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摄氏度下乙醇和水的汽化热值是多少
乙醇的摩尔汽化热是41.50KJ/mol,乙醇(ethanol),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俗称酒精。汽化热是一个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在一般情况下,使一摩尔物质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所需要的热量,对于一种物质其为温度的函数。蒸发热又叫汽化热,与熔化热、升华热统称为相变热或潜热。
不管是什么来源的酒精,只要是纯的,它的气化温度就是一样的。
酒精就是乙醇,其沸点(也就是气化温度)是78℃。由于酒精一般多少都含有一些水,而酒精与水的混合物有一个恒沸点。
当酒精与水的比例在96%和4%时,是蒸馏法生产酒精的最高浓度,不能再用蒸馏的方法纯化酒精了。此时,酒精的气化温度为78.17℃。
通常市场购买的酒精都是这个浓度。
蒸馏乙醇温度应控制在77℃-79℃。
乙醇液体与蒸气平衡时的温度为77℃-79℃,温度过高,乙醇挥发过快,且一些大分子版杂质含在其中,权影响蒸馏纯度。一般乙醇为水和醇的混合液,温度为77℃-79℃蒸馏时,水未达到汽化温度,醇被蒸馏出,但水保持也液态状,故不易蒸干。
分类介绍
蒸馏可以分为有塔蒸馏和无塔蒸馏。
从世界蒸馏发展史看,3000--5000年前,酒类生产中,就有了分离提纯要求。
但长期酒的含量在15--20度左右,经历了无数发明家攻关,雏型分离装置面世,42--56度含量乙醇是一个提纯高峰,也就是现在白酒的含量范围。
200多年前,法国发明家采用蒸馏竖塔,生产出了95%含量乙醇,获得了蒸馏界的公认记录,30多年后,英国发明家在蒸馏竖塔基础上,发明了精馏塔,生产出了99-99.9%乙醇,第一次产生了“酒精”一词,含义是酒的精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蒸馏
放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温度不知道。如果酒精的温度变化是先降后升,那么可以认为是温度计的温度低于20度,放进酒精后会吸收酒精的热量,酒精的温度会降低。过一段时间后,房间中空气的热量又传导给酒精,所以酒精又会升温。 追问那如果不知道酒精温度,同样的方法,那么温度计的变化也是先降后升?赞同0| 评论2012-10-31 18:37 dearhdx
| 三级 没有这样的情况吧,或者把条件再讲详细些!
一般理解是温度计显示会有所下降应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温度降低,但会不会上升就不一定了。 追问温度计就是在酒精中,而且实验也是先降后升赞同0| 评论2012-10-31 18:42 yzqnh
| 四级 酒精敞放在空气中极易蒸发,前期酒精在杯中蒸发时从周围(包括温度计)吸收收热量(发烧时在皮肤上抹上酒精有退烧的作用),所以温度计温度下降;酒精蒸发到一定程度浓度变小后蒸发速度下降,(对温度计)吸收热量减小(小于温度计从周围所吸收热量速度,房间温度较高),所以温度计又升温。 赞同0| 评论2012-10-31 18:46 逆风之上
| 三级 酒精属于易挥发液体,与空气直接接触的酒精先挥发,其设两来自于剩下的酒精,与此同时,剩
乙醇的汽化潜热:
1)温度60℃:汽化潜热是210kcal/kg;
2)温度100℃:汽化潜热是194kcal/kg;
3)温度140℃:汽化潜热是170kcal/kg。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扩展资料: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性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
乙醇不是酸(一般意义上的酸,它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具有酸的通性),乙醇溶液中含有极化的氧氢键,电离时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氢离子)。
乙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但不如水与金属钠反应剧烈。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钠熔化,气泡猛烈,反应生成的热,可使钠燃烧;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很缓慢,形状不怎么变化,气泡很缓慢,金属钠沉在溶液底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醇
乙醇的化学式:C2H5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酒香。
燃点(℃):75
熔点(℃): -114.1
沸点(℃): 78.3
常温常压下纯的酒精的沸点78.3度,不会变化.
不纯的酒精,如果水溶液,他会和水产生共沸点会比78.3度高.
溶剂名称 沸点(℃ 101.3kPa) 溶解性 毒性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石油醚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
【戊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 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 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 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 低毒,麻醉性
【乙醇】(酒精)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 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 强烈毒性
【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 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腈】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 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 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 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 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 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 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腈】 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 高度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 98.4℃ 与己烷类似 低毒,刺激性、麻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