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甲苯 > 正文

香精如何使用

欣慰的乌龟
无语的蜗牛
2023-01-01 10:26:08

香精如何使用

最佳答案
温婉的画板
兴奋的钥匙
2025-08-06 00:00:04

香精香料

一.香精香料的定义

色,香,味,形是衡量食品质量的四个重要指标。

香仅居其次,好的香味能强烈的控制人的食欲。使人一闻到就想吃。

香料—一些来自自然界动,植物的或经人工单离,合成而得到的发香物质叫香料。香精——以香料为原料,经调香,有时加入适当的稀释剂配成的多成分的混合体叫香精。

二.香料的分类

1.天然香料:动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

(1)动物性香料:品种少,到目前为止,仅发现麋鹿,灵猫,海狸三种动物及抹香鲸胃内分泌的一种龙诞香。

这类香料在浓烈时带有不适的臭气,但是稀释后则发出优美的香气,且留香力较强,高级

香精中常作为定香剂。

(2)植物性香料:如橙油,来自于甜橙果皮,用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或用磨桔机轧制提取。柠檬油,从柠檬果皮中通过压榨或蒸馏而得。

2.人工香料:单离香料,合成香料

(1)单离香料:以天然香料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分离出来的较单一的成分。

(2)合成香料:以单离香料及煤焦油系成分为原料,经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制得的产品。

五.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1.辅助作用:原来具有香气的产品,香气浓度不足,所以选用与其香气相适应的香精,来辅助香气。

2.稳定作用:天然产品香气受季节,地区,气候,土壤,加工条件影响,导致香气不稳定,加香后可保持每批产品基本稳定。

3.补充作用:补充加工过程中损失的一部分香气。

4.矫味作用:药味

5.赋香作用:一些产品本身没有香味,可选择一定香型的香精,使产品有一定的香味。

6.替代作用:直接用天然品作为香味源有困难,采用香精替代或部分替代。

七.香精使用是应注意的问题

1.用量:量多量少都不好,通过反复的实验调节,最终决定于当地消费者的口感。

1.均匀性:分散均匀,才能使香味一致哦。

2.其他原料的用量:其他原料的质量影响香味效果。水处理不好,劣质糖等本身具有较强的气味,使香精香味受影响而降低了质量。

3.碳酸比的配合:糖酸比配合恰当,香味效果较好。如柠檬饮料中酸低,再多的香精也其不到应有的效果。

5.温度:温度高,香精挥发。

八.香精的检测方法

1.色泽:试样与标样置于同体积的比色皿至同刻度,评比色泽。

2.香气:闻香纸,蘸取试样与标样约1~2厘米,品香,辨别其在挥发过程中全部香气是否与标样相符,有无异杂气,除头香外,还应评定体香和尾香。

3.香味:糖酸水,8~12克蔗糖,0。1~0。16克柠檬酸,试样0。1克,定容100毫升。

盐水,0。5克盐,0。1克试样,定容至100毫升。

4.相对密度: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比重,当物质纯度变化时,比重也随之改变。故测定比重是检测物质纯度与否或溶液浓度大小的一种方法。

5.折射率: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折射率,对同一种物质而言,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该物质的浓度大小,故测定折射率的大小可反映其均一程度和纯度。

6.澄清度:试样与标样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比色皿中,无色背景下,目测观察是否澄清透明,有无杂质。

食用香精

北方水果香精

杏仁香精

杏仁肉呈白色,焙炒后能产生特殊的香味。杏仁香气以苯甲醛、甲基苯甲醛为主香,辅以

豆香等香气,而如

果能适量使用三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等烘烤香,则香气更加逼真。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40.0桃醛0.2

香兰素1.0植物油57.8

洋茉莉醛1.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7.695%乙醇52.0

洋茉莉醛0.2蒸馏水40.0

香兰素0.2

桃子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十一内酯500庚酸乙酯50

乙酸戊酯150丁酸乙酯50

甲酸戊酯50戊酸乙酯50

苯甲醛10香兰素100

肉桂酸苄酯4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3?-癸内酯120

香兰素42-甲基丁酸126

苯甲醇13内酯香基40

芳樟醇17酯香基182

桃醛66乙醇429

葡萄香精

葡萄的香气是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为特征香气,辅以酒香、果

青香、玫瑰样花

香、糖甜香,再配合以酯类果香组成。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庚酸乙酯1.05桂酸乙酯0.004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0.11香叶油0.003

水杨酸甲酯0.02紫罗兰酮0.003

杨梅醛0.10乙酸乙酯15.17

香柠檬油0.63老姆醚2.56

肉豆蔻油0.0695%乙醇58.35

香紫苏油0.04蒸馏水20.85

甜橙油萜1.05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5甜橙萜3

乙酸异戊酯2.5草莓醛0.2

丁酸乙酯3乙基香兰素0.3

丁酸异戊酯5.5麦芽酚0.1

苯甲酸乙酯3香叶油0.7

水杨酸甲酯3橙叶油3

桂酸乙酯1.5丁香油0.7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2.5植物油25.7

甲基紫罗兰酮0.3

苹果香精

苹果香精是一种青甜香韵的果香型香精。传统的苹果香精以玫瑰香韵来拟其甜香韵,以乙

酸苄酯、芳樟醇等

衬托其青香,以异戊酸异戊酯、异戊酸乙酯作为苹果特征果香,并再辅以乙酸乙酯、丁酸

异戊酯、乙酸异戊

酯、丁酸乙酯和柠檬醛来丰满果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异戊酸异戊酯110异戊酸苯乙酯0.2

柠檬醛(97%)1十九醛0.2

苯甲醛1冷榨橘子油1

甲酸香叶酯0.5BHA0.1

丁酸异戊酯15甲酸戊酯1

香兰素1甘油20

乙酰醋酸乙酯11醋酸乙酯22

异戊酸乙酯22蒸馏水120

说明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具成熟的苹果香味,主要用于汽水、冰棒、雪糕等

的加香,加香量一般为0.05%~0.15%。

樱桃香精

樱桃的香气是由特征果香为主,辅以甜、辛香,再用果香以丰满整体香气,一些天然精油

类原料起圆润与修饰作用。特征果香常用的是苯甲醛、甲基苯甲醛和它们的甘油缩醛、苦杏仁油等,辅以香兰素、丁香油、大茴香醛等甜、辛香气,常用甜橙油、柠檬油、橙花油、玫瑰油、康酿克油等修饰、圆润整体而得到樱桃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118橙叶油0.06

丁酸乙酯0.48甜橙油0.30

丁酸戊酯0.84桃醛0.012

甲酸戊酯0.30苯甲醛0.48

乙酸戊酯0.30洋茉莉醛0.30

大茴香醛0.06庚酸乙酯0.12

香兰素0.18苯甲酸乙酯0.24

桂醛0.0395%乙醇70.00

丁香油0.18蒸馏水14.0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二酮0.50异戊酸桂酯0.2

