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硫酸 > 正文

过硫酸铵哪家好

听话的大叔
正直的鲜花
2023-01-27 18:47:33

过硫酸铵哪家好?

最佳答案
贪玩的咖啡豆
痴情的信封
2025-07-15 14:28:30

供应过硫酸铵的厂家有很多,其中不错的有陕西宝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济南渊智化工有限公司、济南世纪通达化工有限公司、吴江市德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苏州市丰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它们具体为:

1、陕西宝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66年的宝鸡市化工厂。公司主要产品有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各种规格大颗粒和胶囊破胶剂过硫酸铵。

2、济南渊智化工有限公司。渊智化工主营产品包括过碳酸钠、大粒氧、大苏打、硫氰酸铵、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有机硅消泡剂、过硼酸钠、次磷酸钠、无水亚硫酸钠、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焦亚硫酸钠等。

3、济南世纪通达化工有限公司。济南世纪通达化工有限公司是济南市较大的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民营化工企业。 公司主要以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为主导,产品包括氯乙烯,异丙醇,环己醇,苯甲醇,环己胺,正己烷,甲基异丁基甲酮,环氧氯丙烷、过硫酸铵等。

4、吴江市德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吴江市德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常年生产葡萄糖酸钠、甲酸钙、甲酸钠、硫酸铵、六偏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等化工产品, 主要用于印染、皮革、化学、涂料、电镀、污水处理、油田等各行各业。

5、苏州市丰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苏州市丰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化工产品、化工原料、印染助剂、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硫酸钾。主要用于印染、皮革、化学、涂料、电镀、污水处理、油田等各行各业。

最新回答
坚强的老虎
伶俐的棉花糖
2025-07-15 14:28:30

青海民和昌泰化工有限公司是2012-08-22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海东工业园区民和县工业园。

青海民和昌泰化工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3212259502625XH,企业法人高庆山,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青海民和昌泰化工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以下项目筹建:氯酸钠、高氯酸钠、高氯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生产、销售及本企业自产产品和技术的出口业务;代理出口将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的技术转让给其他企业所产生的产品;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青海民和昌泰化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爱笑的发夹
优秀的信封
2025-07-15 14:28:30
试剂

本实验试剂较少,主要用到碱性过硫酸钾和1+9盐酸。其中主要以过硫酸钾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因不同厂家生产的过硫酸钾品质有所不同,即使同为AR级,但其中纯度仍有很大差别。所以购买的试剂应提前做试剂空白实验。使试剂对空白及检测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试剂最好现用现配。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试剂空白也会增大,影响测定。一般过硫酸钾配置后三天内使用无任何问题。一周左右空白稍高。但仍可使用。两周以上就不能使用,需要重新配置了。

玻璃器皿的清洗

实验用25mL的比色管应选择同一厂家同一批次。使用前放入酸桶(10%盐酸)浸泡过夜以去除器皿内壁附着的物质。做完实验的比色管内壁会有难以清洗的类似白色的物质附着,若清洗不净,待下次试验时,经高温混入水中,会影响试验结果。在各类酸性洗液中,盐酸效果最好。但一定不能用硝酸溶液浸泡。

消解

消解过程主要有两点注意:一是温度,二是消解时间。消解时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120—124℃间。压力1.1—1.3kg/cm。温度过低,消解不充分,实验结果偏低。温度过高,消解过度,过硫酸钾分解速度加快,水样吸光度偏高。对于消解时间,大量的实验显示消解45分钟最佳。

其他

消解后的水样有部分氮以气态形式存在于比色管内水层上方。因此,经冷却后,开盖前应用力摇晃,使管内气态氮溶回水中。避免测量结果偏低。比色时最好使用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降低比色时的误差。若用一般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应先测定所有水样在220nm时的吸光度,在测275nm时的。避免反复调节波长导致仪器的不稳定。

以上是测总氮。我也做的

闪闪的悟空
靓丽的水池
2025-07-15 14:28:30
成都化工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市场,我公司是成都化工市场与西部化工市场中的成都化工公司中专业从事化工销售的公司,与国内外大型石化.油脂.精细化工数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贸易合作关系,以厂家为后盾货源稳定;视信誉为生命,质量保证,真诚为各位客户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我公司主营涂料原料、塑料原料、循环水原料、电镀原料、洗涤原料、造纸原料、水处理原料、 橡胶原料、建筑化学品、玻璃原料、陶瓷原料、选矿助剂、食用菌原料、环保化学品、有机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油气田助剂,精细化工原料,油漆原料,建筑原料,香精香料,化学试剂,食品添加剂,乳胶漆原料,防水防火原料,有机化工溶剂,颜料染料,纺织印染原料等几十个大类1700余种常用基础化工原料,欢迎各位客户朋友双赢合作,共谋发展!

