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酚羟基邻位上有一个-COOCH3 这个叫什么

无私的石头
温暖的丝袜
2023-01-27 18:08:45

酚羟基邻位上有一个-COOCH3 这个叫什么?

最佳答案
爱笑的保温杯
高贵的红牛
2025-07-18 20:56:09

这是一个酯类,邻羟基苯甲酸甲酯。

NaOH条件下水解,得到邻羟基苯甲酸、甲醇

由于碱性条件,邻羟基苯甲酸中的酚羟基-OH、羧基-COOH会变为-ONa、-COONa

甲醇不能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得到甲醇钠CH3ONa!!!!!!

最新回答
彩色的流沙
能干的大象
2025-07-18 20:56:09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在平日的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有机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1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甲醛(HCHO,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 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一卤代烷:不愉快的气味,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

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动液体

C5~C11的一元醇: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

C12以上的一元醇:无嗅无味的蜡状固体

乙醇:特殊香味

乙二醇: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丙三醇(甘油):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乙醛:刺激性气味

乙酸: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低级酯:芳香气味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

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2 Ag↓+ RCOONH4 + 3NH3 + H2O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 HCOOH + 2 Ag(NH3)2OH2 A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 (过量)

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

5.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实验现象:

①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 Cu(OH)2~ Cu2+ (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2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 状: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华性:萘、蒽 7. 水溶性 :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作催化剂

(2)浓硝酸: 50℃-- 60℃水浴 (3)浓硫酸: 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6.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还原法: CH3CHO + H2 --催化剂 加热→ CH3CH2OH

2. 卤代烃水解法: C2H5X + H2O-- NaOH 加热→ C2H5OH + HX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RCOOC2H5 + H2O—NaOH→ RCOOH + C2H5OH

4. 乙醇钠水解法: C2H5ONa + H2O → C2H5OH + NaOH

5. 乙烯水化法: CH2=CH2 + H2O --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 C2H5OH

6. 葡萄糖发酵法 C6H12O6 --酒化酶→ 2C2H5OH + 2CO2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 取代(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 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 醛氧化 4. 还原: 醛+ H2

有机实验问题

(一).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供参考)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Na + NaOH→ 加热-- Na2CO3 + CH4

2. 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水分危害此反应!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CH4.

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

CaO作用: 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还可制取O2、NH3等.

5. 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6.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 化学方程式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 + H2O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如下:

2C2H5OH-- 浓H2SO4,140℃→ C2H5OC2H5 + H2O

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 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C + 2H2SO4(浓)-- 加热→ CO2 + 2SO2 + 2H2O

(三)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 淡蓝色火焰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四) 苯跟溴的取代反应

1. 反应方程式 C6H6 + Br2–-Fe→C6H5Br + HBr

2. 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如何? 导气兼冷凝.冷凝溴和苯(回流原理)

3. 所加铁粉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严格地讲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4. 导管末端产生的白雾的成分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怎样吸收和检验?锥形瓶中,导管为何不能伸入液面下?

白雾是氢溴酸小液滴,由于HBr极易溶于水而形成.用水吸收.检验用酸化的AgNO3溶液,加用酸化的AgNO3溶液后,产生淡黄色沉淀.导管口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水倒吸.

5.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有何现象?

水面下有褐色的油状液体(溴苯比水重且不溶于水)

6. 怎样洗涤生成物使之恢复原色?

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多次水洗或稀NaOH溶液洗可使其恢复原来的无色.

(五)苯的硝化反应

1. 反应方程式 C6H6 + HNO3 --浓H2SO4,水浴加热→ C6H5NO2 + H2O

2. 实验中,浓HNO3、浓H2SO4的作用如何?

浓HNO3是反应物(硝化剂)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3. 使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冷却到50--60℃以下,这是为何?

①防止浓NHO3分解 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热使苯和浓HNO3挥发

③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生成苯磺酸和间二硝基苯)

4. 盛反应液的大试管上端插一段导管,有何作用?

