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溶解于乙酸乙酯的物质不溶于什么溶剂
这个不一定
因为溶于
乙酸乙酯
的物质可能是极性的
也可以是非极性的
需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乙醇
氯仿
乙醇溶解于乙酸乙酯
也可以溶解在水中
氯仿溶解于乙酸乙酯
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A、喹啉
B、异喹啉
C、吲哚
D、黄嘌呤
E、蝶啶
36、下列药物可以抑制组胺和5-羟色胺过敏性反应物质的释放的是()。
A、孟鲁司特
B、扎鲁司特
C、普鲁司特
D、曲尼司特
E、齐留通
37、可以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解救的祛痰药是()。
A、氯化铵
B、羧甲司坦
C、乙酰半胱氨酸
D、盐酸氨溴索
E、盐酸溴己新
38、可代替谷胱甘肽,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时解毒的药物是()。
A、乙酰半胱氨酸
B、盐酸氨溴索
C、羧甲司坦
D、磷酸苯丙哌林
E、喷托维林
39、萘普生属于下列哪一类药物()。
A、吡唑酮类
B、芬那酸类
C、芳基乙酸类
D、芳基丙酸类
E、1,2-苯并噻嗪类
40、具有手性中心,在体内可发生对映异构体转化的非甾体抗炎药物是()。
A、吲哚美辛
B、布洛芬
C、芬布芬
D、吡罗昔康
E、塞来昔布
41、对乙酰氨基酚贮藏不当可产生的毒性水解产物是()。
A、对苯二酚
B、对氨基酚
C、N-乙酰基胺醌
D、对乙酰氨基酚硫酸酯
E、对乙酰氨基酚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42、具有1,2-苯并噻嗪结构的药物是()。
A、萘普生
B、布洛芬
C、吲哚美辛
D、吡罗昔康
E、舒林酸
43、下列属于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是()。
A、美罗昔康
B、吲哚美辛
C、萘丁美酮
D、萘普生
E、舒林酸
44、下列药物中属于哌啶类的合成镇痛药有()。
A、布桂嗪
B、美沙同
C、哌替啶
D、喷他佐辛
E、苯噻啶
45、吗非】易被氧化变色是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以下哪种基团()。
A、醇羟基
B、双键
C、醚键
D、哌啶环
E、酚羟基
46、枸橼酸芬太尼的结构的特征是()。
A、含有吗非】喃结构
B、含有氨基酮结构
C、含有4-苯基哌啶结构
D、含有4-苯氨基哌啶结构
E、含有4-苯基哌嗪结构
47、下列药物结构中含有酯键,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很短的哌啶类镇痛药是()。
A、芬太尼
B、瑞芬太尼
C、阿芬太尼
D、布托啡诺
E、右丙氧芬
48、盐酸氯丙嗪的结构中不含有()。
A、吩噻嗪环
B、二甲氨基
C、氯代苯基团
D、丙胺基团
E、三氟甲基
49、吩噻嗪类药物所特有的毒副反应是()。
A、耳毒性
B、肾毒性
C、光毒反应
D、瑞夷综合症
E、高尿酸血症
50、苯吧比妥类药物为()。
A、两性化合物
B、中性化合物
C、弱酸性化合物
D、弱碱性化合物
E、强碱性化合物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解析】:B。维生素D3须在肝脏和肾脏两次羟基化,转化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后,才具有活性。由于老年人肾中1α-羟化酶活性几乎消失,无法将维生素D3活化,于是开发了阿法骨化醇。
2、
【解析】:C。米格列醇的结构类似葡萄糖,对α-葡萄糖苷酶有强效抑制作用。格列喹酮属于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米格列奈,那格列奈属于非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3、
【解析】:A。非磺酰脲类胰岛素是一类具有氨基酸结构的新型口服降糖药。该类药物与磺酰脲类的区别在对K+-ATP通道具有“快开”和“快闭”作用,显著较其他口服降糖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使胰岛素的分泌达到模拟人体生理模式-餐时胰岛素迅速升高,餐后及时回落到基础分泌状态,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
4、
【解析】:B。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其降糖作用是其前体D-苯丙氨酸的50倍。由于其基本结构为氨基酸,决定了该药的毒性很低,降糖作用良好。
5、
【解析】:C。塞替派可直接注射入膀胱,在临床上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物。
6、
【解析】:E。去氧氟尿苷是氟尿嘧啶类衍生物,在肿瘤组织中被高活性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转化成5-FU,发挥其选择性抗肿瘤作用。在肿瘤组织中,嘧啶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较正常组织高,所以去氧氟尿苷在肿瘤细胞内转化为5-FU的速度快,而对肿瘤具有选择性作用。
7、
【解析】:C。ABDE属于喜树碱类的抗肿瘤药物,喜树碱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是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I。依托泊苷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Ⅱ。
8、
【解析】:D。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是口服、新型的作用于多个激酶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9、
【解析】:C。他莫昔芬(Tamoxifen)为三苯乙烯类抗雌激素药物,分子中具有二苯乙烯的基本结构,存在顺、反式几何异构体,药用品为顺式几何异构体,反式异构体的活性小于顺式。他莫昔芬给药后由CYP3A4进行脱甲基化得到其主要的代谢物N-脱甲基他莫昔芬,具有抗雌激素活性。托瑞米芬(Toremifene)与他莫昔芬在结构上的差别是乙基侧链的氯代,这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雌激素活性。
10、
【解析】:D。培美曲塞是具有多靶点抑制作用的抗肿瘤药物,能够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和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转移酶、氨基咪唑甲酰胺核苷酸甲酰基转移酶等的活性,影响了叶酸代谢途径,使嘧啶和嘌呤合成受阻。培美曲塞临床上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耐药性间皮瘤的'治疗。
11、
【解析】:E。多柔比星,又名阿霉素,是由Streptomyces peucetium var.caesius产生的蒽环糖苷抗生素,临床上常用其盐酸盐。由于结构共轭蒽酚结构,为桔红色针状结晶。盐酸多柔比星易溶于水,水溶液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迅速分解。多柔比星的结构中具有脂溶性蒽环配基和水溶性柔红糖胺,又有酸性酚羟基和碱性氨基,易通过细胞膜进入肿瘤细胞,因此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多柔比星是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卵巢癌、肉瘤等实体肿瘤。
12、
【解析】:E。左氧氟沙星较氧氟沙星相比的优点为:(1)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2)水溶性好,为氧氟沙星的8倍,更易制成注射液。(3)毒副作用小,为喹诺酮类药物已上市中的最小者。
13、
【解析】:D。将喹诺酮1位和8位成环得左氧氟沙星,此环含有手性碳原子,药用为左旋体,这源于其对DNA螺旋酶的抑制作用大于右旋体,左旋体的抗菌作用大于右旋异构体8~128倍。
14、
【解析】:D。可使红霉素苦味消失的琥乙红霉素到体内水解后释放出红霉素。
15、
【解析】:A。头孢曲松(Ceftriaxone)的C-3位上引入酸性较强的杂环,6-羟基-1,2,4-三嗪-5-酮,产生独特的非线性的剂量依赖性药动学性质。头孢曲松以钠盐的形式注射给药,可广泛分布全身组织和体液,可以通过脑膜,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浓度。
16、
【解析】:C。青霉素G不可口服,临床上使用其粉针剂
17、
【解析】:C。青霉索的母核结构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其立体构型为2S,5R,6R。
