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醇 > 正文

厌氧乙醇发酵罐,啤酒发酵罐和葡萄酒发酵罐的比较

时尚的山水
文静的冬日
2023-01-27 19:32:42

厌氧乙醇发酵罐,啤酒发酵罐和葡萄酒发酵罐的比较

最佳答案
炙热的小蝴蝶
超帅的小馒头
2025-07-13 07:01:26

没有区别。

三种发酵罐并无本质区别,只有规格不同的区别。发酵罐的容量由300-15000L多种不同规格。葡萄酒发酵罐一般使用10-20立方米的304或更高的食品级不锈钢罐。

发酵罐广泛应用于饮料、化工、食品、乳品、佐料、酿酒、制药等行业,起发酵作用。

最新回答
坚定的乌冬面
义气的时光
2025-07-13 07:01:26

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王德元,2008)。

一、生物质能的特点

(1)可再生性。生物质能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源的永续利用。

(2)清洁、低碳。生物质能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很低,属于清洁能源。同时,生物质能的转化过程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质,生物质能的使用过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二氧化碳的循环排放过程,能够有效减少人类二氧化碳的净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

(3)具有替代优势。利用现代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能转化成可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可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在热转化方面,生物质能可以直接燃烧或经过转换,形成便于储存和运输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燃料,可运用于大部分使用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的工业锅炉和窑炉中。国际自然基金会2011年2月发布的《能源报告》认为,到2050年,将有60%的工业燃料和工业供热都采用生物质能。

(4)原料丰富。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预计,全球生物质能潜在可利用量达350×1018J/a(约合82.12×108t标准油,相当于2009年全球能源消耗量的73%)。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统计,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108t标准煤,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108t标准煤。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生物质能是理想的替代能源,被誉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据胡理乐等,2012)。

二、生物质能的利用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21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农作物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108t(干重),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现代生物质能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魏伟等,2013)。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物理转换和生物化学转换等4种途径(王久臣等,2007)。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当前使用较为广泛传统的烧柴灶热改造效率仅为10%左右,而气化燃烧锅炉作为一种效率可达20%~30%的新型节能措施,具有技术简单、易于推广、效益明显等特点,已被国家列为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生物质的热化学转换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使生物质气化、炭化、热解和催化液化,以生产气态燃料、液态燃料和化学物质的技术(图4-60)。生物质能物理转化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生物质原料进行压缩。自然堆积的固体生物质原料通常都比较疏松,密度较小,形状不规则,不便运输、储存和使用。将松散的原料进行预加工、预处理后,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成型设备里的原料的体积大幅度减小,密度显著增大,最后成为一定形状的产品,例如玉米秸秆颗粒成型燃料(图4-61)。生物质的生物化学转换包括生物质—沼气转换和生物质—乙醇转换等。沼气转化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即沼气。乙醇转换是利用糖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经发酵制成乙醇(郭海霞等,2011)。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主要有以下五种。

图4-60 立式气化燃烧换热一体化锅炉图

(据张洋,2009)

图4-61 玉米秸秆颗粒成型燃料

(据张洋,2009)

1.直接燃烧

直接燃烧方式可分为炉灶燃烧、锅炉燃烧、垃圾燃烧和固体成型燃烧等4种方式。其中,固体成型燃烧是新推广的技术,它将生物质固体化成型或将生物质、煤炭及固硫剂混合成型后使用。丹麦新建设的热电联产项目都是以生物质为燃料。使生物质能在转换为高品位电能的同时满足供热的需求,以大大提高其转换效率。其优点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替代煤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制备工艺如图4-62、图4-63所示(雷学军等,2010)。

图4-6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制备工艺(据雷学军,2010)

2.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将固体生物质置于气化炉内加热,同时通入空气、氧气或水蒸气,来产生品位较高的可燃气体。它的特点是气化率可达70%以上,热效率也可达85%。生物质气化生成的可燃气经过处理可用于合成、取暖、发电等不同用途,这对于生物质原料丰富的偏远山区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能够提高用能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生物质气化机理如图4-64所示。

图4-63 生物质型煤制备工艺(据雷学军,2010)

图4-64 生物质气化机理示意图(据雷学军,2010)

