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二氧化氯和醋酸反应吗有没有危险

强健的导师
直率的画笔
2023-01-27 18:55:54

二氧化氯和醋酸反应吗有没有危险

最佳答案
机灵的宝贝
感性的糖豆
2025-07-15 04:50:58

没有危险,二氧化氯和醋酸不反应

因为无法氧化醋酸,且二氧化氯也是酸2个不反应。二氧化氯(ClO_)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室温下是一种淡红色到黄绿色的气体,溶于水。具有多种抗菌用途,包括饮用水的消毒。同时,它也是一种极其强而有效的氧化剂,被用于水处理和漂白。二氧化氯气体通常在现场由氯酸钠或亚氯酸钠产生

最新回答
英勇的战斗机
儒雅的小蝴蝶
2025-07-15 04:50:58

主要还有以NaClO3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与一种还原剂生成ClO2;以NaClO2为原料,与酸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lO2。

1、NaClO3为原料还原

优点:原料价格便宜

a、SO2作还原剂(R1法)

2NaClO3+SO2=2ClO2+Na2SO4

缺点:转化率不高,副产物多,SO2来源不便。

b、HCl作还原剂(R2法、R5法)

b1:原位制备(R2法或食盐法)

NaClO3+NaCl+H2SO4=ClO2+1/2Cl2+NaSO4+H2O

副反应NaCl+H2SO4=2HCl+NaSO4

b2:R5法或Kesting法NaClO3+2HCl=ClO2+1/2Cl2+NaCl+H2O

优缺点:原料来源方便,工艺简单,但转化率不高,最大不足是产物中至少含有1/3的Cl2,使得ClO2纯度不高。

c、CH3OH做还原剂(R8法)

30NaClO3+7CH3OH+20H2SO4=30ClO2+10NaH(SO4)2+HCHO+CO2+23H2O

副反应12 NaClO3 + 6CH3OH + 8H2 SO4 = 6ClO2 + 3Cl2+ 4Na3H(SO4)2 + 6CO2 + 18H2O

优缺点:转化率85-90%,但CH3OH沸点低,有毒,使得ClO2中含有甲醇蒸汽。其产品一般只用于纸浆的漂白,而不能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d、H2O2作还原剂(R11法)