冷凝回流(苯和浓硝酸)

5. 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插在水浴中,用以测定水浴的温度.

6. 为何用水浴加热?放在约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的目的如何?为什么应控制温度,不宜过高?

水浴加热,易于控制温度.有机反应往往速度缓慢,加热10分钟使反应彻底.第3问同问题3.

7. 制得的产物的颜色、密度、水溶性、气味如何?怎样洗涤而使之恢复原色? 淡黄色(溶有NO2,本色应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有苦杏仁味.多次水洗或NaOH溶液洗涤.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3

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重要的反应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7)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

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 (检验SO2) (除去SO2) (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

朴实的乌龟
魁梧的滑板
2025-07-18 20:56:09
酚酞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酚酞二钠盐呈红色的醌式结构,若加过量的氢氧化钠,红色消褪,醌式结构变为苯环,生成了无色的三钠盐。当命题者提出呈红色时,溶液中存在硫酸钠、酚酞二钠、多余的酚酞、水四种物质,如果加热除去水份,则得三种物质的混合物。指示剂的变色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反应。醌式结构是一个显色基团,在正六边形的对边上有两个双键,在双键的两个邻位上的两个碳原子各向外伸出两个双键,其中一个双键接一个氧,另一个双键接原邻苯二甲酸中的羧基上的一个碳原子,这两个伸出的双键刚好在苯环的对位上,原邻苯二甲酸上的另一羧基就变成了羧酸钠盐。酚酞是邻苯二甲酸酐和两分子苯酚与硫酸共热而成,酚酞二钠是原一个苯酚上的羟基变成了钠氧基,原邻苯二甲酸酐上的一个羧基变成羧酸钠,另一个苯环就成了醌式结构了,这两个苯环结构和一个醌式结构靠原邻苯二甲酸中的另一个甲羧基上的碳原子相连,如果是酚酞三钠就是醌式结构又就变成钠氧基结构了。即为酚酞二钠在氢氧化钠的条件下水解成酚酞三钠的

紧张的耳机
平淡的狗
2025-07-18 20:56:09
溶于水的:低级醇(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丙烯醇)

多元醇(乙二醇,甘油)

低级醛(甲醛,乙醛,丙醛)

低级羧酸(甲酸,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

多元羧酸(乙二酸(草酸),丙二酸等)

磺酸一般都易溶于水(如苯磺酸)

苯酚(70度热水混溶,常温下溶解度小)

不溶于水:这个在有机物占大多数,所有烷烃,烯烃,炔烃,苯和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2,4,6-三溴苯酚(属于苯环上卤代物),氯苯等都不溶),硝基化合物(硝基苯,TNT等都不溶),苯环氨基取代物(苯胺,邻甲苯胺等),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甲酸丁酯等,三硬脂酸甘油酯),中级或高级羧酸(正己酸,癸酸,油酸,硬脂酸,软脂酸,月桂酸等),中级或高级醇(正丁醇,十六醇,十八醇等)。

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有机物:1.中级或高级羧酸(正己酸,癸酸,油酸,硬脂酸,软脂酸,月桂酸等)2.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甲酸丁酯等,三硬脂酸甘油酯)3.苯酚等酚类物质. 这些虽不溶于水,但和碳酸钠作用生成CO2和相应的羧酸钠盐可溶于水

悦耳的保温杯
义气的荷花
2025-07-18 20:56:09
能跟NaOH的水溶液反应的有卤代烃、酚、羧酸、酯。卤代烃发生的是水解反应,生成醇和卤化钠;酚有弱酸性,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酚钠和水;羧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更可以和氢氧化钠作用了,生成羧酸钠和水;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钠和醇。