18、
【解析】:B。青霉素在生物合成中产生的杂质蛋白,以及生产、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青霉噻唑高聚物是引起其过敏反应的根源。由于青霉噻唑基是青霉素类药物所特有的结构,因此青霉素类药物这种过敏反应是交叉过敏反应。
19、
【解析】:D。头孢匹罗的C-3位是含有正电荷的季铵杂环。
20、
【解析】:D。亚胺培南本身具有抗菌活性,但没有抗菌增效的作用,所以其不属于抗菌增效剂ABC均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解决耐药性。青霉素半衰期短,与丙磺舒合用可减少排泄,延长作用时间,故E也是抗菌增效剂。
21、
【解析】:A。将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1:1的形式以次甲基相连形成双酯结构的前体药物,称为舒他西林(Sultamicillin)。
22、
【解析】:C。阿米卡星结构中所引入的α-羟基酰胺结构含有手性碳,为L-(-)型若为D(+)型,则抗菌活性大为降低如为DL(±)型,抗菌活性降低一半。
23、
【解析】:E。米诺环素为四环素脱去C-6位甲基和C-6位羟基,同时在C-7位引入二甲氨基得到的衍生物,由于脱去C-6位羟基,米诺环素对酸很稳定,不会发生脱水和重排而形成内酯环的产物。
24、
【解析】:C。在三氯甲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乙醇、乙酸乙酯或乙腈中略溶,在水中不溶。
25、
【解析】:D。控制高血脂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预防和治疗方法,故调血脂药又被称作动脉粥样硬化防治药。本类药物可以从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吸收、防止和减少脂类的合成、促进脂质的代谢等方面来产生降血脂作用。常用的调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可分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苯氧乙酸类和其他类等。其中,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通过抑制该酶的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的水平。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药物)在20世纪80年代问世,因对原发性高胆固醇酯血症的疗效确切,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受到人们的重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代表是最初从微生物发酵得到的洛伐他汀,以及在其基础上半合成的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钠。氟伐他汀钠、阿托伐他汀钙和瑞舒伐他汀钙是全合成的他汀类药物。
苯氧乙酸类的代表药物包括氯贝丁酯、非诺贝特、吉非罗齐(非卤代的苯氧戊酸衍生物,特点是能显著降低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主要降低VLDL,而对LDL则较少影响,但可提高HDL。)
26、
【解析】:D。所有他汀类药物可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横纹肌溶解副作用,而西立伐他汀相关的引起危及生命的横纹肌溶解病例报告频率明显地比其他他汀类药物更频繁。
27、
【解析】:A。福辛普利为含磷酰基的ACE抑制剂,以磷酰基与ACE酶的锌离子结合,福辛普利在体内能经肝或肾所谓双通道代谢生成福辛普利拉而发挥作用。
28、
【解析】:D。盐酸美西律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相关,中毒血药浓度与有效血药浓度相近,可按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
29、
【解析】:E。盐酸胺碘酮属于钾通道阻滞剂ABCD属于钠通道阻滞剂所以此题选E。
30、
【解析】:A。普罗帕酮结构与β受体拮抗剂相似,也具有轻度β受体的拮抗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也可用于各种早搏的治疗。
31、
【解析】:A。多潘立酮为较强的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可促进上胃肠道的蠕动,使张力恢复正常
而莫沙必利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而“司琼类”镇吐作用与拮抗多巴胺D2受体的作用无关,与5-HT3受体拮抗相关。
32、
【解析】:C。东莨菪碱与莨菪碱在结构上的区别是,东莨菪碱在托品烷的6、7位有一环氧基。
33、
【解析】:E。丁溴东莨菪碱【适应症】①用于胃、十二指肠、结肠内窥镜检查的术前准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胃、十二指肠、结肠的气钡低张造影或腹部CT扫描的术前准备,可减少或抑制胃肠道蠕动②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胃肠道痉挛、胆绞痛、肾绞痛或胃肠道蠕动亢进等。
34、
【解析】:D。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称为埃索美拉唑,现已上市,因比R异构体在体内的代谢更慢,并且经体内循环更易重复生成,导致血药浓度更高,维持时间更长,其疗效和作用时间都优于奥美拉唑。
35、
【解析】:D。通过氨茶碱的结构可以得知其是黄嘌呤的结构母核,是黄嘌呤的衍生物。
36、
【解析】:D。曲尼司特是一种过敏介质阻滞剂,具有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作用,阻止其脱颗粒,从而抑制组胺和5-羟色胺过敏性反应物质的释放。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37、
【解析】:C。乙酰半胱氨酸尚可作为谷胱甘肽的类似物,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解毒。
38、
【解析】:A。乙酰半胱氨酸尚可作为谷胱甘肽的类似物,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解毒。其作用机制是可以通过巯基与对乙酰氨基酚在肝内的毒性代谢物N-乙酰亚胺醌结合,使之失活,结合物易溶于水,通过肾脏排出。
39、
【解析】:D。萘普生属于芳基丙酸类药物。
40、
【解析】:B。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在体内手性异构体间会发生转化,通常是无效的R异构体转化为有效的S异构体。其中,以布洛芬最为显著,无效的R(-)-布洛芬在体内酶的催化下,通过形成辅酶A硫酯中间体,发生构型逆转,转变为S-(+)-布洛芬。
41、
【解析】:B。对乙酰氨基酚又名为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具有酰胺键,故贮藏不当时可发生水解,产生对氨基酚。另外,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引入对氨基酚杂质。对氨基酚毒性较大,还可进一步被氧化产生有色的氧化物质,溶解在乙醇中呈橙红色或棕色。
42、
【解析】:D。吡罗昔康属于1,2-苯并噻嗪类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和萘普生属于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和舒林酸属于芳基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43、
【解析】:D。萘普生和布洛芬是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代表药物。
44、
【解析】:C。哌啶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有哌替啶、芬太尼。
45、
【解析】:E。吗非】及其盐类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光照下即能被空气氧化变质,这与吗非】具有苯酚结构有关。氧化可生成伪吗非】和N-氧化吗非】。伪吗非】亦称双吗非】,是吗非】的二聚物,毒性增大。故本品应避光、密封保存。
46、
【解析】:D。本题考查枸橼酸芬太尼的结构特征,枸橼酸芬太尼属于哌啶类镇痛药,含有4-苯胺基哌啶的结构。
47、
【解析】:B。将芬太尼分子中的苯基以羧酸酯替代得到属于前体药物的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在体内迅速被非特异性酯酶生成无活性的羧酸衍生物,无累积性啊片样效应。
48、
【解析】:E。考查盐酸氯丙嗪的化学结构.