3.液体生物燃料

由生物质制成的液体燃料称为液体生物燃料。液体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生物甲醇等。虽然利用生物质制成液体燃料起步较早,但发展比较缓慢。受世界石油资源、价格、环保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液体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液体生物燃料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并可以利用菜籽油、大豆油、米糠下脚料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魏伟等,2013)。

“十五”期间,我国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生产能力达到102×104t/a,并从2002年开始,先后在东北三省以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河北等九省区分两期进行了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在生物柴油方面,目前全国生物柴油生产厂家有50多家,产能超过105t的生物柴油企业有16家,最大规模为30×104t,山东省为生产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其次为江苏、河北和广东,截至2014年底,国内生物柴油装置总产能在525.5×104t,同比增长64×104t,但长期闲置产能达239.3×104t,占总产能的45%左右。

4.沼气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并处于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类似于天然气,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可燃烧。

1)沼气的传统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沼气较多的国家,最初主要是农村的户用沼气池,以解决秸秆焚烧和燃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大中型沼气工程始于1936年,此后,大中型废水、养殖业污水、村镇生物质废弃物、城市垃圾沼气的建立扩宽了沼气的生产和使用范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起的沼气发酵综合利用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其物质多层次利用、能量合理流动的高效农业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利用沼气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图4-65)。通过沼气发酵综合利用技术,沼气用于农户生活用能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沼液用于饲料、生物农药、培养料液的生产,沼渣用于肥料的生产。我国北方推广的塑料大棚、沼气池、气禽畜舍和厕所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中部地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南方建立的“猪—果”模式,以及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建立的“养殖—沼气”、“猪—沼—鱼”和“草—牛—沼”等模式,都是以农业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对沼气、沼液、沼渣的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沼气发酵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使农村沼气和农业生态紧密结合,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也是发展绿色种植业、养殖业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图4-65 沼气发酵示意图(据魏伟,2013)

2)沼气发电技术

沼气燃烧发电是随着大型沼气池的建设和沼气综合利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沼气利用技术,它将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动机上,并装有综合发电装置,以产生电能和热能。沼气发电具有高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等特点,是一种分布广泛且价廉的分布式能源。沼气发电在发达国家已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积极推广。生物质能发电并网电量在西欧一些国家占能源总量的10%左右。

3)沼气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当源源不断地从外部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它可以连续发电。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质子交换膜(PEMFC)、磷酸(PAFC)、熔融碳酸盐(MCFC)及固态氧化物(SOFC)等。

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声低,既可以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电,是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高效、清洁的发电方式之一,它在洁净煤炭燃料电站、电动汽车、移动电源、不间断电源、潜艇及空间电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王久臣等,2007)。

5.生物质发电技术

生物质发电技术是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直接燃烧发电、混合燃烧发电、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发电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民间的拥护。

生物质发电在我国已有所发展。2005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106kW,其中,蔗渣发电约1.7×106kW,垃圾发电约0.2×106kW,其余为稻壳等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迅速发展,至2008年底,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达170多个,装机容量为4600×103kW,50个项目并网发电。到2012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5819×103kW,其中直燃发电技术类型项目累计并网容量为3264×103kW,占全国累计并网容量的56%;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类型项目累计并网容量为2427×103kW,占全国累计并网容量的41.71%;沼气发电技术类型项目并网容量为206×103kW,占全国累计并网容量的3.54%。同其他发电技术相比,我国拥有巨大的农林废弃物产量,可以为生物质发电产业提供有力的原料支持,保障电力的充足供应(蒋大华等,2014)。

生物质能的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利用方向、利用技术及适用场合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有的放矢并最大化地利用好生物质能资源(表4-9)。

表4-9 生物质利用技术评价一览表(据王久臣,2007)

三、需要解决的难题

面对全球性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势,利用生物质能资源生产可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已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受原料收集难、政策补贴不到位等现实问题的制约,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远远低于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难题(王芳,2013)。

(一)认识不够

生物质能正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在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最重要的,但相比而言,它的产业化程度、发展规模都是最差的。这其中有一些客观原因,也有一些属于认识问题。

