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酮和乙醇钠反应机理
环酮和乙醇钠反应机理如下:
1、环己酮6号碳的α-H被醇钠拔掉,形成碳负进攻甲酸乙酯羰基碳,碳氧双键打到氧上形成氧负,再打下来,乙醇负离子作为离去基团离去。
2、生成2-甲基-6-醛基-环己酮。
不反应。环己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6H10O,为羰基碳原子包括在六元环内的饱和环酮。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乙醇与环己酮不反应,乙醇(Ethanol)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结构简式CH?CH?OH或C?H?OH,分子式C?H?O,是最常见的一元醇。
环戊酮甲酸乙酯与乙醇钠和溴乙烷反应。
反应方程式如下:
因为环戊酮中,另外一个碳也可以形成碳负离子,产物可能会进一步反应形成多元环的化合物。
由于液相水酸性比醇强所醇与金属钠反应没水金属钠反应强烈若醇钠放入水醇钠全部水解醇氢氧化钠虽工业制甲醇钠或乙醇钠用醇与氢氧化钠反应设水除使平衡利于醇钠用利用形共沸混合物水带走转移平衡所沸共合物指几种沸点同完全互溶液体混合物由于间作用力蒸馏程气相液相组相同能具低沸点(比所组沸点都低)或高沸点(比所组沸点都高)馏物些馏物组与溶液组相同直蒸完沸点直恒定乙醇苯水组三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64.9℃(乙醇18. 5%苯74%水7.5%)苯乙醇组二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68.3℃(乙醇32.4%苯67. 6%)由于乙醇水形共沸混合物其沸点78℃(乙醇95. 57%水4. 43%)所乙醇含少量水能通蒸馏除计算加入比形乙醇苯水三元共沸混合物稍量苯先水除量苯与乙醇形二元共沸混合物除剩水乙醇醇钠醇溶液通述水醇钠及其类似物机合类重要试剂并作碱使用
【化学性质】
环己酮又称安酮、 Ketohexamethylene、Nadone、Pimelic Ketone、Hytrol O。1893年Baeyer首次制得。无色油状透明液体。有薄荷和丙酮样的气味。有吸湿性。可燃。相对分子质量98.14。相对密度0.9478。熔点-45℃。沸点 155.6℃、132.5℃(5.33×104Pa)、 110.3℃(2.67×104Pa)、90.4℃ (1.33×104Pa)、77.5℃(8.00× 103Pa)、67.8℃(5.33×103Pa)、 52.5℃(2.67×103Pa)、47.0℃ (2.00×103Pa)、38.7℃(1.33× 103Pa)、26.4℃(6.67×102Pa)、1.4℃(1.33 × 102Pa)。闪点43.9℃。折射率1.4507。粘度 2.2mPa·s(25℃)。微溶于水(20℃时7),溶于乙醇、乙醚、苯、二硫化碳、氯仿、松节油。
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本品含量为44%时,共沸点96.6℃。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 3.2%~9.0%(体积分数)。
本品为羰基碳原子包含在六元环内的一种饱和酮,虽为环状,但性质与开链酮相近,可以在催化剂存在下用强氧化剂氧化,生成己二酸在碱存在下,自身可以缩合也可同乙炔反应也可与卤素反应,生成2-卤代环己酮。
高浓度环己酮蒸气有害,有麻醉性,刺激粘膜和呼吸器官,高浓度时,可引起内脏器官病害,亦可经皮吸收,引起震颤、麻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皲裂和皮炎溅入眼内可引起角膜损伤。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密闭、通风。大鼠经口LD503460mg/kg。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100mg/m3。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为50mg/m3。
【环己酮主要用途】
(1)环己酮主要用作己内酰胺、己二酸的原料,还用作高沸点溶剂、油漆剥离剂和乳化剂亦用作增塑剂和洗涤剂原料。己内酰胺进一步合成尼龙作为溶剂,可用作一般树脂的溶剂,也可用作硝化纤维、氯乙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氯乙烯、农药、染料、橡胶和润滑油的溶剂用作金属脱脂剂及清洗剂等。
(2)环己酮经氧化可生成己二酸,是制备尼龙-66的原料。
(3)环己酮是重要化工原料,是制造尼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也是重要的工业溶剂,如用于油漆,特别是用于那些含有硝化纤维、氯乙烯聚合物及其共聚物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油漆等。用于有机磷杀虫剂及许多类似物等农药的优良溶剂,用作染料的溶剂,作为活塞型航空润滑油的粘滞溶剂,脂、蜡及橡胶的溶剂。也用作染色和褪光丝的均化剂,擦亮金属的脱脂剂,木材着色涂漆,可用环己酮脱膜、脱污、脱斑。环己酮与氰乙酸缩合得环己叉氰乙酸,再经消除、脱羧得环己烯乙腈,最后经加氢得到环己烯乙胺[3399-73-3],环己烯乙胺是药物咳美切、特马伦等的中间体。
(4)用作指甲油等化妆品的高沸点溶剂。通常与低沸点溶剂和中沸点溶剂配制成混合溶剂,以获得适宜的挥发速度和黏度。
【制备方法】
1,以环己烷为原料,用空气进行液相氧化,生成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混合物,将此混合物减压精馏分离,可获得两种产物。或者不经精馏分离,而将混合物直接催化脱氢,此时环己醇也转变为环己酮,催化剂可用氧化锌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脱氢温度为360~420℃、压力0.1MPa。
