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能反应变成葡萄糖吗,为什么
不行,发酵是反过来,可将葡萄糖变成乙醇。(酵母,无氧,得到最高浓度16%的乙醇)
生化上,乙醇在体内只能代谢成乙酸,之后结合成乙酰辅酶A,所以很难转化为糖,请参考糖异生。
化学纯合成上...非要强行合成必然是可以的,然而这么做根本没意义。
我觉得应该不是那样的。酒精转化为糖的反应,酒精是c2h5oh,最简单的葡萄糖为c6h12o6,在那种情况下应该没那么容易。
酒精为有机物,如果说他加的是某种糖的溶液,相似相溶原理,可能是糖的浓度比较大,让你感觉不到酒精的味道了。
以上只是个人认为,有可能不对,供楼主参考
两者不发生反应,两者同为有机物中的非极性物质,不会反应。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不导电的液体。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学名是乙醇,分子式C2H6O。凝固点-117.3℃。沸点78.2℃。能与水、甲醇、乙醚和氯仿等以任何比例混溶。有吸湿性。与水能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点78.15℃。乙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引起爆炸,爆炸极限浓度3.5-18.0%(W)。酒精在70%时,对于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也可以作防腐剂,溶剂等。处于临界状态时的乙醇,有极强烈的溶解能力,可实现超临界淬取。由于它的溶液凝固点下降,因此,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可以作防冻剂和冷媒。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糖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经人体吸收之后马上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体能量。
葡萄糖化学式 C6H12O6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 CH2OH(CHOH)4CHO
麦芽糖,蔗糖的化学式C12H22O11
汤粉为单糖 二糖和多糖 (主要化学成分都是C H O)
单糖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 五碳糖有核糖(C5H10O5)和脱氧核糖(C5H10O4)
六碳糖有葡萄糖和果糖 化学式均为C6H12O6
二糖有蔗糖和麦芽糖和乳糖 蔗糖和麦芽糖化学式均为C12H22O11
酒精的化学式(C2H5OH)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cf5dd0b665ce050876321320.html?from=related&hasrec=1
小分子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一般是离子和有机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之类的)
葡萄糖: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而乙醇分子中只含有1个羟基,且没有醛基(或羰基),所以乙醇不是糖。
回答你的补充内容:
乙醇可以由糖类物质制取(见下面方程),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就是糖:
C6H12O6------>2C2H5OH+2CO2
葡萄糖...............乙醇
如同乙醇可以由乙烯制取(见下面方程),但乙醇也不属于烯烃一样。
C2H4+H2O------>CH3CH2OH(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条件:加温加压催化剂)
不过乙醇既然能由糖类发酵制得,至少可以说明这样一点:乙醇和糖类物质的元素组成相似(糖含C、H、O,乙醇也含C、H、O)
1、用乙醇(80%~85%)提取待测样品的还原糖。
2、用水(甚至用冰水)或稀乙醇(10%)提取时,可溶性淀粉均能和还原糖一起溶解。
3、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Cu2+,Hg2+,Ag+等)还原,而糖本身被氧化成各种羧酸类化合物。
这就是高效率液态发酵法。不过成本略高容易发酵过度。取一个灭菌的玻璃瓶装入无菌的糖水,酒精发酵过程实质是酵母菌将糖发酵生成乙醇的代谢过程。可以四分水一份糖,加入10%的酵母。发酵温度以32~34℃为好,时间一般为12小时左右。后期糖浓度下降缓慢,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减少,发酵作用逐渐减弱,温度下降控制在30~32℃,需要40小时左右。
酵母数量相对较少,利用糖化醪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溶解氧迅速增殖,糖化酶继续缓慢地进行糖化,将残余淀粉和糊精转化成糖,发酵作用不强,酒精和二氧化碳生产;量少,糖分消耗较慢,温度上升缓慢,外观发酵平静,一般为10小时左右。
液态发酵多见于食用酒精的生产,原料(通常为玉米)粉碎后加水制成糊状,使用纯的淀粉酶、糖化酶快速反应将”糊“降解成”糖水“,再使用这个”糖水“接种纯种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发酵好后使用专用的蒸馏设备进行蒸馏得到纯度很高的酒精。该方法工艺简单,发酵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产品纯度高。
酵母菌主要存在于果实、采收器具、动物咬啮过的果实部分及酿酒用的器具中。以葡萄酒为例,把葡萄采收后存放在木桶中,其中的酵母菌即可利用葡萄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糖类、维生素、蛋白质及脂肪而生长。酵母菌分解葡萄中的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产生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而且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香气物质,如高级醇、酯类、脂肪酸及其它的特殊物质,形成香气及口味复杂的葡萄酒。
酒类的酿制是否单靠酵母菌的作用就可以完成呢?答案有时是否定的。虽然酿酒用的酵母菌会利用简单的糖类,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及乳糖等,直接把水果酿成各种水果酒,但是若原料是米、麦、高粱等谷物,其中的糖类属淀粉类多糖时,酵母菌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这时就需要霉菌(Fungus),如曲霉菌、根霉菌及毛霉菌等的作用。
霉菌可以产生多种酵素,如淀粉酶、蛋白酶、及纤维酶等,可分解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及原料外层的种皮等,产生简单的糖类、氨基酸及核酸等物质,提供酵母菌的生长。所以在亚洲地区的传统酒类,如中国的绍兴酒、高粱酒及日本的清酒,都是使用霉菌及酵母菌共同发酵生产的谷物酒。这种霉菌及酵母混在一起的菌种称之为酒曲。现在可以在传统市场买到的白曲(又称酒药),就是酒曲的一种。
其它利用淀粉原料制造的酒类,包括以大麦做成的啤酒及以马铃薯制成的伏特加。啤酒是利用麦子发芽时所产生的酵素,进行淀粉等大分子的水解,并利用酵母菌产生酒精及其它风味物质。在酒精发酵后期或熟成期间,会有乳酸菌或产膜酵母菌参与,产生更多的风味物质如乳酸及各种香味物质如醛类、醇类及酯类等,进一步提供酒的风味而制成各式发酵酒如葡萄酒、啤酒、清酒及绍兴酒等。
发酵酒再经由蒸馏可制成含高量乙醇(一般在 40% v/v 以上,其中 40% v/v 代表溶质体积占全部体积的百分比是 40%)的蒸馏酒,如威士忌、白兰地、高粱酒及烧酒等。此外,浸泡不同原料如中药、水果及香草植物等,在发酵酒或蒸馏酒中,再经一段时间熟成,则可制成再制酒如蔘茸酒、五加皮、梅酒、龙眼酒、荔枝酒及杜松子酒等。
酒的成分相当的复杂,包括水、醇类、酯类、有机酸类、多元酚类、糖类、含硫化合物等。随着各种成分及含量的不同,产生许多样式不同的酒。
影响酒品中成分的因素包括原料种类、气候、原料栽种方法、加工方法及使用菌种等。如何酿造一种令人喜爱的好酒呢?在中国的酿酒业中,自古流传的一句名言:「曲为酒之骨,粮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意思就是说酿酒所使用的菌种、原料以及水是影响酒品质的三大要素,有好的菌种、原料以及水,再配合优良的加工技术,才可以酿造出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