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烯醇式结构和非烯醇式结构?用什么试剂?
你好,
用三氯化铁,烯醇式结构与铁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得到紫色溶液,苯酚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的原理也是如此。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懂请追问!
望采纳!
烷:一般无法鉴别,最后一个没有现象的就是它了.
烯:(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醇:(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酚:(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蓝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羟基连在苯环上的才是酚,否则就是醇。醇和酚在分子中都有一个羟基。醇的通式是ROH,酚的通式是ArOH,也就是说,醇的羟基是接在碳链上的,而酚的羟基是接在芳环上的(可以是苯环,也可以是其他芳香烃类杂环)。
1、加入FeCl3,呈紫色的是酚,不呈紫色的是醇。
2、加入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的是酚,没有沉淀的是醇。
醇,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一般所指的醇,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若羟基与苯环相连,则是酚;若羟基与sp2杂化的烯类碳相连,则是烯醇。酚与烯醇与一般的醇性质上有较大差异。
酚,羟基(-OH)与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低级醇的熔点和沸点比碳原子数相同的碳氢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高得多,这是由于醇分子间有氢键缔合作用的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氢键的断裂约需要21~30KJ/mo1,这表明它比原子间弱得多(105~418KJ/mol)。
醇在固态时,缔合较为牢固;液态时,氢键断开后,还会再形成;但在气相或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醇分子彼此相距甚远,各个醇分子可以单独存在。
多元醇分子中有两个以上位置可以形成氢键,因此沸点更高,如乙二醇沸点197℃。分子间的氢键随着浓度增高而增加,分子内氢键却不受浓度的影响。
酚(phenol),通式为ArOH,是芳香烃环上的氢被羟基(-OH)取代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苯酚。酚类化合物是指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根据其分子所含的羟基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三个或三个以上酚羟基)。
酚的羟基直接与苯环的sp2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这与脂肪族化合物中的烯醇很相似。
另外,由于 酚的羟基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与苯环的共轭作用,不但使苯酚成稳定化合物,而且也有利苯酚的离解。值得注意的是,酚的羟基氧原子杂化类型为不等性sp2杂化,不同于醇羟基氧原子的不等性sp3杂化。
扩展资料:
化学性质
醇的酸性和碱性
醇羟基的氧上有两对孤对电子,氧能利用孤对电子与质子结合。所以醇具有碱性。在醇羟基中,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氢的电负性,因此氧和氢共用的电子对偏向于氧,氢表现出一定的活性,所以醇也具有酸性。
醇的酸性和碱性与和氧相连的烃基的电子效应相关,烃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醇的碱性越弱,酸性越强。相反,烃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强,醇的碱性越强,酸性越弱。烃基的空间位阻对醇的酸碱性也有影响,因此分析烃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酚比醇的酸性强,是由于酚式羟基的O-H键易断裂,生成的苯氧基负离子比较稳定,使苯酚的离解平衡趋向右侧,而表现弱酸性。酚式羟基的氢除能被金属取代外,还能与强碱溶液生成盐(如酚钠)和水。
若在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即有游离苯酚析出。这是因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所以酚盐能被碳酸所分解。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由于酚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酚只能溶于氢氧化钠而不溶于碳酸氢钠。实验室里常根据酚的这一特性,而与既溶于氢氧化钠又能溶于碳酸氢钠的羧酸相区别。此方法也可用于中草药中酚类成分与羧酸类成分的分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酚
所以先加亚硫酸钠溶液,没生成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2.利用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是苯乙醛(苯甲醛是芳醛,苯环直接与醛基相连,不与斐林试剂反应)
3.能使土伦试剂产生银镜或者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苯甲醛,剩下的是13环己二酮
酚,就是羟基连在苯环上,这样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羟基中的氢比醇中羟基上的氢活泼,这样酚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醇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例如: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
苯酚晶体中加入水后,溶液浑浊,逐滴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变澄清。
方程式:C6H5OH+NaOH=C6H5ONa+H2O
另外,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苯酚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后,酸性高锰酸钾与苯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同时苯酚被氧化成对苯醌 。而醇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也能区别酚与醇。
醇:醇,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一般所指的醇,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
酚:羟基直接和芳烃核(苯环或稠苯环)的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分子称为酚,这种结构与脂肪烯醇有相似之处,故也会发生互变异构,称为酚式结构互变。
分别加入FeCl3,出现蓝紫色Fe(C6H5O)6]3-沉淀的为苯酚。苯,甲苯没有现象,再分别加入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的是甲苯。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高锰酸钾被还原成无色Mn2+,而颜色不变的是苯。
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原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为甲苯,否则为苯
解释:若苯环支链上的α碳(连接苯环的碳)上有h,则该支链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羧基(-cooh),如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扩展资料:
苯酚分子由一个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构成。由于苯环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几乎不会转化为酮式结构。
苯酚共振结构如右上图。酚羟基的氧原子采用sp2杂化,提供一对孤电子与苯环的6个碳原子共同形成离域键。大π键加强了烯醇的酸性,羟基的推电子效应又加强了O-H键的极性,因此苯酚中羟基的氢可以电离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2、酚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有苯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萘酚、氯酚等,而以苯酚、甲酚污染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