2,以环己醇和空气一起流经加热至140℃ 的铜,可获得环己酮(40%)及环己醇(50%) 的混合物,未反应的环己醇循环使用。
3,以苯酚为原料,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制取。其一是以镍为催化剂,进行气固相催化加氢,然后冷却冷凝,可获得环己酮。其二是采用钯催化剂,在150~170℃和0.2~0.4MPa条件下进行液相加氢。
4,以环己醇为原料,用铬酸氧化,亦可制得。
【毒性】
兔口投剂量的一半会转化为环己酸葡萄醛酸从尿中排出,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62ml/kg,腹腔内投入LD501.23g/kg。大白鼠吸入最小致死浓度2000ppm (4小时)。人体接触超过50ppm有眼、鼻及咽头的刺激症状,亦会发生暂时的角膜障碍。吸入高浓度蒸气时才显示麻醉作用。最高容许浓度:大气质量标准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等规定为0.04mg/m3 (0.01ppm)作业环境空气中美国和联邦德国规定为200mg/m3,日本为100mg/m3 (25ppm)。
【环己酮中毒急救知识】
环己酮 (C6H10O),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丙酮及薄荷气味微溶于水,较易溶于乙醇及乙醚易燃、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有爆炸危险的混合气体。是生产锦纶单体己内酰胺和尼龙66的中间体,也是性能优良的溶剂,可用作油漆、硝化纤维、氯乙烯聚合物与共聚物的溶剂,溶解聚醋酸乙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聚合物),也可以应用于PS塑料、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天然树脂、合成橡胶、树胶印花薄膜、干洗、配用杀虫剂等方面,工业应用十分广泛,与国民经济关系十分密切。
【中毒机制】
环己酮属低毒性,中毒途径主要是经皮肤、黏膜接触吸收中毒。吸收后的毒性,主要是刺激和麻醉作用,可引起呼吸衰竭。对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性,对肝、肾功能亦有损伤。
代谢产物 (己二酸和环己醇) 55%~86%经肾脏排出,其余由肺呼出。动物实验吸入高浓度环己酮气体后轻者嗜睡继之全身血管扩张、低血压,重者呼吸及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中毒表现】
(1) 轻度中毒仅表现为黏膜刺激症状,如流泪、结膜充血、涩痛怕光等若溅入眼内,可引起角膜炎或溃疡。
(2) 高浓度接触 (如误吸、口服) 时,0.5h左右,可出现全身不适、头晕、恶心、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神智不清,甚至昏迷。
(3) 重度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深大呼吸、惊厥、四肢冰冷,呼出气体具有挥发性刺激气味,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消失,深度昏迷严重者,可有麻醉、震颤、体温降低,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中毒救治】
(1) 洗胃、导泻: 生理盐水或活性炭反复洗胃至胃液清亮无味,并清洗污染头发、皮肤等。洗胃后胃管注入20%甘露醇250ml促进毒物排泄。
(2) 利尿、脱水: 呋塞米40mg,分2次静脉注射,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
(3)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可应用呼吸兴奋剂,防止呼吸衰竭及脑水肿。
(4) 及时补水和电解质,预防并处理代谢性酸中毒。
(5) 护肝及保护胃黏膜: 可静脉滴注肝泰乐0.39g、肌苷0.2g、ATP20mg,每天1次,静脉滴注雷尼替丁0.1g,1次/12h,胃管注入舒可捷15ml,每天3次。
【中毒预防】
(1) 作业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禁止接触、吸入、食入本品。
(2) 个人防护,风、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防毒口罩,高浓度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戴防护手套。
(3) 作业现场严禁吸烟。本品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故作业、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4)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5) 若出现泄漏情况,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沙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任其蒸发或掩埋。对污染地面进行通风,蒸发残余液体并排除蒸气。
【环己酮树脂】
由环己酮在酸或碱催化剂作用下聚合或与甲醛缩聚而成的树脂。用甲醇钠作催化剂聚合所得产物,熔点80~128℃。能溶于乙醇、苯、环己酮和亚麻仁油。用50%硫酸或氯化锌作催化剂所得产物,不溶于乙醇,而溶于苯和亚麻仁油。与甲醛在碱催化剂存在下缩聚所得产物,是透明固体,熔点105~113℃,溶于乙醇、醋酸乙脂、丙酮、氯仿和环己酮等。硬度高、颜色浅,对光稳定。主要用于制涂料。
