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哪里可以做衣服上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含量的检测啊。谢谢大家了急切
你这。。。。没必要吧,专业检测都是检测空气中的污染情况,哪有专门检测衣服的啊,衣服上存在的污染本身就不太多,而且甲醛是可以靠水洗去掉大部分的,完全没必要检测啊。。。而且专业CMA检测的价格不低,除非是打官司需要取证,否则不建议进行检测这方面的尝试,室内空气专业检测还是更适用于新房装修这方面。
综述
1、浦东基地。
巴斯夫浦东基地是巴斯夫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综合基地之一,目前基地拥有员工约2500人。浦东基地成立于2000年,是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第一家全资生产基地。自2012年起,巴斯夫大中华区总部和亚太创新园也坐落于此。
2、漕泾基地
在位于漕泾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内,巴斯夫生产装置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这里,巴斯夫与亨斯迈、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共同兴建了两家合资企业,生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3、南京一体化基地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成立,是巴斯夫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共同出资建设的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双方各持该合资企业的一半股份,至今总投资额达到45亿美元。该基地每年为中国市场生产300万吨高质量的化学品和聚合物,满足农业、建筑、电子、医药、汽车和化工行业高速增长的需求。
4、南京基地
巴斯夫水处理及造纸化学品工厂于2012年底在南京投产。这些装置由巴斯夫全资兴建并达到世界级规模,每年可生产4万吨季铵型阳离子单体和2万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它们主要用于生产在市政、工业废水处理中有着重要作用的有机絮凝剂,也用作造纸行业中的助留剂和助滤剂。
原文链接:http://t.hk.uy/7Fx
回想起自己的随身HIFI耳塞的发烧之路,应该是从2001年的索尼EX70SL开始的,到现在正好有20年了。但就万元以上价位随身耳塞而言,除了2013年首个出现的AKG K3003之外,其实大多数也是最近几年间才大量出现的。这个价位区间一直饱受争议,但是本文并不是讨论该不该买的,我只是分享一下我个人为什么买这些耳塞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这些耳塞的看法。所以也请楼下回帖的小伙伴不要去聊该不该买,智商不智商的话题,咱们就讨论耳机本身。OK话不多说,先上镇楼图。
图中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是Dita Dream XLS、XJE-MH2LS、XJE-MHRNZKB、TOGO! 333、UE18、Traillii、U77S这7条耳塞,并且除了TO GO 333和UE18外其他都是搭配着原线,至于这两个为啥不是下面会说到。然后所有聊到的主管听感都是默认搭配钛墨菊下的听感。
首先来聊一下这条DITA的Dream XLS(发售价15700),这是7条塞子里唯一一条单动圈耳机,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动圈耳机的调音是最有技术含量的,并且有圈味有弹性的低频是我喜欢的类型。这也是DITA这个品牌下第一条我听了喜欢的耳机,XLS之前所有的DITA的耳机我都听过,都是一言难尽,总有着诸多这里或者那里比较明显的缺点。再来看XLS本身,首先值得一提的是DITA的包装设计还有开箱的仪式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可以吊打之后6条塞子的总和。一般来说我入手一条塞子的购买决策中包装占的比例相当小,几乎可以忽略,但XLS这条塞子的包装可以说是唯一占到较高的比例并且是几乎满分的。然后我本人也是相当喜欢钛合金的东西,所以钛合金+蓝宝石的外壳也就一眼相中了,说真的这条塞子看上去就会透露着一种贵气的感觉。另外DITA也算是一个比较有故事的品牌。
