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反应生成乙醚反应方程式
乙醇与浓 硫 酸化合物加热到140℃时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产物乙醚.浓 硫 酸在这里作脱水剂\催化剂
2 CH3-CH2-OH —--(浓H2SO4/140℃)---→ CH3-CH2-O-CH2-CH3+H2O
乙醚的制备如下:
1、在干燥的三角烧瓶中加入12ml乙醇,缓缓加入12ml浓H2SO4昆合均匀。
2、滴液漏斗中加入25ml乙醇。
3、如图连接好装置。
4、用电热套加热,使反应温度比较迅速升到1400C。开始由滴液漏斗慢慢滴加乙醇。
5、控制滴入速度与馏出液速度大致相等(1滴/s)。
6、维持反应温度在135-1450摄氏度内30-45min滴完,继续加热10min,直到温度升到1600摄氏度,停止反应。
乙醚的精制:
1、将馏出液转至分液漏斗中,依次用8ml5%NaO,H8ml饱和NaCI洗涤,最后用8ml饱和CaCI2洗涤2次。
2、分出醚层,用无水CaCI2干燥。
3、分出醚,蒸馏收集33-380摄氏度馏液。
4、计算产率。
乙醚介绍:
乙醚是一种有机物,结构式为C2H5OC2H5。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主要用作优良溶剂。毛纺、棉纺工业用作油污洁净剂。火药工业用于制造无烟火药。医学用作麻醉剂。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少与除酸之外的试剂反应。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加热易爆炸,应避光保存。
课堂上,制取乙醚的实验是这样的,首先器材:大试管、导管、带导管和温度计的木塞、橡胶管、烧瓶、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分液漏斗。药品:浓硫酸、无水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
步骤:先将发生装置连接好,将铁圈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酒精灯放在下面烧瓶放在石棉网上,然后导管和木塞上的导管用橡胶管连接,将木塞塞在烧瓶上,检验气密性。然后装药,将无水乙醇倒入烧瓶中,在缓缓倒入浓硫酸,之后塞上木塞(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浸入液面以下),然后将饱和碳酸钠溶液倒入大试管中,将导管放入大试管,但导管口不能浸入液面一下!然后点燃酒精灯,看着温度计,保持混合液体的温度在140℃左右就行了,加热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乙烯,不过没关系,只有一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大试管在会有一些无色液体漂在碳酸钠溶液上,这就是乙醚,这时,可以停止加热了,记住先拿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乙醚虽然可以和水混合,但是在高难度的碳酸钠溶液中几乎不溶,所以之后将大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就行了!
工业上制取乙醚的方法有好多种,主要是三种:一种是以硫酸为吸收剂的间接水合法;另一种是乙烯催化直接水合法;还有一种是氧化铝催化乙醇的方法!
①间接水合法,也称硫酸酯法,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乙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通入浓硫酸中,生成硫酸酯,再将硫酸酯在水解塔中加热水解而得乙醇,同时有副产物乙醚生成。间接水合法可用低纯度的乙醇作原料、反应条件较温和,乙烯转化率高,但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流程长,已为直接水合法取代。
②直接水合法,是在一定条件下,乙烯通过固体酸催化剂直接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③工业上可在氧化铝催化下 ,于300℃左右由乙醇分子间失水制得。
吸热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化学上把最终表现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中的化学键的能量越强,稳定性越差,能量越弱,稳定性越好。
扩展资料:
硼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滑腻手感,无气味,大量用于玻璃工业,可以改善玻璃制品的耐热、透明性能,提高机械强度,缩短熔融时间,也可用作防腐、消毒剂。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乙醇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性,味甘。乙醇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1.将乙醇与浓硫酸化合物加热到140℃时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产物乙醚.浓硫酸在这里作脱水剂\催化剂. 2.方程式:2 CH3-CH2-OH —--(浓H2SO4/140℃)---→ CH3-CH2-O-CH2-CH3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二、工业制法
工业上可在氧化铝催化下 ,于300℃由乙醇失水制得。是重要的溶剂,可溶解多种有机物,常用作天然产物的萃取剂或反应介质。有些物质能溶于含乙醇或水的乙醚中。有些无机物在乙醚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例如小量的硫或磷,但溴、碘、氯化铁、氯化金在乙醚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是首次试用成功的外科麻醉剂。
2CH3OH==CH3OCH3(甲醇分子间脱水生成甲醚)
CH3OH+CH3CH2OH====CH3OCH2CH3(甲醇和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甲乙醚)
2CH3CH2OH==CH3CH2OCH2CH3(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CH3CH2OH==CH2CH2(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
可通过醇的脱水反应:2R-OH→R-O-R+H₂O,该反应过程需要高温,通常在125°C,还需要酸的催化,通常为硫酸。
例如,将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25°C,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化学方程式为:2CH₃CH₂OH→CH₃CH₂-O-CH₂CH₃+H₂O。
醚是醇或酚的羟基中的氢被烃基取代的产物,通式为R-O-R',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同者为对称醚,不同者称为混合醚。
用醇的脱水反应来制备醚,只能合成一些简单的醚,对于复杂的分子醚类不太适用。
扩展资料
醇类化合物受羟基的影响,存在分子间的氢键,在水中还有醇分子和水分子间的氢键。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与相应的烃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熔沸点比较高,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等。
一般而言,低级的醇类水溶性较好,甲醇、乙醇和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4~11个碳原子的醇为油状液体,部分溶于水,以后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烃基对分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使高级醇的物理性质更接近于相应的烃。
另外,低级的醇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的味道,而高级的醇则无嗅、无味。
分类
(1)根据羟基所连接碳原子的类型,分为伯醇、仲醇、叔醇。
(2)根据羟基所连羟基的种类,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脂肪醇又根据烃基部分是否含有不饱和键而分为饱和醇和不饱和醇。
(3)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数目的不同,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三元醇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醇统称为多元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醇
醚主要是分之间脱水制得,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到140℃时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产物乙醚.浓硫酸在这里作脱水剂\催化剂.方程式:2 CH3-CH2-OH --→ CH3-CH2-O-CH2-CH3+H2O ,在(浓H2SO4/140℃)做催化剂
2CH3CH2OH====CH3CH2OOCH2CH3+H2O(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140摄氏度)
乙二醚即为乙醚;注意,当反应温度比较高时候(180°时候)乙醇脱水得到的为乙烯,过量的醇在较低温度下比较容易生成醚。
CH3CH2-OH
+
HO-CH2CH3
→
CH3CH2OCH2CH3
+
H2O
如果温度在170℃左右,生成物为乙烯
CH2HCH2OH
→CH2=CH2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