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后煮沸的作用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现象:产生气泡,固体溶解,生成气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加热煮沸的作用:
①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②加热能使气体溶解度降低,让溶解的二氧化碳能够更好地逸出。
③由于盐酸有挥发性,加热能促进氯化氢的挥发。
经过上述处理,溶液中剩下的溶质只有氯化钙,这样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钙溶液,再经过一定的结晶处理,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钙固体。
一般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二氧化碳,使指示剂的变色非常敏锐。
但也可以不加热。原因是使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饱和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正好处于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之中,以橙红色为终点即可。
有另一个别人的回答做参考:
比重1.19的盐酸就是盐酸的恒沸混合物,低于这个比重的盐酸在蒸馏时,水和氯化氢都在蒸发,但是以水的蒸发为主,盐酸的浓度不断提高,达到恒沸混合物的比例时,就按照这个比例同时蒸发.
酒精的蒸馏,也是这样,也是最后达到恒沸混合物的比例.
1、盐酸的作用
a、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是染色分子容易进入细胞内。
b、促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与DNA分离,便于细胞核中DNA被甲基绿染上颜色。
2、水浴加热的作用
增加染料分子的运动速率,促使染料分子快速进入细胞与DNA和RNA结合,从而促进染色反应快速进行而使效果更明显。
扩展资料: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30℃水浴保温5min,作用为配合盐酸水解,盐酸浓度,水浴温度和保温时间都会影响水解效果,如水解度过低会影响后面染色效果,解度过高则会严重破坏细胞结构,干扰DNA和RNA观察;
盐酸水解的作用是"加速"和"有利于",该步骤可以省略,但会增加染色环节时间。
水解当中,主要是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起作用。
烘干的作用:
利于细胞贴在载玻片上,而不至于在水解和冲洗装片的过程中滑入溶液中(杀死细胞并不是烘干的本质意图)。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腌制时间和食盐用量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由于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因此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5)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答案为:
(1)杀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数量
(2)无氧呼吸 细胞质
(3)温度 腌制时间 食盐用量
(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5)盐酸酸化 玫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