49、
【解析】:C。使用吩噻嗪类药物后,有一些患者在日光强烈照射下会发生严重的光毒反应。如氯丙嗪遇光会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进一步发生各种氧化反应,自由基与体内一些蛋白质作用时,发生过敏反应。故一些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在日光照射下皮肤会产生红疹,称为光毒化过敏反应。这是氯丙嗪及其他吩噻嗪药物的毒副作用之一。
50、
【解析】:C。巴比妥类药物为丙二酰脲的衍生物,丙二酰脲也称巴比妥酸,由丙二酸二乙酯与脲缩合而成。其显示弱酸性。
丁酮:性质介于小分子酮和大分子酮之间。不像丙酮能够溶于水,丁酮不溶于水,可用来从水中萃取产物。
乙酸丁酯: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酯之间,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不像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从水中萃取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的化合物,因此在抗生素工业中常用来萃取头孢、青霉素等大分子含氨基酸的化合物。
丁基叔丁基醚: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醚之间,两者的极性相对较小,类似于正己烷和石油醚,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用于极性非常小的分子的结晶溶剂和萃取溶剂。也可用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的结晶和萃取溶剂。
应用:
对氨基苯甲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医药方面,是合成补血剂-叶酸、促凝血药-对羧基苄胺的关键中间体,还用于制造治疗佝偻病、风湿症、关节炎、结核病的药物。在化妆品行业,是重要的人体防晒剂、毛发生长剂的中间体;在有机化学工业方面,用以制备各种酯类产品,可用作树脂改性剂,亦可用以合成活性染料、偶氮染料的特殊中间体。
制备: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如下:向高压釜中加入38.0g的对硝基苯甲酸、200mL的水、20mL的四氢呋喃、0.4g的十二烷基磺酸钠以及1.9g的雷尼镍,氮气置换三次,充入氢气,调整压力至0.9±0.1MPa,调整温度至100±2℃,保温保压反应4h至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回收催化剂,静置分层,水层直接套用,四氢呋喃层蒸馏回收后套用,然后向4-氨基苯甲酸母液中加入1.5g的活性炭,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脱色20min,过滤,母液冷却结晶,过滤,真空下80~85℃烘干,得到30.3g的对氨基苯甲酸,收率为97.2%,熔点为187.1~187.6℃,含量为100.2%(永停滴定法)。
化学性质 :
无色针状晶体。在空气中或光照下变为浅黄色。 易溶于热水、乙醚、乙酸乙酯、乙醇和冰醋酸,难溶于水、苯,不溶于石油醚。
用途 :
用作医药、染料中间体
用途 :
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活性红M-80,M-10B,活性红紫X-2R等染料以及制取氰基苯甲酸生产药物对羧基苄胺。对氨基苯甲酸可用作防晒剂,其衍生物对二甲氨基甲酸辛酯,是优良的防晒剂,商品名称Padimate O.
中文名称: 氯乙烷 英文名称: 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乙基氯 英文名称2:ethyl chloride CAS No.: 75-00-3 分子式: C2H5Cl 分子量: 64.52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有类似醚样的气味。 熔点(℃): -140.8 沸点(℃): 12.5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20 饱和蒸气压(kPa): 53.32(-3.9℃) 燃烧热(kJ/mol): 1349.3 临界温度(℃): 187.2 临界压力(MPa): 5.2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54 闪点(℃): -43(O.C) 引燃温度(℃): 510 爆炸上限%(V/V): 14.8 爆炸下限%(V/V): 3.6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要用作四乙基铅、乙基纤维素及乙基咔唑染料等的原料。也用作烟雾剂、冷冻剂、局部麻醉剂、杀虫剂、乙基化剂、烯烃聚合溶剂、汽油抗震剂等。还用作聚丙烯的催化剂,磷、硫、油脂、树脂、蜡等的溶剂。农药、染料、医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健康危害
有刺激和麻醉作用。高浓度损害心、肝、肾。吸入2%~4%浓度时可引起运动失调、轻度痛觉减退,并很快出现知觉消失,但其刺激作用非常轻微;高浓度接触引起麻醉,出现中枢抑制,可出现循环和呼吸抑制。皮肤接触后可因局部迅速降温,造成冻伤。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2MPa。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CAS No.: 75-01-4 分子式: C2H3Cl 结构式: CHCl=CH2 分子量: 62.50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氯乙烯 ≥99.99% 75-01-4 主要成分: 含量: 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pH:无意义 熔点(℃): -159.8 沸点(℃): -13.4 相对密度(水=1): 0.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15 饱和蒸气压(kPa): 346.53(25℃)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142 临界压力(MPa): 5.6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38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415 爆炸上限%(V/V): 31.0 爆炸下限%(V/V): 3.6
聚氯乙烯的结构式为[CH2-CHCl]n,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一种聚合物,英文名polyvinyl chloride,缩写为PVC。聚氯乙稀树脂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它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树脂之一,价格便宜,应用广泛, 其制品形式十分丰富,可分为硬聚氯乙烯、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糊三大类。硬聚氯乙烯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主要用于管材、门窗型材、片材等挤出产品,以及管接头、电气零件等注塑件和挤出吹型的瓶类产品,它们约占聚氯乙烯65%以上的消耗。软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压延片、汽车内饰品、手袋、薄膜、标签、电线电缆、医用制品等。聚氯乙烯糊约占聚氯乙烯制品的10%,主要用产品有搪塑制品等。
PVC粉状树脂可以按照粉状树脂的结构不同分为紧密型和疏松型两种:紧密型呈乒乓球状,吸收增塑剂的能力低,主要用于硬质PVC制品的生产;疏松型呈棉花团状,可大量吸收增塑剂,常用于软质PVC的生产。
聚氯乙稀有较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可作低频绝缘材料,其化学稳定性也好。由于聚氯乙稀的热稳定性较差,长时间加热会导致分解,放出HCL气体,使聚氯乙稀变色,所以其应用范围较窄,使用温度一般在-15~55度之间。
PVC按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通用型和高聚合度型两大类。通用型PVC的平均聚合度为500~1800,高聚合度型PVC的平均聚合度则大于1800。常用的PVC树脂大多为通用型。
1.PVC一般软制品。
利用挤出机可以挤成软管、电缆、电线等;利用注射成型机配合各种模具,可制成塑料凉鞋、鞋底、拖鞋、玩具、汽车配件等。
2.PVC薄膜。
PVC与添加剂混合、塑化后,利用三辊或四辊压延机可制成规定厚度的透明或有色薄膜。这些压延成型的薄膜可以通过剪裁,热合加工包装袋、雨衣、桌布、窗帘、广告膜、充气玩具等。宽幅的透明薄膜可以供温室、塑料大棚及地膜之用。经双向拉伸的薄膜,所受热收缩的特性,可用于收缩包装。同时。PVC薄膜是最好的三维表面膜制作材料。
3.PVC人造革。
有衬底的人造革是将PVC糊涂敷于布上或纸上,然后在100摄氏度以上塑化而成。也可以先将PVC与助剂压延成薄膜,再与衬底压合而成。无衬底的人造革则是直接由压延机压延成一定厚度的软制薄片,再压上花纹即可。人造革可以用来制作皮箱、皮包、书的封面、沙发及汽车的坐垫等,还有地板革,用作建筑物的铺地材料。
4.PVC泡沫制品。
软质PVC混炼时,加入适量的发泡剂做成片材,经发泡成型为泡沫塑料,可作泡沫拖鞋、凉鞋、鞋垫、及防震缓冲包装材料。也可用挤出机基础成低发泡PVC板材和异型材,可替代木材试用,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才材料。
5.PVC透明片材。
PVC中加冲击改性剂和有机锡稳定剂,经混合、塑化、压延而成为透明的片材。利用热成型可以做成薄壁透明容器或用于真空吸塑包装,是优良的包装材料和装饰材料。
6.PVC硬板和板材。
PVC中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和填料,经混炼后,用挤出机可挤出各种口径的硬管、异型管、波纹管,用作下水管、饮水管、电线套管或楼梯扶手。将压延好的薄片重叠热压,可制成各种厚度的硬质板材。板材可以切割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利用PVC焊条用热空气焊接成各种耐化学腐蚀的贮槽、风道及容器等。
7.PVC其它用途。
门窗有硬质异型材料组装而成。在有些国家已与木门窗铝窗等共同占据门窗的市场;仿木材料、代钢建材(北方、海边);中空容器;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