产物随酸的不同而不同 H2SO4>5.5mol/L时

2NaClO3 +H2O2 + 2H2 SO4 = 2ClO2 + 2NaHSO4+O2 + 2H2O

H2SO4 2.5-5.5mol/L时,副产物为Na3H(SO4)2

H2SO4 1.0-2.5mol/L时,副产物为Na2SO4

优缺点:反应快,转化率和产品纯度高,但H2O2价格高,稳定性差。

2、NaClO2为原料氧化

NaClO2在较低pH下,歧化反应生成ClO2,酸化剂可以是盐酸、硫酸等无机酸,也可以是甲酸、乙酸等有机酸。

如用盐酸反应:5NaClO2+ 4HCl=4ClO2+ 5NaCl+ 2H2O

用乙酸反应:5NaClO2+4CH3COOH→4ClO2+NaCl+4CH3COONa+2H2O

优缺点:反应简单,但原料亚氯酸钠的价格昂贵。

贤惠的向日葵
聪慧的眼睛
2025-07-15 04:50:58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又叫过醋酸,因为它是将冰醋酸氧化而形成过氧基分子故而得名,于1902年首次合成,分子式C2H4O3,分子量是76.0518。研究表明,它不仅是化工生产中的良好氧化剂,而且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廉价的灭菌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以及环境、物表、空气等疫原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目前,国内过氧乙酸的生产能力大约为1.43万t/a。过氧乙酸呈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味。易挥发,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熔点为0.1℃,沸点为110℃,比重为1.226。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遇热或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强碱等易分解。含量大于45%(g/mL)的高浓度溶液,经剧烈碰撞或加热可爆炸(闪点40.5℃)。不过市售消毒用过氧乙酸浓度多在20%左右,一般无此危险。过氧乙酸是一个强氧化剂,其杀菌机理主要是靠氧化作用。但也有人推测过氧乙酸有如此强大而广泛的杀菌作用,除依靠其本身强大的氧化作用外,过氧化氢和醋酸的协同有一定作用。 1 合成工艺传统的过氧乙酸生产工艺,是用醋酸和浓度为50%或70%的双氧水按摩尔比1:0.44混合,加重量5%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在常温下反应20 h,所得产品含过氧乙酸21%左右、硫酸5%、醋酸47%、双氧水6%、水21%。产品含量低、醋酸利用率低,且50%、70%的高浓度双氧水易爆炸,生产安全隐患大。因此,人们纷纷对过氧乙酸的生产工艺进行开发,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安全隐患。目前,正在开发或已开发的过氧乙酸合成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醋酸(或醋酸酐)法、乙醛氧化法和乙酰基活化剂法等。 1.1 醋酸域醋酸酐)法醋酸(或醋酸酐)法采用醋酸与过氧化氢反应,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制得过氧乙酸。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COOH+H2O2=CH3COOOH+H2O 若采用醋酸酐代替醋酸作乙酰化剂时,它与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式: (CH3CO)2O+2 H2O2=2 CH3COOOH+H2O 但此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热量产生,另外还可能生成二酰基过氧化物,有导致爆炸的危险,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过氧化氢法合成过氧乙酸,仍以采用醋酸为好。 Seppo Pohjanvesi等对醋酸和双氧水连续化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最佳的反应溶媒配比:双氧水质量含量为10%~20%、醋酸质量含量为15%~30%、过氧乙酸质量含量为5%~20%、硫酸质量含量为10%~20%和水质量含量为30%~50%,并加入质量含量0.1%~0.4%的稳定剂,温度一般为40~60℃。林惠琼等考察过氧乙酸生产工艺中过氧化氢浓度、冰醋酸用量与不同稳定剂含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原料过氧化氢含量为280、350、500 g/L时与双倍用量的冰醋酸反应,可分别生成最高浓度为157.5、192.0、292.0 g/L的过氧乙酸,过氧乙酸浓度越高,贮存稳定性越差,产品中加入1g/L8-羟基喹啉或0.1%磷酸,可明显提高过氧乙酸的稳定性。王传虎等为研究过氧乙酸产品最佳配比和使用配制及储存条件,采用不同配比筛选和影响因素观察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乙酸与过氧化氢质量比为2:1时,催化剂硫酸用量在30~50g/L范围内,反应温度为25℃和反应时间为24 h综合条件下,产出过氧乙酸含量最高。影响因素观察发现,温度升高可促使过氧乙酸分解速度加快,配制使用浓度的过氧乙酸稀释用水以双蒸水最好,过氧乙酸产品中加入2 000 mg/L 8-羟基喹啉可明显提高过氧乙酸的稳定性。郑晓兵等公开了一种过氧乙酸的生产方法专利。先将醋酸与27%浓度的双氧水按摩尔比1:1混合,并添加相当于反应物重量2%~5%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催化剂采用3%浓度的苯磺酸或98%浓度的硫酸,反应温度为25~35℃,时间为1~3 h。然后采出水相,并收集过氧乙酸组分。本方法生产产品中过氧乙酸含量高,一般在50%以上,可通过加水配制成不同浓度,在各行业使用,原料醋酸利用率高,生产安全性好,且生产得到的产品中不含硫酸,过氧乙酸的含量可通过提高或降低塔效进行调节。 Takeo Ohsakadeng等新开发了一种电解法生产过氧乙酸的的工艺。该工艺以醋酸(或醋酸盐)和含氧气体为原料,用固体酸作催化剂,在电解池内合成过氧乙酸。这种工艺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1.2乙醛氧化法乙醛氧化可以得到醋酸。改变乙醛氧化的条件,降低反应温度,就可以得到过氧乙酸。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CHO---CH3COOOH 这个反应比较复杂。要想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和过氧乙酸的收率,须加入适当的催化剂。乙醛氧化制过氧乙酸有气相法、乙醛单过氧乙酸醋法和液相法3种生产工艺。 1.2.1 气相法和乙醛单过氧乙酸醋法气相法是将乙醛与氧气混合,在150~160℃条件下反应。该法是用氧作催化剂,提高过氧乙酸的收率。尾气可以循环使用,阵低了生产成本。但是气相法爆炸危险性大,而且因大量乙醛循环而使设备利用率低。乙醛单过氧乙酸醋法因能量利用不合理而使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很大,一般很少采用。 1.2.2 液相法汪青海等对此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醋酸钻为催化剂,考察了乙醛液相氧化合成过氧乙酸的过程。研究了搅拌转速、催化剂浓度、乙醛初始浓度、氧气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得到了合成过氧乙酸的最佳工艺条件:钻离子浓度为2×10-5,乙醛的初始浓度为1.75~2.20 mol/L,温度为20-25℃,氧气压力为为0.75MPa。在此条件下反应60min,乙醛转化率大于85%,过氧乙酸选择性大于85%。 1.3 乙酰基活化剂法一般利用四乙酰乙二胺和过碳酸钠在水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过氧乙酸。且四乙酰乙二胺和过碳酸钠是固体,储存和运输也较方便,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3(CH3CO)2NCH2CH2N(COCH3)2+2Na2CO3.3H2O2=2Na2CO3+3 CH3CONHCH2CH2NHCOCH3+6 CH3COOOH 此外,还可以利用乙酰水杨酸和过碳酸钠反应,也可以生成过氧乙酸。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3 COOHC6H4COOCH3+2 Na2CO.·3 H2O=3 HOC6H4COOH+2 Na2CO3+3 CH3COOOH 段庆楠申请了一种制取过氧乙酸的固体药剂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它是由己包衣的四乙酰乙二胺或四乙酰甘脲和已包衣的过硼酸钠或已包衣的过碳酸钠组成;其将制取过氧乙酸的液态剂型药剂,改为固体药剂经薄膜包衣后混配成的粉状固态剂型,具有产品稳定,室温下不分解,运输方便,制取使用全过程无嗅、无腐蚀性,并能商品化的特点。但也存在溶解性差、过氧乙酸制取反应慢和溶液中有效成分因挥发而降低的缺点。张英娜等对此工艺进行了改进,加入表面活性剂,使乙酰基活化剂在水中的表面张力降低,加快了过氧乙酸制取速度,有利于配制溶液中过氧乙酸有效成分的保持。 2 应 用 2.1 在消毒方面的应用过氧乙酸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应用很广,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戊二醛、碘伏、二氧化氯和各种含氯消毒剂应用的增多,过氧乙酸的应用有所减少。过氧乙酸主要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若复配以抗腐蚀的缓蚀剂,也可以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过氧乙酸同大多数化学消毒剂一样,消毒作用受浓度、作用时间、温度、有机物、相对湿度、化学物质等因素的影响。过氧乙酸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浸泡、擦拭、喷洒、熏蒸等。

