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钠能使溴水褪色吗?
苯酚钠也可以使溴水退色
苯酚钠易水解,产生苯酚,苯酚与溴水反应消耗苯酚而使平衡不断右移
苯酚不能由苯一步制取
即使是溴苯水解也需要加热到高温并加压还要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才能水解生成苯酚
不沉淀,三溴苯酚不是一步就生成的,溴水的量太少了可能会生成一溴苯酚。且此时溶液中仍有不少苯酚,它的存在也可以增大一溴苯酚的溶解度。欲使该实验成功可以采用两种方案:一是多加浓溴水,二是将苯酚稀释到较稀程度。
C₆H₅OH + 3Br₂ ===C₆H₃OHBr₃ ↓ +3HBr
在浓溴水中滴入少量苯酚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并可进而转为黄色沉淀。 因为苯酚加入浓溴水后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而溴水过量,溶于三溴苯酚,呈现黄色!
注意,应该是在浓溴水中滴少量苯酚才会出现此现象!(如苯酚过量,则只出现白色沉淀。)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只出现白色沉淀。
扩展资料:
与苯酚,苯胺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过量的浓溴水与苯酚得2,4,6即邻对位的取代产物,高中常考苯环上的取代位置的迁移应用。)
与醛类等有醛基的物质反应:
与醛的反应比较复杂,涉及同时发生的两类反应(一般是取代反应为主)
一是对于醛α-氢的溴代如CH₃CHO+Br₂=BrCH₂CHO+HBr,反应最终可以生成三溴乙醛,碱性条件可以生成溴仿(三溴甲烷);
二是溴单质对于醛基的氧化CH₃CHO+Br₂+H₂O=CH₃COOH+2HBr,并且实际上是取代反应为主的,因为这实际上是工业制备三溴乙醛的方法(溴与乙醇反应,生成醛之后进一步取代)。
苯酚分子由一个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构成。由于苯环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几乎不会转化为酮式结构。
苯酚属于酚类物质,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PhOH+NaOH→PhONa+H₂O
苯酚Ka=1.28×10ˉ¹⁰,酸性介于碳酸两级电离之间,因此苯酚不能与NaHCO₃等弱碱反应:PhOˉ+CO₂+H₂O→PhOH+HCO₃ˉ
此反应现象:二氧化碳通入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混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溴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乙炔:溴水反应退色,有机物在底层
苯:分层,萃取退色,有机物在上层
乙醇:无明显现象
苯酚:苯酚滴加到溴水中得到白色沉淀
苯酚钠:溴水滴入苯酚钠,溴水退色,滴入过量溴水,得到白色沉淀
乙醛:加入溴水,溴水退色,不分层
苯酚显弱酸性所以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三溴苯酚也可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但酸性更弱反应应该在氢氧化钠与苯酚反应完毕后进行。所以,现象可能沉淀后又溶解
高锰酸钾褪色:乙烯 乙炔 苯酚,甲苯,
具有酸性的有:苯酚
解析:知识链接
(1)能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有机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分别为:
①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及其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②与苯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与醛类等有醛基的物质反应,使溴水褪色
④因萃取作用使溴水褪色,有机溶剂溶解溴呈橙色(或棕红色)。(四氯化碳、液态的饱和烃、苯及其同系物等)。
(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分别为:
①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类及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苯的同系物(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与部分醇羟基、酚羟基(如苯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与醛类等有醛基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2)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利用同时的酸性强于苯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苯酚,属于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故答案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取代反应;
(3)2-甲基丙醛与氢气反应,是醛基中羰基被氢气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CH3)CHO+H2→CH3CH(CH3)CH2OH;属于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CH3CH(CH3)CHO+H2→CH3CH(CH3)CH2OH;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4)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是醛基的还原性,被弱氧化剂氧化为乙酸,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
加热 |
加热 |
(5)3,3-二甲基-2-丁醇与氧气反应是催化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3CCH(OH)CH3+O2
催化剂 |
加热 |
故答案为:2(CH3)3CCH(OH)CH3+O2
催化剂 |
加热 |
苯酚钠易水解,产生苯酚,苯酚与溴水反应消耗苯酚而使平衡不断右移
苯酚不能由苯一步制取
即使是溴苯水解也需要加热到高温并加压还要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才能水解生成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