异戊酸乙酯2.50丁酸0.5

乳酸乙酯20.0

甲基苯甲醛(三个异构体

混合物)

8.0

苯甲醛32.5水杨酸甲酯0.1

乙酸对甲苯酯7.0草莓醛4.0

庚炔羧酸甲酯0.2桃醛(纯)0.3

肉桂油3.5香兰素10.0

大茴香醛3.0乙基香兰素0.5

丁香酚0.710%鸢尾浸膏0.5

乙酸大茴香醇酯2.5丙二醇3.5

制备上述混合物以10%比例混入丙二醇。

草莓香精

配制草莓香精常以清香韵、甜香韵和酸香韵组成。草莓香精一般都以草霉醛(3-甲基-3-

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和3-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为主香。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苄酯、

茉莉净油、橙花油、紫罗兰叶净油等;甜香则常用玫瑰花油、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

橙花醇、桂酸酯类、紫罗兰酮、麦芽酚、乙基麦芽酚、橙花醇、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以及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等;再用乙酸、丁酸、草莓酸、浆果酸和2-甲基戊酸等作为酸香韵,然后,加入酯类等果香来丰满果香韵。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壬酸乙酯5.0香兰素5.0

月桂酸乙酯20.0乙基香兰素2.0

异丁酸桂酯10.0异丁酸乙酯100.0

丁二酮0.5异戊酸乙酯50.0

乙酸枯名酯10.0庚酸乙酯10.0

桃醛50.0草莓醛10.0

覆盆子酮3.0草莓酸3.0

乙酸乙酯2.095%乙醇207.5

ß-紫罗兰酮10.0丙二醇500.0

麦芽酚2.0

山楂香精

山楂香气是由酸香、甜香和青香组成。酸香是由2-甲基丁酸、2-甲基戊酸、草莓酸、浆果

酸、乙酸、已酸等组成;甜香由玫瑰油、香叶油、玫瑰醇、香叶醇、β-突厥烯酮、丁香油、秘鲁浸膏、鸢尾浸膏等组成;再修饰以青香,用叶醇、乙酸叶醇酯、反-2-已烯醇、乙酸反-2-已烯酯、芳樟醇氧化物等。最后整体圆和以天然的山楂提取物,这样就组成了山楂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叶醇0.2芳樟醇氧化物0.2

玫瑰醇0.5丁酸乙酯2.5

玫瑰花油0.52-甲基丁酸乙酯4.0

2-甲基丁酸1.5柠檬油1.0

草莓酸0.3乙酸乙酯2.0

乙酸0.2山楂酊70.0

鸢尾凝脂0.895%乙醇12.0

丁香油1.2蒸馏水3.0

叶醇0.1

杏子香精

杏子香精常以橙花油、茉莉油、玫瑰油、苦橙叶、紫罗兰等或相应的合成香料来体现其花

香。再以苦杏仁油、苯甲醛、甜橙油、柠檬油、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戊酸戊酯、已酸烯丙酯、庚酸烯丙酯、环已基已酸烯丙酯、桂酸乙酯、桂酸丙酯、γ-壬内酯、γ-十一内酯等合成香料组合成果香。而脂蜡气可用较高级的脂肪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等)及其酯类以及较高级的脂肪酸的酯类获得。同时适量添加天然康酿克油、已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等可增加圆熟感。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环已基已酸烯丙酯0.2香叶油0.5

苦杏仁油(苯甲醛)11.5茉莉油9.5

乙酸戊酯7.5橙花油18.5

丁酸戊酯7.5玫瑰油3.0

甲酸戊酯10.0柠檬油5.0

戊酸戊酯15.0甜橙油10.5

桂皮油(斯里兰卡)0.5苯乙酸异戊酯0.1

乙酸乙酯14.5桂酸丙酯0.2

丁酸乙酯4.5?-十一内酯200.0

戊酸乙酯50.0香兰素85

已酸乙酯10.0溶剂527

a-紫罗兰酮9.5

生梨香精

生梨的香气很淡,只有一些著名品种如洋梨、香梨、砀山梨等香气相对稍浓些。配制生梨

香精常以香柠檬油、乙酸异戊酯等作为其特征果香,再配合以玫瑰、丁香、鸢尾和香兰素等甜香,乙酸苄酯、芳樟醇等清香,辅以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甜橙油、壬酸乙酯等果实、酒香香韵,这样就组成了生梨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香酚0.08庚酸乙酯0.04

橙叶油0.30丁酸乙酯2.00

香柠檬油0.80乙酸乙酯3.43

乙基香半素0.30乙酸戊酯2.00

甜橙油1.0095%乙醇75.00

桃醛0.04蒸馏水15.00

丁二酮(10%乙醇)0.01

甜橙油1

甜瓜香精

甜瓜的香气以青香韵、甜香韵和果香韵组成。果香常用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丁酸乙酯、丁酸戊酯、戊酸乙酯、戊酸戊酯、苯甲醛、十六醛、柠檬油等组成;甜香常以香兰素、麦芽酚、桂酸甲酯、桂酸苄酯、紫罗兰酮、丁香油等拟制;而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酸苄酯、甲酸苄酯、苯乙醛等组合而成。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桂酸甲酯1香兰素5

桂酸苄酯1苯乙醛2

大茴香醛1苯甲醛苄酯10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壬酸乙酯15

十六醛2柠檬油10

甲酸乙酯20戊酸乙酯40

戊酸戊酯30丙二醇531

丁酸戊酯30蒸馏水300

南方水果香精

椰子香精

椰子香精常以γ-壬内酯(也称椰子醛)作为主体香料,再以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增加香

草甜香,又以庚酸乙酯、已酸、辛醇赋以油脂气和酒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椰子醛2.50丁香油0.25

?-壬内酯0.50苯甲醛0.25

香兰素1.00植物油95.5

香蕉香精

香蕉香精常以乙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乙酸乙酯等拟香蕉的特征香气,以甜橙、柠檬等

柑橘类精油增强其天然新鲜感,以丁香油、香兰素等作为其留香的甜香,同时适量使用丁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以丰满果香韵。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乙醛2.0柠檬醛0.5

老姆醚2.0肉桂油0.5

丁酸乙酯2.0丁香酚0.2

乙酸丁酯3.0异丁酸桂酯0.8

2,3-异已二酮1.0草莓醛4.0

乙酸异戊酯1.0乙基香兰素1.0

丁酸异戊酯33.0玫瑰香精①0.5

庚酸乙酯10.0丙二醇38.5

①玫瑰香精的组成。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0.375乙酸丁酯1.5

甜橙油0.75丁香油0.225

乙酸戊酯8.25橙叶油0.075

丁酸乙酯1.5香兰素0.075

丁酸戊酯2.25丙三醇5

蒸馏水15酒精75

柠檬香精

配制柠檬香精用柠檬油,它主要有:宁烯、月桂烯、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α-松

油醇、芳樟醇、橙花

醇、正辛醇、辛醛、壬醛、癸醛、十一醛、香茅醛、柠檬醛、乙酸辛酯、乙酸癸酯、乙酸

香茅酯、乙酸香叶

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等。其中宁烯等萜烯类化合物约占到90%以上,它们的水溶

性很差,所以在水

溶性的柠檬香精中必须除去它们。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柠檬油15.0柠檬醛8

95%乙醇68.4乙酸芳樟酯1

水31.6乙酸香茅酯0.5

辛醛0.570%乙醇90

制备将柠檬油与95%乙醇混合,再将水加在乙醇和柠檬油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静置