这是19年10月14号在上海举行的DITA的Dream XLS的发布会,当时邀请了杭州织语的白河(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图灵和玥的外观设计者)来聊了DITA的前身和设计理念等等,这一点其实也占了相当一部分购买决策的成分。虽然在8月份上海壹视听的试听会和4月的SIAV上我都听过了这条塞子,不过4月时的还是调音未确定的,8月时基本确定了调音。但是在音质上决定购买的一锤定音的事件就是在发布会这天对比听了煲开的XLS和没煲的XLS的区别后,记得那天大家都在抢着煲开的那条听哈哈。最后聊一下这条塞子的声音,这条塞子的声场和瞬态是在所有单动圈塞中名列前茅的,低频量不大但下潜深弹性好,中频人声稍远不适合听口水歌但我个人喜欢这样的中频(所以这个大多数流行听音取向人的减分项对我来说并没有减分),高频不刺也几乎没有齿音,延展上也相当不错,可以说是我目前最满意的单动圈耳塞了。总体上非常适合听交响古典,当然我也可以用它来听摇滚和ACG。
所以,最终DITA Dream XLS(发售价15700)购买地点:上海壹视听 购买决策比例:开箱最富有仪式感的包装:15%、钛合金+蓝宝石腔体+不会绿并且很软的OSLO油浸线外观设计:25%、DITA的品牌 历史 底蕴和专注致力单动圈耳机设计的品牌文化:20%、音质:40%
接下来的这2条索尼的JUST EAR定制塞可以一起来讲。一条是第一代出音口软膜的聆听版XJE-MH2LS(发售价15999),另一条是二代全硬膜的泽野弘之特调版XJE-MHRNZKB(限时发售价18990)。所有的JE都是一圈一铁(一个表面没有镀任何材质的液晶振膜动圈单元和一个声扬2356动铁单元)的单元架构,区别全部都只是在调音上。所以这里就很容易先得到一个结论:所有型号JE的声底的硬素质都是一样的。然后还是从外观先讲吧,我个人认为JE是我心目中最漂亮的耳塞,没有之一!外观评分上我可以给JE打满分,这也是我目前唯一给出满分外观的耳塞。然后在我的购买决策中,所有万元以上的耳机我都是必须要听到声音才下单购买绝不盲狙的,但JE是唯一一个例外,如果外观满分我可以不论音质直接盲狙!毕竟我是个外观党,好看的东西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这个外观在设计上采用了一个金属封闭后开气压孔的动圈单元设计,这和市面上所有其他的私模耳机都不同,这也是造成了JE的辨识度远远凌驾于其他纯树脂外壳的私模耳机。然而要实现这个设计的制作上成本是相当昂贵的,这点从JE取耳印的几乎苛刻的要求上就可以看出来,取JE的耳印还需要额外的头梁架来测定动圈单元的朝向和接线口的位置,好不夸张的说,JE是目前全球私模耳机中对耳印要求最高的耳机。接着来聊一下JE最有意思的调音,JE的调音和其他耳机都不同,内部没有分频器,靠的是纯物理声学调音,我个人认为这是难度和技术含量最高的调音手法,那些调分频器分频点的在这面前就是弟弟,原因很简单,物理声学调音可不是学个一两年做几个耳机就可以学会的,是需要相当长时间从事大量的设计制作中的经验提炼出来的。
所以这里也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索尼第5代耳机声学掌门人——松尾伴大老师,(图中是他2020年1月疫情爆发之前来上海旗舰店做的JE2代的发布会)使用相同的2个单元造就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调音的艺术家和工匠。在JE之前的作品有EX800,也还参与制作了大名鼎鼎的动圈之王MDR-EX1000(EXK的动圈之王的名号是10年时期所有烧友共同公认的,因为在当时EXK的声音简直就像是一条从未来穿越回来吊打一切的存在。在此之后由于HiFi市场品牌变的更多产品变的更杂,各家都有各家的支持者,所以就再也没有公认的动圈之王这个名号了)当然我本人既是索粉也是松尾伴大的粉丝。(索尼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特别的品牌,因为我的随身HIFI之门是它为我打开的,从磁带WALKMAN到MD到现在的数播都是跟着索尼一路走来,俗话说的好,饮水思源(也是我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校训的前半句),索尼就是我随身HIFI的本源,所以索尼出的任何随身HIFI旗舰我都是无条件首发盲狙入手,不需要任何理由。但其他品牌,请拿出你们的实力来证明自己,才能撼动我的腰包。最后来谈一下JE的声音吧,JE的声音其实也是充满着争议的,我在此表达一下我个人的观点,首先要说清楚的是,JE试听用的公模总体大概只有私模音质的一半。这也是松尾本人不愿意出售公模JE的原因,他的原话就是公模JE在声学上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所以公模只是用来给用户听JE各个调音版本声音区别的,而不是JE就是这个声音的。这一点其实JE是很吃亏的,我见到实在太多太多种草JE但听了公模样机立马拔草的案例了。我这里说一下我的意见,如果你听了公模对JE的素质不满意,那就拔草吧,JE不是素质爆炸的那种万元塞。但如果是觉得听感没达到预期,那我建议你想想一下这个听感再好一倍的样子,或许就是你喜欢的类型了。JE的声音大多情况下都不会受初烧的待见,因为一般来讲绝大多数初烧都喜欢一耳朵抓耳暴力解析绝对素质的听感。但JE的声音的确是一种退烧的声音,拥有着其他所有耳机都不及的正圆形大声场以及柔和耐听的音色,JE绝对是一条怎么听都不会累的塞子。另外再提一点吧,私模的JE在低频量感上会小于等于公模的低频量感的,(原因在于JE特殊的泄压设计外加佩戴上可能存在的些许密闭性问题的叠加)结合自己和其他用JE的朋友们的数据低频量感大概在公模的50%-90%不等。
