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鱼塘放多少硫酸铜,附硫酸铜的使用方法
一亩鱼塘放多少硫酸铜通常需要根据水温而定,在天气比较炎热的夏季使用时,硫酸铜的使用量不宜超过300g/亩,温度越高,该药剂的毒性也就越高。硫酸铜具有防治鱼病、杀菌消毒、控制有害藻生长的作用,但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药物量过大而导致鱼类中毒。
一、一亩鱼塘放多少硫酸铜
1、1亩鱼塘需要使用多少硫酸铜一般需要根据水温而定,在炎热的夏天使用时,1亩的使用量不宜超过300g,因为铜离子的毒性与水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毒性也就越高,容易对水产物造成影响。
2、当硫酸铜被水中的生物吸收后会与生物体内的多种酶类及活性的物质相结合,从而生成难溶的物质,使得酶以及活性物质失去活性,破坏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生化反应,从而导致生物死亡。
3、硫酸铜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具有防治鱼病、杀菌消毒、控制有害藻生长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鱼类造成伤害,比如当使用了过量的硫酸铜时,就会导致鱼类中毒,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用量。
二、硫酸铜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
(1)药浴:用硫酸铜8mg/L+漂白粉10mg/L药浴15-30分钟能防治由鳃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原生动物引起鱼类疾病。
(2)渔具消毒:一般用20mg/L硫酸铜溶液浸泡渔具30分钟,能够杀灭原虫。
2、使用注意事项
(1)在硫酸铜中含有铜离子,而铜离子又会蓄积在鱼类的体内,从而产生副作用,因此不能连续使用该药剂。
(2)当水体呈碱性时应慎用硫酸铜,避免两者形成氧化铜后将鱼类毒死。当水质比较肥时,可适当的提高硫酸铜的用量,但最高的用量以1mg/L为限。
(3)部分寄生虫不能用硫酸铜进行防治,比如当用硫酸铜治疗小瓜虫,不但不会将其杀灭,而且还会促使它大量繁殖,因此在使用硫酸铜时需要先观察鱼塘中的寄生虫是否能用该药剂进行治疗。
鱼塘硫酸铜一般可用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来解毒,常用硫代硫酸钠来降解氰化物的毒性以及杀虫剂的毒素,但是不能在水体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使用该药物,因为会加重水体缺氧的情况,影响鱼类的生长。而在使用硫酸铜时,也不能在水温比较高的时间段里使用,因为水温越高,该药物的毒性就越强。
一、鱼塘硫酸铜用什么解毒
1、鱼塘硫酸铜一般可用硫代硫酸钠来解毒,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它在水产养殖中的用途比较广,常用它来去除水中的余氯、降解氰化物的毒性以及杀虫剂的毒素,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能在水体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使用,因为此时使用会加重水体缺氧的情况,对鱼类造成伤害。
2、硫酸铜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对鳃隐鞭虫、鱼波豆虫、午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中华鳋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还能将池塘中的青泥苔、水网藻、椎形螺等生物杀死,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能将它与生石灰同时使用,因为会降低药效,或者导致药物失效。
3、使用硫酸铜的时间一般可选在下午4-6点,不能在鱼浮头、水温比较高的时间段里使用,因为该药物中铜离子的毒性与水温呈正相关,水温越高,毒性也就越强,因此在天气炎热的夏季使用时需要适当的减少药量。
二、硫酸铜多久用一次
1、硫酸铜多久用一次一般需要根据水质以及病害情况合理施用,通常没有时间规定,但是不能连续使用该药物,因为它里面含有的铜离子会蓄积在鱼类的体内,从而对鱼类产生副作用。
2、在防治由鳃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类疾病时,可将硫酸铜与漂白粉合理搭配后进行药浴,用法为硫酸铜8mg/L+漂白粉10mg/L,药浴15-30分钟。也可用硫酸铜对渔具进行消毒,一般用20mg/L硫酸铜溶液浸泡渔具30分钟,能够将原虫杀灭。
3、不能将硫酸铜用在小瓜虫的身上,因为该药剂会促使小瓜虫大量繁殖,反而造成了反效果,所以在防治寄生虫的时候,需要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合理用药。
一、鱼塘有水有鱼怎么消毒鱼塘有水有鱼的话,可以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这种药物是目前主流的消毒剂,不仅效果好,而且用量低,还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也可以采用挂袋进行消毒,在鱼池的食场架上挂上3-6个袋子,里面装入5克的硫酸铜和2克的硫酸亚铁,挂袋要挂三天,每天最好换一次药。
二、消毒剂用什么好1、生石灰:生石灰是比较常用的消毒剂,通常在清塘的时候使用。它遇水会变成强碱,而且还会散发热量,从而起到杀菌的效果。用药的量要看有没有水,没水的话,每亩用70-80千克即可,有水的话每亩每米要用100-150千克。
2、漂白粉:漂白粉和生石灰类似,都是用来清塘的消毒剂,本身的效果也很不错,而且相较于生石灰而言用量更少一些。不过它的稳定性差一些,保存的难度更高,既要避光避热,又要防止潮湿,不然它都会失效。