贪玩的大门
懵懂的世界
2025-07-15 04:50:58
二氧化氯与其它消毒剂的区别

1、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根据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菌能力,可将消毒剂分为三类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芽孢、病毒的消毒剂,这类消毒剂也称为灭菌剂。有二氧化氯、双氧水、戊二醛等

中效消毒剂:指不能杀死细菌芽孢,但能杀死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大多数病毒的消毒剂。有乙醇、氯制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结核杆菌以及某些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有洗必泰、新洁尔灭等。

2、常用化学消毒种类以及作用机制和特点

2.1、过氧化物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双氧水、臭氧、二氧化氯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广泛应用于医学消毒和工业灭菌。

2.2、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杀菌特点是能杀死大部分微生物,性质不稳定,杀菌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消毒过程中易产生三致物质(治癌、致畸、致突变如三氯甲烷等),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84消毒液、优氯净、三氯异氰尿素(钠)、碘伏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其中含氯制剂主要应用于工业消毒。

2.3、酚类: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酚类能抑制和杀死部分细菌的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包括:苯酚、来苏水(甲酚)等。该类消毒剂为低效消毒剂。主要应用医学消毒。

2.4、醛类: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应。甲醛、戊二醛等。可做灭菌剂使用。主要应用医疗卫生的器械表面和空间消毒,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2.5、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机理是改变细胞膜透性,使细胞质外漏,妨碍呼吸或是蛋白质变性。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对芽孢、真菌、病毒、结核杆菌作用差。包括:苯扎溴铵(新吉尔灭)。作中效消毒剂。一般适于皮肤、粘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2.6、醇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干扰代谢。杀菌特点使对细菌有效,对芽孢、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的工器具、器械、手的表面消毒。

3、二氧化氯消毒剂与其它常用消毒剂的比较

表1:综合比较表

消毒剂性能 二氧化氯 氯制剂季胺盐过氧乙酸

杀菌力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可杀灭所有的细菌繁殖体,高浓度时能杀死芽孢可杀灭许多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芽孢和噬菌体。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常用浓度30-100ppm250-1500ppm1000-5000ppm2000-20000ppm