能跟NaOH的醇溶液反应的是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卤化钠和水。

能跟KMnO4反应的有醇、酚、醛、酮、甲酸、乙二酸。醇氧化的产物是醛,醛进一步氧化转变成羧酸;酚氧化形成醌;醛氧化转变成羧酸;酮氧化转变成分子量较小的羧酸混合物;羧酸中只有甲酸和乙二酸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跟FeCl3反应的是酚,但是醇有烯醇式结构的话,也和FeCl3反应,生成配合物。

能跟Cu(OH)2反应的有醇中有邻二醇结构的、醛、甲酸。邻二醇结构的醇都可以和Cu(OH)2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醛可以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酸中只有甲酸可以反应,发生铜镜反应。

懵懂的豌豆
粗犷的百褶裙
2025-07-18 20:56:09
A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B与C,C可以连续发生氧化反应,则C含有醇羟基,A含有酯基,B为羧酸钠盐,C氧化得到G为羧酸,由G与C生成K的分子式可知,C为CH3OH,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甲醛,则E为HCHO,甲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酸,则G为HCOOH,甲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甲酸甲酯,则K的结构简式是HCOOCH3.B经过系列反应得到F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F含有酚羟基,又因为A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六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1molA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molBr2,所以A的结构简式应该是,则B结构简式为,根据已知信息②可知,B和碱石灰共热生成D,则D的结构简式是.D酸化生成F,则F是苯酚,其结构简式是,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因此H的结构简式是,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K的结构简式为HCOOCH3,故答案为:HCOOCH3;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3)F→H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H的结构简式是,按系统命名法H的名称为2,4,6-三溴苯酚,故答案为:取代反应;2,4,6-三溴苯酚;

(4)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5)A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能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只有两个取代基,因此取代基之一是酚羟基.另外一个取代基是-CH2OOCH、-CH(OH)CHO、-OCH2CHO,其位置均含有邻、间、对三种,共计是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八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的是

故答案为:9;.

唠叨的镜子
怕孤单的棉花糖
2025-07-18 20:56:09

栲胶的主要成分是单宁(见植物单宁)。单宁属于多酚类化合物。所有的单宁都含有酚羟基,是利用的有效基团。在工业中栲胶主要用作鞣皮剂。少量用于单宁胶粘剂,锅炉除垢、防垢剂,钻井泥浆稀释剂,矿石浮选抑制剂和金属防锈涂料等。

制革用鞣皮剂

栲胶主要用于鞣制重革,如底革、工业革、装具革等占栲胶总消费量80%左右。整个鞣制过程是栲胶中单宁微粒向生皮胶原纤维扩散、渗透、吸附、聚沉的过程。单宁的多官能团(酚羟基)与胶原相邻分子链间的肽基多点氢键结合是单宁鞣皮成革的重要机理。重革鞣制方法有池鞣法、池鼓结合鞣法和少浴速鞣法。池鞣法劳动强度大,鞣期长(2个月左右)、效率低,已被其他两种方法取代。池鼓结合鞣法利用转鼓的机械作用,缩短鞣制周期(10天左右),提高生产效率。少浴速鞣法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工艺,鞣期缩短到3天左右,成革质量符合要求。栲胶鞣革具有得革率高、成革坚实丰满、延伸性小、不易变形、抗水性强等优点。

木工单宁胶

在碱或酸性催化下,缩合类栲胶(如155125木栲胶、黑荆树栲胶)中单宁分子的A环6位和8位碳原子与甲醛产生亚甲基桥交联而成胶粘剂。单宁胶能代替酚醛胶用于人造板生产,代替苯酚量高达80%。缩合类或水解类栲胶也可用作酚醛胶的固化加速剂,用以缩短固化时间。

1960年单宁胶开始在胶合板生产中使用,使用单宁胶的国家有南非联邦、澳大利亚、印度、芬兰、美国、苏联和马来西亚。制取单宁胶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栲胶与甲醛直接缩合;②栲胶、苯酚和甲醛共同缩合;③苯酚和甲醛缩合后再加栲胶。单宁胶按品种分有黑荆树单宁胶、155125木单宁胶、松树单宁胶等胶种。按固化的方式分有热固性单宁胶和冷固性单宁胶。这类胶都用于人造板生产。此外还可制成单宁淀粉胶,作瓦楞纸板的胶粘剂。(见单宁胶粘剂)

