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成份里激素的化学名称叫什么?
里面有化学名称的都不是激素,比如说所有的醇类和甘油主要都是保水剂,糖类和一部分醇类都是润滑剂,柠檬酸,氢氧化钾,EDTA都是酸碱度和离子调节剂。激素恐怕藏在那些不知所谓的提取物里。如果害怕就不要用,保持好的心情也是美容的一部分。
铅,汞,砷等重金属在化妆品中禁用。即使个别不法商家使用了这些成分,也不会写在包装上。
一般会添加在化妆品中的金属元素,如钾,钠,镁等,会以盐或氧化剂的形式加入配方,直接就能从名字里看出来,比如EDTA二钠,这是螯合金属的山梨酸钾,这是防腐剂钛白粉,防晒
扩展资料
美容护肤品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类:无机重金属(包括砷),化妆品稳定剂,有机溶剂,香料,抗生素以及激素等。常见护肤品成分与其毒副作用: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它被化学家称为“必需的恶魔”,会形成不建全的角质层,加速细胞老化,影响DNA,阻碍美容成分的功效发挥,在乳腺癌样品中也发现了防腐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卸妆洁面用品及起泡物品中的泡沫成分洁净功能强,起泡力大,价格低廉,但是由于其有过度去脂力,从而会使皮肤越用越干,粗糙,发炎,降低皮肤抵抗力。
果酸“氢氧酸”:美白祛斑成分长期使用令角质层变薄,皮肤失去保护能力。
胎盘素/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动物萃取物,大分子物质,皮肤很难吸收,有可能会有感染其他病毒的机会。
?类固醇激素:导致皮肤色素改变。
重金属(如铅,砷,汞等):在肝肾等部位沉积,造成神经紊乱。
立竿见影护肤品常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不要轻信美容师所谓的“深度护肤”,“效果神效”的宣传。据介绍,能立竿见影产生作用的护肤品,通常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一些好的护肤品,其效果则是慢慢显现的。如盲目购买过度保养,或者使用护肤品不当,都会对肌肤造成伤害。
常见护肤品成分与其毒副作用:
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 它被化学家称为“必需的恶魔”,会形成不建全的角质层,加速细胞老化,影响DNA,阻碍美容成分的功效发挥,在乳腺癌样品中也发现了防腐剂。
2、“十二烷基硫酸钠”: 卸妆洁面用品及起泡物品中的泡沫成分 洁净功能强、起泡力大、价格低廉,但是由于其有过度去脂力,从而会使皮肤越用越干、粗糙、发炎,降低皮肤抵抗力。
3、果酸“氢氧酸”:美白祛斑成分 长期使用令角质层变薄,皮肤失去保护能力。
4、胎盘素/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动物萃取物,大分子物质,皮肤很难吸收,有可能会有感染其他病毒的机会。
5、类固醇激素:导致皮肤色素改变。
6、重金属(如铅、砷、汞等):在肝肾等部位沉积,造成神经紊乱。
扩展资料:
普通化妆品的成分中,一般都含有酒精,其实它对我们的皮肤是有很大的害处的。
1、酒精具有超强的渗透力,能渗透到细胞体内,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使细胞脱水,皮肤就会渐渐失去弹性。
2、酒精具有高挥发性,在带走皮肤热量的同时也带走了皮肤的水分,使皮肤的天然保湿能力及买免疫力降低,造成皮肤干燥,粗糙,皮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皮肤将会更快衰老。
3、含有酒精的化妆品涂在皮肤上之后会有光敏反应发生,导致皮肤色素加重,产生难以逆转的斑点。
4、由于细胞的适应性,在长期使用含有酒精的化妆品后,皮肤细胞就会对酒精产生依赖,而对不含酒精成分的化妆品产生排斥。
5、酒精会麻痹细胞,使细胞难以区分营养物质的优劣,从而会吸收一些对皮肤有害的物质,例如铅,汞等有害物质,让皮肤不再健康。所以,提醒大家最好不要买含有酒精的化妆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护肤品_
sls是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十二烷基硫酸钠又称月桂醇硫酸钠(SodiumLauryl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钠是最早开发的合成洗涤剂之一,十二烷基硫酸钠具有起泡性能好、去污能力强等特点。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也是洗洁精的主要成份。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也是洗洁精的主在成份,十二烷基硫酸钠还常用于DNA提取过程中,使蛋白质变性扣与DNA分开,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发泡剂还常用于牙膏、肥皂、沐浴乳、洗发精、洗衣粉,以及化妆品中。一些个人护肤品和清洁用品中都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一段时间里,十二烷基硫酸钠被传可能致癌,但是经过美国化妆品及卫浴、芳香剂协会进行了澄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二烷基硫酸钠
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全成分标识。
1、根据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的规定 ,从2010年6月17日起,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和进口报检的化妆品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配方中加入的所有成分的名称。