生物质能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我国是地少人多的国家,农林剩余物、城市垃圾等废弃物是生物质资源的主要来源,以往农民处理秸秆大多是直接燃烧,城市垃圾多是填埋,但废弃物的处理是个刚性需求,随着国家对CO2排放限制的提高,生物质的能源化利用成为更为先进和有效的方法。第二,我国化石能源短缺,其中液体燃料是最缺少的,而液体燃料只有利用生物质可以转化。第三,生物质能的各个生产阶段都是可以人为干预的,而风能、太阳能只能靠天吃饭,发电必须配合调峰,而生物质能则不需要,甚至可以为其他能源提供调峰。第四,生物质原料需要收集,这样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当地消费,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个(2500~3000)×104kW的电厂,在原料收集阶段农民获得的实惠约有五六千万元。“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客观上发展规模受限以外,对生物质能的认识各不相同,对其投资的额度与地方的GDP增长是不相符的,资源的分散性导致生物质能在一地的投资占比较少。这在某些政府官员那来看,生物质能有点像“鸡肋”,有的话吃不饱,丢了又有点可惜,并且地方政府还要帮助协调农民利益、禁烧等“麻烦事”。由此导致生物质能整体项目规模较小,技术投入不足,尽管它是利国利农的好事,却处于发展欠佳的尴尬地位。

(二)补贴门槛过高

对生物质能的支持,国家采取了多种补贴手段。但补贴门槛过高,手续烦琐、先垫付后补贴也困扰着不少企业。财政部财建〔2008〕735号文件规定,企业注册资本金要在1000万元以上,年消耗秸秆量要在104t以上,才有条件获得140元/t的补助。对此,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认为,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是国家考虑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时的必要手段,这对大企业无所谓,但对一些中小公司则很难达到。而104t秸秆的年消耗量,需要相当规模的储存场地,由此带来的火灾隐患、成本增加问题也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事实上,如果扩大鼓励面的话,3000~5000t也是适用的。受制于这些现实难题,财政部的万吨补贴政策遭遇落地难。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国家制订政策的初衷并不鼓励生物质能企业因陋就简,遍地开花,而是鼓励企业专门从事生物质能,培养骨干型企业,这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104t的厂子,固定资产就大概需要400万元,加上流动资金,1000万元并不算多。而万吨规模在能源化利用上,刚称得上有点规模,只要是同一个业主,生产点可以分散,如果规模太小,补贴监管成本也太高。对于补贴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整个机制缺乏能源主管部门、技术部门的参与。制度怎样更有利于监管,公平公开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补贴政策功不可没,但不能因为出现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取消这个补贴政策将会对刚刚起步的生物质能产业造成重大的打击。因为国家补贴不仅仅是提供资金,还表明国家对该行业的支持态度,对企业和投资具有强力的引导作用。

(三)布局难以把控

到底企业要建多大产能方能最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袁振宏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比如苏南地区每人只有几分地,那就没法收,这些地方就没法建大厂,但东北垦区就比较适合建大型电厂,有条件上规模,成本才越低,效益才越高。一定要因地制宜。密集地区可以建气化发电,做成型燃料,不一定去建发电厂。

企业要多方考虑,合理布局,否则很容易陷入发展困局。建生物质能电厂首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原料分散的话就需要分散性利用,要考虑水资源、电力、人文环境是不是可以支撑这个项目。

(四)成本价格难控

受耕作制度的限制,我国农村土地高度分散,给资源的收集、储存、运输带来很大不利因素,在后续的环节上会放大很多倍。生物质能要依赖农业,资源掌握在老百姓手里,农民的市场意识很好,完全随行就市。如果收集半径过大,需要农民花费大量时间收集、运输,那农民就会要求按外出打工时计算人力成本,如此一来,企业为原料支出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如果企业坚持不抬价,就可能造成企业吃不饱,缩量生产,影响经济效益。每度电的原料成本如果超出一定范围,无论怎么发电都是赔钱。加上人工费用近年来的快速增加,成本成了扼住企业脖子的一道枷锁。所以准备入行的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原料资源的可获得性,如果不成熟千万不要贸然进入。地方政府可以进行协调,比如利用示范效应,鼓励农民种植秸秆作物,做好企业加农户的结合,平衡好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

此外,在我国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还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制约着生物质能的发展和应用(李景明等,2010;刘旭等,2014):

(1)市场环境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还处在“以产定销、计划供应”阶段。国内生物燃料乙醇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是政策性的封闭运行,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市场化。

(2)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变性生物燃料乙醇(GB 18350-2013)和车用乙醇汽油(GB 18351-2015)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等效采用了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及时制订不同生物质原料来源的生物燃料乙醇相关基础标准和工艺控制等标准就显得极为迫切。