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H2Cl2。二氯甲烷是无色、透明、比水重、易挥发的液体,有类似醚的气味和甜味,不燃烧,但与高浓度氧混合后形成爆炸的混合物。二氯甲烷微溶于水,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与其他含氯溶剂、乙醚、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室温下二氯甲烷难溶于液氨中,能很快溶解在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甲酰胺、环己胺、乙酰乙酸乙酯中。纯二氯甲烷无闪点,含等体积的二氯甲烷和汽油、溶剂石脑油或甲苯的溶剂混合物是不易燃的,然而当二氯甲烷与丙酮或甲醇液体以 10 :1 比例混合时,其混合特具有闪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二氯甲烷是甲烷氯化物中毒性最小的,其毒性仅为四氯化碳毒性的 0.11% 。如果二氯甲烷直接溅入眼中,有疼痛感并有腐蚀作用。二氯甲烷的蒸汽有麻醉作用。当发生严惩的中毒危险时应立即脱离接触并移至新鲜空气处,一些中毒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或消失,不会引起持久性的损害。
二氯甲烷-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 沸点:39.8℃ 蒸汽压:30.55kPa(10℃) 熔 点:-95.1℃ 相对密度:1.3266(20/4℃) 水溶性:20 G/L (20 ºC) 自燃点:640℃。 粘度(20℃):0.43mPa•s。 折射率nD(20℃):1.4244。 临界温度:237℃, 临界压力:6.0795MPa。
溶解性:溶于约50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胺。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
热解后产生HCl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HCl。进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无色易挥发液体。难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二氯甲烷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甲醛。工业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气与氯气反应制得,经过精馏得到纯品,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
安定性:在一般温度(常温)下没有湿气时,二氯甲烷比其同类物质(氯仿及四氯化碳)稳定。
危害分解性:长期与水接触会缓慢分解产生氯化氢。
危害之聚合:不会发生。
反应性及不相容性:
1.一般金属:於室温下使其少许的分解。
2.当受相当於或少於 25 克黄色炸药的震荡时,二氯甲烷与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具有爆炸性。
3.与锂的碎片混合,对震荡很敏感且会爆炸,有时爆炸程度相当剧烈。
4.如果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氧气,或在液态氧中,以及在四氧化氮中有钾、钠、钾-钠合金,种种状况下都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硝酸:形成爆炸性产物。
6.强氧化剂:可能起爆炸性反应。
7.强酸:可能起爆炸性反应。
8.铁、某些不锈钢、铜及镍:高温及水存在下会腐蚀此类金属。
9.铝粉:於适当压力,95℃下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放热反应。
10.胺类:放热反应。
11.会与下列化合物激烈反应:胺类、锂、硝酸、钾化钠、、、、、
12.塑胶、橡皮、和一些涂料表层会被分解。
13.有可能聚集静电荷而引发蒸汽爆炸。
二氯甲烷-用途
二氯甲烷具有溶解能力强和毒性低的优点,大量用于制造安全电影胶片、聚碳酸酯,其余用作涂料溶剂、金属脱脂剂,气烟雾喷射剂、聚氨酯发泡剂、脱模剂、脱漆剂。
二氯甲烷为无色液体,在制药工业中做反应介质,用于制备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等还用作胶片生产中的溶剂、石油脱蜡溶剂、气溶胶推进剂、有机合成萃取剂、聚氨酯等泡沫塑料生产用发泡剂和金属清洗剂等。
二氯甲烷在中国主要用于胶片生产和医药领域。其中用于胶片生产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50%,医药方面占总消费量的20%,清洗剂及化工行业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0%,其他方面占10%。
二氯甲烷-危害
环境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给特别注意。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健康危害效应:
急性:1.鼻子及喉咙的轻微刺激。
2.於500~1,000 ppm 1~2小时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如:头晕、头昏眼花、恶心、手脚麻木、疲劳,无法集中精神及协调性减低。
3.非常高浓度暴露可能导致丧失意识及死亡。
皮肤:1.液体会刺激皮肤。
2.如流入手套内、鞋内或紧的衣内可能会严重刺激。
眼睛:1.液体及高浓度蒸气可能造成刺激。
2.液体可能导致角膜的短暂刺激。
食入:1.於动物实验中,二氯甲烷会被迅速吸收入体内造成中度毒性,症状如吸入。
慢性:1.吸入:於非常高浓度会造成肝及肾的损伤。亦有报告指出一再暴露於500~3,600 ppm会造成脑损伤。
2.致癌性:三研究指出长期暴露的工人并无癌症增多的迹象,但IARC将其列为疑似致癌物
氟利昂几种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主要是含氟和氯的烷烃衍生物,少数是环烷烃卤素衍生物,有的还含有溴原子。包括CCl3F(F-11)、CCl2F2(F-12)、CClF3(F-13)、CHCl2F(F-21)、CHClF2(F-22)、FCl2C-CClF2(F-113)、F2ClC-CClF2(F-114)、C2H4F2(F-152)、C2ClF5(F-115)、C2H3F3(F143)等等。以上氟里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氯二氟甲烷CCl2F2(F-12)。二氯二氟甲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熔点-158℃,沸点-29.8℃,密度1.486克/厘米(-30℃);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与酸、碱不反应。二氯二氟甲烷可由四氯化碳与无水氟化氢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得,反应产物主要是二氯二氟甲烷,还有CCl3F和CClF3,可通过分馏将CCl2F2分离出来。
氟利昂-用途
由于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不燃、无毒、介电常数低、临界温度高、易液化等特性,因而广泛用作冷冻设备和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
氟利昂制冷剂
氟里昂制冷剂大致分为3类。
一是氯氟烃类产品,简称CFC。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
二是氢氯氟烃类产品,简称HCFC。主要包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R123被限定2030年。
三是氢氟烃类:简称HFC。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
专家表示: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所有制冷剂全部都是氟里昂制品,非氟里昂制冷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发出来。政府明令禁止的是第一类氯氟烃类产品,对于氢氯氟烃类产品和氢氟烃类制冷剂,还要有相当长的一段使用时间。所以,消费者千万不要谈“氟”色变。
此外,也大量用作雾化剂的组分,但由于它可能破坏大气臭氧层,现已限制使用。氟利昂的另一重要应用是作聚氨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等泡沫塑料的发泡剂。R-113、R-11与其他溶剂的混合物还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和航空工业中作为溶剂,在纺织工业中用作纺织染整助剂(如整理油剂和洗涤剂)。氟利昂还是生产氟树脂的原料。由R-22可以生产四氟乙烯;由R-113可以生产三氟氯乙烯。三氟溴甲烷和1,1,2,2-四氟-1,2-二溴乙烷是效果良好的灭火剂,1,1,1-三氟-二氯-二溴乙烷可作为麻醉剂
氟利昂-危害
氟里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根据资料,2003年臭氧空洞面积已达2500万平方公里。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即意味着因此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万到1.5万人。
由于氟里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滞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对流层,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的氟里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里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然后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物质:四氟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tetraflu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全氟乙烯
英文名称2:TFE 分子式:C2F4 分子量:100.01 CAS号:116-14-3
性质:无色无臭气体。熔点-142.5℃,沸点-76.3℃,不溶于水。比空气重。相对密度1.519,临界温度33.3℃,临界压力3.92MPa,燃点620℃。溶于丙酮、乙醇。自燃极限为11%-60%(体积),引燃温度只有180℃。有氧存在时,易形成不稳定易爆炸的过氧化物。 制备方法:二氟一氯甲烷经气化、预热、通入裂解炉,热裂解产含四氟乙烯单体的裂化气,经水洗、碱洗、压缩、冷冻脱水、干燥,分馏等工序,最后精馏得成品。