1 乙醇 乙醛 乙酸 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 乙酸钠 乙缩醛 乙腈

1 乙酰水杨酸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硅油 乙醇钠 乙炔炭黑

1 乙醇酸 一乙醇胺 乙二醛 乙二酸 乙二醇 乙二胺 乙二胺四乙酸

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 乙二醇丁醚 乙二醇甲醚

1 乙二醇乙醚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乙基纤维素 乙萘酚 乙酰乙酸乙酯

2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八溴醚 丁二酸钠 丁二酸 丁醇 丁酮 丁酸

2 丁酸乙酯 丁腈橡胶 二苯胺 二苯甲酮 二乙二醇 二丙二醇

2 二丙二醇乙醚 二丙二醇丁醚 二丙二醇甲醚 二丙酮醇 二丁酯

2 二辛酯 二甘醇 二甲胺 二甲苯 二甲基硅油 二甲基苯胺

2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亚砜 二甲醚二硫化钼

2 二硫化钼 二氯甲烷 二氯乙烷 二氯丙烷 二氯乙氰尿酸钠

2 二茂铁 二盐 二氧化氯 二氧化硅 二氧化锰 二氧化硒 二氧化锡

2 二氧化铅 二氧化锆 二乙醇胺 二乙二醇丁醚 二乙二醇乙醚

2 二乙二醇甲醚 二乙烯三胺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二萘酚

2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羟基硬脂酸 十溴联苯醚

2 十八醇 十八烯酸 十二醇 十二叔胺 十六叔胺 十八叔胺

3 大红粉 大苏打 干冰 干酪素 干燥剂 干强剂 工程塑料 工业萘

3 工业盐 已二胺 已二酸 已二酸二辛酯 已酸乙酯 马日夫盐

3 三醋酸甘油酯 三甘醇 三聚磷酸铝 三聚磷酸钠 三聚氰胺

3 三氯化铁 三氯化铝 三氯甲烷 三氯乙烷 三氯乙烯

3 三氯乙氰尿酸钠 三盐 三氧化二锑 三乙醇胺 三乙胺

3 三乙烯二胺 三乙烯四胺 三元乙丙胶 三羟甲基丙烷 山梨醇

3 山梨酸钾 山嵛酸 小苏打

4 巴西棕榈蜡 不饱和聚酯树脂 分散剂 分子筛 分散染料

4 分散松香胶 化学试剂 六次甲基四胺 六甲基二硅氮烷

4 六偏磷酸钠 六氯乙烷 木村防腐剂 木质素磺酸钙 木质素磺酸钠

4 木糖醇 片碱 壬二酸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日落黄 双酚A

4 双氰胺 双氧水 双飞粉 双甲酯 双硬脂酸铝 水玻璃 水合肼

4 水合联胺 水杨酸 水杨酸钠 水杨酸甲酯 水处理原料 水化白油

4 水晶胶 水性色浆 水溶性树脂 太古油 天然乳胶 天然脂肪醇

4 无色钴 无机原料 乌洛托品 五氧化二钒 五氧化二磷 五氯酚钠

4 元明粉 月桂酸 云母粉 中铬黄 匀染剂

5 瓜尔胶 白炭黑 白油 白乳胶 丙二醇 丙二醇丁醚 丙二醇甲醚

5 丙二醇乙醚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丙二酸 丙炔醇 丙三醇 丙酸钙

5 丙酸 丙酮 丙烯酸 丙烯腈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甲酯

5 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羟乙酯 丙烯酸羟丙酯 丙烯酰胺 布罗波尔

5 电木粉 电镀添加剂 电镀光亮剂 电镀原料 冬青油 对氨基苯磺酸

5 对苯二酚 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5 对甲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钠 对硝基苯酚 发泡剂AC 发泡调节剂

5 发兰液 甘油 甘氨酸 甘宝素 甘露醇 古马隆 加脂剂 甲苯

5 甲苯胺红 甲醇 甲醇钠 甲醛 甲酸 甲酮 甲酰胺甲酸钠

5 甲酸钙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5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硅醇钠甲基硅油

5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甲基纤维素 甲基异丁基甲酮 甲基吡咯烷酮

5 甲硼氢 立德粉 立索尔犬红 立索尔宝红 尼泊金乙酯

5 尼泊金甲酯 尼泊金丙酯 尼泊金丁酯 尼龙 平平加 卡松

5 石蜡 石墨粉 石英砂 石英粉 石膏粉 石油醚 石油助剂

5 石油树脂 石油磺酸钠 石油磺酸钡 石棉粉 石棉绒 司盘

5 四氯化碳 四氯乙烯 四甲氧基硅烷 四氢呋喃 四氢噻吩

5 四溴双酚A 戊二醛 永固颜料 玉米淀粉 正硅酸乙酯 正已烷

5 正辛醇 正钛酸丁酯 正丁醇

6 冰醋酸 冰晶石 冰片 冰乙酸 成膜助剂 虫胶片 次磷酸钠

6 次亚磷酸钠 次亚硫酸钠 次氯酸钠 导热油 低压聚乙烯 地蜡

6 地板蜡 吊白块 多聚甲醛 多聚磷酸钠 多聚磷酸锌 多乙烯多胺

6 防老剂 防水剂 防水涂料 防水油膏 防火涂料 防锈剂 防锈油

6 防腐剂 防霉剂 防冻剂 防结皮剂 防黄硅油 防焦剂 防染盐

6 仿瓷粉 光亮剂 光稳定剂 光引发剂 过硫酸钠 过硫酸钾

6 过硫酸铵 过硼酸钠 过碳酸钠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环已酮

6 过氧化甲乙酮 过氧化钠 过氧化钙 过氧化氢 过氧化二异丙苯

6 过氧乙酸 色浆(各种颜色) 色糊 红丹 红矾钾 红矾钠 红矾铵

6 红火漆 华兰 灰钙粉 交联剂 扩散剂 列克钠胶 吗啉

6 农药乳化剂 色素炭黑 杀菌剂 吐温 纤维素 纤维素酶

6 亚硫酸钠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钾 亚氯酸钠 亚硫酸氢钠

6 亚硫酸氢钾 亚磷酸三酯 亚麻油 亚硒酸钠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6 阴离子树脂