毒性无毒中等毒性低毒低毒

三致效应无有无有

有机物干扰小大小小

PH影响小大,>8.5时失效小大

腐蚀性使用液对金属轻度腐蚀对金属有强腐蚀无腐蚀对金属有强腐蚀

皮肤致敏性无有无有

残留无有有有

气味有二氧化氯味强氯味无有强醋酸味

使用成本较低低昂贵较高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易分解稳定不稳定,易燃易爆

抗药性无有有无

Conkey[1]比较了在一定的pH值下,氯、二氧化氯以及过氧乙酸对孢子的杀灭效果,结果见表2:

表2:杀菌率为90%所需消毒剂的浓度(mg/L)

消毒剂种类接触时间/分钟 pH5;消毒剂浓度(mg/L)pH8;消毒剂浓度(mg/L)

35℃45℃35℃45℃

氯102.62.65.15.1

202.62.45.15.1

402.61.85.04.9

802.51.55.04.7

二氧化氯104.82.74.22.8

202.82.72.82.7

402.72.72.72.7

802.72.62.72.7

过氧乙酸1021.613.2>32.032.0

2011.98.4>32.025.6

407.23.8>32.018.0

804.63.232.016.0

对比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杀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氯所需浓度最低,而过氧乙酸所需浓度最高,氯和过氧乙酸杀菌效果受环境因素(pH)影响较大。

表3:几种消毒剂性状比较

消毒剂种类腐蚀性程度对皮肤粘膜刺激程度稳定性

次氯酸钠强强差

戊二醛弱中好

过氧乙酸强强差

碘伏中中中

乙醇弱中差

二氧化氯弱弱好

对比表3可知,稳定性二氧化氯具备了腐蚀性弱,对皮肤粘膜刺激弱,稳定性好的特点。

表4消毒剂对三种细菌杀灭99.999%的所需浓度(作用时间1min)

消毒剂种类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g/l浓度啤酒酵母菌

次氯酸钠8208201000

亚氯酸钠3101300640

二氧化氯489395

碘伏440440450

双氧水3600068000270000

戊二醛一酚23001200620

酸性戊二醛6600220018000

季胺盐58014074

酸化季胺盐1501200300

酚1500380190

表4中消毒剂1分钟内对三种细菌杀灭率为99.999%时,所需稳定性二氧化氯浓度是最低的,表明二氧化氯杀菌能力最强。

4、含氯消毒剂

4.1概念

含氯消毒剂是卤素类消毒剂的一种,是指溶于水中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

4.2消毒机理

主要包括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新生氧的氧化作用和氯化作用。氧化作用不仅与微生物细胞壁发生作用,而且可进入细胞内与活性基团发生氧化作用使其失活,氯化作用可细胞壁或细胞膜发生取代反应,导致细胞死亡。

4.3有效氯及度量单位

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含量,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即以一定量的含氯消毒剂与酸作用,在反应完成时,其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重量的氯气的氧化能力。因此,有效氯含量能反映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大小。有效含氯含量愈高,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愈强,反之,消毒能力就弱。

有效氯含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测定100克次氯酸钙与盐酸完全作用后,能放出62克氯,那么就称这种次氯酸钙的有效率为62%,它表明100克这种次氯酸钙的氧化能力相当于62克氯气的氧化能力。有时还以每升多少毫克(mg)或PPM(每百万分之一)来表示。比如,有效氯含量为1%,即表示其有效氯含量为10000PM(10000mg即每升中有效氯为10g)。

一般用碘量法测定:用2mol/L硫酸、10%的碘化钾与0.5%的淀粉溶液,并用0.1mol/L留待硫酸钠溶液标定。

4.4分类

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无机类常用漂白粉和漂白粉精。有机类常用有二氯异氰尿素酸(钠)。

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32%—36%),含有效氯25%—32%,能溶于水,称混浊状,有大量沉淀;稳定性差。

漂白粉精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77.4%),含有效氯80%—85%,易溶于水,有少量沉淀;稳定性较好。

二氯异氰尿素酸钠(优氯净)有效氯含量60%—64.5%,易溶于水;性能稳定。

4.5优缺点

优点是杀菌效果好、使用范围广、价格较便宜、使用方便;缺点是产品属中等毒性的消毒剂,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强烈‘三致效应’致癌物,杀菌效果受使用条件影响较大,产品不稳定、腐蚀设备、对皮肤有致敏性,有氯味、不易冲洗、有抗药性。

5、二氧化氯杀菌与氯制剂杀菌对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的区别

由于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单细胞的低级生物,其酶系分布于膜表面,易于收到二氧化氯的攻击失活。人和高等动物细胞酶系藏于细胞器之中而受到保护系统的保护,二氧化氯难以与酶系直接接触,即使二氧化氯能透过细胞膜,也很快因细胞的保护系统提供的电子使二氧化氯的到电子而失去氧化功能,从而避免了二氧化氯对酶系的攻击破坏。