所以,最终Just ear XJE-MH2LS(发售价15999)购买地点:上海索尼直营旗舰店 XJE-MHRNZKB(限时发售价18990)购买地点:上海甲苯 购买决策比例:外观100%(一个平行维度比例)品牌及信仰40%、音质:50%、松尾伴大老师的作品:10%
这条Fitear的TOGO!333(发售价7280)是我第一条购买的Fitear耳塞,它其实并不是一条万元塞,但我把他放着边的原因有2个,第一这是为我今年下半年要拿到的私模泰坦(发售价24999不含线)占个坑。另外就是这条塞子的原线013实在太拉胯以至于我不好意思配它拿出来见人,就配了一条我给未来到手的私模泰坦做的线拿出来(8股龙鳞配订制钛合金五金件)算上这条线的价钱(因为没有公开定价所以就不写了)就妥妥的上万了,没毛病哈哈。谈到Fitear那就不得不说一下须山齿研的创始人须山庆太,肯定有人会问怎么搞牙医的来做耳机了?这个就请大家自行搜索考古了。自从他创立的Fitear之后,大家更喜欢叫他须山老贼,他本人也挺喜欢这个名字的。至于为什么,还请自行考古。须山老贼和松尾伴大在日本耳机调音界算是两位并列的泰斗级人物,并且须山更擅长使用跟多的单元(目前最多也就5个而已)来做耳机,产品线也更多更丰富,并且fitear家的耳机是日本艺人用的最多的耳返品牌(就像是日本的QDC),但是fitear的塞子的调音绝大多数都不和我胃口,有的太强调人声,把所有乐器都消了,就是给艺人舞台上用来做耳返的调音(还真有好多人喜欢买这个调音,反正我不喜欢)这个JE的露娜春奈版调音也是接近这样的工作用调音,个人觉得并不适合用来聆听歌曲。还有的fitear调音很扭曲,总觉得三频被严重扭曲的感觉,反正太多太多我不喜欢的塞子了,直到去年12月这条333出现了,和泰坦一样的正声向,3导管,3分频,2高频单元1中低频单元,声音在保持了他们家女声特色的基础上高频更加靓丽低频量感也不太差,结合不到万元的售价着实挺香的。
然后顺带说一下我这个月就能拿到另一条国行唯一独苗私模ROOM也是这个调音取向,但声音会明显糊一些,硬素质欠缺一点。购买主要原因还是好看。然后一定有人会问为啥只有我一个人买?因为太贵了!日版折合人民币售价才3000出头的ROOM国行定价居然直接翻倍到6600!所以别问了,问就是我就是那个为了外观甘愿被宰的^(* (oo) )^
所以,最终Fitear TOGO! 333(发售价7280)购买地点:上海甲苯 购买决策比例:一直想要买一条Fitear的塞子15%、全浇注树脂工艺外壳以及外观25%、音质:60%
然后这条UE18(发售价10999)其实是我从上海甲苯白嫖的,并没有花钱买,而且这条当年UE给予众望的6单元旗舰的声音也并不怎么好,对我这个老烧而言,声音还不及UE11甚至TF10。所以它的声音就不聊了,而且因为年代久远,原线也已经嗝屁了。所以这里值得聊一下的是我给它配的这条泽丰的雅典娜(发售价2777非可换头版本图中的是可换头)。了解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是个粉色控,雅典娜这条线外观上这么正的粉直接就脑放加分,并且配在接下来要聊的U77S上一耳朵秒杀beat audio的那条原线。然后我这两天也用它配朱鹂出街,效果也不错,总体来讲这颜色这声音对我来说挺喜欢的。
接下来的这条Canal Works 的U77S(发售价14000)第一眼给人的带来的感觉就是好看,真好看,太好看了!的确,这条U77S的颜值在我心中已经能有90分了,能在传统的背板上做出这样的色彩的确不容易,以至于后面要聊的我那条朱鹂也是抄了它的外观制作的。然后CW这个品牌也是日本本土的一个定制耳机品牌,其特点是比须山老贼能够驾驭更多的单元(最新出的L91已经堆到了单边16单元了)也是日产多单元私模耳机中单元最多的品牌。这条U77S为8单元配置4高频2中频2低频。素质基本也到了准万元级别的素质,但调音比较一般,不过U77S的一般的比较特殊,虽然没有什么出众的有点,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属于一条非常万精油的杂食塞,听啥都可以,然后再配上这样的颜值,那就够香了。由于U77S是耳机王的联名塞,这个配色只有耳机王有卖并且U77S还附赠了一条beat audio的2.5平衡线,色彩上和塞子非常的搭,音质上也吊打了原线,CW的原线基本都是送的类型,拉胯的一批U77S原线还是透明的颜值至少还过得去,别的那些黑色原线真是又丑又难听。这条塞子也是我出街的主力塞之一。
所以,最终CW U77S(发售价14000)购买地点:上海耳机王 购买决策比例:好看!60%、(超值的)送了一条好看声音也还过得去的原线30%、想要凑齐日产(除KL外,哪天声音做好了考虑买个)三大私模品牌的耳机:10%
