中最大用量为0.3 g/Kg(参见GBP70)。
红酒被曝乱加脱氢乙酸钠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上周最新公布的11批次不合格食品中,号称“大学教授研制的美酒”的“农大红”3款葡萄酒被曝不合格,均添加了国家禁止在葡萄酒中使用的脱氢乙酸钠。
3款不合格产品为标称吉林农大红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干红葡萄酒、全汁山葡萄酒和山葡萄酒。脱氢乙酸钠是一种防腐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禁止在葡萄酒中使用脱氢乙酸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脱氢乙酸钠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吉林农大教授研制红酒被曝乱加防腐剂
脱氢乙酸钠即脱氢醋酸钠的安全性高,严格按标准剂量添加则对人体无害。
脱氢乙酸钠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一种安全型食品防霉、防腐保鲜剂,是继苯甲酸钠、尼泊金、山梨酸钾之后,新一代的食品防腐剂。
脱氢乙酸钠在体内无残留,在新陈代谢中逐渐降解为乙(醋)酸,因而对人体无害。目前证实,其长期接触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性的伤害,同时不影响食品口感和风味。
晚上好,化妆品中的苯甲醇和脱氢乙酸为正常辅料,它们的作用是作为面霜乳液的溶剂、增溶剂和抑制微生物霉变的防腐剂三种,只要不摄入人体是无害的。苯甲醇来自一些天然植物精油提取物是一种芳香醇(苯甲醇和甲醇没有任何关联哦,不要望字生义),而脱氢乙酸就是我们使用的白醋(乙酸)脱氢后的一种有机弱酸,请酌情参考。
我国批准允许使用41种食品防腐剂,通常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无机酸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4类。从来源来分,分为化学防腐剂与天然防腐剂,化学防腐剂以山梨酸及其盐、苯甲酸及其盐、尼泊金酯类和脱氢乙酸以及盐等为代表。
1、山梨酸类
山梨酸类有山梨酸、山梨酸钾和山梨酸钙三类品种。山梨酸钙FAO/WHO规定其使用范围小,所以也不常使用;山梨酸钾,易溶于水、使用范围广,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饮料、果脯、罐头等食品看到它的身影。它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效果随PH的升高而减弱,PH达到3时抑菌达到顶峰。
山梨酸、山梨酸钾和山梨酸钙它们三种的作用机理相同,毒性比苯甲酸类和尼泊金酯要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在我国可用于酱油、醋、面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等等食品。
2、苯甲酸类
苯甲酸类有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二类。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
苯甲酸类在我国可以使用在面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等食品中,现在国家明确规定苯甲酸类不能使用在果冻类食品中;苯甲酸类毒性较大,国家限制了苯甲酸及其盐的使用范围,许多国家已用山梨酸钾取代。
3、尼泊金酯类(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尼泊金酯类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防腐作用最好,我国主要使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在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酯类最大的特点是系列产品多,抑菌谱广,抑菌作用在PH4—8较宽的范围内均有良好的效果 。
4、脱氢乙酸类
脱氢乙酸类有脱氢乙酸、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类为广谱类防腐剂,对腐败菌、霉菌、酵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性强抑菌效果大,对中性食品基本无效。因其安全性受怀疑,欧共体已经禁止使用,在日本也被限制使用,在我国,可以应用于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盐渍的蔬菜等食品。
再来介绍两个常用的天然防腐剂。
1、乳酸链球菌素
乳酸链球菌素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可作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它能有效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许多革兰氏阳性细菌,如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利斯特氏菌,嗜热脂肪芽抱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尤其对产生孢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特效。它是一种无毒的天然防腐剂,对食品的色、香、味、口感等无不良影响。现己广泛应用于乳制品、罐头制品、鱼类制品和酒精饮料中。
2、纳他霉素
纳他霉素是26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之一,对几乎全部真菌都具有抑制和杀灭活性,抑菌谱广泛,能有效抑制丝状真菌中黄曲霉毒素的形成,但无抗细菌活性。所以纳他霉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食品防腐剂可以广泛应用于易受真菌污染的食品工业各领域。1997年3月,我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纳他霉素作为食品防腐剂。
本人主要从事食品添加剂特别是食品防腐保鲜领域,有兴趣可以共同探讨。
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亚硝酸盐及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防腐剂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食品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腐剂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中文名
防腐剂
作用
延迟微生物生长引起腐败
常用
亚硝酸盐及二氧化硫
使用目的
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
原理
防腐剂的防腐原理,大致有如下3种:
一、是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酶的活性。
二、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
三、是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抑制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导致其失活。
使用标准
谈到防腐剂,人们往往认为有害,其实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副作用的。我国防腐剂使用有严格的规定,防腐剂应符合以下标准:
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
不影响消化道菌群;
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
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
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
我国到目前为止已批准了32种使用的食物防腐剂,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苯甲酸钠的毒性比山梨酸钾强,而且在相同的酸度值下抑菌效力仅为山梨酸的1/3,因此许多国家逐渐用山梨酸钾。但因苯甲酸钠价格低廉,在我国仍普遍使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小,可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转化为CO2和水。从防腐剂的发展趋势上看,以生物发酵而成的生物防腐剂,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简单介绍我国常用防腐剂的产品性能、防腐机理和使用范围等。
复配糕点防腐剂
1、苯甲酸及其盐类,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无臭或略带安息香的气味。其防腐最佳PH为2.5—4.0,在PH5.0以上的产品中,杀菌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其安全性只相当于山梨酸钾的1/40,日本已全面取缔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山梨酸及其盐类,白色结晶粉末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或鳞片状。山梨酸钾为酸性防腐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体内的脱氢酶系统,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和起到防腐的作用。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防腐效果明显高于苯甲酸类,是苯甲酸盐的5-10倍。产品毒性低,相当于食盐的一半。其防腐效果随PH的升高而减弱,PH=3时防腐效果最佳。PH值达到6时仍有抑菌能力,但最低浓度不能低于0.2%。毒性比尼泊金酯还要小。在我国可用于酱油、醋、面酱类,饮料、果酱类等中。
3、脱氢乙酸及钠盐类,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均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状粉末,对光和热稳定,在水溶液中降解为醋酸,对人体无毒。是一种广谱型防腐剂,对食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有着较强抑制作用。广泛用于肉类、鱼类、蔬菜、水果、饮料类、糕点类等的防腐保鲜。
4、尼泊金酯类(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产品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等。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防腐效果最好。我国主要使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对
防腐剂
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酯类防腐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并能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尼泊金酯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分子态起作用,由于其分子中内的羟基已被酯化,不再电离,PH值为8时仍有60%的分子存在。因此尼泊金酯在PH4—8时的范围内均有良好的效果。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性能稳定且毒性低于苯甲酸。是一种广谱型防腐剂。 由于尼泊金酯类难溶于水,所以使用时先溶于乙醇中。为更好地发挥防腐剂作用,最好将两种以上的该酯类混合使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一般用于水果饮料中,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一般用于水果饮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