钻井用泥浆稀释剂

栲胶加定量的烧碱(1∶1)制成,又称碱性栲胶,主要成分是酚羧酸的钠盐。酚羧酸钠能削弱泥浆中粘土颗粒间的网状结构,对泥浆有良好的稀释作用,20世纪40年代已大量用作浅井(1000米以内)泥浆的稀释剂。钻井时栲胶用量约占泥浆体积的1~3%,主要使用155125木栲胶、黑荆树栲胶、栗木栲胶和橡碗栲胶。碱性栲胶只用于井温100℃以下的浅井,经过改性,如加亚硫酸盐、甲醛、金属离子(如锌、铁、铬等)处理,能提高栲胶的抗温性能和抗污染能力,可用于较高井温(120~150℃)的中深井。

矿石浮选用抑制剂

栲胶中单宁的羟基和羧基能吸附于矿物表面,形成亲水膜后可以降低矿物的可浮性,在浮选时起到抑制作用。如在浮选萤石、白钨矿、锰矿、氧化锌矿时,作为脉石的抑制剂;在浮选富集铁矿时,作为氧化铁矿的抑制剂。

锅炉除垢、防垢剂在碱性条件下,栲胶中的单宁及其分解产物,渗到水垢内部,使坚硬水垢的晶体结构变松,在锅炉内热力作用下,促使水垢龟裂,逐渐脱落。同时渗入水垢与炉体钢板之间,溶解钢板表面上的氧化铁,使水垢脱离。剥落的水垢随污垢一起排出炉体,达到除垢的目的。

除垢时,将栲胶和纯碱一次或分次投入炉内,栲胶用量为每吨水5~10千克,纯碱用量根据水垢性质决定,碳酸盐水垢,用量为栲胶量的1/3~1/2,控制在pH10;硫酸盐水垢,用量为栲胶量的1/2~2/3,控制在pH11。运行煮炉72小时以上时停火、降温、排水、清除水垢。栲胶适用于中小型锅炉的除垢,对除碳酸盐水垢效果较好,对除硫酸盐和硅酸盐水垢效果较差。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以下各点达到防垢目的:①单宁同炉水中所含钙、镁等离子生成沉淀;②单宁和炉壁的铁离子作用形成新的保护膜,抑制钙、镁盐沉积在钢板的表面,阻止水垢的形成。此外,单宁吸附炉水中的氧,可防止氧腐蚀。

防垢时,将栲胶和纯碱加入炉内,栲胶用量为每吨进水量·每德度5~10克;纯碱用量,总碱度大于总硬度的高碱性水,可以不加纯碱;总碱度大于总硬度的碳酸盐硬度的水,纯碱用量为栲胶用量的1/3~1/2;总碱度小于总硬度的永久硬度的水,纯碱用量为栲胶用量的1/2~1。防垢过程中应加强排污,排污量为炉水的5~10%。注意定期检查,以防堵管,造成事故。栲胶只适用于中小型锅炉防垢。永久硬度很高的水,不宜用栲胶防垢。

金属防锈涂料

单宁能与三价铁离子作用,生成不溶性稳定的单宁酸铁络合物。利用这一特性,将栲胶作为转化剂,加上成膜剂、颜料、催化剂、网化剂和稳定剂等可制成转化型带锈涂料,作保护金属的底漆。直接涂刷在有残余锈蚀的钢铁表面,使锈蚀钝化,把有害的铁锈转化为稳定的有保护作用的物质。使用带锈涂料,可以减轻除锈工作量,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栲胶处理铜、锌、铝、铅等金属也有抑制腐蚀作用。

此外,栲胶中的单宁与乙醇胺、甲醛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单宁仲胺盐(即絮凝剂),用来净化饮用水、工业水和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