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和高锰酸钾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 5C₂H₅OH+4KMnO₄+6H₂SO₄=5CH₃COOH+4MnSO₄+11H₂O+2K₂SO₄
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分子式为KMnO₄。
高锰酸钾在化学品生产中,广泛用作为氧化剂,例如用作制糖精,维生素C、异烟肼及安息香酸的氧化剂;在医药上用作防腐剂、消毒剂、除臭剂及解毒剂;在水质净化及废水处理中,作水处理剂,以氧化硫化氢、酚、铁、锰和有机、无机等多种污染物,控制臭味和脱色;
在气体净化中,可除去痕量硫、砷、磷、硅烷、硼烷及硫化物;在采矿冶金方面,用于从铜中分离钼,从锌和镉中除杂,以及化合物浮选的氧化剂;还用于作特殊织物、蜡、油脂及树脂的漂白剂,防毒面具的吸附剂,木材及铜的着色剂等。
扩展资料:
乙醇研发历程: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谷物酿酒了,酒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醇(酒精)。酿酒至少始于中国早期农耕时代。
江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的人。
原理: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和酒精,自然转变成了酒香浓郁的酒,而酶则是由自然界的微生物所分泌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中,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便可以发酵成酒。
在工业上,酒精有广泛的运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锰酸钾
能
5CH3CH2OH+4KMnO4+6H2SO4=5CH3COOH+4MnO4+2K2SO4+11H2O
醇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乙醛。一级醇、二级醇都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乙醇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有些醇是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但是大部分醇不可以,比如乙醇不可以。
不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醇类主要的原因就是分子中没有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官能团,比如,碳碳双键或者是碳碳三键,或者没有含一些苯环官能团等,而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醇类,大部分中都含有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官能团,比如,丙烯醇。而它们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或者是碳碳三键,或者是苯环,一般是具有还原性的官能团,这里的还原性是指去掉氢离子或者是加上氧离子。
1、乙醇中的醇羟基具有典型的还原性,可以被氧化剂氧化
2、酸性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
3、二者相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紫色的高锰酸根离子转化成无色的锰离子)
5C2H5OH + 4MnO4- + 12H+ == 5CH3COOH + 4Mn2+ + 11H2O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分别为:
①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及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苯的同系物(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与部分醇羟基、酚羟基(如苯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与醛类等有醛基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与具有还原性的无机还原剂(如H2S、SO2、FeSO4、KI、HCl等)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石油等);天然橡胶等.
5CH3CH2OH+4KMnO4+6H2SO4一一一→5CH3COOH+2K2SO4+4MnSO4+11H2O
第二阶段乙醛会继续被氧化为乙酸:
2KMnO4 + 5CH3CHO + 3H2SO4 → 5CH3COOH + 2MnSO4 + K2SO4 + 3H2O
总的反应式是:
4KMnO4 + 5CH3CH2OH + 6H2SO4 → 5CH3COOH + 4MnSO4 + 2K2SO4 + 11H2O
乙醇先氧化为乙醛(断一根碳氢键,一根碳氧键)
再氧化为乙酸
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价锰离子,所以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