6 阳离子树脂 羊毛脂 异丙醇 异丙胺 异VC钠 异丁醇 异丁醛

6 异佛尔酮 异辛酸钴 异辛酸锰 异辛酸钾 异辛酸钙 异辛酸铅

6 异辛酸铝 异辛酸锌 异辛醇 异戊醇 早强剂 仲丁醇 仲辛醇

6 有机玻璃 有机膨润土 有机锡 有机硅防水剂 有机硅消泡剂

6 有机原料 再生胶

7 赤磷 赤血盐钠 赤血盐钾 纯苯 纯丙乳液 纯吡啶 芳烃溶剂油

7 纯碱 纯丙乳液 纺织助剂 印染原料 乳胶漆原料 肝素钠吸附树脂

7 汞 花生油酸 还原铁粉 还原剂 还原染料 间苯二酚 间苯二甲酸

7 间对甲酚 间甲酚 间二甲苯 芥酸 芥酸酰胺 抗氧剂 抗静电剂

7 沥青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邻二氯苯 卤片

7 玛瑙树脂 玛瑙粉 没食子酸 尿素 抛光膏 抛光水 吸水树脂

7 辛醇 辛酸亚锡 杨梅栲胶 皂基 皂片 助焊剂 助留剂 阻燃剂

7 阻垢剂 苄叉丙酮 呋喃树脂 吡啶

8 苯胺 苯丙乳液 苯酚 苯甲醇 苯甲醛 苯甲酸钠苯甲酸

8 苯甲酸铵 苯甲酸乙酯 苯甲酸苄酯 苯甲溴铵 苯乙烯 苯乙酮

8 苯扎氯铵 苯扎溴铵 苯酐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单甘酯

8 单宁酸 沸石粉 固化剂 固色剂 环已酮 环已烷 环烷酸

8 环烷油 环烷酸钴 环烷酸铅 环烷酸锌 环烷酸锰 环烷酸铜

8 环氧树脂 环氧固化剂 环氧丙烷 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

8 环丁砜 季戊四醇 降阻剂 降失水剂 金刚砂金属清洗剂

8 净水剂 净洗剂 凯松 拉开粉 明胶 明矾 乳化剂 乳化硅油

8 乳酸 乳酸钠 乳酸亚铁 乳酸钙 乳酸乙酯 乳糖泡柔剂

8 苹果酸 若丁 叔丁醇 叔丁基过氧化氢 松香 松香胶 松油醇

8 松焦油 松节油 夜光粉 油酸 油酸酰胺 直接染料 油溶颜料

8 油漆原料 建筑原料

9 玻璃原料 保温涂料 保险粉 泵送剂 变性淀粉 变压器油

9 标胶 烟胶 玻璃珠 玻纤布 草酸 草酸钠 草酸钾 草酸钴

9 除垢剂 除锈剂 除油剂 促进剂 氢氟酸 氟硅酸 氟硅酸钠

9 氟硅酸钾 氟化钙 氟化钾 氟化铝 氟化铵 氟化氢铵

9 氟化氢钠 氟化镍 氟化聚乙烯 氟化钠 氟里昂 氟硼酸

9 氟硼酸钠 氟硼酸钾 氟硼酸铅 氟硼酸亚锡 氟橡胶 氟锆酸钾

9 氟锆酸铵 复合稳定剂 骨胶 癸二酸 癸二酸二辛酯 活性炭

9 活化剂 活性白土 活性染料 钠基膨润土 耐火材料 耐晒染料

9 耐酸水泥 耐酸树脂 柠檬酸 柠檬酸钠 柠檬酸铵 柠檬酸钾

9 柠檬酸亚锡二钠

9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氢氧化镁

9 氢氧化锂 氢氧化锶 氢氧化铈 氢氧化亚镍 氢溴酸 氢氟酸

9 单水氢氧化锂 药用硼砂

9 染料 柔软剂 柔软片 树脂 顺丁橡胶 顺酐 炭黑 钨酸钠

9 香蕉水 香精 香兰素 荧光粉 荧光增白剂 珍珠岩 重铬酸钾

9 重铬酸钠 重铬酸铵 咪唑啉 钛白粉 钛酸酯偶联剂

10 氨基硅油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镍 氨基三甲叉膦酸 氨基树脂

10 氨基乙酸 氨三乙酸 氨水 高苯橡胶 高岭土高锰酸钾

10 高氯化聚乙烯树脂 高压聚乙烯 海藻酸钠 海泡石 海绵镉

10 钾明矾 胶体石墨 胶衣树脂 酒精 酒石酸 酒石酸钠

10 酒石酸钾 酒石酸钾钠 0酒石酸氢钾 酒石酸锑钾 绢白粉

10 绢云母 流平剂 破乳剂 破碎剂 铅粉 润滑剂 润湿剂

10 烧碱 速凝剂 桃胶 陶土 铁粉 铁红 铁黄 特白粉

10 桐油 透明红 消光粉 消泡剂 氧化铝 氧化钙 氧化铬绿

10 氧化聚乙烯 氧化铁红 氧化镁 氧化锌 氧化锑氧化铅

10 氧化铜 氧化亚镍 氧化亚锡 氧化钴 氧化铈 氧化锂

10 氧化铵 造纸助剂 陶瓷原料 造纸原料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0 珠光粉 珠光浆 栲胶 钼铬红 钼酸钠 钼酸铵 钼酸锂 氧化锌