用途:制造聚四氟乙烯及其他氟塑料、氟橡胶和全氟丙烯的单体。可用作制造新型的热塑料、工程塑料、耐油耐低温橡胶、新型灭火剂和抑雾剂的原料。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轻者有咳嗽、胸闷、头晕、乏力、恶心等;较重者出现化学性肺炎或间质型肺水肿严重者出现肺水肿及心肌损害。吸入有机氟聚合物热解物后,可引起氟聚合物烟尘热。慢性中毒:常见有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或)腰背酸痛症状。可致骨骼损害。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熔点(℃): -22.2 (有报道-22.35;-22.7) 沸点(℃): 121.2 相对密度(水=1):(20℃/4℃)1.622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5.83 饱和蒸气压(kPa): 2.11(20℃) 燃烧热(kJ/mol): 679.3 临界温度(℃): 347.1 临界压力(MPa): 9.74 折射率1.50566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2.88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约10000倍体积的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
危险品信息
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口服后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慢性影响: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燃爆危害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七氟丙烷
性质:无色的无气味气体,微溶于水
用途:灭火剂的原料,发射火箭的湿剂,配药测量的药量吸入器
危害:
四氯化碳为无色澄清易流动的液体,工业上有时因含杂质呈微黄色,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密度(20℃)1.595克/立方厘米、熔点-22.8℃,沸点76~77℃。 四氯化碳的蒸气较空气重约5倍,且不会燃烧。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毫升就可使人死亡。 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
四氯化碳用作灭火剂时,不能灭活泼金属的火,因为活泼金属可以与之反应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化学式(ClC6H4)2CH(CCl3)。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刺激可发生红肿、灼烧感、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 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2. 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白粉,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等溶液,胶体。
3. 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
4. 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5. 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6.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时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而言,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7. 升 失 氧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
8.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9. 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1
10.22.4mol/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1.n=
12.c(浓溶液)·V(浓溶液) = c(稀溶液)·V(稀溶液)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XX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14.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15.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冷凝水“下进上出”。
16.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17.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上倒下放”。
18.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19.氢氟酸应存放在塑料瓶中,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20.氢氧化钠溶液在存放时不能使用玻璃塞。
21.金属钠、钾存放在煤油中
22.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
23.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4.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25.点燃可燃气体前要验纯。
26.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27.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稀HNO3和Ag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和BaCl2
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Fe3+
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Fe2+
先加KSCN溶液
再加氯水
先无明显变化,后溶液呈红色
2Fe2++Cl2=2Fe3++2Cl-
NH4+
NaOH溶液,加热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NH4+ +OH- NH3↑+H2O
Na+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K+
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Al3+
NaOH溶液至过量
先白色沉淀后逐渐溶解
Al3++3OH-=Al(OH)3↓
Al(OH)3+ OH—= AlO2—+2H2O
28.钠是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9.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供氧剂。
30.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性质
Na2CO3
NaHCO3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溶解性
均易溶于水,Na2CO3 >NaHCO3
溶液酸碱性
均显碱性,碱性Na2CO3 >NaHCO3
热稳定性
Na2CO3 >NaHCO3
与HCl反应
均生成CO2,反应速率Na2CO3 <NaHCO3
与Ca(OH)2反应
均生成白色沉淀
与CaCl2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
无现象
31.除杂Na2CO3(NaHCO3)方法:加热
32.除杂NaHCO3(Na2CO3)方法:通CO2
33.铝在空气中却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表面覆盖有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腐蚀。
34.既能与HCl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Al、Al2O3、Al(OH)3、NaHCO3
35.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36.Al(OH)3的制备: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37.Al(OH)3不能溶于氨水中。
38.除杂Fe2O3(Al2O3)试剂:NaOH
39.Fe2O3 红棕色固体 Fe(OH)3 红褐色沉淀
40.Fe(OH)2为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红褐色Fe(OH)3沉淀
41.除杂FeCl2(FeCl3)方法:加铁粉
42.除杂FeCl3(FeCl2)方法:通氯气或加氯水
43.单质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硅芯片、太阳能电池板等
44.氯气: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有毒
45.Fe在Cl2中燃烧只能生成FeCl3,不能生成FeCl2
46.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
47.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漂白。
48.氯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且红色不可恢复。
49.多余的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
50.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
51.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