48h,分去上层的柠

檬油萜(可用作油质柠檬香精)。在留下的水层中加入其余组分。

甜橙香精

甜橙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主要有:宁烯、α-蒎烯、β-月桂烯、凡伦西亚桔烯、正丁醇、

正辛醇、顺-3-已烯

醇、香茅醇、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已醛、辛醛、壬醛、

癸醛、柠檬醛、乙

酸、已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已酸乙酯、3-羟基已酸乙酯、3-羟基辛酯乙

酯、乙酸香茅酯、

乙酸香叶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氧化物等。

调配甜橙香精就是以冷压甜橙油或橙汁精油为主原料,采用低浓度乙醇萃取除萜工艺制

得。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10倍甜橙油5BHA适量

5倍甜橙油3.5变性淀粉12

甜橙醛0.5苯甲酸钠1

瓦伦烯0.05柠檬酸适量

癸醛0.05色素适量

酯胶6蒸馏水80

说明本品为橙红色不透明浊液,溶于水,具新鲜的天然甜橙香味,主要用于汽水的加香,

加香量一般为

0.1%左右。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95%乙醇40.095%乙醇29.0

甜橙油20.0癸醛0.01

蒸馏水30.0柠檬醛0.05

菠萝香精

菠萝香精主要由菠萝的特征果香、香草香、焦糖香、酒香等组成。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酸乙酯3.02-甲基丁酸乙酯4.0

乙酸乙酯3.03-甲硫基丙酸乙酯0.5

已酸乙酯2.0环已基丙酸烯丙酯1.9

丁酸甲酯3.015%菠萝呋喃酮15.0

乙酸戊酯0.595%乙醇53.0

已酸烯丙酯1.0蒸馏水19.0

柠檬醛0.1

荔枝香精

荔枝香精常以甜香韵、青香韵、果香韵和修饰香气组成。其甜香韵以玫瑰甜和焦糖甜香为

主,常可用香叶

油、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橙花醇、异丁酸苯乙酯、异丁酸橙花酯、玫瑰花油和玫瑰

甜香和麦芽醇、乙

基麦芽醇等焦糖香,再配合以紫罗兰酮、桂酸甲酯、桂酸乙酯等组成荔枝甜香。青香常用

甲酸苄酯、乙酸苄

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茉莉净油等茉莉清香。果香常用柠檬油、柠檬醛、丁酸乙酯、

丁酸丁酯、异丁酸

乙酯来拟制。再修饰以薄荷酮、乙酸葛缕酯、乙酸二氢葛缕酯等凉木香,乙酰基噻唑、乙

酰基吡嗪等炸玉米

香气以及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特征头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叶油0.2乙酸芳樟酯0.5

玫瑰醇2.0乙酸二氯葛缕酯1.2

香叶醇0.5薄荷酮0.4

乙酸玫瑰酯0.8异丁酸桂酯0.6

异丁酸香叶酯0.3乙酰基吡嗪0.05

异丁酸苯乙酯0.2乙酰基噻唑0.05

异丁酸橙花酯0.5香兰素0.05

玫瑰醚1.2苯甲醇63.4

麦芽醇5.0柠檬油1.5

乙基麦芽醇15.0柠檬醛0.1

乙酸苄酯4.0丁酸乙酯0.05

芳樟醇1.5二甲基硫醚0.4

无花果

无花果为桑科中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秋季果熟,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花托

可生食,味美可

口。香气特殊。精油的主要成分有异戊酸异丁酯、3-羟基-α-丁酮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510%丁香酚5

柠檬油2510%乙基香兰素5

异戊酸香叶酯15巧克力豆酊剂8

苏合香膏510%葫芦巴豆酊剂10

康酿克油2槭树香精①30

10%角豆(Ceratonia

siliqua)酊剂

300菠萝原汁②250

丁酸乙酯1050%柠檬酸

异戊酸苯乙酯5

①槭树香精组成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角豆(Ceratoniasiliqua)酊

300香紫苏酊剂30

圆叶当归酊剂1210%苯乙酸乙酯1

胡芦巴香树脂6

Ethone(10%a-甲基大茴香

烯基丙酮,奇华顿产)

2

10%香豆素(Substitute)15香兰素4

转化糖100焦糖色30

蒸馏水500

②菠萝原汁制作如下:将300kg菠萝在压榨机上榨出汁液,加入0.45kg果胶酶并静置

过夜,在室温下在离心机上分离去果胶,在真空下将此汗液浓缩至76L。用80%~100%

的异丙醇洗涤已榨过的果肉,回收异丙醇后并真空浓缩至8L,与上述的处理的汁液混合,

并加16L95%的食用酒精即可。

杨梅香精

杨梅为杨梅科杨梅的果实,成熟时香气以酸甜为主。配制杨梅香精可以草莓样的酸甜香气

为主体,辅以奶

香、酒香和特殊的水果香气。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杨梅醛5

乙酸异戊酯2桃醛0.2

乙酸苄酯0.5十九醛0.3

丁酸乙酯4紫罗兰酮0.5

丁酸戊酯1.5麦芽酚0.03

桂酸甲酯0.1戊酸乙酯0.5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0.02植物油82.5

水杨酸甲酯0.3

覆盆子香精

覆盆子香气具有似紫罗兰、茉莉和玫瑰韵调的柔和青甜果香。调配覆盆子香精通常都以紫

罗兰酮和草莓醛为

基础,饰以茉莉、玫瑰等花香,同时适当添加已醇、叶醇及其酯类,可增强果实的青鲜香

感。加入覆盆子酮

可赋予香精真实的覆盆子果香,结合使用鸢尾凝脂更可以增强天然感。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0.0柠檬油6.5

乙酸戊酯250.0麦芽酚1.5

丁酸乙酯37.0二甲基硫醚0.5

丁酸戊酯7.5鸢尾凝脂30.25

邻氨基苯甲酸二甲酯0.5玫瑰醇5.0

甲基苯基甘油酸乙酯10.0?-十一内酯5.0

香叶醇6.5香兰素43.0

覆盆子酮8.0溶剂450.0

a-紫罗兰酮10.0大茴香脑0.25

10%茉莉净油3.5

橘子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橘子香精(油相)10环糊精(稳定剂,水相)15

乙酸异丁酸蔗糖酯(油相)10蒸馏水50

阿拉伯树胶(水相)15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柠檬醛0.1广柑油(除萜)10

癸醛0.01甜橙油5

黑香豆酊0.5丙三醇5

蒸馏水35酒精(95%)60

西方风味香精

咖啡香精

咖啡香精是以咖啡酊或咖啡浸膏为基础,再配以少量能增强其香气的香料,如2-糠基硫醇、

甲基环戊烯醇酮、麦芽酚、丁二酮等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咖啡酊577.5丁二酮1.0