11 蛋白酶 淀粉酶 堵漏剂 酚醛树脂 铬粉 铬酸钾 铬酸钠

11 铬酸酐 铬雾抑制剂 硅油50-10000 硅灰石粉 硅胶 硅溶胶

11 硅烷偶联剂 硅树脂 硅酸钠 硅酸乙酯 硅酸锆 硅酮 硅酸铝

11 硅酸钾 硅微粉 硅橡胶 硅脂 硅藻土 黄丹东 黄糊精

11 黄血盐钾 黄血盐钠 黄原胶 黄药 混丙醇 混丁醇 混合醇

11 减水剂 铝粉 偏硅酸钠 偏钒酸钠 偏钒酸铵 偏硼酸钠

11 铝银浆 铝银粉 铝镁合金粉 铝酸酯偶联剂 清洗剂 深铬黄

11 渗透剂T(JFC.等) 酞菁兰 酞菁绿 铜金粉 甜菜碱 甜蜜素

11 脱硫剂 脱墨剂 脱氧剂 脱漆剂 脱脂剂 维生素C 硒粉

11 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B1

11 液碱 液体石蜡 萤光增白剂 萤石粉 萜烯树脂脲醛胶

11 喹啉 羟乙基纤维素 羟基乙叉二磷酸 羟乙基纤维素 铵明矾

11 粘合剂 维生素C

12 氮酮 氮化硼 氮化钛 道路剂 短切毡 富马酸 富马酸二甲酯

12 锅炉除垢剂 锅炉清灰剂 滑石粉 缓凝减水剂 缓蚀阻垢剂

12 焦磷酸钾 焦磷酸铜 焦磷酸镍 焦磷酸钠 焦亚硫酸钠 联苯胺黄

12 硫代硫酸钠 硫化钡 硫化黑 硫化剂 硫化碱 硫化钠

12 硫化锑 硫化镉 硫化亚铁 硫酸 硫磺粉 硫磺片 硫氢化钠

12 硫氰酸钠 硫氰酸钾 硫氰酸铵 硫酸钡 硫酸钾硫酸铝

12 硫酸钠 硫酸钙 硫酸镁 硫酸锰 硫酸铁 硫酸钴 硫酸铵

12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硫酸亚铁 硫酸亚锡 硫酸镉 硫酸铜

12 硫酸镍 硫酸锌 硫脲 氯丁胶 氯丁橡胶 氯丁胶乳 氯仿

12 氯化苯 氯化铬 氯化聚乙烯 氯化铝 氯化镁 氯化钠 氯化镍

12 氯化锰 氯化铜 氯化亚铜 氯化亚锡 氯化亚砜 氯化橡胶

12 氯化钴 氯化钯 氯化苄 氯化锶 氯化银 氯化铈

12 氯化钙 氯化钡 氯化钾 氯化石蜡 氯化锌 氯乙酸

12 氯磺化聚乙烯 氯酸钠 氯酸钾 氯化铵 葡萄糖 葡萄糖酸钙

12 葡萄糖酸钠 葡萄糖酸锌 葡萄糖酸镁 葡萄糖酸钾 湿强剂

12 硝化棉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钡 硝酸铬 硝酸镁 硝酸铝

12 硝酸锰 硝酸钙 硝酸锌 硝酸铜 硝酸镍 硝酸铁 硝酸铅

12 硝酸银 硝酸铵 硝酸钴 硝酸锶 硝基甲烷 锌粉锌锭

12 硬脂酸 硬脂酸酰胺 硬脂酸钡 硬脂酸锌 硬脂酸铝 硬脂酸铅

12 硬脂酸钠 硬脂酸钙 硬脂酸镁 硬脂酸镉 硬脂酸丁酯 植酸

12 植物油酸 紫处线吸收剂 棕榈蜡 棕榈油 棕榈酸异辛酯

12 铸石粉 锂基脂 锆英 锆英粉 锆英砂

13 碘 碘化钾 碘化钠 碘化汞 碘化银 碘酸钾 蜂蜡 赖氨酸

13 锚固剂 煤油 煤焦油 锰粉 催化剂 蓖麻油 硼砂 硼酸

13 硼酸锌 硼氢化钾 硼氢化钠 塑料增白剂 塑料颜料 微晶蜡

13 微晶纤维素 锡粉 锡酸钠 新洁尔灭 新戊二醇絮凝剂

13 蒸馏水 蒽昆 溴素 溴化钠 溴化钾 溴化铵 溴化锂 溴酸钾

13 溴酸钠 溴氢酸 溴乙烷 微沫剂 群青 溶剂油 羧甲基淀粉

13 羧丙基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素 聚氨酯发泡料 聚丙烯酰胺

14 聚氨酯 聚丙烯 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钠 聚丙烯酸钾

14 聚丙烯酸树脂 聚甲醛 聚乙烯 聚苯乙烯 聚磷酸铵

14 聚氯乙烯树脂 聚四氟乙烯 聚碳酸酯 聚酯切片 聚酯薄膜

14 聚酯树脂 聚维酮碘 聚酰胺树脂 聚醚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14 聚乙烯蜡 聚乙烯醇缩丁醛 腐植酸钠 腐植酸钾 镀锌添加剂