3、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属于新型消毒剂,用量不多,而且效果很好,可以将微生物的蛋白质分解,从而将其消灭,不仅可以杀菌,还对藻类和原虫等有效,通常使用的浓度要控制在0.5-2ppm左右。
1.漂白粉挂篓法。养鱼的池塘,食场一般用竹竿搭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食台架,挂篓按食场的大小而定。一般每个食场挂3-6只,每只竹篓中装漂白粉3-5克(可用塑胶袋装漂白粉,用针尖刺破几个小孔让水进出),挂在食台架周围,竹篓稍露出水面。竹篓挂好后,将饲料放在食台架里,每次连挂3-5天,每天换药一次。
2.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法。在鱼池食场架上挂袋3-6只,每只袋装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每次挂药3天,每天换药一次。布袋要求细密,使药液不会很快消失,至少延续8个小时溶解完,才符合标准。
鱼塘本身的水量很大,因此靠升温换水的方式治疗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往塘中下药。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呋喃西林、红霉素、硫酸铜以及黄粉等。用漂白粉的话,浓度为1ppm,呋喃西林的浓度为1.5-2ppm,红霉素为0.3ppm,硫酸铜的浓度为0.5-0.7ppm。
二、鱼鳞烂了是什么病1、腐败病:腐败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病的鱼儿体表局部会发炎充血,而且还会脱鳞,鱼鳍基部会充血,顶端还会腐烂,鳍盖会出现红斑,严重时还会露出鳍盖骨。这种病一般在春末夏初高发,病鱼游动缓慢,经常独处。
2、烂鳍病:鱼儿患上烂鳍病后,鱼鳍会变得破损,而且还会失去光泽,腐烂的地方会有异物,透明的鳍叶会变白,而且白色还会逐渐扩大,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它的鱼鳍残缺,甚至无法舒展。这种病多发夏季,可用食盐治疗。
3、鳃病:鳃病是由于细菌侵入鳃丝导致的,患病的鱼儿行动迟缓,而且也没什么食欲,身上的颜色暗淡,鳃丝会发白,还会腐烂脱落。另外,寄生虫寄生在鳃部,也会出现同样的病症。前者要用呋喃西林治疗,后者则用高锰酸钾治疗。
4、立鳞病:立鳞病也叫松鳞病,鳞片会立起来,看上去像松果一样。这种病一般在水温较低的时候容易患上,后期腹部膨大会失去平衡,很快还会病死。一般要用呋喃西林、抗生素治疗。
硫酸铜可用于防治鱼病,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盐沉淀,因而有较强的杀病原体的能力。对鳃隐鞭虫、鱼波豆虫、午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双身虫、中华鳋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同时又能杀灭池塘中的青泥苔、水网藻、湖靛、椎形螺等,因而硫酸铜是各养殖场必备的良药。然而,若不能正确使用,会收到不良的效果,甚至使鱼中毒死亡。
【注意事项】
1.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时务必准确。因为硫酸铜的安全范围较小,一般情况,浓度应控制在0.7ppm(即每立方米水体用约量为0.7克),若浓度低于0.5ppm,杀虫效果较差,浓度高于1ppm,鱼就有中毒死亡的危险。
2.防止失效。硫酸铜不易溶于水,人们常用热水溶解,但温度不易高于60℃,否则会分解失效。
3.根据水质情况,增减药量。因为水中溶解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及多羟基化合物能与硫酸铜形成复合物,降低硫酸铜的毒性。因此,若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可适当加大药量,反之,减少药量。同时不要在早晨鱼浮头和上午水温较高时施药,最好在下午4时~6时使用。
4.刚洒过豆浆的池塘不要马上使用硫酸铜,因为豆浆的蛋白质,能与硫酸铜结合,而使硫酸铜失效。
5.使用过福美砷的渔池,要等福美砷药性消失后才能使用硫酸铜,因为铜离子遇福美砷时能将砷析出,而砷是剧毒物质,可使鱼中毒死亡。
6.用硫酸铜杀灭“湖靛”的池塘,要防止“湖靛”死后分解消耗大量氧,使池水缺氧,所以用药后,要加强观察,若发现缺氧应立即加注新水或用增氧机增氧。
7.小瓜虫病禁用硫酸铜治疗,因为硫酸铜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刺激小瓜虫大量繁殖,加重病情。
8.发生卵甲藻病的池塘不能用硫酸铜治疗,因为该池塘的水呈酸性,用药后,会很快增加池水的酸性,使鱼难以忍耐而致死。
9.硫酸铜常与硫酸亚铁合用,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尤其是中华鳋寄生时,如单用硫酸铜就杀不死,只有与硫酸亚铁合用才有效。
鱼塘消毒可以用单独用生石灰浆或漂白粉消毒,也可以混合一起消毒。
1,生石灰浆消毒。每667平方米(1亩)鱼塘用生石灰5~7.5公斤,溶于10~15公斤水中,并反复搅拌成石灰浆后,均匀洒施在鱼塘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如鱼塘中储有水,则生石灰的数量要提高到每667平方米12.5~15公斤。生石灰浆洒后70天方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
2,漂白粉消毒。漂白粉一般含氯量在30%左右,经潮湿分解放出次氯酸和碱性氯化钙。次氯酸释放出的新生态氧,有强烈的杀菌作用。每667平方米鱼塘(水深1米)用漂白粉1.4~1.5公斤,均匀撒在水面上,即能达到消毒目的。撒漂白粉后50天才可放鱼种。
3,生石灰、漂白粉混合消毒。每667平方米鱼塘(水深1米)用生石灰6.5~8公斤、漂白粉0.65公斤,将两者混合或分别均匀撒施在鱼塘的水面上,即可达到良好的消毒目的。撒施70天后方可投放鱼种进行饲养。生石灰遇水后会产生强碱故有很强的灭菌及杀死敌害能力。
以上建议供你参考。
欢迎提问,期待您的好评价!祝身体快乐,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