戊二酮4.0异丁香酚1.0

甲基乙基乙醛4.0愈创木酚0.4

乙酸3.0甲基硫醇0.6

吡啶3.0糠硫醇0.3

戊酸2.0辛醇0.2

甲基糠醛2.0丙二醇400.0

糠醛1.0

可乐香精

常见的可乐型香精以果香和辛香所组成。果香常用蒸馏白柠檬油、冷榨柠檬油、甜橙油为

主;另外,辛香则

常用肉桂油、斯里兰卡桂皮油、桂叶油、丁香油、大茴香油、肉豆蔻衣油、肉豆蔻油、小

豆蔻油,还常用些

橙花油、白兰花油、玳玳花油、玫瑰花油等花香进行修饰。

配方1

蒸馏白柠檬油210a-松油醇10

白柠檬油(5倍)201%龙脑2

甜橙油20薄荷脑10

柠檬油20异戊醇5

肉桂油1095%乙醇60

斯里兰卡桂皮油5三醋酸甘油酯626

姜油2

可可香精

可可香精常为可可粉、可可种皮(可可壳)萃取物为主香,再和合以香草香组成的。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可可壳酊45.0香兰素4.5

可可粉酊45.095%乙醇5.5

巧克力香精

巧克力是以从可可豆中分离出的可可脂为主,加上牛奶、奶油、糖等调配而成的。巧克力

香精大都采用可可

浸出物,另外再加入香兰素和奶油香来配制。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二甲基硫醚1.0香兰素15.0

乙酸异丁酯1.0?-丁内酯5.0

乙酸苯乙酯0.5苯乙酮0.5

10%丁二酮0.5苯甲醛1.0

50%糠醛0.5苯乙酸2.0

异戊醇1.0麦芽酚3.0

异丁醛8.0乙醛2.0

异戊醛15.0可卡醛(Cocal,IFF)5.0

苯乙醇8.0丙二醇31.0

非瓜果香精

蜂蜜香精

一般蜂蜜香精常以苯乙酸和苯乙酸乙酯、苯乙酸异丁酯、苯乙酸苯乙酯等苯乙酸酯类作为

其特征的密甜香

韵,适量配合以洋茉莉醛、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大茴香醛等豆甜香韵,有时头香上适量

使用壬酸乙酯等酿

甜香,以及果甜香气组成。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甲基苯乙酮0.375壬酸乙酯31.250

香叶油0.375乙酸戊酯187.000

芹菜籽油0.375乙酸乙酯100.000

乙基香兰素6.000戊酸戊酯250.000

苯乙酸12.00095%乙醇400.000

苯乙酸甲酯12.625

奶油香精

传统的奶油香精习惯上均以香兰素的奶香为主料,辅以少量丁二酮、丁酸等香料而成。这

种配方使用中总感

到偏香草香气,作为奶香则感到单调。随着从天然奶油中找到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越来越多,

奶油香精的配制

也有很大变化,现在的奶油香精重视的酸、醇、酯、内酯、醛类的香味平衡。酸类可常用

乙酸、丁酸、已

酸、辛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等;醇类常用已醇、辛醇、壬醇、癸醇等;酯类常用乙

酸乙酯、丁酸乙

酯、已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内酯常用γ-壬内酯、γ-癸内酯、δ-癸内酯、

δ-十二内酯等;醛类

常用庚醛、辛醛、壬醛、癸醛等。再与香兰素、麦芽酚等协调并加上丁酰基乳酸丁酯、丁

二酮配制而成奶油

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酸3.5洋茉莉醛0.3

丁二酮1.0丁酸丁酯0.5

甲基香豆素0.5?-十一内酯0.1

香兰素1.5乙醇35.0

丁酸乙酯1.6甘油55.0

丁酸戊酯1.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兰素0.15丁酸乙酯2.25

丁二酮0.75丁酸戊酯0.30

甲基香豆素1.80植物油85.00

丁酸9.75

色拉香精

拉(Salad)即凉拌杂菜(莴苣、萝卜、洋葱、卷心菜、洋山芋等),因此色拉风味料

以辛香料为主(丁

辛、姜辛、桂辛、茴辛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甜橙油30

甘牛至油(Origanum

marjorana)

30

柠檬油3010%芹菜籽油90

芹菜籽油树脂45肉豆蔻油15

鼠尾草油(南斯拉夫产)35时萝油150

龙蒿油35百里香油20

芫荽油25姜油5

姜油树脂10月桂油10

桂叶油(斯里兰卡)20茴香15

众香子油10玉米油325

丁香油100

制备将上述混合物再以10%的比例稀释于玉米油中。

生姜香精

生姜香精常以生姜油为主,再加上丁香油等辛香以改善和谐调生姜的口味,有时也用少量

的酯类香料增强果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生姜油树脂52.2甜橙油13.0

冷榨白柠檬油13.095%乙醇354.6

蒸馏白柠檬油13.0蒸馏水541.2

柠檬油13.0

酒用香精

白酒香精

清香型白酒香精

清香型酒的风格是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和顺,余量爽净。其代表酒的品种是汾酒。

它的主体香成分是

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从总酯来说,它比浓香型、酱香型都低,并且突出乙酸乙酯。而已

酸乙酯含量很低。

另外还含有较多的多元醇、丁二酮、2,3-丁二醇等芳香物质。下面是一种清香型仿汾酒的

酒用香精配方: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5.0乙酸3.5

丙酸乙酯0.2已酸0.02

丁酸乙酯0.5乳酸1.5

已酸乙酯1.0丙醇1.0

乳酸乙酯14.0异丁醇0.12

正丁醇0.0670%山梨醇2.0

异戊醇0.5甘油10.0

正已醇0.0195%乙醇22.46

丁二酮0.005蒸馏水8.0

2,3-丁二醇0.125

最新回答
清秀的含羞草
暴躁的奇迹
2025-08-06 00:00:04

水杨酸乙酯为无色油状液体,呈淡的冬青油香气。沸点234℃,熔点1.3℃。溶於乙醇、乙醚、醋酸和大多数非挥发性油,微溶于水和甘油。用于有机合成或配制香料,也用作溶剂。生产方法是由邻羟基苯甲酸(即水杨酸)与乙醇酯化而得。

