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的澄清水溶液冷却后,为何分层,上层是苯酚饱和水溶液,下层是水饱和苯酚溶液?
因为冷却后苯酚的溶解度变小了。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 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印象中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中学阶段可以认为是不溶。
静置一会儿,由于密度的差异它们就分层了。然后分液就可以分离了。。
当然lz说的也是对的,分离出来的也是混合物。纯度肯定不是100%的。
不过严格说来,分离出100%的纯物质也都不是中学化学书上说的那些方法能做到的。分离出的水里面还不全是H2O,还有CO2啊O2啊什么的呢,因为溶解度低,忽略不计而已。苯酚和水的分离也是同理啊。中学化学认为能分,因为几乎不溶。
苯酚与水混合的不是悬浊液,而是乳浊液。
因为苯酚密度比水大,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可在水中形成白色混浊,但易溶于65℃以上的热水。
如65摄氏度以下苯酚在混在水中,经过激烈震荡后虽然能形成乳浊液,但静置后又会分层。要获得稳定的乳浊液,必须要加入第三种物质作为稳定剂。
例如在含有植物油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肥皂)后,植物油就被分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便可获得稳定的乳浊液。
扩展资料
苯酚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苯酚可燃,高毒,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致人体灼伤。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紫,通常用此方法来检验苯酚。
苯酚在化工原料、烷基酚、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
此外,苯酚还可用作溶剂、实验试剂和消毒剂,苯酚的水溶液可以使植物细胞内染色体上蛋白质与DNA分离,便于对DNA进行染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乳浊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不是,苯酚与水混合形成是乳浊液。
苯酚密度比水大,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
扩展资料
1、苯酚由于结构中有苯环,可以在环上发生类似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如硝化、卤代等:
对比苯的相应反应可以发现,苯酚环上的取代比苯容易得多。这是因为羟基有给电子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加。
2、乳浊液通常由水和油所组成,习惯上将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如苯、煤油等统称为油。如果是油分散在水中,称为水包油(油/水或O/W)型乳浊液,如牛奶和某些农药制剂等。
3、大于100纳米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为悬浊液。常见的悬浊液:面糊,泥水,石灰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悬浊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乳浊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苯的密度比水小)
甲苯与水:分层,上层是甲苯下层是水
(甲苯的密度比水小)
乙烯与水:分层,上层是乙烯下层是水(乙烯的密度比水小)
苯酚与水:分层,上层是水下层是苯酚
(苯酚的密度比水大)
乙醇与水:不分层,乙醇与水可以以任意比列互溶
乙醛与水:不分层,乙醛与水互溶
乙酸与水:不分层,乙酸与水互溶
苯酚熔点是43℃,但是如果与8%的水混合后熔点降低常温下呈液态,并且与水的混溶达到饱和;此外苯酚微溶于水,只要少量就达到饱和。
大量的水和苯酚混合静置后,液体会出现分层,由于苯酚密度大,所以沉到下层,分液即可分离。
如果是从含水8%的液态苯酚中分离水或者从苯酚的饱和水溶液中分离苯酚,目前无法在常温下实施分离,需要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