(3)资源分散,收集手段落后,产业化进程缓慢,制约着生物质能高新技术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利用。集中发电和供热是国际上通行的高效清洁地利用生物质能的主要技术方式。但是,这些技术对应的生产设备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4)利用装备技术含量低,研发经费投入过少,一些关键技术研发进展不大。例如厌氧消化产气率低,设备与管理自动化程度较差;气化利用中焦油问题未能解决,影响长期应用;沼气发电与气化发电效率较低,二次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5)缺乏专门扶持生物质能发展、鼓励生产和消费生物质能的政策。在当前缺乏一定的经济补助手段的条件下,难以实现生物质热电联产规模化,竞争能力弱。

(6)生物质能与农业、林业在资源使用上不协调。能源作物已经开始成为不少国家生物质能的主体。但是,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存在能源作物和农业、林业争夺土地的矛盾。

四、生物质能利用的意义

我国能源面临着总量不足、石油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人均占有量少和能效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已成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首要问题。同时,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既是实行能源战略多元化、解决我国能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拓展农民就业领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表4-10)。

表4-10 我国生物质能应用规模与发展目标(据魏伟,2013)

在我国各种主要的能源当中,煤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煤炭的大量使用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已经超过了世界排放量要求13%,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可能占到世界排放总量的20%。在没有切实可行办法控制矿物燃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减少使用量、开发利用洁净可替代能源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已达3亿多吨。通过先进、成熟和高效的转换技术,将其生产成使用方便、无污染的气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畜牧公害和秸秆问题,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长期目标。这不但能实现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而且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蔺雪芹等,2013)。

生物质能高新转换技术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在乡镇企业等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常规能源不可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国际上正在制定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公约,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以煤炭为主的我国是很不利的。因此,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装备既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无奈的雨
兴奋的八宝粥
2025-07-13 07:01:26

酒精发酵属厌氧发酵,要求发酵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是将葡萄汁转化为葡萄酒的过程。酒精发酵在葡萄收获后压碎榨汁,果汁中的天然糖与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混合,发酵就自然开始了;同时,酿酒师也可以添加不同的酵母来改变葡萄酒的风格。

酒精发酵是将天然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将葡萄汁转化为葡萄酒的过程。酒精发酵的过程在收获后不久开始,当大量的葡萄被压榨或压碎以释放汁液,果汁中的天然糖与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混合,酒精发酵自然开始,然而,酿酒师根据他们酿造的葡萄酒的风格向果汁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酵母。

酒精发酵是将葡萄汁变成葡萄酒的神奇生物过程。虽然我们通常知道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将糖转化为酒精,但并非所有类型的发酵都会产生酒精,就像泡菜一样。这是因为卷心菜不像葡萄那样含有大量糖,因此发酵的实际过程不同。酒精发酵是一个厌氧过程,需要葡萄糖和酵母的存在。

酵母吃糖时,会发生复杂的酶促过程;葡萄糖被转化成乳酸和丙酮酸。丙酮酸脱羧酶和酒精脱氢酶这两种酶专门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为了做到这一点,发酵是在一个封闭的桶或罐中进行的,该桶或罐带有单向阀,允许二氧化碳逸出,同时保存乙醇。

强健的小白菜
怡然的蜗牛
2025-07-13 07:01:26

1、破坏直排处理

     破坏直排处理是欧美国家处理少数涣散餐厨废物的首要办法,是在餐厨废物发生点对其直接进行破碎、破坏处理,然后选用水力冲刷,将其排入城市市政下水管网,与城市污水合并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破碎法关于处理少数涣散发生的餐厨废物如家庭厨余废物,具有价格便宜、技能简洁等长处,能下降城市废物的含水率,削减收集量,利于提高城市废物的发热量。

2、填埋处理

     我国许多地区的厨余废物都是与一般废物一同送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的。填埋是大多数国家日子废物无害化处理的首要处理方式。由于厨余废物中含有很多的可降解组分,稳定时间短,有利于废物填埋场地的康复运用,且操作简洁,因此使用得比较普遍。随着对厨余废物可使用性的认识越来越广泛,无论在欧美、日本还是中国,餐厨废物的填埋率都正在出现下降的趋势,甚至有许多国家已禁止餐厨废物进入填埋场处理了。