基本介绍中文名 :水杨酸乙酯 英文名 :Ethyl Salicylate 别称 :2-羟基苯甲酸乙酯,柳酸乙酯,羟苯乙酯,邻羟基苯甲酸乙酯 化学式 :C9H10O3 分子量 :166.1739 EINECS登录号 :204-265-5 熔点 :1.3 ℃ 沸点 :233 ℃ 水溶性 :微溶 密度 :1.136 (15 ℃) 外观 :油状液体 闪点 :107℃ 套用 :有机合成或配制香料 折光率 :1.529 6 理化性质,毒理数据,化学数据,贮存方法,合成方法,注意事项,泄露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 理化性质 CAS号:118-61-6 熔点:1.3 ℃ 沸点:233 ℃ 密度:1.136 (15 ℃) 闪点:107 ℃ 折光率:1.5296 性状:具有类似冬青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液体,见光或久置逐渐变成黄棕色,不溶于水,易溶於乙醇和乙醚。 用途:用于调制日用皂用香精,也用于制药,也广泛套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合成香料和工业溶剂等领域。 毒理数据 1、 *** 性:兔子经皮:500mg/24H 中度 *** 。 2、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1320mg/kg 3、通常条件下使用无严重危害。 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3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互变异构体数量:4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6.5 7.重原子数量:1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56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合成方法 由邻羟基苯甲酸(即水杨酸)与乙醇酯化而得。 由水杨酸和对甲苯磺酸乙酯的碱溶液加热至沸而成。 注意事项 【急性毒性】口服- 大鼠 LD50: 1320 毫克/ 公斤 【毒性分级】中毒 【 *** 数据】皮肤- 兔子 500 毫克/ 24小时 中度 【燃烧热值】1051.2千卡/克分子(20℃) 【闪点】107 ℃ 【可燃性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可燃 【储运事项】包装完整、轻装轻卸库房通风、远离明火、高温、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环境保护措施:如能确保全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物处理。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操作处置与储存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对光线敏感。

时尚的舞蹈
无聊的大叔
2025-08-06 00:00:04
成都化工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市场,我公司是成都化工市场与西部化工市场中的成都化工公司中专业从事化工销售的公司,与国内外大型石化.油脂.精细化工数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贸易合作关系,以厂家为后盾货源稳定;视信誉为生命,质量保证,真诚为各位客户朋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我公司主营涂料原料、塑料原料、循环水原料、电镀原料、洗涤原料、造纸原料、水处理原料、 橡胶原料、建筑化学品、玻璃原料、陶瓷原料、选矿助剂、食用菌原料、环保化学品、有机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油气田助剂,精细化工原料,油漆原料,建筑原料,香精香料,化学试剂,食品添加剂,乳胶漆原料,防水防火原料,有机化工溶剂,颜料染料,纺织印染原料等几十个大类1700余种常用基础化工原料,欢迎各位客户朋友双赢合作,共谋发展!

1 乙醇 乙醛 乙酸 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 乙酸钠 乙缩醛 乙腈

1 乙酰水杨酸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硅油 乙醇钠 乙炔炭黑

1 乙醇酸 一乙醇胺 乙二醛 乙二酸 乙二醇 乙二胺 乙二胺四乙酸

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 乙二醇丁醚 乙二醇甲醚

1 乙二醇乙醚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 乙基纤维素 乙萘酚 乙酰乙酸乙酯

2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八溴醚 丁二酸钠 丁二酸 丁醇 丁酮 丁酸

2 丁酸乙酯 丁腈橡胶 二苯胺 二苯甲酮 二乙二醇 二丙二醇

2 二丙二醇乙醚 二丙二醇丁醚 二丙二醇甲醚 二丙酮醇 二丁酯

2 二辛酯 二甘醇 二甲胺 二甲苯 二甲基硅油 二甲基苯胺

2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亚砜 二甲醚二硫化钼

2 二硫化钼 二氯甲烷 二氯乙烷 二氯丙烷 二氯乙氰尿酸钠

2 二茂铁 二盐 二氧化氯 二氧化硅 二氧化锰 二氧化硒 二氧化锡

2 二氧化铅 二氧化锆 二乙醇胺 二乙二醇丁醚 二乙二醇乙醚

2 二乙二醇甲醚 二乙烯三胺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二萘酚

2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羟基硬脂酸 十溴联苯醚

2 十八醇 十八烯酸 十二醇 十二叔胺 十六叔胺 十八叔胺

3 大红粉 大苏打 干冰 干酪素 干燥剂 干强剂 工程塑料 工业萘

3 工业盐 已二胺 已二酸 已二酸二辛酯 已酸乙酯 马日夫盐

3 三醋酸甘油酯 三甘醇 三聚磷酸铝 三聚磷酸钠 三聚氰胺

3 三氯化铁 三氯化铝 三氯甲烷 三氯乙烷 三氯乙烯

3 三氯乙氰尿酸钠 三盐 三氧化二锑 三乙醇胺 三乙胺

3 三乙烯二胺 三乙烯四胺 三元乙丙胶 三羟甲基丙烷 山梨醇

3 山梨酸钾 山嵛酸 小苏打

4 巴西棕榈蜡 不饱和聚酯树脂 分散剂 分子筛 分散染料

4 分散松香胶 化学试剂 六次甲基四胺 六甲基二硅氮烷

4 六偏磷酸钠 六氯乙烷 木村防腐剂 木质素磺酸钙 木质素磺酸钠

4 木糖醇 片碱 壬二酸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日落黄 双酚A

4 双氰胺 双氧水 双飞粉 双甲酯 双硬脂酸铝 水玻璃 水合肼

4 水合联胺 水杨酸 水杨酸钠 水杨酸甲酯 水处理原料 水化白油

4 水晶胶 水性色浆 水溶性树脂 太古油 天然乳胶 天然脂肪醇

4 无色钴 无机原料 乌洛托品 五氧化二钒 五氧化二磷 五氯酚钠

4 元明粉 月桂酸 云母粉 中铬黄 匀染剂

5 瓜尔胶 白炭黑 白油 白乳胶 丙二醇 丙二醇丁醚 丙二醇甲醚

5 丙二醇乙醚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丙二酸 丙炔醇 丙三醇 丙酸钙

5 丙酸 丙酮 丙烯酸 丙烯腈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甲酯

5 丙烯酸异辛酯 丙烯酸羟乙酯 丙烯酸羟丙酯 丙烯酰胺 布罗波尔

5 电木粉 电镀添加剂 电镀光亮剂 电镀原料 冬青油 对氨基苯磺酸

5 对苯二酚 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5 对甲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钠 对硝基苯酚 发泡剂AC 发泡调节剂

5 发兰液 甘油 甘氨酸 甘宝素 甘露醇 古马隆 加脂剂 甲苯

5 甲苯胺红 甲醇 甲醇钠 甲醛 甲酸 甲酮 甲酰胺甲酸钠

5 甲酸钙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5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硅醇钠甲基硅油