最后这条老人家的朱鹂(发售价42000,入手价46200还尼玛涨了就离谱)应该是在售价上最受争议的耳塞了,有太多人反感朱鹂不给试听和天价的售价等等等等的问题,但开头我说过了本文不讨论值不值得和智商不智商的这类问题,咱们只讨论耳机本身。不过有一点我要说的是,我买东西的态度从来都是预算都没有上限,只存在我看不看得上的问题,不存在我买不买得起的问题,没有买你就是因为我还看不上你。emmm有点凡尔赛了,言归正传,其实了解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一直黑老人家他们家耳机的老年人审美外观有些年头了,而且在我的审美里老人家这个品牌的耳机和丑字是可以划等号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契机,今年年初在和几个烧友聊天正常操作说老人家完全做不出也没有年轻人审美的塞子时突然想到个有趣的事情,就是我脑海中突然蹦出个点子,要不要我来试试看拯救一下老人家的老年人审美?做个订制外观塞来看看老人家到底做外观有几斤几两的水平?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就在今年3月的上海耳机展上找到了老人家的展台,提出了我想做个完全自定义外观的塞子,但是如果做水黄鹂这种我担心老人家懒得陪我玩,所以就直接整个旗舰朱鹂吧(当时的想法是他们8成是做不到我的要求的,反正也不花钱看看他们能做到怎么样的水平)当然我之前也是做足了功课把我的需求全部都整理成文档P好效果图给到老人家的。其实需求也并不复杂。
就是我要做一个和我U77S一样的背板底色,然后腔体颜色做成U32GRV这样的水蓝色,然后左单元后面画上我拉帝亚斯的轮廓图,右单元后面写上Latias的名字,也就是我钛墨菊的开机图上的图和字,并且不能做在底面上,要做在尽可能接近背板表面的地方并且要使用变色油墨做成我订制的日本手工a Ori宇宙玻璃星空水晶里的效果。emmm需求就这样,不过分吧?在展会上老人家的人也把我的U77S和宇宙玻璃水晶拍照加摄像后拿回去研究怎么做这个折射的变色效果。我是3月24号下的订单,(但是一分钱都没付哦)然后过了一个礼拜第一稿的背板来了,是这样的:
当我看到第一个打样的瞬间我差点当场去世,这是啥啊?然后理智的我马上说服了自己恢复了过来,emmm毕竟上老人家,这个属于可以理解范围内的正常发挥。然后我和他们的工匠又在微信群里展开了百来条聊天记录的修改意见和提议,但是后来一直过了将近2周那边没有任何反馈,我心想可能这个事情黄了,他们搞不定那也就算了吧,没想到事情在4月12日迎来了转机,那天收到了一张改进后的背板效果图:
虽然和原版在细节上还差了好多,但色彩层次感上要提升了很多,虽然还没达到我的要求,但是明显可以看出来这个背板已经是当时老人家所有做出来过的背板里我看上去最好看的了,并且很明显的老人家的工匠们在研究怎么做的更好。然后我那快凉的心又重新振作起来了,又是几百条的聊天记录确认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还有他们去尝试购买各种变色油墨来测试我要的效果。至此我还是一分钱没给的状态,不过感觉基本上这个外壳是有希望做的出来的了,然后就把朱鹂的全款(46200)付了,至此真正下单了这条涨价后首单的朱鹂。然后又是10来天后得到的消息是买来的变色油墨不合格效果不行,还要重新去选,这个时候从最初下单制作了快一个月了,外观都还没法确定,真的是挺着急的。好在又将近一周后传来的好消息,新买的油墨效果不错,然后外壳也按照我的要求整好了。
看起来还不错吧,和要求的色彩挺接近了。然后因为51长假的关系又是过了好久直到5月11日来了最终打样的确认:
基本上除了字体排列上有点问题外其他都已经差不多了。然后总算可以正式开始单元的制作了,最终在5月29号收到了这条塞子:
总体还原度上虽然称不上完美,但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至少这条塞子是老人家目前为止外观上做的最年轻的塞子,我一开始想要让老人家做出个年轻塞子的目的也圆满达成了。虽然最终成品并没有和我要求的样板非常接近的还原,但看得出老人家在制作时也嵌入了一些他们对这套外观的审美并且做到了虽然不像但有着它自己的风格。所以总体上我对这个外观是认可的,做的不错。
聊了那么多制作过程,最后来聊一下朱鹂的声音吧,朱鹂单元配置尾4静电单元(高频超高频),6中频动铁单元(其中2个中低频)2低频动铁单元,所有单元均为声扬的,(而且都是声扬品牌里最贵的那些单元型号)先来说高频吧,其实用到声扬静电方案的塞子我基本都听过,能把它驾驭好的寥寥无几,甚至大多用到静电的要么听感没啥提升,更过分的还有减分的。但朱鹂的高频真的是非常的通透,延展好,泛音足,尤其是听大编制乐曲时里的三角铃那个“叮”的敲一下的声音,太让人中毒了。接下来人声也是朱鹂的强项,层次感做的相当出色,结项位置中前方。声场比JE还要大,但没有JE那么圆。唯一没有什么亮点的是低频,虽然也说不上什么缺点,至少在动铁的低频里还是算好听的。下潜到位量也足,弹性略微欠佳。最后还有一点,我个人其实很喜欢小腔体的塞子,但现在塞子的腔体由于单元越来越多也做的越来越大,朱鹂是我见过所有10单元以上带静电的耳塞里腔体最小的,空间利用率极高,这也是在我心中它的加分项。
所以,最终Oriolus Traillii(发售价42000,入手价46200)购买地点:上海甲苯 购买决策比:双阶音频的服务:15%、老人家的工匠精神:20%、最终美丽的外观:25%、完美的音质:40%
