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乙二醇水溶液密度是多少
在常温(298.15K)下,50%乙二醇水溶液(体积浓度)的密度为1071.11g/L。
实际温度下可以自己测定下,具体做法为:配置足量的50%乙二醇溶液,取一VmL容量瓶精确称量其质量为m1,向其中加入50%的乙二醇溶液至刻度线,再称下整体质量为m2,那么密度就为(m2-m1)/V(g/mL)
通常情况下,乙二醇作为一种传统的载冷剂同样具有很强的腐蚀性。铁和无氧纯水的反应其自由能是降低的,反应要放出氢。同时,乙二醇在使用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容易产生气泡,气泡在溃灭过程中产生的微射流或冲击波对设备产生损伤——穴蚀(又称气蚀、空蚀)。穴蚀现象开始是变色,表面局部呈灰白色,而后逐步变粗糙,继而呈现出麻点和针孔,并逐步向深处发展,最后产生散落或形成局部聚集的蜂窝状孔群,严重的针孔可穿透设备。加上钢铁表面不均匀,它在水中要形成无数微小的腐蚀电池,造成对设备的腐蚀。同时乙二醇含有羟基本身不稳定容易酸化等因素会导致新鲜乙二醇溶液能在小于1周的时间内腐蚀碳钢(一般用碳钢)和铜;能在约1年的时间内,腐蚀一般不锈钢(304不锈钢)。并导致溶液系统中铁锈杂质等含量很高,很多企业使用的乙二醇溶液在1年左右,杂质含量达到1%附近。由此导致换热效果低,冰点提高等后果。另外,发生腐蚀的乙二醇溶液,由于存在电化学腐蚀、垢下腐蚀、酸性腐蚀等一些列叠加腐蚀作用,具有更强的腐蚀性。
乙二醇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以和金属钠反应得到乙二醇一钠
http://www.21jxhg.com/Article/yuanliao/200603/Article_9591.shtml
怀疑你的试剂内有铁离子铜离子之类污染
乙二醇氧化成酸以后可以和碱反应,乙二醇溶液只要不接触氧气等氧化剂是不会变成草酸的,你加氢氧化钠干吗,氢氧化钠又不是还原剂,你是用乙二醇做抗冻剂吧
则乙二醇的量为2/62=1/31mol
水的量为98/18=49/9mol
T=K*b=1.86*(1/31)/98*1000=0.612K
所以下降0.612度就是零下0.612度
我这里有体积浓度50%(重量浓度53%)乙二醇溶液的参数(理论值,和实测值存在误差,可以做为参考)
运动粘度 1.78mPa.s
导热系数0.399W/m.k
密度1.058kg/m3
比热 3.396kj/kg.k
不知道楼主在50℃是做什么使用,如果是载冷使用,既然是零上温度,直接用水就行了,水的导热效果要好于乙二醇溶液
乙二醇最低冰点时,浓度为68%(wt),最低冰点理论值为-60多度,【不见得就是-68℃,很多文献上有相差不多的具体值,而测量乙二醇溶液的冰点,实际上并不容易,因此误差在所难免】
乙二醇溶液冰点为何难以策略呢,主要是乙二醇溶液在此温度下,粘度很高,有些类似像膏状体,玻璃体一样。因此,各种传热都会变得很慢,而且还有很强的塑性能力,不容易甄别是否是真冰点。
另外,乙二醇溶液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纯乙二醇,冰点不是最低(约-15℃),纯水当然冰点就更高了(0℃),乙二醇溶液的冰点曲线,随浓度的增大变化有些类似“对勾”形态,两端高,中间低。
任何水溶液的冰点,实际上,都取决于内在的物理意义。水由于具有很强的分子间氢键,所以具有很高的沸点,以及冰点(凝固点)。
一般而言,分子的冰点或沸点随分子量的升高而升高,水的分子量为18的小分子,竟有如此高的冰点以及沸点,都是因为极强的分子间氢键造成的。
加入乙二醇后,由于乙二醇能提供两个氢键,这样就破坏了水自身分子间氢键的键和能力,会有一部分的水与乙二醇形成分子间氢键。这样,氢键键能就小了,只有在更低的温度下,分子间运动的能力才能被束缚在“晶核”附近,也就是“晶体”产生了。
当然,晶体产生了,也就是“冰点”到了。
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多给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