2、全成分标识包括所有在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化妆品,如护肤品、彩妆、洗护发产品、头发定型产品(啫哩、发胶、发泥、定型喷雾和摩丝等)、染发产品、烫发产品、牙膏和漱口水等。
3、全成分标识的成分表中,成分名称应按加入量由多到少排列。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中占的比重越大。
4、另外,全成分标识中,成分加入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排列不按先后顺序。所以,在全成分表中,最后的几个成分之间可能并没有加入量多少的关系,也就是说基本起不到功效性作用。
5、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香精香料统一以香精标注在全成分表中,色素则以着色剂的编号或者中文名称标注。
二、通过熟知单一成分了解产品对应功效
舒缓:你选择的产品中就要有对应的安全的舒缓成分。(积雪草苷、神经酰胺、没药醇、卵磷脂、牛油果树、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甾醇等。)
保湿:你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透明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牛油果树、矿物油、尿囊素、矿物元素等。)
美白:你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这些成分(VC、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光果甘草提取物、熊果苷等。)
抗衰老:你选择的保养品中应该含有(视黄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胜肽、氨基酸肽、玻色因、神经酰胺、大豆异黄酮、多酚等)
三、如果一款产品中植物提取成分排在卡波姆、黄原胶(增稠剂)、苯氧乙醇(常用防腐剂)这些防腐剂和乳化剂之后,那它所起到的作用就基本可以被忽略,只能被理解是一种宣传概念或是噱头;
反之,如果植物提取成分在成分表中的位置远远前于防腐剂和乳化剂,那添加了这个浓度植物提取成分的保养品就基本可以起到成分本身诉求的护肤作用。
扩展资料:
错误的标注
经常关注护肤的仙女们应该有注意到,化妆品的很多成分都不只一个名字,比如玻尿酸、果酸、A醇、VC等,这些都是成分的昵称,或者是我们生活中约定成俗的叫法,并不是该成分真正的名称,所以在成分表中压根找不到他们的身影。
国家规定,中文标签中的成分名称必须按照国际通用命名方式进行命名。比如下面的一些常见的成分:
如果有小仙女在产品的成分表中发现了某种成分的昵称,那就要注意了,这个产品基本可以判定是违规的,甚至不是正规品牌。
如果成分表中出现“美白因子”、“保湿因子”等字眼,那更要小心了,这是绝对的错误,这样标注是不可能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核的,你却买到了, 那这个产品应该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但是,成分表中标注“香料”,是完全没问题的,国家允许此类成分直接以“香料”标注。
需要注意的是,化妆品中添加的香料、香精一般都是人工合成,是一种很多成分的合成品,不是单一的成分(除非是天然香料,相当的昂贵),对皮肤的致敏风险比较高,建议尽量避开含香精香料的护肤品,尤其是皮肤屏障脆弱的仙女们。
浓度高不高,看排序
化妆品的成分表中各成分的顺序不是顺便排的,是依据其浓度高低进行顺位排序,当成分浓度低于1%的时候,可以随机排列。
对于大多数产品而言,水类和多元醇(一般是丁二醇、甘油、丙二醇、戊二醇)构成了基底成分,所以在产品中,这两类成分的浓度一般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其排名是非常靠前的,一般都会排在第一二三位。
除了看有效成分的浓度,成分表中也能很容易看到一些致敏风险较高成分的浓度,比如乙醇(酒精),酒精对皮肤有刺激性,干皮、敏感肌肤建议慎重选择。
参考资料:凤凰网-1分钟教你看护肤品成分表
护肤品中的有害成分:
1、云母
云母、石英(水晶)、滑石、奈米二氧化钛这些成分如果被用于粉饼或者喷雾中可能会产生危害,因为其细小的颗粒状很容易被人体吸入,对肺部产生影响。
对皮肤的危害:长期下去,可能造成肺部疾病,如尘肺病等。
2、矿物油
很多人认为矿物油无害,但是矿物油也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物,成本低廉,容易大量制造。将矿物油添加到保养品中,是因为它的延展性好,同时可作为抗静电剂、柔润剂、溶媒、溶剂,矿物油虽然不能直接改善皮肤的干燥状况,但可以增加滋润感,并在皮肤表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膜,有很好的封闭性保湿效果,加之矿物油不溶于水,有助于保养品防水防汗,增加持久性。
对皮肤的伤害:矿物油的一大罪状是会堵塞毛孔,油性或混合性偏油肌肤用后可能引发痘痘和炎症,长期使用能够沉淀到肌肤中,是细胞变性等。
3、合成香料
为了提升使用时的感官享受,吸引那些无知又喜欢香气味道的人们,越来越多的保养品努力向香水看齐,因而添加了很多种的化学香料。添加到保养品中的香料95%都是合成的,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虽然闻起来舒适怡人,但其中的化学物质受到光照、温度、空气及金属离子等影响时,肯定会发生反应,对皮肤形成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不利于肌肤健康。
对皮肤的伤害:长期使用添加合成香料的护肤品,会人体皮肤产生刺激作用有些甚至引起皮肤水肿、瘙痒、斑疹等症状。
4 、二苯甲酮
许多防晒霜、唇膏和其他标有防晒系数(SPF)的化妆品均含有二苯甲酮和水杨酸辛酯,这些成分可能造成荷尔蒙分泌异常。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二苯甲酮可能与女性早熟、男性低精子活性不孕症等相关,二苯甲酮是一种常见的防晒成分,可以有效抵抗阳光中的有害紫外线。