14 镀锌光亮剂 镀镍光亮剂 镀铜光亮剂 褐煤蜡碱性染料

14 碱性玫瑰精 精甲醇 精奈 精碘 模具硅橡胶 模具胶 精炼剂

14 镁粉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钾 碳酸氢铵 碳酸钾 碳酸钡

14 碳酸钙 碳酸镁 碳酸锰 碳酸锌 碳酸锂 碳酸铜 碳酸镍

14 碳酸钴 碳酸铈 碳酸锶 碳纤维 稳定剂 酸性染料 漂粉精

14 漂白粉

15 醋酸 醋酸钡 醋酸钠 醋酸钾 醋酸镁 醋酸铬 醋酸镍

15 醋酸铜 醋酸铵 醋酸铅 醋酸锌 醋酸钴 醋酸甲酯 醋酸丁脂

15 醋酸乙烯 醋酸乙酯 醋酸正丙酯 醋酸异辛酯醋丙胶乳

15 醋酸丁酸纤维素 醇酸树脂 糊精 黄糊精 镍板 镍粉

15 橡胶原料 橡胶大红 橡宛栲胶 颜料 镉红 镉黄 樟脑

15 樟脑粉 醇酯12 增稠剂 增塑剂 增亮剂 增粘剂 增强剂

15 增白剂

16 薄荷脑 薄荷油 磺化酚醛树脂 磺化单宁 磺化褐煤 磺化煤

16 磺基水杨酸 磺化油 磺酸钠 磺药 磺酸 霍霍巴油 膨润土

16 膨化剂 膨胀石墨 膨胀止水条 膨胀剂 糖钙 糖醛 糖精

17 糠醛 糠醇 磷酸 磷化液 磷化粉 磷化表调剂磷酸钙

17 磷酸钠 磷酸铝 磷酸三钠 磷酸三钾 磷酸二氢钠 磷酸二氢钾

17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铝 磷酸二氢镁 磷酸二氢锌 磷酸二氢铵

17 磷酸氢二钠 磷酸氢二钾 磷酸氢二铵 磷酸氢二锌 磷酸氢二钙

17 磷酸氢钙 磷酸氢镁 磷酸一铵 磷酸二铵 磷酸脲 磷铬酸锌

17 磷酸锌 磷酸三乙酯 磷酸三甲酚酯 磷酸三苯酯 磷酸三甲苯酯

17 磷酸三氯乙酯 磷酸乙酯 磷酸三丁脂

俭朴的香氛
自觉的服饰
2025-07-15 14:28:30
1、凡是能带入氮的水和试剂都可能重新溶解在水样中,使测定结果偏高。

2、总氮测量中主要影响的试剂是过硫酸钾,受试剂生产厂家技术水平影响,标称为优级纯的试剂可能纯度无法达到,配置后的试剂在部分设备上使用无法进行标定或者标定不准确。

傻傻的夏天
淡定的春天
2025-07-15 14:28:30
主要区别在于作为聚合促进剂时的区别。

一、过硫酸钠:也叫高硫酸钠。外观是白色晶状粉末,无臭。能溶于水。常被用作漂白剂、氧化剂、乳液聚合促进剂。

二、过硫酸钾: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外观为白色结晶状,无气味,有潮解性。助燃,具刺激性。常被用作漂白剂、强氧化剂、照相药品、分析试剂、聚合促进剂等。

这两种过硫酸盐无论在外观,性状或用途上都有共通的地方,而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作为聚合促进剂时的区别。虽然这它们都可以作为聚合促进剂,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因为过硫酸钾的的引发效果较好,所以过硫酸钾多用于实验室中;而过硫酸钠相对来说其引发效果要差一些,但是其价格要低,所以多用于工业生产中。

东莞琪康生产和经营的过硫酸盐产品质量有保障,价格优美,是一家具有良好信誉的公司,多年来坚持以优质的服务和诚信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客户,深的客户的信赖。

坚强的西牛
妩媚的猫咪
2025-07-15 14:28:30
过硫酸氢钾是一种消毒剂,硫酸钾是肥料和食品添加剂。

指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它是一种无机酸性氧化剂。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是一种新型的活性氧消毒剂,做为第五代消毒剂,具有非常强大而有效的非氯氧化能力,其水溶液为酸性,非常适合各种水体消毒,溶解后产生各种高活性小分子自由基、活性氧等衍生物,在水体中不会形成毒副产物,安全性极高。

273K 下,以光亮的铂为阳极,在高电流密度下电解 50%左右的硫酸溶液,通过阳极氧化 HSO4,可得到过二硫酸:

2HSO4-2eH2S2O8

硫酸氢钾与过硫酸氢钾不一样。

硫酸氢钾化学式KHSO,是一种在化工领域比较常见的化学品,广泛用作防腐剂、分析剂等。

过硫酸氢钾化学式KHSO5,又称过一硫酸氢钾、单过硫酸氢钾,有极强的水溶性和腐蚀性,因其可提供超强有效的非氯氧化电势和微生物效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消毒领域,它还具有储存稳定性好、使用安全方便等特点

过硫酸氢钾是一种消毒剂,硫酸钾是肥料和食品添加剂。

指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它是一种无机酸性氧化剂。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是一种新型的活性氧消毒剂,做为第五代消毒剂,具有非常强大而有效的非氯氧化能力,其水溶液为酸性,非常适合各种水体消毒,溶解后产生各种高活性小分子自由基、活性氧等衍生物,在水体中不会形成毒副产物,安全性极高。

273K 下,以光亮的铂为阳极,在高电流密度下电解 50%左右的硫酸溶液,通过阳极氧化 HSO4,可得到过二硫酸:

2HSO4-2eH2S2O8

内向的咖啡豆
朴素的豆芽
2025-07-15 14:28:30
无污染水性涂料

 论文关键词:丙烯稀丁酯 苯乙烯 乳液聚合 预乳液 乳化剂 引发剂

论文摘要 :本文叙述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在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引发剂:过硫酸铵,存在的情况下利用连续滴加预乳液的聚合工艺,合成苯丙乳液的过程。并通过几组平行实验确定反应温度、搅拌速度、预乳液的滴速及不同时期反应时间对乳液合成及其性能的影响。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及利用测定实验产物的数据,不断对实验进行改进,尽量减小不良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温度在82-84℃,预乳液在两小时左右滴完,预乳液发生聚合的现象明显。温度50℃,强力搅拌一小时制得的预乳液的质量较好。引发剂的量应小于0.3%,用量过大乳液会发生破乳。