好了,年更长文终于肝了5个小时搞完了,希望本文能对烧友们了解万元塞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希望本文能对耳机厂商们研究如何抓住高端用户购买心理起到一定帮助。最后也希望能让我的小伙伴和想要了解我的小伙伴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最后希望广州的疫情赶快好转,9月的广州耳机展可以顺利举行。
山东济宁
巴斯夫公司(BASFSE)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精细化学产品基地;济宁浩珂矿业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煤矿安全用非金属材料开发制造服务商。此次双方合作,主要是进行矿用安全高分子材料及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10.37亿元,注册资本3.48亿元。
南京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
巴斯夫和中国石化各持该合资企业的一半股份,总投资额为29亿美元。这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一套蒸汽裂解装置和九套下游装置于2005年开始运营。南京生产基地为国内市场生产优质的化学品和塑料。巴斯夫与中国石化计划进一步投资9亿美元以拓展生产基地。
上海漕泾的一体化异氰酸酯项目
巴斯夫与亨斯迈及几家中方伙伴合作,共同在位于上海漕泾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兴建了两家合资企业,生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MDI和TDI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材料,被用于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以及冰箱、家具被覆材料、床垫和鞋类等产品中。这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0亿美元,并已于2006年中期投产。
上海浦东
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自2000年起成为巴斯夫的全资生产企业。公司生产皮革与纺织助剂和分散体等特种化学品。2007年6月,巴斯夫在浦东新成立了一家聚氨酯特种产品生产基地:巴斯夫聚氨酯特种产品(中国)有限公司包括一个聚氨酯组合料厂、一个技术研发中心和一个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装置。
巴斯夫计划在重庆建造另一个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装置,年产达40万吨,通过这一项目,巴斯夫同样关注迅速发展的中国西部市场。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拥有超过三千万人口。
BACC 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
BACC成立于1994年,原为巴斯夫与上海染料公司的合资企业,自2000年起成为巴斯夫的全资生产基地,在巴斯夫亚太区生产网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司位于上海浦东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紧邻上海外高桥港口,是巴斯夫浦东基地中的重要一员。巴斯夫大中华区总部注册在巴斯夫浦东,还包括巴斯夫聚氨酯特种产品(中国)有限公司 (BAPS)。
巴斯夫应用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众多行业及领域,如用于涂料、塑料及家具行业、皮革及纺织制造业、建筑和汽车行业及家用产品供应商等。BAPS巴斯夫聚氨酯特种产品(中国)有限公司
巴斯夫正在扩展其在亚洲的聚氨酯业务,并在上海浦东投资建设一个新的特种化学品生产厂。按国内客户需求量身订做的聚氨酯特种化学品将于2007年初开始在浦东生产。
该项目将包括一个聚氨酯组合料厂、一个技术研发中心和一个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厂。
BACH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
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兴建并运作一套聚四氢呋喃(PolyTHF®)一体化生产设施。这套装置年产能力为6万吨聚四氢呋喃,于2005年中期全面投产。
紧邻聚四氢呋喃综合设施,巴斯夫还投资兴建了一套聚异氰酸酯装置。该设施年产8,000吨,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建设,预计2007年初投产。产品聚异氰酸酯用于汽车、工业和木材涂料,将供应整个亚太市场。