氯制剂的氯化作用,既能破坏细胞膜的渗透性,又能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系,是磷酸转移酶失活。这些作用在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显示了氯化作用在杀菌的同时也可以对任何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6、二氧化氯与含氯消毒剂使用性能比较

6.1、安全性

二氧化氯消毒剂本身无毒,而且在消毒时也不会产生有毒的物质,特别是‘三致’物质,是绿色环保类消毒剂;

氯制剂消毒剂本身属中等毒性的消毒剂,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还会和有机物反应,生成‘三致’物质,如三氯甲烷、三氯乙酸、呋喃等,且有残留。

6.2、杀菌效果

二氧化氯为高效类消毒剂,可以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它的理论杀菌力是氯气(或次氯酸盐)的2.6倍,实际杀菌力是氯制剂的5-10倍,且温度、pH、有机质对其杀菌效果影响较小;

氯制剂属中效消毒剂,仅对某些微生物起作用,还有抗药性,而且杀菌效果受温度、pH、有机物影响较大。

6.3、使用过程

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浓度小,气味柔和,对设备几乎无腐蚀,对皮肤不刺激,使用后可以不冲洗;

氯制剂消毒剂使用浓度大,气味强,对设备有强腐蚀性,对皮肤也有强刺激作用,使用后需用大量冲洗用水,易残留。

6.4、稳定性(保质期)

二氧化氯消毒剂保质期长,可达12个月以上;

氯制剂稳定性差,次氯酸盐产品如次氯酸钠半衰期仅三个月。

7、常用消毒剂俗名

7.1、甲醛溶液——37—40%的甲醛溶液称福尔马林。

7.2、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7.3、三氯异氰尿酸钠——强氯精

7.4、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新洁尔灭苯扎溴铵季铵盐类消毒剂

7.5、氯化十六烷基二甲苄铵——长洁尔灭季铵盐类消毒剂

7.6、十二烷基二甲基乙苯氧乙基溴化铵——度米芬消毒宁季铵盐类消毒剂

7.7、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百毒杀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7.8、过氧化氢——双氧水

7.9、甲酚——来苏水的主要成分

7.10、氯已定——洗必泰胍类消毒剂

美满的月饼
端庄的煎饼
2025-07-15 04:50:58
离子方程式:

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ch3cooh和caco3电离方程式

CH3COOHH+ + CH3COO-

CaCO3=Ca2+ + CO32-

:

慈祥的未来
结实的大神
2025-07-15 04:50:58

二氧化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红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59℃时凝固成橙红色晶体。有类似氯气和硝酸的特殊刺激臭味。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橙红色。沸点11℃。相对蒸气密度2.3g/L。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受光也易分解,其溶液于冷暗处相对稳定。二氧化氯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受热和受光照或遇有机物等能促进氧化作用的物质时,能促进分解并易引起爆炸。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则降低。属强氧化剂,其有效氯是氯的2.6倍。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可溶性:极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几乎不发生水解(水溶液中的亚氯酸和氯酸只占溶质的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8倍。溶于碱溶液而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水中溶解度:20℃时0.8g/100ml、8300mg/L

化学键:氯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为V形分子。 氯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垂直于氧氯氧平面,并与两个氧原子的4个电子形成三原子五电子大π键(离域π键)。

氧化作用:

1.对锰的氧化

二氧化氯能够把正二价锰氧化成正四价锰,使之形成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MnO2),即:

2ClO2+5Mn2++6H2O=5MnO2+12H++2Cl- 通过氧化,二氧化氯对锰的去除率为69%~81%,而氯对锰的去除率仅为25%,一般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5.0mg/L。

2.对铁的氧化

二氧化氯同样也能够把正二价的亚铁氧化成正三价的铁,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即:

ClO2+5Fe(HCO3)2+13H2O=5Fe(OH)3+10CO32-+Cl-+21H+ 通过氧化,二氧化氯对铁的去除率为78%~95%,而氯对铁的去除率仅为50%左右,一般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2.0mg/L。

3.对硫化物的氧化

二氧化氯在中性时,很快将硫化物(S2-)氧化成硫酸盐(SO42-),即:

8ClO2+5S2-+4H2O=5SO42-+8Cl-+8H+ 当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3.0mg/L时,硫的去除率为81%。