Abstract :This text has been narrated, styrene and acrylic acid cube ester are in the emulsifier : 12 alkyl sulphuric acid sodium, initiator: Pass sulphuric acid ammonium , is it is it add craft of getting together of the cream in advance to drip in succession to utilize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exist, formate the course of third cream of benzene. And parallel experiment confirm temperature of reacting , mix speed, cream drip speed and react time impact on the cream is formated and performance with period in advance through several group. Through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of reacting and utilizing determining the data which test the result , are improving the experiment constantly, try one's best to reduce the impact on performance of the result of the bad factor. The test shows :

Temperature, in 82-84 degrees Centigrade, the cream is dripped in about two hours in advance,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cream gets together is obvious in advance. 50 of temperature, brute force mix make one hour the quality of the cream is better in advance. The quantity of the initiator should be smaller than 0.3%, the broken milk happens in the too big cream of consumption .

Keywords: Propylene rare cube ester Styrene The cream getting together The cream in advance Emulsifier Initiator

第一章 绪论

建筑涂料的发展方向是无毒安全、节约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水性涂料和无公害低污染涂料。不断提高水性涂料的质量,开发新的品种,是巩固和发展水性建筑涂料的重要环节之一。

国外对建筑物的外墙面装饰非常重视,,经常有计划地涂装建筑物外墙,有的国家高达90%。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建筑仍然采用面砖或幕墙进行装饰,而用涂料进行装饰的还不足10%。目前使用的外墙涂料品种主要为乳胶涂料和溶剂型涂料,前者大多为苯丙、纯丙薄质乳胶涂料及厚质复层涂料;后者使用较少,但随着最近推出的低毒溶剂型丙烯酸涂料的出现,使用量有所增加。因此,大力发展超耐候性及高性能外墙涂料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苯丙乳液是胶体分散体系,具有明显的胶体化学性质,当苯丙乳液与水泥或其他颜料混合均匀后,苯丙乳粒子向浆体内分散,被吸附在其他颜料、水泥凝胶及未水化的水泥粒子的表面上。聚合物粒子封闭了水泥凝胶及未水化水泥粒子的微孔和毛细管孔,水泥进一步水化由于聚合物粒子被吸附在水泥凝胶表面上,使水泥浆体内存在足够的水分,防止了水泥的结块现象,因此苯丙乳液水泥漆具有一定的贮存稳定性。苯丙乳液实际上是由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而成,本文从最终产品的性能比考虑,选定由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共聚体系,并加入少量丙烯酸作为交联剂。反应过程按自由基加成方式聚合。

在施工后形成涂膜时,由于基材吸收了一定的水分和水分的蒸发,涂膜发生了物理机理干燥,分散于水相中的苯丙乳液水泥等复合物粒子就慢慢接近,以至相互接触。水的毛细管压力能够把分散的复合物粒子挤在一起,排列愈紧、压力就愈大,水分挥发愈快,复合物中的苯丙乳液树脂包围的水泥和填料同时呈在干硬的膜之中,构成一个三维空间,牢固结合密实的整体。

1.1 苯丙乳液聚合机理

乳液聚合的机理HarKins首先做了定性的描述了。他认为,当乳化剂溶于水时,若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则乳化剂分子聚焦在一起形成乳化剂胶束。在乳化剂溶液中加入难溶于水的单体并进行搅拌时,单体大部分分散成液滴,部分单体则增溶于乳化剂胶束中。当水溶性的引发剂加入后,引发剂在水中生成自由基并扩散到胶束中去,并在那里引发聚合反应。 HarKins将理想乳液聚合机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乳胶粒生成期

从诱导期结束到胶束耗尽这一期间为聚合第一阶段。在此阶段中,由于水相中引发剂分解出的自由基不断的扩散到胶束中,并在那里引发聚合反应,生成单体、聚合物粒子,既乳胶粒,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新乳胶粒不断产生,使聚合反应进行一个加速期。另一方面,随着放映的进行,乳胶粒的体积渐渐的增大,其表面积也随之增加,这样越来越多的乳化剂分子从水相被吸附到乳剂粒表面上,因而破坏了乳化剂与胶束间的平衡。胶束中的乳化剂分子不断补充入水相,直到转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水相中的乳化剂浓度下降到临界胶束浓度以下,胶束即告消失。此时,不再有新的乳胶粒生成,聚合体系中的乳胶粒不再变化,至此反应转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反应恒速期

从胶束消失到单体液滴消失这一期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由于胶束的消失,体系中不再有新的乳胶粒生成,总的乳胶粒数目保持不变。且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单体液滴中的单体不断扩散入乳胶粒中,使粒子中的单体浓度不变,所以此阶段聚合速率保持不变,直至单体液滴消失,聚合速率下降,反应转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降速期

从单体液滴消失至聚合反应结束为第三阶段。此阶段由于单体液滴的消失,不再有单体经水相扩散进入乳胶粒,故乳胶粒中进行的聚合反应只能靠消耗粒子中贮存的单体来维持,使聚合速率不断下降,直至乳胶粒中的单体耗尽,聚合反应也就停止。