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是巴斯夫的全资投资。
BAPC 巴斯夫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
巴斯夫于1998年在广东省广州南沙成立的生产聚氨酯组合料及为汽车避震系统配套的弹性体及缓冲零件(Cellasto®)的生产线装置。组合料年产能力为3万吨;弹性体及缓冲零件年产能力为320万件,供应家电、建筑、鞋类材料、汽车、家具等各行业的客户。
这家巴斯夫的全资生产企业有员工近100人。
BVC 巴斯夫维生素有限公司
巴斯夫维生素有限公司(BVC)是巴斯夫与东北制药总厂于1995年合资成立,巴斯夫于2000年将其在该公司占有的股份从70%增加到98%,2005年收购剩余的2%,从而成为巴斯夫的全资子公司。在中国东北的沈阳生产维生素、复合维生素、非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以及预混饲料产品,年产能约1万吨,现有员工人100余人。
2006年中,公司在广东省佛山增加了一个生产泰可诺美的预混饲料厂,泰可诺美是为饲料行业提供的一种预混产品。这一生产厂将有70多名员工。BAPT 巴斯夫聚氨酯(台湾)有限公司
巴斯夫于1988年在台湾新竹成立的聚氨酯组合料装置,年产能力为1.1万吨,供应家电、建筑、玩具、鞋类材料、汽车、家具等各行业的客户。
这家巴斯夫的全资生产企业有员工40多人。
BEMC 巴斯夫电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2005年巴斯夫收购了默克集团(Merck KGaA)的全球电子化学业务。原伊默克电子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更名为巴斯夫电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巴斯夫电子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领先的电子材料供应商,主要提供半导体暨液晶薄膜显示器制造业所需的电子化学品,分为五大类,包括:洁净制程用化学品、蚀刻用化学品、微影制程化学品、化学机械研磨制程用化学品和铜制程相关化学品等产品。
巴斯夫电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是巴斯夫的全资企业。BEMT台湾巴斯夫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此次收购,默克在台湾的电子化学业务现更名为台湾巴斯夫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继续成为台湾半导体和液晶显示器制造业中的领导供应商。
台湾巴斯夫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半导体暨液晶薄膜显示器制造业所需的高品质,涵盖洁净制程用化学品、蚀刻用化学品、微影制程化学品、化学机械研磨制程用化学品和铜制程相关化学品等。
台湾巴斯夫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巴斯夫的全资企业,员工人数超过260人,在台湾桃园县和台南拥有3个生产基地。合资生产企业 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巴斯夫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于2000年 12 月在江苏南京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BYC),旨在建设并运作一个一体化石化基地。该合资企业总投资额达29亿美元,巴斯夫拥有50%的股份。该一体化石化基地的核心是一套蒸汽裂解装置,它为九套生产下游产品的世界级装置提供原料,已于2005年中期投入商业运营,9月举行了盛大的投入商业运营仪式。每年产出170万吨优质化学品和聚合物,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公司约有员工1500人。
2009年9月28日,中国石化和巴斯夫于今日正式启动了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BYC)扩建工程的建设,双方计划共同投资约14亿美元,生产下游化学品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服务于国内市场。
扬巴二期项目包括将蒸汽裂解装置的乙烯年产量从60万吨增加到74万吨、新建一套2-丙基庚醇装置、一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装置、一套醇胺联合装置等10套化学品装置以及扩建3套现有装置。产品将主要服务于农业、建筑、电子、医药、汽车、化学品制造等各行业。
SBPC,SLIC,HPS
