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排序:苯酚、对硝基苯酚、对甲氧基苯酚、环己醇。。为什么?
对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苯甲酸>苯酚>环己醇
羧酸的酸性大于苯酚,大于醇,这个是一般规律。
同样的羧酸,含有的吸电子基越多,吸电子能力越强,羧酸根负离子的负电荷就能得到很好的分散,酸性越强,所以有上面的顺序。对位硝基有吸电子共轭和吸电子诱导效应,间位的硝基只有吸电子诱导效应,没有吸电子共轭效应。
碳酸、次氯酸、苯酚酸性强弱的排列顺序:碳酸H2CO3>次氯酸HClO>苯酚酸
C6H5OH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说明
CO2
+
H2O
+
Ca(ClO)2==CaCO3
↓+
2HClO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也可根据由酸的电离常数看出:
酸
pKa=-lgKa(对酸的电离常数取常用对数的相反数)
H2CO3
6.37
HClO
7.40
C6H5OH
9.95
HA=可逆=H+
+
A-(酸HA的电离方程式)
Ka=[H+]eq
*
[A-]eq
/
[HA]eq([B]eq表示平衡时B的浓度)
Ka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越容易电离,酸性越强。
pKa越大,酸性越弱,碱性越强。
酸性顺序:乙酸>苯酚>水>乙醇
原因:酸性大小取决于分子中氧氢键的极性的大小,极性越大,越容易被解离,从而酸性越强。而极性大小有由-OH所连的基团决定,基团的吸电能力越强,使-OH键的极性越强。吸电子能力顺序:乙酸>苯酚>水>乙醇。
扩展资料:
判断方法
1、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₄>H₂SO₄>H₃PO₄>H₂CO₃>H₂SiO₃。
2、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₄>HClO₃>HClO₂>HClO。
3、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如酸性:HF<HCl<HBr<HI。
4、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如酸性:HCl>HF>H₂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性
我刚查了下,细微比较苯酚和硅酸,还是苯酚强些,不过两者酸性确实很接近了
弱酸酸性顺序表第一行:
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电离常数为
HCNK=6.2e-10
C6H5OH K=1.1e-10
H2CO3 K1=4.2e-7,K2=5.6e-11
所以酸性强弱排序为H2CO3>HCN>C6H5OH
常见的酸性强弱顺序:
(1)常见的弱酸的酸性强弱顺序:CH₃CHOHCOOH(乳酸)>C₆H₅COOH(苯甲酸)>CH₂=CHCOOH(丙烯酸)>CH₃COOH(醋酸)>C₂H₅COOH(丙酸)>H₂CO₃(碳酸)>H₂S(氢硫酸)>HClO(次氯酸)>H₃BO₃(硼酸)>H₂SiO₃(偏硅酸)>C₆H₅OH(苯酚)
(2)常见的强酸的酸性强弱顺序:HClO₄(高氯酸)>HI(氢碘酸)>HBr(氢溴酸)>HCl(盐酸)>H₂SO₄(硫酸)>HNO₃(硝酸)>HClO₃(氯酸)
(3)常见的中强酸的酸性强弱顺序:HOOCCOOH(草酸)>H₂SO₃(亚硫酸)>H₃PO₄(磷酸)>CH₃COCOOH(丙酮酸)>HNO₂(亚硝酸)>HF(氢氟酸)>HCOOH(甲酸)。
中学化学常见弱酸有:
H2SiO3(偏硅酸)、HCN(氢氰酸)、H2CO3(碳酸)、HF(氢氟酸,较少见)、CH3COOH(也作C2H4O2乙酸,又叫醋酸)、H2S(氢硫酸)、HClO(次氯酸)、HNO2(亚硝酸,较少见)、中学范围内的所有的有机酸(中学不学习有机强酸)、HONC(雷酸)等。没有特殊说明的,中强酸一律视为弱酸,所以H2SO3(亚硫酸)为弱酸。
这里面甲酸的酸性最强,比醋酸强,醋酸其次,然后是碳酸,苯酚最弱,弱到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懂请追问!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