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甲苯 > 正文

邻甲基乙苯的物理性质

义气的丝袜
满意的耳机
2023-01-27 19:23:46

邻甲基乙苯的物理性质

最佳答案
务实的唇膏
畅快的日记本
2025-07-13 18:25:08

邻甲基乙苯的物理性质

化学分子式 C9H12

摩尔质量 120.194 g/mol

熔点-80.8 ℃

标准沸点165.18 ℃

临界温度 376.85 ℃

临界密度 281.5kg/m3

最新回答
聪明的帽子
安详的皮带
2025-07-13 18:25:08

化学式符合C9H12的有机物太多了,是无法全部写出的。

先算不饱和度:1+9-(12/2)=4

所以:

1、

可以含有一个苯环,我估计你们的这道题就是让写芳香烃吧?要不然也太多了..

如果是的话

用Ph表示苯基(C6H5-)

分子式为C9H12的单环芳烃共有八种同分异构体.

丙苯:Ph-CH2-CH2-CH3

Ph-CH(CH3)2

三甲苯(不方便画),他们是:1,3,5-三甲苯

1,2,4-三甲苯

1,2,3-三甲苯

还有三种甲乙苯:邻甲基乙苯

间甲基乙苯

对甲基乙苯

2、

C=C是1个不饱和度,C三C是两个不饱和度,每个碳环是一个不饱和度...

再考虑上烯烃的顺反异构(Z-E异构),环烷烃的对映(R-S异构)异构,符合该通式的物质实在是太多了,估计有几百种...因此是不可能全部写出的

隐形的缘分
幽默的雨
2025-07-13 18:25:08

间乙基甲苯的硝化反应如图:

硝化反应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反应过程。脂肪族化合物硝化时有氧化-断键副反应,工业上很少采用。硝基甲烷、硝基乙烷、1-和2-硝基丙烷四种硝基烷烃气相法生产过程,是30年代美国公司开发的。迄今该法仍是制取硝基烷烃的主要工业方法。此外,硝化也泛指氮的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硝化反应(nitration),硝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过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芳香族化合物硝化的反应机理为:硝酸的-OH基被质子化,接着被脱水剂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硝酰正离子(nitronium ion,NO2)中间体,最后和苯环行亲电芳香取代反应,并脱去一分子的氢离子。

在此种的硝化反应中芳香环的电子密度会决定硝化的反应速率,当芳香环的电子密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由于硝基本身为一个亲电体,所以当进行一次硝化之后往往会因为芳香环电子密度下降而抑制第二次以后的硝化反应。必须要在更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高温)或是更强的硝化剂下进行。

常用的硝化剂主要有浓硝酸、发烟硝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或是脱水剂配合硝化剂。

脱水剂:浓硫酸、冰醋酸、乙酐、五氧化二磷。

硝化剂:硝酸、五氧化二氮(N2O5)。

诚心的外套
温柔的小馒头
2025-07-13 18:25:08
一、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1.燃烧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条件具备时均可能发生燃烧。

2.爆炸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化学品的均可能由于其化学性和易燃性引发爆炸事故。

3.腐蚀性

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发生破坏作用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4.毒害性

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和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二、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

01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1.危险品储存方式分为三种:

隔离储存。指在同一房间内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物品之间分开一定距离,非禁忌物料之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储存方式。

隔开储存。指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分离开的储存方式。

分离储存。将危险品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物的外部区域内储存的储存方式。

2.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存储。

3.储存危险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烟火。

4.剧毒化学品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四无一保”和严格遵守“五双”制度。(“四无一保”即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五双”制度即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运输、双人双锁、双本帐。)

02储存场所的要求

1.储存危险品的建筑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建筑,其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和防火距离,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设置储存地点及设计建筑结构,除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3.储存场所的电气安装。

(1)危险品储存建筑物、场所内消防用电设施,应充分满足消防用电的需要,并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的有关规定。

(2)危险品储存区域或建筑物内电气系统均应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规定。特别是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场所的电气系统,应符合爆炸场所电气

无语的羽毛
默默的鸡
2025-07-13 18:25:08

(1)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生产性毒物,如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

(2)物理性因素。

不良的气象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气湿、气流及热辐射构成了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在强烈热辐射、高气温、气湿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作业,可能引起中暑。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不仅会引起冻伤,还会增加感冒等的发病率。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引起物质原子电离的射线或微粒子,如α、β、γ射线和中子等,可引起生物分子结构的破坏。而非电离辐射引起的伤害是灼效应,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电磁场等。

(3)生物性因素。

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或微生物。

防治职业病,就要改善作业环境中这些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有害因素,尽最大可能减少这些因素对健康和安全的伤害,降低职业危害,防范职业病,保证健康和安全。

(4)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GNP)、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如生产管理水平低、厂房建筑或设备简陋、过重体力负荷、生产布局不合理等。

扩展资料

不论是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作业还是井下作业,劳动者都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冶炼作业的高温,井下作业的高湿,露天作业的严寒,铆接作业和凿岩作业的噪声和振动,破碎作业的粉尘,化学作业的有毒有害气体,某些作业的电磁辐射以及作业空间的照明、色彩等。