3、肥料化处理

    餐厨废物的肥料化处理办法首要包含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两种。好氧堆肥进程是在有氧条件下,使用好氧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将有机物固体分化为可溶性有机物质,再渗入到细胞中,经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实现整个堆肥进程。一起,由好氧堆肥引申出一些类似的办法,如蚯蚓堆肥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项新技能,使用蚯蚓吞食很多厨余废物,并将其与土壤混合,经过砂囊的机械研磨作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本身或其他生物能够使用的养分物质。餐厨废物的厌氧消化处理是指在特定的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废物进行分化,其中的碳、氢、氧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而氮、磷、钾等元素则存留于残留物中,并转化为易被迫植物吸收使用的方式。

4、饲料化处理

    现在的饲料市场潜力巨大。由于餐厨废物作为质料,价格低廉,供应量巨大,产品养分丰富、赢利区间幅度较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饲料化有两种方式:

(1)生物处理制饲料-原理是将培养出的菌种参加餐厨废物密封贮藏,菌种进行繁殖并杀除病原菌制成饲料。

(2)高温消毒制饲料-原理是选用高温消毒原理,杀除病毒、经破坏后加工成饲料,可供禽畜食用。比较老练的餐厨废物加工饲料办法是将制粒技能、揉捏膨化和干燥技能等手法综合使用。揉捏后饲料中的细菌浓度要远远低于其他样品中的细菌浓度。由于揉捏时不断升高的温度,一个单螺杆干燥揉捏工艺能够大大削减潜在的病原菌浓度。现在已经有些厂家研发了配套技能设备并投入运行运用。

5、动力化处理

    餐厨废物的动力化处理是在近几年敏捷兴起的,首要包含焚烧法、热分化法、发酵制氢等。焚烧法处理厨余废物功率较高,终究发生约5%的利于处置的残余物,焚烧是在特制的焚烧炉中进行的,发生的热能可转换为蒸汽或者电能,然后实现动力的收回使用,但餐厨废物的含水率高,热值较低,焚烧时需求增加辅助燃料,然后造成投资大的问题,一起尾气处理也是一个难题。热分化法是将废物在高温下进行热解,使废物中所含的能量转换成燃气、油和碳的方式,然后再进行使用,热解法具有广阔的使用远景,但技能尚未到达实用阶段,现在使用较少。氢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清洁动力,是普遍认为的最有潜力的代替动力,许多学者对此做了研讨。厨余废物的动力化处理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详细的可以看水天蓝环保里面有详细的解答

玩命的发箍
拉长的樱桃
2025-07-13 07:01:26

一、作为发酵粉,干酵母放多了没有太大的影响,发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二、发酵粉是天然物质,用多了不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只会提高发酵的速度,也许还能增加更多的营养物质。

三、对于面食新手来说,宜多不宜少能保证发面的成功率。大致的用量比例为500g面粉用5g左右的干酵母粉就差不多了。但也别过于教条,温度、湿度、面粉的品种、水温等等都能影响发酵的时间和成效,要灵活调整。

扩展资料:

酵母粉是酵母没有经过分解,但酵母浸粉的营养物质得到过分解,微生物吸收利用的速度和效率更高,发酵残留少;目前的生物发酵研究基本上采取酵母浸粉、酵母浸膏为多,酵母粉主要在传统的抗生素等发酵行业应用较广泛。

市场上与酵母抽提物同为鲜味料且又是竞争对手的主要是味精;动植物浸出物;植物水解蛋白(HVP)和动物水解蛋白(HAP)。酵母抽提物鲜味比味精醇厚,后味好,相比之下味精虽能立刻感觉到鲜味,但持续时间短,缺乏满足感。

而使用酵母抽提物可大幅度提高和改善鲜味的表现力,延长味感持续时间,使人获得味觉上的满足。不过由于味精价格低廉,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大陆市场的首选鲜味剂,因此短时间内,味精还将占据中国市场的较大份额,酵母抽提物还不能与之相抗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酵母粉