5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甲基纤维素 甲基异丁基甲酮 甲基吡咯烷酮

5 甲硼氢 立德粉 立索尔犬红 立索尔宝红 尼泊金乙酯

5 尼泊金甲酯 尼泊金丙酯 尼泊金丁酯 尼龙 平平加 卡松

5 石蜡 石墨粉 石英砂 石英粉 石膏粉 石油醚 石油助剂

5 石油树脂 石油磺酸钠 石油磺酸钡 石棉粉 石棉绒 司盘

5 四氯化碳 四氯乙烯 四甲氧基硅烷 四氢呋喃 四氢噻吩

5 四溴双酚A 戊二醛 永固颜料 玉米淀粉 正硅酸乙酯 正已烷

5 正辛醇 正钛酸丁酯 正丁醇

6 冰醋酸 冰晶石 冰片 冰乙酸 成膜助剂 虫胶片 次磷酸钠

6 次亚磷酸钠 次亚硫酸钠 次氯酸钠 导热油 低压聚乙烯 地蜡

6 地板蜡 吊白块 多聚甲醛 多聚磷酸钠 多聚磷酸锌 多乙烯多胺

6 防老剂 防水剂 防水涂料 防水油膏 防火涂料 防锈剂 防锈油

6 防腐剂 防霉剂 防冻剂 防结皮剂 防黄硅油 防焦剂 防染盐

6 仿瓷粉 光亮剂 光稳定剂 光引发剂 过硫酸钠 过硫酸钾

6 过硫酸铵 过硼酸钠 过碳酸钠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环已酮

6 过氧化甲乙酮 过氧化钠 过氧化钙 过氧化氢 过氧化二异丙苯

6 过氧乙酸 色浆(各种颜色) 色糊 红丹 红矾钾 红矾钠 红矾铵

6 红火漆 华兰 灰钙粉 交联剂 扩散剂 列克钠胶 吗啉

6 农药乳化剂 色素炭黑 杀菌剂 吐温 纤维素 纤维素酶

6 亚硫酸钠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钾 亚氯酸钠 亚硫酸氢钠

6 亚硫酸氢钾 亚磷酸三酯 亚麻油 亚硒酸钠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6 阴离子树脂

6 阳离子树脂 羊毛脂 异丙醇 异丙胺 异VC钠 异丁醇 异丁醛

6 异佛尔酮 异辛酸钴 异辛酸锰 异辛酸钾 异辛酸钙 异辛酸铅

6 异辛酸铝 异辛酸锌 异辛醇 异戊醇 早强剂 仲丁醇 仲辛醇

6 有机玻璃 有机膨润土 有机锡 有机硅防水剂 有机硅消泡剂

6 有机原料 再生胶

7 赤磷 赤血盐钠 赤血盐钾 纯苯 纯丙乳液 纯吡啶 芳烃溶剂油

7 纯碱 纯丙乳液 纺织助剂 印染原料 乳胶漆原料 肝素钠吸附树脂

7 汞 花生油酸 还原铁粉 还原剂 还原染料 间苯二酚 间苯二甲酸

7 间对甲酚 间甲酚 间二甲苯 芥酸 芥酸酰胺 抗氧剂 抗静电剂

7 沥青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邻二氯苯 卤片

7 玛瑙树脂 玛瑙粉 没食子酸 尿素 抛光膏 抛光水 吸水树脂

7 辛醇 辛酸亚锡 杨梅栲胶 皂基 皂片 助焊剂 助留剂 阻燃剂

7 阻垢剂 苄叉丙酮 呋喃树脂 吡啶

8 苯胺 苯丙乳液 苯酚 苯甲醇 苯甲醛 苯甲酸钠苯甲酸

8 苯甲酸铵 苯甲酸乙酯 苯甲酸苄酯 苯甲溴铵 苯乙烯 苯乙酮

8 苯扎氯铵 苯扎溴铵 苯酐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单甘酯

8 单宁酸 沸石粉 固化剂 固色剂 环已酮 环已烷 环烷酸

8 环烷油 环烷酸钴 环烷酸铅 环烷酸锌 环烷酸锰 环烷酸铜

8 环氧树脂 环氧固化剂 环氧丙烷 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

8 环丁砜 季戊四醇 降阻剂 降失水剂 金刚砂金属清洗剂

8 净水剂 净洗剂 凯松 拉开粉 明胶 明矾 乳化剂 乳化硅油

8 乳酸 乳酸钠 乳酸亚铁 乳酸钙 乳酸乙酯 乳糖泡柔剂

8 苹果酸 若丁 叔丁醇 叔丁基过氧化氢 松香 松香胶 松油醇

8 松焦油 松节油 夜光粉 油酸 油酸酰胺 直接染料 油溶颜料

8 油漆原料 建筑原料

9 玻璃原料 保温涂料 保险粉 泵送剂 变性淀粉 变压器油

9 标胶 烟胶 玻璃珠 玻纤布 草酸 草酸钠 草酸钾 草酸钴

9 除垢剂 除锈剂 除油剂 促进剂 氢氟酸 氟硅酸 氟硅酸钠

9 氟硅酸钾 氟化钙 氟化钾 氟化铝 氟化铵 氟化氢铵

9 氟化氢钠 氟化镍 氟化聚乙烯 氟化钠 氟里昂 氟硼酸

9 氟硼酸钠 氟硼酸钾 氟硼酸铅 氟硼酸亚锡 氟橡胶 氟锆酸钾

9 氟锆酸铵 复合稳定剂 骨胶 癸二酸 癸二酸二辛酯 活性炭

9 活化剂 活性白土 活性染料 钠基膨润土 耐火材料 耐晒染料

9 耐酸水泥 耐酸树脂 柠檬酸 柠檬酸钠 柠檬酸铵 柠檬酸钾

9 柠檬酸亚锡二钠

9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氢氧化镁

9 氢氧化锂 氢氧化锶 氢氧化铈 氢氧化亚镍 氢溴酸 氢氟酸

9 单水氢氧化锂 药用硼砂

9 染料 柔软剂 柔软片 树脂 顺丁橡胶 顺酐 炭黑 钨酸钠

9 香蕉水 香精 香兰素 荧光粉 荧光增白剂 珍珠岩 重铬酸钾

9 重铬酸钠 重铬酸铵 咪唑啉 钛白粉 钛酸酯偶联剂

10 氨基硅油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镍 氨基三甲叉膦酸 氨基树脂

10 氨基乙酸 氨三乙酸 氨水 高苯橡胶 高岭土高锰酸钾

10 高氯化聚乙烯树脂 高压聚乙烯 海藻酸钠 海泡石 海绵镉

10 钾明矾 胶体石墨 胶衣树脂 酒精 酒石酸 酒石酸钠

10 酒石酸钾 酒石酸钾钠 0酒石酸氢钾 酒石酸锑钾 绢白粉

10 绢云母 流平剂 破乳剂 破碎剂 铅粉 润滑剂 润湿剂

10 烧碱 速凝剂 桃胶 陶土 铁粉 铁红 铁黄 特白粉

10 桐油 透明红 消光粉 消泡剂 氧化铝 氧化钙 氧化铬绿

10 氧化聚乙烯 氧化铁红 氧化镁 氧化锌 氧化锑氧化铅

10 氧化铜 氧化亚镍 氧化亚锡 氧化钴 氧化铈 氧化锂

10 氧化铵 造纸助剂 陶瓷原料 造纸原料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0 珠光粉 珠光浆 栲胶 钼铬红 钼酸钠 钼酸铵 钼酸锂 氧化锌