52.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红色可以恢复
53.浓硫酸作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NH3)
54.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能生产氢气
55.NO为无色气体,极易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56.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57.NH3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58.氨气的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9.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60.硝酸不能与金属生成氢气
61.不能一步实现的转化有:Al2O3→Al(OH)3、Fe2O3→Fe(OH)3、SiO2→H2SiO3、S→SO3
62.电离方程式 如H2SO4= 2H++SO42- 、Ba(OH)2 =Ba2+ +2OH- 、Na2CO3 = 2Na++ CO32-
63.在离子反应中可以拆开的物质: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盐。
64.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1)电荷、原子不守恒,如:Fe+Fe3+=2Fe2+、
2)拆分错误,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 = CO2↑+H2O,
应写成:CaCO3+2H+ =Ca2++ CO2↑+H2O
3)化学原理错误,
如:Fe和HCl反应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写成Fe+2H+=Fe2++H2↑;
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
应写成2H++2OH-+SO42-+Ba2+ =BaSO4↓+2H2O
65.不能与H+共存的离子有:OH-、CO32-、HCO3-
66.不能与OH-共存的离子有:除K+、Na+、Ba2+、Ca2+以外的所有阳离子、HCO3-
67.不能与CO32-共存的离子有:除K+、Na+、NH4+以外的所有阳离子
68.Cl-不能与Ag+共存
69.SO42-不能与Ba2+共存
70.有色离子有: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2
1. 符号 ,其中: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A-Z 电子数=Z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 其中:质量数=14,质子数=6,中子数=14-6=8 电子数=6
2.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1~3周期为短周期共有18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纵行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Ⅷ族。
主族的表示方法: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3. 第三周期元素(11~17号元素)性质比较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元素名称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原子半径
大→小
元素性质
→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
最高正价
+1
+2
+3
+4
+5
+6
+7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及其酸碱性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强酸
递变性
→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
最低负价
——
——
——
-4
-3
-2
-1
氢化物
——
——
——
SiH4
PH3
H2S
HCl
氢化物稳定性
→ 稳定性增强 →
4. 元素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其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H2反应生成氢化物,其氢化物越稳定,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5. 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原子半径大,元素金属性最强。
6. 周期表中,右上方元素,原子半径小,元素非金属性最强
7.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最小的是H;最活泼的金属是Na,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最强的碱是NaOH,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8. O元素和F元素没有正价
9.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10. 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方法:离子键存在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阴离子之间
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11. 离子化合物: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NH4+)的化合物。如:NaCl、CaCl2、NaOH等。
共价化合物: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如:H2O、CO2、H2SO4等。
12. 电子式:
化学式
电子式
化学式
电子式
H2
N2
H2O
CO2
NH3
CH4
NaCl
Cl2
HCl
MgCl2
Na2O
NaOH
13.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丁烷(C4H10)有正丁烷( )、异丁烷( )两种同分异构体;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
14.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5. 断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16.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17.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铝与氧化铁反应等
18.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大部分的分解反应
19.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其中活泼金属做负极。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负极到正极。
20. Cu
Zn
稀硫酸
原电池工作原理:Cu-Zn原电池:
负极(Zn片):Zn-2e-=Zn2+(Zn片溶解)(氧化反应)
正极(Cu片):2H++2e-=H2↑(Cu片有气泡产生)(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从Zn片沿导线流向Cu片
电流方向:从Cu到Zn
2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有温度(温度越高,速率越大)、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浓度越大,速率越大)、固体表面积(粉状比块状速率大)、催化剂等。
22. H2O2分解的催化剂有MnO2和FeCl3。
23. 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24. 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①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0;②各物质的量保持恒定;③达到了该条件下该反应所能进行的最大限度;④此时,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25.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26. 石油分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27. 工业中的乙烯来自于石油的裂解,苯来自于煤的干馏。
28. 甲烷的结构式为
29.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30. 苯的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31. 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OH)
32. 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
33. 甲烷、乙烯常温下为气体
34. 苯、乙醇、乙酸常温下为液体,其中苯不能溶于水,乙醇、乙酸易溶于水。
35. 甲烷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36. 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可以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37. 乙烯可以做催熟剂
38. 苯易发生取代反应,可以发生加成,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39. 乙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易被氧化(高锰酸钾或O2),能与Na反应生成H2
