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乙醇的反应方程式
这是典型的“Na与有机物中的羟基(-OH)反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H3CH2OH=CH3CH2ONa+H2,像这样的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的有机物有:醇内物质(含有-OH),羧酸物质(含有-COOH),还有像苯酚这样的物质,都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密度由大到小是 水钠乙醇
水跟钠反应的时候,现象是 浮游熔红响 ,从“浮”看出钠比水轻,故钠密度小于水
乙醇跟钠反应时,钠在盛乙醇的容器底里面安静反应.可见钠沉了,乙醇轻于钠,故乙醇密度小于钠.
羧酸酯类可借还原方法转变为相应的伯醇类。常用的还原方法为催化氢解法 ,氢化锂铝还原法和金属钠——乙醇还原法。在用催化氢解法还原酯时 ,在反应过程中双键同时被还原 ,而后两种还原方法不影响双键 ,所以要想得到不饱和醇必须使用后两种方法。在氢化锂铝还原酯的方法发现前
苯的沸点为80.1摄氏度,乙醇的沸点为78.5摄氏度。苯中有乙醇,直接蒸馏沸点太接近,乙醇也会带出,
达不到纯化的目的
。
加钠后,钠和乙醇反应得到乙醇钠,乙醇钠是离子化合物,与苯不互溶且沸点高,
而苯不反应,这样,蒸馏的时候就只有苯被蒸出,而乙醇被尽可能除去。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二者溶于水显碱性都是因为烷氧基水解造成的,
甲醇的羟基活性较大,因为甲醇的烃基较乙醇的烃基质量小,对于羟基的吸引不明显,容易进行亲核反应。所以乙醇钠水解能力更强,碱性更强
与次氯酸钠碱性大于氟化钠原理相同
1、直接配制法: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定量已干燥的基准物溶于水后,转入已校正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算出其准确的浓度。
2、标定法:很多物质不符合基准物的条件,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先将这些物质配制成。
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碳化钙固体(俗称电石,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制得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故答案为:CaC2+2H2O→CH≡CH↑+Ca(OH)2;
(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是醛基的还原性被弱氧化剂氧化为乙酸,发生了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
水浴 |
故答案为:CH3CHO+2Ag(NH3)2OH
水浴 |
(4)卤代烃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溴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加热反应方程式:CH3CH2Br+NaOH
醇 |
△ |
故答案为:CH3CH2Br+NaOH
醇 |
△ |
(5)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纤维,反应的方程式为 nHOOC-C6H5-COOH+nHOCH2CH2OH
催化剂 |
故答案为:;
稍溶于乙醇。稍溶即是 100ml溶剂中大概能溶解 1—3.33g,所以你这个121ml的乙醇最多能溶解4g的醋酸钠。
另外可能要注意一点,你问题中的醋酸钠是纯的粉末(CH3COONa),还是指醋酸钠晶体(CH3COONa.3H2O)?
如果是指晶体的话,这个配法就有问题了。
如果确定是粉末的话,就要更详细的讨论它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了,只知道这么多,再深我就帮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