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亚铁与盐酸反应 颜色有何变化?
由绿色变成红色。
因为硝酸中的硝酸根NO3-与H+结合形成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硝酸,会使亚铁离子(Fe2+)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方程式: 3Fe(NO3)2 + 6Hcl==2FeCl3 + Fe(NO3)3 +3NO2+3H2O
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盐酸会生成氯化铁。
[反应离子方程式]FeNO₃浓度很大时:(Fe²⁺)+2(H⁺)+(NO₃ˉ)===(Fe³⁺)+NO₂↑+H₂O
FeNO₃浓度较小时:(Fe²⁺)+4(H⁺)+(NO₃ˉ)===(Fe³⁺)+NO↑+2H₂O
反应原理:物质的氧化性与pH有关,pH越小,氧化性越强;反之则越弱。例如KMnO₄,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烯时,乙烯变为CO₂和水,其本身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用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烯时,乙烯变为乙二醇,其本身被还原为锰酸钾。
(NO₃ˉ)的氧化性也是如此,滴入盐酸后,溶液变为强酸性,(NO₃ˉ)的氧化性上升,便足以氧化二价亚铁离子,使之变为三价,但受硝酸根浓度限制,浓度低时,还原产物为NO,高时,还原产物为NO₂。
硝酸亚铁水溶液微弱水解:Fe(NO₃)₂+
2H₂O
====
Fe(OH)₂+
2HNO₃
易被氧化:9Fe(NO₃)₂+
6H₂O
====
5Fe(NO₃)₃+
3NO↑+
4Fe(OH)₃↓
扩展资料:
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酸后可以发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体生成。因为3个亚铁离子有较强的还原性,而硝酸根在没有氢离子的条件下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后面加入酸带入了氢离子,使得亚铁离子和硝酸根氢离子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而硝酸被还原成一氧化氮。
4Fe²⁺
+
NO₃ˉ
+
4H⁺
=
4Fe³⁺
+
NO↑
+
2H₂O
制备硝酸亚铁时,稀硝酸过量
Fe+4HNO₃=Fe(NO₃)₃+NO↑+2H₂O
在酸性环境下,硝酸根(NO₃ˉ)有强氧化性,与二价铁离子(Fe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Fe³⁺)和一氧化氮(NO)气体。
铁过量:3Fe+8HNO₃=3Fe(NO₃)₂+2NO+4H₂O
铁过量时,被氧化的铁离子(Fe³⁺)与铁屑(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Fe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硝酸亚铁
1、原理:
(1)硝酸亚铁本身因亚铁离子水解呈弱酸性,酸性太弱,硝酸根不能氧化二价铁。
(3)加入盐酸后,酸性增强,强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硝酸根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
3Fe2+ +NO3-+4H+=3Fe3+ +NO+2H2O
(3)KSCN遇三价铁显红色:3SCN- +Fe3+=Fe(SCN)3
2、证明硝酸亚铁是否变质的方法:取等测液少许于试管中,直接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硝酸亚铁有变质。
3、硝酸根的氧化性受溶液酸性强弱的影响,强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
如NO3-与I-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硝酸亚铁遇到盐酸之后,溶液中就含有了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就相当于溶液里面有了硝酸,于是亚铁离子将会被氧化为3价铁离子,于是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反应如下
3Fe2++NO3-+4H+=3Fe3++NO↑+2H2O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知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H + +NO 3 - +3Fe 2+ =NO↑+3Fe 3+ +4H 2 O,观察到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故答案为:黄;4H + +NO 3 - +3Fe 2+ =NO↑+3Fe 3+ +4H 2 O.
硝酸亚铁淡绿色斜方晶系,片状结晶。熔点60.5℃。易溶于水。水溶液加热变成碱式硝酸铁。冷时呈湿状态,稳定。由硝酸铁溶液用银进行还原反应制得。亦可用铁屑在低温溶解于密度1.05g/cm3以下稀硝酸,经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制得。还可将硫酸亚铁和硝酸钡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得。用于制造九水硝酸铁及其他铁盐。
H+与NO3
2-共存时就相当于硝酸,中心元素氮元素显示了强氧化性,生成+3价铁盐.
通常要浓溶液(如浓硝酸)反应才生成NO2,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在稀硝酸中NO来不及被硝酸继续氧化成NO2就生成气体了,而在浓硝酸中,还原产物NO继续被氧化成NO2
这个反应很明显是稀硝酸的参与,所以生成NO.
化学方程式:9Fe(NO3)2
+
12HCl
=
4FeCl3
+
5Fe(NO3)3
+
3NO↑
+
6H2O
离子方程式:3Fe2+
+
4H+
+
NO3-
=
3Fe3+
+
NO↑
+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