11 蛋白酶 淀粉酶 堵漏剂 酚醛树脂 铬粉 铬酸钾 铬酸钠

11 铬酸酐 铬雾抑制剂 硅油50-10000 硅灰石粉 硅胶 硅溶胶

11 硅烷偶联剂 硅树脂 硅酸钠 硅酸乙酯 硅酸锆 硅酮 硅酸铝

11 硅酸钾 硅微粉 硅橡胶 硅脂 硅藻土 黄丹东 黄糊精

11 黄血盐钾 黄血盐钠 黄原胶 黄药 混丙醇 混丁醇 混合醇

11 减水剂 铝粉 偏硅酸钠 偏钒酸钠 偏钒酸铵 偏硼酸钠

11 铝银浆 铝银粉 铝镁合金粉 铝酸酯偶联剂 清洗剂 深铬黄

11 渗透剂T(JFC.等) 酞菁兰 酞菁绿 铜金粉 甜菜碱 甜蜜素

11 脱硫剂 脱墨剂 脱氧剂 脱漆剂 脱脂剂 维生素C 硒粉

11 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B1

11 液碱 液体石蜡 萤光增白剂 萤石粉 萜烯树脂脲醛胶

11 喹啉 羟乙基纤维素 羟基乙叉二磷酸 羟乙基纤维素 铵明矾

11 粘合剂 维生素C

12 氮酮 氮化硼 氮化钛 道路剂 短切毡 富马酸 富马酸二甲酯

12 锅炉除垢剂 锅炉清灰剂 滑石粉 缓凝减水剂 缓蚀阻垢剂

12 焦磷酸钾 焦磷酸铜 焦磷酸镍 焦磷酸钠 焦亚硫酸钠 联苯胺黄

12 硫代硫酸钠 硫化钡 硫化黑 硫化剂 硫化碱 硫化钠

12 硫化锑 硫化镉 硫化亚铁 硫酸 硫磺粉 硫磺片 硫氢化钠

12 硫氰酸钠 硫氰酸钾 硫氰酸铵 硫酸钡 硫酸钾硫酸铝

12 硫酸钠 硫酸钙 硫酸镁 硫酸锰 硫酸铁 硫酸钴 硫酸铵

12 硫酸氢钠 硫酸氢钾 硫酸亚铁 硫酸亚锡 硫酸镉 硫酸铜

12 硫酸镍 硫酸锌 硫脲 氯丁胶 氯丁橡胶 氯丁胶乳 氯仿

12 氯化苯 氯化铬 氯化聚乙烯 氯化铝 氯化镁 氯化钠 氯化镍

12 氯化锰 氯化铜 氯化亚铜 氯化亚锡 氯化亚砜 氯化橡胶

12 氯化钴 氯化钯 氯化苄 氯化锶 氯化银 氯化铈

12 氯化钙 氯化钡 氯化钾 氯化石蜡 氯化锌 氯乙酸

12 氯磺化聚乙烯 氯酸钠 氯酸钾 氯化铵 葡萄糖 葡萄糖酸钙

12 葡萄糖酸钠 葡萄糖酸锌 葡萄糖酸镁 葡萄糖酸钾 湿强剂

12 硝化棉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钡 硝酸铬 硝酸镁 硝酸铝

12 硝酸锰 硝酸钙 硝酸锌 硝酸铜 硝酸镍 硝酸铁 硝酸铅

12 硝酸银 硝酸铵 硝酸钴 硝酸锶 硝基甲烷 锌粉锌锭

12 硬脂酸 硬脂酸酰胺 硬脂酸钡 硬脂酸锌 硬脂酸铝 硬脂酸铅

12 硬脂酸钠 硬脂酸钙 硬脂酸镁 硬脂酸镉 硬脂酸丁酯 植酸

12 植物油酸 紫处线吸收剂 棕榈蜡 棕榈油 棕榈酸异辛酯

12 铸石粉 锂基脂 锆英 锆英粉 锆英砂

13 碘 碘化钾 碘化钠 碘化汞 碘化银 碘酸钾 蜂蜡 赖氨酸

13 锚固剂 煤油 煤焦油 锰粉 催化剂 蓖麻油 硼砂 硼酸

13 硼酸锌 硼氢化钾 硼氢化钠 塑料增白剂 塑料颜料 微晶蜡

13 微晶纤维素 锡粉 锡酸钠 新洁尔灭 新戊二醇絮凝剂

13 蒸馏水 蒽昆 溴素 溴化钠 溴化钾 溴化铵 溴化锂 溴酸钾

13 溴酸钠 溴氢酸 溴乙烷 微沫剂 群青 溶剂油 羧甲基淀粉

13 羧丙基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素 聚氨酯发泡料 聚丙烯酰胺

14 聚氨酯 聚丙烯 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钠 聚丙烯酸钾

14 聚丙烯酸树脂 聚甲醛 聚乙烯 聚苯乙烯 聚磷酸铵

14 聚氯乙烯树脂 聚四氟乙烯 聚碳酸酯 聚酯切片 聚酯薄膜

14 聚酯树脂 聚维酮碘 聚酰胺树脂 聚醚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14 聚乙烯蜡 聚乙烯醇缩丁醛 腐植酸钠 腐植酸钾 镀锌添加剂