4.对氰化物的氧化

二氧化氯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即:

2ClO2+2CN-=2CO2+N2+2Cl- 当氰化物的浓度为3.0mg/L,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5.0mg/L,其氰化物的去除率一般都大于85%。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无奈的电话
标致的蜜粉
2025-07-15 04:50:58
三者不可以同时使用。

二氧化氯是强氧化剂,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唯一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并且这些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

优氯净有白色结晶粉末、颗粒、片剂三种形状。熔点为240-250℃,熔点以上分解,易溶于水,1%水溶液PH=6~7,有效氯含量有56%或60%,是一种极强的消毒剂、氧化剂和氯化剂。

过氧乙酸溶于水、醇、醚、硫酸。属强氧化剂,极不稳定。在-20℃也会爆炸,浓度大于45%就有爆炸性,遇高热、还原剂或有金属离子存在就会引起爆炸。

如果用于消毒杀菌,推荐你使用二氧化氯。

潇洒的香菇
单身的香烟
2025-07-15 04:50:58

工业二氧化氯制备是用还原法,也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根据所选还原剂的不同,又可分为二氧化硫还原法、盐酸还原法、氯酸钠还原法和甲醇还原法等几种方法。其中,甲醇还原法是二氧化氯的主要工业化生产方法。也可选用不同的还原性物质作为还原剂,还原效果较好的有盐酸、草酸、氯气等。

可溶性:极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几乎不发生水解(水溶液中的亚氯酸和氯酸只占溶质的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8倍。溶于碱溶液而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水中溶解度:20℃时0.8g/100ml、8300mg/L

化学键:Cl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为V形分子。 氯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垂直于 O-Cl-O 平面,并与 O,O 的4个电子形成 3原子 5电子 大π键(离域π键)。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剂中的二氧化氯以亚氯酸盐的形式存在,经用活化剂活化后,才能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二氧化氯。杀菌能力与纯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相似。

二氧化氯消毒剂释放的速度与酸碱度有一定关系,酸性条件下迅速释放,pH值>5.0时二氧化氯消毒剂释放速度减慢,活化不完全,杀菌作用较弱。

二氧化氯消毒剂随浓度的增加,杀菌作用加强,用500ppm二氧化氯消毒剂溶液杀灭白色念珠菌,作用1min,杀灭率达100%;而用250ppm时,作用10min,才能达到99.99%。

随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加强。用0.8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杀灭99%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当温度为5℃时,需要6.8min,当温度为15℃时,需要1.7min,当温度为25℃时,需要1.5min。

有机物对二氧化氯消毒剂灭菌效果有明显影响,在试验用的菌液内加入2%酵母,再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灭菌试验,结果,100min只能杀灭大肠杆菌的99.99%,而不加酵母者,仅作用5min即可将其全部杀灭。杀菌消毒去异味,二氧化氯独一无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氧化氯

活力的大雁
背后的大树
2025-07-15 04:50:58
水经氯消毒后往往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尤其是“三致”作用的消毒副产物,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等。许多氯化消毒副产物在实验中证明具有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神经毒性作用等; §,长期饮用氯化水对生殖也有影响,可能引起自然流产、早产和死胎以及出生缺陷,也可能造成新生儿体重太轻,早熟或胎儿生长延迟等; §液氯不能有效杀灭隐孢子虫及其孢囊。

二氧化氯消毒灭菌效果好, 有机副产物少, 毒性较轻, 但其主要无机副产物为亚氯酸盐(ClO2- )、氯酸盐(ClO3-)等, 其中亚氯酸盐毒性较大, 可能对血液中红细胞有影响, 国外研究雌鼠饮用含有高浓度亚氯酸盐的水,生产的幼鼠体重轻, 并有死胎。

酷炫的薯片
怕黑的发卡
2025-07-15 04:50:58
1.2ClO2+5Mn2++6H2O=5MnO2+12H++2Cl- 通过氧化,二氧化氯对锰的去除率为69%~81%\

2.ClO2+5Fe(HCO3)2+13H2O=5Fe(OH)3+10CO32-+Cl-+21H+ 通过氧化,二氧化氯对铁的去除率为78%~95

3.8ClO2+5S2-+4H2O=5SO42-+8Cl-+8H+ 当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3.0mg/L时,硫的去除率为81%

4.2ClO2+2CN-=2CO2+N2+2Cl- 当氰化物的浓度为3.0mg/L,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5.0mg/L,其氰化物的去除率一般都大于85%。

一共四种反应,看你要除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