傲娇的跳跳糖
贪玩的火车
2025-07-13 07:01:26
食品中的山梨酸钾随着时间也是不会消失的,但是食品中的含量都是符合卫生标准的,不用担心。

山梨酸是不饱和的脂肪酸,其化学名是2,4-己二烯酸 由于分子结构当中的羧基 α、β位以及γ、δ位各有两个双键,并且两发生共轭作用,导致远离羧基双键容易出现氧化作用,并且分子当中两个双键容易同其他的游离基相结合,从而同食品当中微生物酶中的巯基相结合,可以破坏酶系,从而实现抑制微生物的繁殖目的。由于山梨酸于水中难溶,所以使用很不方便,通常情况下将其制成可以溶于水中的钾盐,也就是山梨酸钾,而山梨酸钾同山梨酸的防腐原理以及防腐效果是相同的。

山梨酸钾是由山梨酸以及氢氧化钾经过中和反应而制成,除了溶解度之外有着山梨酸的所有基本性能。山梨酸钾是白色或者类白色的颗粒或者粉末,易吸潮并且在空气当中很不稳定,容易氧化而变为褐色,不过对光、热较为稳定,在270℃左右时会溶化分解,1%水溶液的pH值是7~8。

山梨酸钾的防腐机理与山梨酸相同,即与微生物酶系统的巯基结合从而破坏许多酶系统的作用。山梨酸钾可以有效抑制霉菌、好氧性细菌以及酵母菌活性,还可以防止葡萄球菌、肉毒杆菌以及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不过对厌氧性芽孢菌还有嗜酸乳杆菌等微生物是无效的,抑止发育作用要强于其杀菌作用,从而实现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目的,同时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

漂亮的蓝天
失眠的铃铛
2025-07-13 07:01:26

同样的菌在不同的培养基里代谢也是有不同的,做个对照试验是最直接的确认方法。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酒精,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pH是否下降跟生长底物有关。

①若甲、丙两套变浑浊,乙、丁两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厌氧呼吸受X抑制,不受氧气抑制;

②若甲、乙两套变浑浊,丙、丁两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厌氧呼吸受氧气抑制,不受X抑制;

③若甲套变浑浊、乙、丙、丁三套都不变浑浊,则酵母菌厌氧呼吸既受X抑制,也受氧气抑制;

④若甲、乙、丙、丁四套均变浑浊,则酵母菌厌氧呼吸不受X抑制,也不受氧气抑制;

⑤甲、乙、丙三套变浑浊,丁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厌氧呼吸受X与氧气共同抑制。

扩展资料:

由于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可能是氧气自身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也可能是需氧呼吸产生的某产物X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所以在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厌氧呼吸的原因时,可假设:

酵母菌厌氧呼吸受X抑制,不受氧气抑制(或酵母菌厌氧呼吸受氧气抑制,不受X抑制;或酵母菌厌氧呼吸既受X抑制,也受氧气抑制;或酵母菌厌氧呼吸不受X抑制,也不受氧气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受X与氧气共同抑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酵母

聪明的老鼠
可靠的乌冬面
2025-07-13 07:01:26
山梨酸钾---无色至白色鳞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稍有臭味。在空气中不稳定。能被氧化着色。分子量150.22。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乙醇。俗称:防腐剂。主要以山梨酸为原料,与碳酸钾或氢氧化钾进行中和反应而得。