40. 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有:纤维素(棉花、麻)、淀粉、蛋白质(羊毛、蚕丝)、聚乙烯
41. 乙酸具有酸性,能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取代反应)
42. 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A+B→C+D
加成反应 A+B→C
氧化反应:反应物中有O2、高锰酸钾等物质
加聚反应:nA → B
43. 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CO2,会引起酸雨的气体SO2和NO2
44. 金属冶炼的方法: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电解熔融物法︳ 热还原法︳热分解法
常见的还原剂有:H2、CO、C、Al
45. 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46.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选修1
1. 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不能水解。
2. 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有:(1)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该反应被称为葡萄糖的银镜反应。(2)在碱性、加热的的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
3. 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 6CO2+6H2O。
4. 淀粉是一种多糖,分子式(C6H10O5)n,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其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 nC6H12O6(葡萄糖)。
5. 淀粉的检验:加碘水(I2)变成蓝色。
6. 棉花、麻的成分为纤维素,其分子式为(C6H10O5)n,是一种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7. 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单位质量提供热量最多的物质。
8. 油脂在酸性或酶的作用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油脂的碱性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
9. 氨基酸的通式为 ,分子中所包含的官能团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
10.羊毛、蚕丝属于蛋白质。检验蛋白质的简单方法:灼烧有特殊气味
11.蛋白质的盐析是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轻金属盐(如:NaCl、(NH4)2SO4、Na2SO4)后,蛋白质发生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利用该反应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提纯。
12.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有铜盐、钡盐等,误食重金属离子后应喝大量牛奶解毒。
13.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称为必需氨基酸。
14.维生素按照其不同的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和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
15.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酸性和还原性,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
16.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智力元素”之称。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甲状腺内。在食物中,海带、海鱼等海产品中含碘最多。加碘盐中添加的是碘酸钾(KIO3)。
17.铁是人体中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缺铁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蛋类等。
18. 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代谢产物的酸碱性分类的。
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
所含元素
C、N、S、P等
非金属元素
K、Na、Ca、Mg等
金属元素
举例
富含蛋白质的物质
如:肉类、蛋类、鱼类
蔬菜、水果等
19.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弱碱性范围(7.35~7.45)。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由于摄入蔬菜水果偏少,一般尿液偏酸性。
20. 婴儿食品内不能加入任何着色剂。
21. 常用的调味剂有食盐、醋、味精、糖等。
22. 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既是防腐剂又是抗氧化剂。
23.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24. 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在使用之前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25. 胃酸成分为盐酸(HCl)。常见的抗酸药成分包括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其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HCO3- + H+ = H2O +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CaCO3 + 2H+ = Ca2+ +H2O + CO2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MgCO3 + 2H+ = Mg2+ + H2O + CO2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 3H+ = Al3+ + 3H2O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Mg(OH)2 + 2H+ = Mg2+ + 2H2O
26. 麻黄碱属于天然中草药,是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
27. R表示处方药,OTC表示非处方药。
28.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 (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与各成分的金属相比,其具有硬度大,熔点低的特点。
29. 金属的腐蚀可以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
30. 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的两种铁合金。
31. 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为Fe-2e-=Fe2+
32.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①改变其内部结构(如制成不锈钢);②在金属表面添加保护膜(如刷漆、涂油、加塑料膜等);③在要保护的金属上连接一块比该金属更活泼的金属(如Fe表面镀Zn等)。
33. 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Na2CO3)、石灰石(CaCO3)、石英(SiO2),普通玻璃的成分为Na2SiO3、CaSiO3和SiO2,主要成分是SiO2。
34. 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
35. 制造水泥的原料有石灰石和黏土。其主要成份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水泥具有水硬性,存放时应注意防潮。
36.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简称光纤。
37. 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38. 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种。
39. 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SO2和NO2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
SO2→H2SO4SO2+H2O H2SO3 2H2SO3+O2 = 2H2SO4
NO→HNO3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40. 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这是由于氟氯代烷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对臭氧变为氧气起催化作用。
41. SO2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NO2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42. 温室气体CO2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乱砍滥伐等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等
43. 使用石灰石对煤炭进行脱硫其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 +2CO2
44. 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