1.2 乳液聚合工艺

生产聚合物乳液和乳液聚合物有多种工艺可供选择。如间歇工艺、半连续工艺、连续工艺补加乳化剂工艺及种子乳液聚合工艺等。对同种单体来说,若所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同,则所制造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各不相同,因此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对产品的性能要求和不同生产工艺的不同特点,来合理选择可行的生产工艺。

1.2.1 预乳化工艺

在进行连续或半连续乳液聚合中,常常采用单体的预乳化工艺。将去离子水投入预乳化罐中,加入乳化剂,搅拌、溶解,再将单体缓缓加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搅拌,得到稳定的单体乳状液。该工艺可使单体、乳化剂分散均匀,使以后的聚合过程中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乳胶粒尺寸分布较均匀,共聚物组成均一。

1.2.2 种子乳液聚合

种子乳液聚合即先制取种子乳液,然后在种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聚合,最终得到所需的乳液。种子乳液是在种子釜中制成的,其过程为:先向种子釜中加入水、乳化剂、水溶性引发剂和单体,再于一定温度下进行成核与聚合,生成数目足够大、粒度足够小的乳胶粒。然后,取一定量的种子乳液投入聚合釜中,还要加入去离子水、乳化剂、水溶性或油溶性引发剂及单体,以种子乳液的乳胶粒为核心,进行聚合反应,使乳胶粒不断增大。在聚合时,要严格控制乳化剂的补加速度,以免生成新的乳胶粒。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可以克服连续乳液聚合过程中的不稳定瞬态现象,减小了聚合过程的波动。同时,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乳胶粒直径及其分布。在单体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种子乳液的用量,可使粒径减小;而减少种子乳液的用量,则可使粒径增大。由于种子乳液中的乳胶粒直经很小,年龄分布和粒径分布都很窄,这有利于改善乳液的流变性能。另外,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可以生产出具有异形结构的乳胶粒的聚合物乳液,这将赋予聚合物乳液特殊的功能和优异的性能。

1.3 课题的意义

以上的文献综合了关于乳液聚合的机理、聚合工艺,从中我们可看出,尽管乳液聚合技术的开发始于本世纪早期,在许多聚合物的生产中己经成为主要的方法之一,每年世界上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聚合物以千万吨计,有着如此大的经济意义,如此悠久的生产发展历史工艺上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乳液聚合体系众多的影响因素,且各因素间复杂的互动效果,致使其定量的详尽的内部规律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掌握,乳液聚合的机理和动力学理论还远远落后于实践。在某种情况下提出来的数学模型,常常不能用于另一种条件和其他单体,不然就会出现很大误差。因此,对于不同的聚合体系、不同的生产操作条件都必须详细的考察各种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以求对该体系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以达到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目前对于各种乳液共聚体系的实验性研究已多有报道,在国内也有多家生产企业,虽然各种乳液的聚合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想用类似的工艺制备出性能良好的不同乳液是不可能的。若想制备一种性能良好的乳液,就必须对它的合成工艺做具体详细的研究。

苯丙乳液具有色彩丰富、美观大方、施工简便、工期短、工效高特别具有保色性;耐污染性的优点。适用外墙涂料、彩色涂料、复层花纹涂料、内墙涂料、防水涂料等建筑装饰领域。本文对苯丙乳液的聚合机理、合成工艺、影响因素及产物的性能检测作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制备出高质量的苯丙乳胶涂料具有很大的科学和经济意义。

 第二章 苯丙乳液的合成

2.1 原料

表1 各种原料

名称

级别

生产厂家

苯乙烯

分析纯

沈阳试剂一厂

丙烯酸丁酯

分析纯

北京市兴京化工厂

丙烯酸

分析纯

天津市华东试剂厂

乳化剂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

化学纯

沈阳合富化学试剂厂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分析纯

沈阳市化玻站试剂厂

引发剂

过硫酸铵

分析纯

沈阳试剂一厂

缓冲剂

碳酸氢钠

分析纯

沈阳试剂厂

pH调节剂

氨水

分析纯

沈阳市试剂三厂

2.2 合成工艺

2.2.1 预乳化阶段

将0.45g十二烷基硫酸钠、1.2g乳化剂OP-10、24g苯乙烯、24g丙烯酸丁酯在一定量水中快速搅拌混合,使之预乳,得到预乳化液。

2.2.2 主反应阶段

把0.15g聚乙烯醇(PVA)、0.09g过硫酸钾、0.15g十二烷基硫酸钠、0.3g乳化剂OP-10与一定量的水混合溶解,装到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两个滴液漏斗的多口烧瓶中,搅拌升温至75℃。加入1/3的预乳化液,控制温度在73~76℃,保温至液体呈蓝光。剩余的2/3的预乳化液和0.21g过硫酸钾、0.3g碳酸氢钠水溶液分别从两个滴液漏斗中缓慢滴入,在慢速搅拌下于1h内滴完,并在此温度下反应1h。

2.2.3 后处理阶段

升温至86~88℃,保温至无单体回流。降温至30~40℃,调pH值为8~9,过滤出料,即得苯丙共聚乳液。

2.3 实验产物性质测定

2.3.1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

在己恒重的称量瓶中,取试样1.0-1.5g(准确至0.0001g),放在105-110℃恒温干燥箱连续干燥3h时,取出称量瓶,盖上盖子,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平行测定三个样品求其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含固量=

G1一称量瓶重(g)

G2一称量瓶加试样重(g)

G3一称量瓶加恒温干燥后试样重(g)