【甲基环己酮】
甲基环己酮有邻位、间位及对位3种异构体。邻位有3种旋光异构体,即d-体,l-体和dl-体。间位有两种旋光异构体,即d-体和dl-体。对位无旋光异构体。三者均为低挥发性液体。有丙酮样气味。相对分子质量112.17。
邻甲基环己酮:
d-体:无色液体,相对密度 0.9262(18℃),沸点167~168℃(97.992× 103Pa),折射率1.4440,比旋光度+14.21°(氯仿)
l-体: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9230(25℃),沸点59~60℃(2.666×103Pa),折射率1.4440,比旋光度-15.22°(未稀释)
dl-体: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9250,熔点-13.9℃,沸点165.1℃ (100.925×103Pa)、90℃(2.666×103Pa),折射率 1.4483。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间甲基环己酮:
d-体:相对密度0.9155,沸点169℃,折射率1.4493,比旋光度+12.7°(未稀释)
dl-体:相对密度0.9136,熔点-73.5℃,沸点168~169℃(98.392×103Pa)、65℃(2.000× 103Pa),折射率1.4456。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对甲基环己酮,相对密度0.9138,熔点 -40.6℃,沸点170℃,折射率1.445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市售品为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相对密度为0.918~0.925,沸点165~171℃,闪点48℃。甲基环己酮易燃、易爆。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乙醚。刺激皮肤及粘膜。大鼠经口LD502140mg/kg (邻位)、800~1600mg/kg(对位)。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230mg/m3。
用途:用作溶剂,用于油漆、橡胶、杀虫剂医药中间体农药原料。
制法:
①以相应的甲基环己醇为原料,用混酸为氧化剂,进行氧化,可制得。
② 以相应的甲酚为原料,以镍或贵金属为催化剂,在高温下加氢,可制得。
【网络知识参考】
环己酮,有机化合物,为羰基碳原子包括在六元环内的饱和环酮。无色透明液体,带有泥土气息,含有痕迹量的酚时,则带有薄荷味。不纯物为浅黄色,随着存放时间生成杂质而显色,呈水白色到灰黄色,具有强烈的刺鼻臭味。与空气混合爆炸极与开链饱和酮相同。环己酮有致癌作用,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和溶剂,例如它可溶解硝酸纤维素、涂料、油漆等。
2、环己醇在浓硫酸高温下分子内脱水→环己烯
3、环己烯与溴在光照或高温下卤代→3-溴环己烯
4、3-溴环己烯在碱的醇溶液中消除→1,3-环己二烯
5、1,3-环己二烯在酸性高锰酸钾下氧化→丙二酸
6、丙二酸+乙醇→丙二酸乙酯
7、1分子丙二酸乙酯在乙醇钠存在下与2分子氯甲烷反应→2,2-二甲基丙二酸乙酯
8、2,2-二甲基丙二酸乙酯在碱的水溶液中水解,再酸化,得2,2-二甲基丙酸,后者加热脱羧,得2-甲基丙酸。
乙醇钠的强碱性,首先是丙酮中的甲基,形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进攻苄基氯或者苄基溴,形成苄丙酮,同时乙醇钠和脱下来的氯离子或溴离子,形成氯化钠或者溴化钠,乙醇钠反应成乙醇。
由于在液相中,水的酸性比醇强,所以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没有水和金属钠的反应强烈。若将醇钠放入水中,醇钠会全部水解,生成醇和氢氧化钠。虽然如此,在工业上制甲醇钠或乙醇钠还是用醇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设法把水除去,使平衡有利于醇钠一方。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形成共沸混合物将水带走转移平衡。所沸共合物是指几种沸点不同而又完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它们在蒸馏过程中因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而不能分开,得到具最低沸点(比所有组分沸点都低)或最高沸点(比所有组分沸点都高)的馏出物。这些馏出物的组成与溶液的组成相同,直到蒸完沸点一直恒定,如乙醇一苯一水组成三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64.9℃(乙醇18. 5%,苯74%,水7.5%),苯一乙醇组成二元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68.3℃(乙醇32.4%,苯67. 6%)。由于乙醇一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其沸点为78℃(乙醇95. 57%,水4. 43%),所以乙醇中含有少量的水不能通过蒸馏方法除去,可计算加入比形成乙醇苯一水三元共沸混合物稍过量的苯,先将水除去,然后过量苯与乙醇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除去,剩下为无水乙醇。醇钠的醇溶液,可通过上述去水方法得到。醇钠及其类似物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类重要的试剂,并常作为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