化妆品防腐剂。属有机酸类防腐剂。添加量一般为0.5%。可与山梨酸混合使用。山梨酸钾虽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但其1%水溶液pH值为7-8,有使化妆品pH值升高的倾向,在使用时应予注意。 我们在选购包装(或罐装)食品时,配料一项中常常看到“山梨酸”或“山梨酸钾”的字样,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可能是水果“梨”的成份。其实他们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不管他们对人体有没有危害,明明白白的消费确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有关山梨酸、山梨酸钾的有关资料仅供参考: 山梨酸 (化学名称:2,4-己二烯酸 分子式:C6H8O2 〕 山梨酸钾 (化学名称:2,4-己二烯酸钾〕 分子式: C6H7KO2 ) 山梨酸、山梨酸钾性能、用途相似: 【简介】山梨酸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作为不饱和酸,也可用于树脂、香料和橡胶工业。 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的区别 以碳酸钾冒充山梨酸钾,一是碳酸钾不具备防腐作用,起不到山梨酸钾应有的抑菌效果,因为,起抑菌作用的是山梨酸根,而不是钾离子。这种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会损害经销商、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二是产品会变色,影响感官指标。按照规定,正常的山梨酸钾的外观呈白色。而掺入了碳酸钾的山梨酸钾产品,在存放了大约3个月之后,会发生变色反应,由白色变为黄色或棕色,影响销售。 以苯甲酸钾冒充山梨酸钾,苯甲酸钾虽有防腐作用,但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山梨酸钾是世界公认的安全型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以山梨酸钾代替苯甲酸钾和苯甲酸钠,有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符合健康消费的潮流。 掺有碳酸钾的山梨酸钾产品,在存放3个月之后,颜色会变成黄色或棕色。一些不法企业,便在伪劣产品中添加化工原料增白剂,以增加产品的白度、掩盖劣变后产生的黄色。据卫生专家介绍,这些化工增白剂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一些小型企业生产的伪劣山梨酸钾,刚出车间时,色泽仍为白色。质次价低的山梨酸钾会发生变色、防腐效果差,价钱特低的山梨酸钾,肯定是质量不好. 据业内人士介绍,产品标准不完善,是伪劣山梨酸钾充斥市场的一个根本原因。我国现行的山梨酸钾国家标准是在参考美国FCC标准的基础上而制定的。在我国的国家标准和美国的FCC标准之中,对山梨酸钾纯度(含量)的判定是以“钾离子的含量”来衡量的。 山梨酸钾是以山梨酸和碳酸钾为原料,在经过化学反应后制作而成,其中的山梨酸根和钾离子结合成山梨酸钾。由于碳酸钾和苯甲酸钾的价格比山梨酸低,而在产品中违规添加碳酸钾。 管理不严,也是伪劣山梨酸钾得以存在的一个原因。目前,卫监、质监等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都可以进行监管. 由于钾离子并不能起到防腐作用,而山梨酸根才是真正的抑菌因子,所以,应对现行的山梨酸钾国家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将标准中山梨酸钾纯度的判定指标改为“山梨酸根含量”(原为钾离子含量)。这样修改标准,可从产品终端来鉴别产品的真假,可将那些“山梨酸根含量不达标”的产品判为伪劣产品,使“掺有碳酸钾或苯甲酸钾的产品”无法进入市场。 山梨酸钾是以山梨酸和碳酸钾为原料制作而成,由于生产技术简单,只需一步反应,便可完成关键性的工艺,所以,很多小型企业的业主,只要稍加学习,便可掌握这一技术,这也是小型山梨酸钾生产企业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很多小型企业的生产设施简陋,大多只有几间房子、一个反应釜、一个搅拌机、几台手工封口机等设施,缺少净化装置,以手工方式生产,所以,其生产成本较低,但产品的理化质量和卫生质量往往不稳定。

编辑本段性质

物理性状 山梨酸钾为白色至浅黄色鳞片状结晶、晶体颗粒或晶体粉末,无臭或微有臭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潮、被氧化分解而变色。山梨酸钾易溶于水,67.6g/100ml(20 ℃);5%食盐水,47.5g/100ml(室温);25%糖水,51g/100ml(室温)。溶于丙二醇,5.8g/100ml;乙醇,0.3g/100ml。1%山梨酸钾水溶液的PH7~8。

防腐性

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对厌氧性芽孢菌与嗜酸乳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几乎无效,其抑止发育的作用比杀菌作用更强,从而达到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原有食品的风味。其防腐效果是同类产品苯甲酸钠的5-10倍。

安全性

由于山梨酸(钾)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盐)它可以被人体的代谢系统吸收而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无残留。 ADI 0-25mg/kg (以山梨酸计,FAO/WHO 1994) LD50 4920mg/kg (大鼠、经口) GRAS (FDA, 182.3640 1994) 其毒性仅为食盐的1/2,是苯甲酸钠的1/40

稳定性

山梨酸(钾)在密封状态下稳定,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吸水,氧化而变色。山梨酸钾对热稳定性较好,分解温度高达270℃。

编辑本段使用范围

目前已广泛地用于食品、饮料、酱菜、烟草、医药、化妆品、农产品、饲料等行业中,从发展趋势看,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山梨酸(钾)属酸性防腐剂,在接近中性(PH6.0-6.5)的食品中仍有较好的防腐作用,而苯甲酸(钠)的防腐效果在PH>4时,效果已明显下降,且有不良味道。