2003年3月,巴斯夫、亨斯迈及其中方合作伙伴成立三家合资公司,共同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兴建一套一体化异氰酸酯综合装置。2003年11月,该装置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将产能优化至世界级水准,粗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产能将为每年24万吨,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则为16万吨。得到此次批准后,已于2003年底开始基地建设准备,2004年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预期2006年投入商业生产。
三家合资公司分别为:
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SLIC)- 一家年产24万吨粗MDI的制造工厂,包括起始原料苯胺和硝基苯的生产设施。工厂将由巴斯夫、亨斯迈、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建造。
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SBPC)- 一家MDI精加工工厂和一家年产16万吨TDI的工厂,生产起始原料硝酸和二硝基甲苯。将由巴斯夫及其合作伙伴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建造。
上海亨斯迈聚氨酯有限公司(HPS)- 一家MDI精加工工厂及一家预聚合物工厂。其生产装置由亨斯迈和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造。 扬子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
扬子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YBS)是巴斯夫与合作伙伴扬子石油化工公司于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巴斯夫占有60%股份。该厂现有员工超过200人,生产乙苯、苯乙烯、聚苯乙烯及可发泡聚苯乙烯Styropor®。该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包装工业、电子和电气设备、玩具和家用产品。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
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SGBD)是巴斯夫与上海高桥石化公司于1986年建立的合资企业,双方各占50%股份。该厂现有员工80多人,生产用于涂布纸张及地毯用的苯乙烯-丁二烯胶乳。该公司于2002年将其年产量提高至13万吨,2005年初进一步提高至21万吨。 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
巴斯夫持有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BSC)的60%股份,合资伙伴为上海涂料有限公司。公司于1995年成立,自1997年1月起生产各种主要用于汽车工业的阴极电泳漆、二道底漆、面漆、金属底色漆、罩光清漆及助剂,以及塑料漆等,年产量为1.7万吨,现有员工200多人,为各大中国汽车制造商首选的汽车原厂漆供应商。 巴斯夫吉化新戊二醇有限公司
巴斯夫吉化新戊二醇有限公司(BPNC)是巴斯夫于1995年在中国东北吉林省与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巴斯夫在该公司中占60%股份,于1998年5月投产。新戊二醇的设计年产能力为1.5万吨,2004年增加至1.8万吨,2005年10月再次增至2.5万吨。新戊二醇主要用于粉末涂料树酯、不饱合聚酯、塑料及医药的生产。该厂现有员工近50人。
BCGC
巴斯夫催化剂桂林有限公司
巴斯夫催化剂桂林有限公司(BCGC)是巴斯夫于2007年收购原桂林利凯特后独资成立的一家生产摩托车及小型通机排放催化剂企业,有员工150多人。 巴斯夫台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巴斯夫台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BTCC)是巴斯夫与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02年12月完成交易程序后成立的55(巴斯夫):45合资企业,生产基地年产能为1.2万吨,位于新竹,生产优质的植保配方产品。
巴斯夫在全球范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美国陶氏Dow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