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和栗是怎么读,怎么组词?
读音:【sù 】 【lì 】
粟:
1、罂粟 [ yīng sù ]
一种直立的一年生罂粟属草本植物
2、粟米 [ sù mǐ ]
粟米,原意泛指粮食,也指小米、稞子、黏米。
3、寒粟 [ hán sù ]
亦作“ 寒粟子 ”。因受冷或惊恐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
4、请粟 [ qǐng sù ]
请求给与粮食。
栗:
1、栗子 [ lì zi ]
由任何一种栗属灌木或乔木产生的可食的甜味坚果
2、颤栗 [ zhàn lì ]
颤抖哆嗦
3、栗色 [ lì sè ]
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4、惴栗 [ zhuì lì ]
恐惧而战栗。
粟:sù
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
2.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农贵~。
3.姓。
栗:lì
1.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色。火中取~。
2.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
3.坚实:“缜密以~”。
4.姓。
粟:拼 音 sù 部 首 米 笔 画 12
相关组词
(罂粟)( 菽粟)( 粟米)( 敖粟)( 寒粟)( 玉粟)
( 请粟)( 登粟)( 粟栗)( 战粟)( 蛇粟)( 秈粟)( 包粟)
栗:拼 音 lì 部 首 木 笔 画 10
相关组词
(栗子)( 战栗)( 颤栗)( 醋栗)( 板栗)( 栗色)
( 惴栗 )(地栗 )(栗凿 )(栗暴)( 栗栗)( 霜栗)( 讋栗)( 怢栗)
拼音:sù
释义
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 2.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农贵~。 3.姓。
详细释义
〈名〉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同本义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Setariaitalica),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粟,嘉谷实也。——《说文》
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旧唐书·食货志下》
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又如:粟入(税粟的收入)粟粒(谷物的颗粒)
谷粒。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明史·海瑞传》
又如:粟饭(糙米饭)
粮食的统称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贾谊《论积贮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李斯《谏逐客令》
又如:粟土(宜于种植谷物的土壤)粟陈贯朽(粟红贯朽)粟红贯朽(粮有余而腐坏,钱久不用,穿钱的绳子也乱了,比喻太平盛世,钱粮丰饶)
颗粒如粟状的东西,比喻微小。如:粟文(粟米状的花纹)粟金(粟状的小颗金粒)粟眉(用黛细点眉)粟粒(粟粒状之物)粟错(像粟那样细小的差错)
小疙瘩,因寒冷在皮肤上起的鸡皮疙瘩。如:粟栗(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俸禄。如:粟秩(俸禄。古时以粟米支俸,故称)
粟读音:[sù]
免费栗miǎn fèi lì
免费 [miǎn fèi]
基本释义
免缴费用
近反义词
反义词
收费 有偿
“栗”的读音是:lì,只有一个读音。
“栗”可以表示一种植物,也是五谷之一,栗子树为落叶乔木,果实为圆形坚果,通常称为板栗,可以食用,味甜。读音liè,通“裂”。剖析;裂开。《诗经·豳风·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栗”字释义:
1、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
2、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栗。
3、坚实:“缜密以栗”。
4、姓。
方言集汇:赣语:lit4 褐栗子,客家话:[梅县腔] lit8 [海陆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沙头角腔] lit8 [东莞腔] lak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宝安腔] lit8,粤语:leot6。
粟组词 :
罂粟、沧海一粟、粟米、布帛菽粟、不食周粟、脱粟、丹粟、粟栗、纳粟、积粟、谷粟、挽粟、米粟、籼粟、肤粟股栗、杯水粒粟、周粟、贵粟、敖粟、禾粟、区粟城、金粟、芦粟、飞刍挽粟、仁浆义粟、粟红贯朽、太仓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