编辑本段用量

(1)肉、鱼、蛋、禽类制品 0.075g/kg (2)果、蔬保鲜、碳酸饮料 0.2g/kg (3)胶原蛋白肠衣、低盐酱菜、醤类、蜜饯、果汁(味)型饮料、果冻 0.5g/kg (4)食品工业用塑料桶装浓缩果汁2.0g/kg (5)酱油、食醋、果酱、氢化植物油、软糖、鱼干制品、即食豆制食品、糕点、馅、面包、蛋糕、月饼、即食海蜇、乳酸菌饮品 1.0g/kg (6)果汁(果味)冰、含乳饮料 0.5g/kg (7)预调酒 0.2g/kg (8)肉灌肠 1.5g/kg (9)复合调味料、调味糖浆、液体复合调味料、即时笋干 1.0g/kg

编辑本段使用方式

在使用时可以用直接添加,喷洒,浸渍,干粉喷雾,在包装材料上处理等多种方式。 山梨酸钾与碱、氧化剂和还原剂有配伍禁忌。当遇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塑料时山梨酸的抗菌活性会有所降低。重金属盐能催化氧化反应。山梨酸还能与含硫的氨基酸反应,但该反应可加入维生素C、没食子酸丙酯或丁羟甲苯来抑制。 当该溶液保存于玻璃容器内时,对pH非常敏感。因此,使用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的制剂在保存了很长时间以后需检测微生物的量。 如果山梨酸溶液保存于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容器中而不加入抗氧剂,山梨酸会很快降解。

编辑本段区别

山梨酸类有山梨酸、山梨酸钾和山梨酸钙三类品种。山梨酸不溶于水外,使用时须先将其溶于乙醇或硫酸氢钾中,使用时不方便且有刺激性,故一般不常用;山梨酸钙FAO/WHO规定其使用范围小,所以也不常使用;山梨酸钾则没有它们的缺点,易溶于水、使用范围广,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饮料、果脯、罐头等食品看到它的身影;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山梨酸钾:它为不饱和六碳酸;一般市场上出售的山梨酸钾呈白色或浅黄色颗粒,含量在98%--102%;无臭味、或微有臭味,易吸潮、易氧化而变褐色,对光、热稳定,相对密度1.363,熔点在270℃分解,其1%溶液的PH:7—8。山梨酸钾为酸性防腐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体内的脱氢酶系统,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起防腐作用,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效果随PH的升高而减弱,PH达到3时抑菌达到顶峰,PH达到6时仍有抑菌能力,但最底浓度(MIC)不能底于0.2%,实验证明PH:3.2比PH2.4的山梨酸钾溶液浸渍,未经杀菌处理的食品的保存期短2—4倍。 山梨酸、山梨酸钾和山梨酸钙它们三种的作用机理相同,毒性比苯甲酸类和尼泊金酯要小,日允许量为25mg/Kg ,苯甲酸5倍,尼泊金酯的2.5倍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在我国可用于酱油、醋、面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等等食品。 山梨酸钾 CAS No.: 590-00-1 山梨酸CAS No:110-44-1 HS No:2916190090 虽然国家对儿童食品饮料等规定不能使用苯甲酸钠,只能用山梨酸或者山梨酸钾。但因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厂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具有毒性的苯甲酸钠,希望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在购买各类食品及饮料时注意所含成分,不要大意,这点毒性不会使我们立即致死,或立即出现较大的疾病,但是它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隐患,给我们带来很大染上癌症等各类疾病的可能性。 国内外有关该品的研究现状、生产及在制剂中应用情况 发达国家对山梨酸及其盐类的开发生产十分重视,美国、西欧、日本是食品防腐剂生产较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①Eastntan公司是美国唯一的生产山梨酸及其盐类的厂家,1991年购买了Monsanto公司的山梨酸生产装置后.生产能力达5000吨/年,占美国市场的55%~ 60%;②Hoehst公司是德国及西欧唯一生产山梨酸的厂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山梨酸盐生产厂。其装置能力为7000吨/年,约占世界产量的1/4;③日本是世界防腐剂的最大生产国,总产量已达12O00~14000吨/年, 世界山梨酸钾产量的约45%~50%主要来自日本的大赛珞、合成化学品、窒素及上野制药等四家公司,其装置能力依次为年产5000、2800、2400、2400吨。 目前,我国山梨酸盐类不仅国内销售旺盛,而且已销往国外,特别是在西欧、巴西、沙特、法国、韩国、东南亚各国。所以山梨酸盐不仅国内市场较好,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