这些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对劳动者作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

作业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照明、色彩、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电磁辐射等。只有改善这些环境因素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作业环境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使作业环境保持整洁有序,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因此,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如何预防职业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业性有害因素

含蓄的板栗
干净的电源
2025-07-13 18:25:08
C8H11N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解析;

乙苯—苯环上连着一个乙基。

二甲苯—苯环上连着两个甲基,两个甲基的位置包括邻、间、对三种。共计4种。

乙苯分子结构上有5种等效氢,若连接一个氨基,应为5种异构体。

邻二甲苯分子结构上有3种等效氢,若连接一个氨基,应为3种异构体。

间二甲苯分子结构上有4种等效氢,若连接一个氨基,应为4种异构体。

对二甲苯分子结构上有2种等效氢,若连接一个氨基,应为2种异构体。

以上共计应为14种异构体。

N原子若在乙基和苯环之间为一种异构体,在乙基的两个碳原子之间为一种异构体。

邻间对三种二甲苯,N原子若在甲基和苯环之间各为一种异构体,这种可能共计5种异构

体,算上上述的14种异构体,共计19种异构体。

这是我的理解,若不对敬请指正 葛宏涛 13891072181

霸气的泥猴桃
冷艳的花生
2025-07-13 18:25:08

1、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

2、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形成有机物质,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同时垃圾往往是蚊、蝇、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这些必然危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扩展资料: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垃圾时,应将垃圾按本地区的要求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可回收的非生物垃圾,如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投放在指定的垃圾桶内。

2、对不可回收的垃圾,如腐烂垃圾、厨房垃圾、果壳、花草、衣服等投放到指定的另一个垃圾桶内。

3、有毒有害垃圾,如废电池、日光灯管、电灯泡、电子元件、药品、放射性物质,盛装有毒物质的瓶罐等,投放在指定的另一个垃圾桶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垃圾

酷酷的云朵
碧蓝的酒窝
2025-07-13 18:25:08
4种。分别如下: 乙苯——苯环上连着一个乙基。 二甲苯——苯环上连着两个甲基,两个甲基的位置包括临、间、对三种。 苯环(phenyl ring)是一个闭合的共轭体系,六个碳原子的π电子云分布是一样的。但当苯环上有一个取代基时,取代基会改变苯环的电子

开心的猎豹
害羞的酒窝
2025-07-13 18:25:08
苯(C6H6)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可燃,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

化学上,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的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苯分子去掉一个氢以后的结构叫苯基,用Ph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为PhH。

中文名称: 苯

英文名称: benzene

CAS No.: 71-43-2

分子式: C6H6

分子量: 78.11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熔点(℃): 5.5

沸点(℃): 80.1

相对密度(水=1): 0.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7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6.1℃)

燃烧热(kJ/mol): 3264.4

临界温度(℃): 289.5

临界压力(MPa): 4.9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15

闪点(℃): -11

引燃温度(℃): 560

爆炸上限%(V/V): 8.0

爆炸下限%(V/V): 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甲苯(PX)属于芳香烃类,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隐藏在油漆、各种涂料的添加剂以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

二甲苯根据两个甲基在六碳环上的不同位置,可分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三种,是一中不饱和烃类有机化合物

Xylene [C6H4(CH3)2=106.17]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为邻、间、对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具特臭易燃。与乙醇、

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合,在水中不溶。沸程为137~140℃。

英文名:DimethylbenzeneXylene

缩写:DMB

结构式: C6H4 (CH3)

外观: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毒性。

一般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及乙基苯的混合物。级别一般为净水3℃和5℃馏程的优级品和一级品。

用途:广泛用于有机溶剂和合成医药、涂料、树脂、染料、炸药和农药等。

毒性及防护:

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经皮肤吸收后,对健康的影响远比苯小。若不慎口服了二甲苯或含有二甲苯溶剂时,即强烈刺激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可能引起血性肺炎,应立即饮入液体石蜡,延医诊治。二甲苯蒸气对小鼠的LC为6000*10-6,大鼠经口最低致死量4000mg/kg。

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燥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人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污染来源:

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

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

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至5天。

迁移转化:

二甲苯主要由原油在石油化工过程中制造,它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作为清洁剂和去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二甲苯可通过机械排风和通风设备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一座精炼油厂排放入大气的二甲苯高达13.18~1145g/h,二甲苯可随其生产和使用单位所排入的废水进入水体,生产1吨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废水2立方米。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的趋势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的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得多。挥发到空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这是它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二甲苯由呼气和代谢物从人体排出的速度很快,在接触停止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二甲苯能相当持久的存在于饮水中。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性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其速度比挥发低得多,挥发到空气中的二甲苯可被光解。可与氧化剂反应,高浓度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烧危险。由于其蒸气比空气重,燃烧时火焰沿地面扩散。二甲苯易挥发,发生事故现场会弥漫着二甲苯的特殊芳香味,倾泄入水中的二甲苯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状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