2.3.2凝聚率和乳液聚合稳定性

乳液的聚合稳定性用凝聚率MC来表示,凝聚率山称重法获得,反应结束后,称量体系产生的凝聚物,放入烘箱烘至恒重,MC越小说明聚合过程的稳定性越好。乳液聚合结束后,用100目丝网过滤乳液,滤渣用水仔细洗涤后烘干至恒重,称其质量为W,聚合用单体及乳化剂总量为W0,计算凝聚物生成量百分比。则MC由下式计算:

MC= (W/W0) × 100%

2.3.3乳液粘度的测定

采用涂-4杯,测试温度:25℃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纯丙乳液聚合共进行三种聚合工艺

3.1.1 单体全滴加法

将所有的水、乳化剂、引发剂、助剂等全部投人三颈瓶中,搅拌、升温,将称好的单体混合后倒人滴加漏斗中,当温度升高到聚合温度时,滴加漏斗中的单体,在3h内滴定,然后恒温至转化率>98%,降温调节pH值出料。

3.1.2 种子聚合法

将水、乳化剂、助剂,5%单体投人三颈瓶中,搅拌,升温至聚合温度,反应0.5一lh后,再分别滴加剩余单体、引发剂3h滴完,恒温至转化率>98%,降温调节pH值出料。

3.1.3 预乳化法

取4/5的水、乳化剂、引发剂、助剂全部单体投人三颈瓶中,在室温下快速搅拌乳化30min,然后将1/3的预乳化液和1/5的水投人另一个三颈瓶中搅拌,升温至聚合温度,反应0.5一lh后滴加余下的预乳化液,在3h内滴完,恒温至转化率>98%,降温调节pH值出料。

通过比较,我们认为:方法(1)在反应后期转化率上升缓慢,方法(2)滴加时,引发剂与单体较难控制同步,方法(3)操作方便,后期反应较快,转化率都达到98%以上。

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表2 反应温度的影响

温度/℃

凝胶量

乳液外观

转化率/%

离心稳定性

65-75

乳白蓝光

<80

稳定

75-85

乳白蓝光

80-90

稳定

85-95

大凝

乳白色

>95

破乳

由表2可看出,当温度高于900C和低于700C时,聚合反应效果均不理想。引发剂在较低温度下分解慢,形成的活性自由基少,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反应温度过高时,反应速率过快,体系不稳定易产生凝胶和粘釜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高温下乳化剂的特性发生了变化,乳化效果变差。综合考虑,本实验分两阶段,采用不同温度聚合。前期滴加单体阶段,保持温度75-850C,使反应体系稳定;滴加完单体后再升温到85-900C进行保温,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聚合完全的时间。

当反应温度升高时,乳胶粒布朗运动加剧,使乳胶粒之间进行撞击而发生聚结的速率增大,故导致乳液稳定性降低同时,温度升高会导致乳液稳定性下降,因为非离子型乳化剂遇水时将同水分子发生缔合形成水化乳化剂分子,可使其很好的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溶液,并在乳胶粒周围形成很厚的水化层,但在反应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热运动加剧,水和乳化剂分子间缔合力减弱,会使乳胶粒表面上的水化层减薄,当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化层大幅度减薄,使乳化剂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以至于使之从水中沉析出来,溶液浊度突然升高,这一温度就是非离子乳化剂的浊点,此时乳化剂就失去了稳定作用,导致破乳。

3.3 搅拌强度的影响

表4 搅拌速度对乳液质量的影响

搅拌速度

前期

中期(升温反应期)

保温期

慢速

乳白

乳白

蓝光充足

中速

微蓝

微蓝

蓝光充足

较快速

微蓝

蓝光充足

乳白

快速

蓝光充足

微蓝

乳白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搅拌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把单体分散成单体珠滴,并有利于传质和传热。但搅拌强度又不宜过大,否则会使乳胶粒数目减少,乳胶粒直径增大及聚合反应速率降低,同时会使乳液产生凝胶,甚至招致破乳。因此对乳液聚合来说,应采用适度的搅拌。

第四章 结论

根据多组平行实验得出预乳液制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乳液质量和性能。制备预乳液时,应在反应器中先加入引发剂、乳化剂再加入单体。这样反应器中就先具备了乳液发生聚合的条件,防止单体间自聚,并在50OC 强力搅拌(大约350转/分)40分,制得的预乳液比较理想。温度对乳液的聚合影响也很大,如果控制不好将出现破乳或凝聚。由实验得出乳液聚合的最佳温度为82 OC-84 OC,当温度高于900C和低于700C时,聚合反应效果均不理想。引发剂在较低温度下分解慢, 形成的活性自由基少,反应速率慢,转化率低 ;反应温度过高时,反应速率过快,体系不稳定 ,易产生凝胶和粘釜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高温下乳化剂的特性发生了变化,乳化效果变差。预乳液的滴加速度对聚合也有影响,如果滴加过慢乳液可能会破乳,过快预乳液反应不完全,可能发生自聚。在不同时期玻璃棒的搅拌速度一定要控制恰当, 预乳化阶段和主反应阶段较快(大约350转/分) ,后处理阶段较慢(大约150转/分).本实验中乳化剂的用量控制在0.2%左右 ,引发剂控制在0.2%-0.3%,但每次制得乳液的质量都不太理想,可见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用量乳液聚合影响存在.乳液中的,酸性或碱性过强,或反应温度过高会破坏乳液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凝胶,因此应严格控制乳液的 pH值和温度。本实验中一是加人适量的NaHCO3控制乳液的 pH值。

苯丙乳液在制备过程中,内部反应及其复杂,如果反应过程中控制不当或选用的工艺、配方不合适等因素均可导致凝聚现象发生,凝聚的形态有多种,如产生一些粗粒子,或者可能在整个反应器内凝成一团。可见影响乳液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