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怎么出去乙酸乙酯中的酸

忐忑的睫毛
活力的奇异果
2023-01-27 19:12:46

用什么方法在乙酸乙酯中除去杂质乙酸

最佳答案
糊涂的蜻蜓
仁爱的航空
2025-07-14 14:37:46

用中和萃取法在乙酸乙酯中除去杂质乙酸,在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饱和碳酸氢钠,中和乙酸。又因为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有机相和水相即可。

中和萃取法是工业过程和实验室中常见的方法,它利用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离子时溶于水而母体分子状态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通过加入酸碱使母体化合物生成离子溶于水实现相的转移而用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萃取非酸碱性杂质,使其溶于有机溶剂从而实现杂质与产物分离的方法。

扩展资料:

一些其他的分离杂质法:

中合吸附法:

将酸碱性化合物转变为离子化合物,使其溶于水,用活性碳吸附杂质后过滤,则除去了不含酸碱性基团的杂质和机械杂质,再加酸碱中合回母体分子状态,这是回收和提纯酸碱性产品的方法。由于活性碳不吸附离子,故有活性碳吸附造成的产品损失忽劣不计。

成盐法:

对于非水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离子化合物,可使有机酸碱性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成盐析出结晶来,而非成盐的杂质依然留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有机酸碱性化合物与非酸碱性杂质分离。

酸碱性有机杂质的分离可通过将析出的结晶再重结晶,从而将酸碱性有机杂质分离。对于大分子的有机酸碱化合物的盐此时还可以采用水洗涤除去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已经成盐且具有水溶性的杂质。

对于水溶性的有机离子化合物,可在水中成盐后,将水用共沸蒸馏或直接蒸馏除去,残余物用有机溶剂充分洗涤几次,从而将杂质与产品分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萃取

最新回答
不安的墨镜
欢喜的哈密瓜
2025-07-14 14:37:46

用碳酸氢钠溶液,乙酸乙酯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得多(这就是不用水的原因)碳酸氢钠为碱性溶液,可以中和掉剩余的乙酸,最后有机物乙酸乙酯不溶于该溶液,便分层,上层无色油状液体即乙酸乙酯。最后分液就行了。

如意的蜜蜂
玩命的树叶
2025-07-14 14:37:46
加入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跑到空气中,而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不互溶,会分层,再分液就可以了.

如果要得到乙酸,就在分层后的乙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强酸制弱酸),在进行蒸馏处理.

楼上这么写是不对的.

不懂再来追问.

多谢!

痴情的宝马
忧伤的芒果
2025-07-14 14:37:46
乙酸乙酯实验中未反应完的乙酸可以用氧化钠除去。

1)将反应液体倒入2N的NaOH溶液中, 在分液漏斗中反复振摇,分层, 分出水相。

2)重复上述操作。

3) 水洗,干燥。蒸馏。

原理是,乙酸与NaOH生成乙酸钠,溶于水, 而乙酸乙酯不溶。通过分离水相而除去乙酸。

知性的酒窝
淡淡的大米
2025-07-14 14:37:46
上面的,我真不知道你学了个什么,亏你能说出溴水!加入过量碳酸钠后分液.根据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图中可知,碳酸钠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加入碳酸钠后,在分液漏斗中发生分层,上层为乙酸乙酯,下层为乙酸钠等杂质.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流下来,就可以了.

美丽的老师
欣喜的红酒
2025-07-14 14:37:46
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目的在于除去溶解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因为这个反应是进行不彻底的,反应最终会停留在生成大量乙酸乙酯、剩余少量乙酸和乙醇的平衡状态,而乙酸在乙酸乙酯中是可溶的,单加水分液不能除去,需加碱反应掉未反应的乙酸。

注意此时不能加像氢氧化钠一样的强碱,这会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水解,所以这里只能加碱性较弱的碳酸钠溶液。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并能互溶,且沸点较接近,难用蒸馏法分离。乙酸能跟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乙酸钠是盐,在溶液中难以挥发,可以用蒸馏法分离出乙醇。乙酸钠再跟难挥发性的酸(如硫酸)共热,蒸馏得乙酸。

即:试剂: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操作:分液...即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放出下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步骤:

①在混合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震荡、静置,此时发生分层现象(上层乙酸乙酯,下层乙酸钠、Na2CO3、乙醇混合液),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乙酯。

②蒸发下层的混合液体,使乙醇蒸发出来。

③蒸馏剩余混合液(乙酸钠和Na2CO3),因为乙酸钠易发生水解

CH3COONa

+

H2O

=

CH3COOH

+

NaOH

蒸馏不断分离出乙酸。(由于乙酸的不断蒸发,使得反应能够不断向右进行,

此处用到勒夏特列原理)

方程式: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

H2O

CH3COONa

+

H2O

=

CH3COOH

+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