对皮肤的危害:防晒霜以及其他含有二苯甲酮的美容产品可以被皮肤吸收,并且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二苯甲酮会模仿雌激素的功能,从而导致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加。
5、甲醛
甲醛由于亲水性好、杀菌效率高、价格低廉等因素,常被充当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如洗发香波、沐浴露、头发定型剂、指甲油等。低浓度的甲醛主要会造成皮肤过敏、咳嗽、多痰、恶心等,同时,甲醛能够抑制汗腺分泌,使皮肤干燥。
对皮肤的伤害:甲醛对还可能使人体肝、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出现异常。
参考资料:人民网-10种化妆品成分最危险
k12是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或k-12十二烷基硫酸钠,又称AS,简称SDS,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别名:椰油醇(或月桂醇)硫酸钠、K12、发泡剂等k12 或k-12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结构式为CH3(CH2)11OSO3Na,分子量288.39。白色至微黄色粉末,微有特殊气体,表观密度0.25g/mL,熔点180~185℃(分解),易溶于水,HLB值为40.无毒。
性能: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溶于水,对碱和硬水不敏感。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是一种无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生物降解度>90%。用途:用作乳化剂、灭火剂、发泡剂及纺织助剂。
k12的操作注意: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1、分子结构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式为C18H29NaO3S,分子量:348.48;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式为C12H25SO4Na,分子量:288.38。
2、化学性质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碱,稀酸,硬水化学性质稳定,能与强酸建立平衡体系;磺基中的羟基也可被氯原子取代,生成磺酰氯;在强酸催化下,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水共热,可脱去磺基。十二烷基硫酸钠易溶于热水,溶于水,溶于热乙醇,微溶于醇,不溶于氯仿、醚,化学性质稳定。
3、应用范围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主要应用于洗涤剂、乳化分散剂、抗静电剂等;十二烷基硫酸钠广泛用于牙膏、香波、洗发膏、洗发香波、洗衣粉、液洗、化妆品和塑料脱模,润滑以及制药、造纸、建材、化工等行业。
扩展资料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性质
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碱,稀酸,硬水化学性质稳定;
2、能与强酸建立平衡体系:
R12-Ph-SO3Na+HCl⇌R12-Ph-SO3H+NaCl
3、磺基中的羟基也可被氯原子取代,生成磺酰氯:
3R12-Ph-SO3Na+PCl3-----→R12-Ph-SO3H+NaCl(~200℃)
4、水解反应是磺化反应的逆反应。在强酸催化下,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水共热,可脱去磺基,反应的实质是H+作为亲电试剂进攻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
3R12-Ph-SO3Na+H2O----→R12-Ph+NaHSO4(~200℃,H2SO4)
十二烷基硫酸钠作用
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微粘物,工业上常用于洗涤剂和纺织工业。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与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伍性好,具有良好的乳化、发泡、渗透、去污和分散性能,广泛用于牙膏、香波、洗发膏、洗发香波、洗衣粉、液洗、化妆品和塑料脱模,润滑以及制药、造纸、建材、化工等行业。
【用途一】用作洗涤剂和纺织助剂,也用作牙膏起泡剂、矿井灭火剂、乳液聚合乳化剂、羊毛净洗剂等
【用途二】用作阴离子型表面活化剂、乳化剂及发泡剂
【用途三】GB 2760-96规定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发泡剂;乳化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于蛋糕、饮料、蛋白、鲜果、果汁饮料、食用油等。
【用途四】用作药物、化妆品、合成树脂的乳化剂。牙膏、灭火器的发泡剂。用作丝毛类精品织物的洗涤剂。金属选矿的浮选剂。
【用途五】用作洗涤和纺织助剂,也用作牙膏发泡剂,灭火泡沫液,乳液聚合乳化剂,医药用乳化分散剂,洗发剂等化妆制品,羊毛净洗剂。
【用途六】生化分析,电泳,离子对试剂
去垢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离子型去垢剂,可使细胞膜崩解,与膜蛋白疏水部分结合并使其与膜分离,高浓度的SDS还可以破坏蛋白质中的离子键和氢键等非共价键,甚至改变蛋白质的构象。这一特性常用于蛋白质成分分析的SDS凝胶电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烷基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