45. 装修材料的黏合剂中含有甲醛,天然大理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46. 生活污水的N、P等元素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47. 明矾[KAl(SO4)2·12H2O]是常用的混凝剂,其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 Al(OH)3(胶体)+3H+
48. 酸性和碱性废水采用中和法处理
49. 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主要用沉淀法处理
50. “白色污染”指的是废塑料制品引起的污染
51. 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右图所示的标志的含义是:可回收垃圾
中和吸附法:
将酸碱性化合物转变为离子化合物,使其溶于水,用活性碳吸附杂质后过滤,则除去了不含酸碱性基团的杂质和机械杂质,再加酸碱中和回母体分子状态,这是回收和提纯酸碱性产品的方法。由于活性碳不吸附离子,故有活性碳吸附造成的产品损失忽劣不计。
中和萃取法:
是工业过程和实验室中常见的方法,它利用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离子时溶于水而母体分子状态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通过加入酸碱使母体化合物生成离子溶于水实现相的转移而用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萃取非酸碱性杂质,使其溶于有机溶剂从而实现杂质与产物分离的方法。
成盐法:
对于非水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离子化合物,可使有机酸碱性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成盐析出结晶来,而非成盐的杂质依然留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有机酸碱性化合物与非酸碱性杂质分离,酸碱性有机杂质的分离可通过将析出的结晶再重结晶,从而将酸碱性有机杂质分离。对于大分子的有机酸碱化合物的盐此时还可以采用水洗涤除去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已经成盐且具有水溶性的杂质。对于水溶性的有机离子化合物,可在水中成盐后,将水用共沸蒸馏或直接蒸馏除去,残余物用有机溶剂充分洗涤几次,从而将杂质与产品分离。
以上三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采用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得到相当纯度的产品。
2、几种特殊的有机萃取溶剂
正丁醇:大多数的小分子醇是水溶性的,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等。大多数的高分子量醇是非水溶性的,而是亲脂性的能够溶于有机溶剂。但是中间的醇类溶剂例如正丁醇是一个很好的有机萃取溶剂。正丁醇本身不溶于水,同时又具有小分子醇和大分子醇的共同特点。它能够溶解一些能够用小分子醇溶解的极性化合物,而同时又不溶于水。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采用正丁醇从水溶液中萃取极性的反应产物。
丁酮:性质介于小分子酮和大分子酮之间。不像丙酮能够溶于水,丁酮不溶于水,可用来从水中萃取产物。
乙酸丁酯: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酯之间,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不像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从水中萃取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的化合物,因此在抗生素工业中常用来萃取头孢、青霉素等大分子含氨基酸的化合物。
丁基叔丁基醚: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醚之间,两者的极性相对较小,类似于正己烷和石油醚,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用于极性非常小的分子的结晶溶剂和萃取溶剂。也可用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的结晶和萃取溶剂。
3、做完反应后,应该首先采用萃取的方法,首先除去一部分杂质,这是利用杂质与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性质。
4、稀酸的水溶液洗去一部分碱性杂质。例如,反应物为碱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酸洗去碱性反应物。例如胺基化合物的酰化反应。
5、稀碱的水溶液洗去一部分酸性杂质。反应物为酸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碱洗去酸性反应物。例如羧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化学学习考研复试调剂,提供免费真题笔记课件教材等,为化学工作者提供学习和科研、工作等的网络交流平台 。
6、用水洗去一部分水溶性杂质。例如,低级醇的酯化反应,可用水洗去水溶性的反应物醇。
7、如果产物要从水中结晶出来,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又较大,可尝试加入氯化钠、氯化铵等无机盐,降低产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盐析的方法。
8、有时可用两种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例如反应在氯仿中进行,可用石油醚或正己烷作为萃取剂来除去一部分极性小的杂质,反过来可用氯仿萃取来除去极性大的杂质。
9、两种互溶的溶剂有时加入另外一种物质可变的互不相容,例如,在水作溶剂的情况下,反应完毕后,可往体系中加入无机盐氯化钠,氯化钾使水饱和,此时加入丙酮,乙醇,乙腈等溶剂可将产物从水中提取出来。
10、结晶与重结晶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相似相容原理。即极性强的化合物用极性溶剂重结晶,极性弱的化合物用非极性溶剂重结晶。对于较难结晶的化合物,例如油状物、胶状物等有时采用混合溶剂的方法,但是混合溶剂的搭配很有学问,有时只能根据经验。一般采用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搭配,搭配的原则一般根据产物与杂质的极性大小来选择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的比例。若产物极性较大,杂质极性较小则溶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大于非极性溶剂的比例;若产物极性较小,杂质极性较大,则溶剂中非极性溶剂的比例大于极性溶剂的比例。较常用的搭配有:醇-石油醚,丙酮-石油醚,醇-正己烷,丙酮-正己烷等。但是如果产物很不纯或者杂质与产物的性质及其相近,得到纯化合物的代价就是多次的重结晶,有时经多次也提不纯。这时一般较难除去的杂质肯定与产物的性质与极性及其相近。除去杂质只能从反应上去考虑了。
11、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与精馏的方法
这是提纯低熔点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一般情况下,减压蒸馏的回收率相应较低,这是因为随着产品的不断蒸出,产品的浓度逐渐降低,要保证产品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压,必须不断提高温度,以增加产品的饱和蒸汽压,显然,温度不可能无限提高,即产品的饱和蒸汽压不可能为零,也即产品不可能蒸净,必有一定量的产品留在蒸馏设备内被设备内的难挥发组分溶解,大量的斧残既是证明。水蒸气蒸馏对可挥发的低熔点有机化合物来说,有接近定量的回收率。这是因为在水蒸气蒸馏时,斧内所有组分加上水的饱和蒸汽压之和等于外压,由于大量水的存在,其在100℃时饱和蒸汽压已经达到外压,故在100℃以下时,产品可随水蒸气全部蒸出,回收率接近完全。对于有焦油的物系来说,水蒸气蒸馏尤其适用。因为焦油对产品回收有两个负面影响:一是受平衡关系影响,焦油能够溶解一部分产品使其不能蒸出来;二是由于焦油的高沸点使蒸馏时斧温过高从而使产品继续分解。,水蒸气蒸馏能够接近定量的从焦油中回收产品,又在蒸馏过程中避免了产品过热聚合,收率较减压蒸馏提高3-4%左右。虽然水蒸气蒸馏能提高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但是,水蒸气蒸馏难于解决产物提纯问题,因为挥发性的杂质随同产品一同被蒸出来,此时配以精馏的方法,则不但保障了产品的回收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应该注意,水蒸气蒸馏只是共沸蒸馏的一个特例,当采用其它溶剂时也可。
共沸蒸馏不仅适用于产品分离过程,也适用于反应物系的脱水、溶剂的脱水、产品的脱水等。它比分子筛、无机盐脱水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不消耗其它原材料等优点。例如:在生产氨噻肟酸时,由于分子中存在几个极性的基团氨基、羧基等,它们能够和水、醇等分子形成氢键,使氨噻肟酸中存在大量的游离及氢键的水,如采用一般的真空干燥等干燥方法,不仅费时,也容易造成产物的分解,这时可采用共沸蒸馏的方法将水分子除去,具体的操作为将氨噻肟酸与甲醇在回流下搅拌几小时,可将水分子除去,而得到无水氨噻肟酸。又比如,当分子中存在游离的或氢键的甲醇时,可用另外一种溶剂,例如正己烷、石油醚等等,进行回流,可除去甲醇。可见共沸蒸馏在有机合成的分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2、超分子的方法,利用分子的识别性来提纯产物。
13、脱色的方法
一般采用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等。活性炭吸附非极性的化合物与小分子的化合物,硅胶与氧化铝吸附极性强的与大分子的化合物,例如焦油等。对于极性杂质与非极性杂质同时存在的物系,应将两者同时结合起来。比较难脱色的物系,一般用硅胶和氧化铝就能脱去。对于酸碱性化合物的脱色,有时比较难,当将酸性化合物用碱中和形成离子化合物而溶于水中进行脱色时,除了在弱碱性条件下脱色一次除去碱性杂质外,还应将物系逐渐中和至弱酸性,再脱色一次除去酸性杂质,这样就将色素能够完全脱去。同样当将碱性化合物用酸中和至弱碱性溶于水进行脱色时,除了在弱酸性条件下脱色一次除去酸性杂质外,还应将物系逐渐中和至弱碱性,再脱色一次除去碱性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