14 镀锌光亮剂 镀镍光亮剂 镀铜光亮剂 褐煤蜡碱性染料

14 碱性玫瑰精 精甲醇 精奈 精碘 模具硅橡胶 模具胶 精炼剂

14 镁粉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钾 碳酸氢铵 碳酸钾 碳酸钡

14 碳酸钙 碳酸镁 碳酸锰 碳酸锌 碳酸锂 碳酸铜 碳酸镍

14 碳酸钴 碳酸铈 碳酸锶 碳纤维 稳定剂 酸性染料 漂粉精

14 漂白粉

15 醋酸 醋酸钡 醋酸钠 醋酸钾 醋酸镁 醋酸铬 醋酸镍

15 醋酸铜 醋酸铵 醋酸铅 醋酸锌 醋酸钴 醋酸甲酯 醋酸丁脂

15 醋酸乙烯 醋酸乙酯 醋酸正丙酯 醋酸异辛酯醋丙胶乳

15 醋酸丁酸纤维素 醇酸树脂 糊精 黄糊精 镍板 镍粉

15 橡胶原料 橡胶大红 橡宛栲胶 颜料 镉红 镉黄 樟脑

15 樟脑粉 醇酯12 增稠剂 增塑剂 增亮剂 增粘剂 增强剂

15 增白剂

16 薄荷脑 薄荷油 磺化酚醛树脂 磺化单宁 磺化褐煤 磺化煤

16 磺基水杨酸 磺化油 磺酸钠 磺药 磺酸 霍霍巴油 膨润土

16 膨化剂 膨胀石墨 膨胀止水条 膨胀剂 糖钙 糖醛 糖精

17 糠醛 糠醇 磷酸 磷化液 磷化粉 磷化表调剂磷酸钙

17 磷酸钠 磷酸铝 磷酸三钠 磷酸三钾 磷酸二氢钠 磷酸二氢钾

17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铝 磷酸二氢镁 磷酸二氢锌 磷酸二氢铵

17 磷酸氢二钠 磷酸氢二钾 磷酸氢二铵 磷酸氢二锌 磷酸氢二钙

17 磷酸氢钙 磷酸氢镁 磷酸一铵 磷酸二铵 磷酸脲 磷铬酸锌

17 磷酸锌 磷酸三乙酯 磷酸三甲酚酯 磷酸三苯酯 磷酸三甲苯酯

17 磷酸三氯乙酯 磷酸乙酯 磷酸三丁脂

简单的电灯胆
畅快的蓝天
2025-08-06 00:00:04
侵入途径:经呼吸道、经消化道、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该品对体内假性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但不抑制真性胆碱酯酶。邻位异构体(TOCP)主要有迟发性中毒性神经病,间位和对位异构体实际无毒,不引起神经病变。

急性中毒:大量口服先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约经1~2天消退。一般经7~28天后发生迟发性神经病,以运动型为主,常先有腓肠肌剧烈的痉挛性疼痛,可伴有下肢轻度感觉异常,后有下肢无力,并迅速进展为明显的弛缓性瘫痪,重症者也可出现锥体束征。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恢复速度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亦可经皮肤、呼吸道吸收。

慢性中毒:长期小量接触邻位磷酸三甲苯酯,可出现与急性中毒相似的神经系统损害。

知性的月饼
兴奋的戒指
2025-08-06 00:00:04
应用化学 班 级: 093班 实验学期: 2011 至 2012 学年 第一 学期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与纯化 ﹙化学系, 化学班学号﹚ 摘要 该方法简便易行,基本符合要求。关键词 , 通常称为阿斯匹林(aspirin),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合成的。早在十八世纪,人们已从柳树皮中提取了水杨酸,注意到它可以作为止痛、退热和抗炎药,不过对肠胃刺激作用较大。水杨酸是1838年第一次由强碱作用于相应的醛后经酸化得到的一种化合物。1859年Kolbe使用干燥的苯酚钠盐粉末和二氧化碳在4—7atm(1atm=101.325kPa)下进行反应,制备成水杨酸,现在工业上都用Kolbe合成法生产。直到目前,阿斯匹灵仍然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具有解热止痛作用、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近年来还发现阿斯匹林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水杨酸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当与乙酸酐反应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冬青树的香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通称为冬青油。 阿斯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9H8O4,分子量为:180.16,是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35℃,PKa=2.98,其酸性比苯甲酸强,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及碱液等。其分子内的羟基和羧基都可以进行酯化反应。本实验用乙酸酐对水杨酸的酚羟基进行酰化制备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 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相关光谱图: 乙酰水杨酸的红外光谱图 乙酰水杨酸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乙酰水杨酸的质谱图 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应用价值: 阿司匹林英文名称aspirin 其他名称乙酰水杨酸,醋柳酸。适应症:阿司匹林是使用最多、使用时间长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e1)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使体温恢复正常。本品尚具抗炎、抗风湿作用,并促进人体内所合成的尿酸的排泄,对抗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解热,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痛、头痛、偏头痛、痛经、牙痛、咽喉痛、感冒及流感症状:[2] 反应式如下: 方案二:对甲苯磺酸催化法 在干燥的锥形瓶中依次加入定量的水杨酸,乙酸酐和对甲苯磺酸,充分摇动。水浴上加热,待水杨酸溶解后,保持瓶内温度在81~85℃(或热水浴水温在85℃左右),磁力搅拌。反应结束后,加入定量的蒸馏水,并用冰水冷却,抽滤得乙酰水杨酸粗品。粗产品用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白色晶体即为纯乙酰水杨酸。[3] 反应方程式: 1.3 方案三:浓硫酸(或浓磷酸)催化法 将水杨酸、乙酸酐和浓硫酸混合物置于热水浴中加热。反应结束后,加入水,放在冷水浴中冷却,抽滤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在粗产品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向抽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20%盐酸,并置于冰水浴中,抽滤。取少量乙酰水杨酸,用1%三氯化铁溶液鉴定水杨酸是否存在。如存在,产物可用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纯的乙酰水杨酸。 [4] 反应方程式: 方案选择:这三种方案都较简单,本次试验采用方案三,原因如下:方案一所采用的为有机催化剂,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对人体有害;方案二也是采用有机催化剂,并且须用水浴保持温度,操作稍显复杂;方案三本实验采用。2 实验原理 副反应方程式为: 此实验可能的副产物:乙酰水杨酸酐,水杨酸,乙酰苯脂,水杨酸苯脂,乙酰水杨酸苯脂。 物理常数 药品名称 分子量 (mol wt) 用量 (ml、g、mol) 熔点 (℃) 沸点 (℃) 比重 (d420) 水溶解度 (g/100ml) 水杨酸 138.12 2g(0.014mol) 159 211/2.66kpa 1.443 微溶于冷水 易溶于热水 乙酸酐 102.09 5ml(5.4g,0.05mol) -73 139 1.082 在水中逐渐分解 乙酰水杨酸 180.16 -- 135-138 -- 1.350 微溶于水 浓硫酸 98 5d -- -- 1.84 易溶于水 浓盐酸 36.46 4-5ml -- -- 1.187 易溶于水 乙酸乙酯 88.12 2-3ml -83.6 77.1 0.9005 微溶于水 其它药品 饱和碳酸钠溶液、1%三氯化铁溶

长情的饼干
含糊的猎豹
2025-08-06 00:00:04
即得含量99%以上的对羟基苯甲酸.7。将制备的上述复合盐继续加热至220-230℃,加水溶解、酚钾与二氧化碳的连续气液相法,但成本较高,降温至200℃补加苯酚对羟基苯甲酸的生产方法有多种,苯酚钾羧化法较适于工业化生产。将硫酸逐渐加入羧化液中,该法又分酚钾固相羧化法.2%,得酚钾与酚的复合盐、活性炭脱色,经氨化,所得粗品滤饼用水重结晶。因此工业上也可由水杨酸经成盐,至酚钾液的游离碱为0,生产糖精时的副产物对甲苯磺酰氯。另外,压力维持在0。将40%左右的氢氧化钾溶液与苯酚加入反应锅中混合.6kPa压力下蒸水约0.5h。加热,在10,成本较高.67kPa)结束脱水、酚钾溶媒羧化法,通入净化无水的二氧化碳。该法收率较低,至200℃(2。再通入二氧化碳进行第二次羧化、氧化,保温搅拌30min。对羟基苯甲酸二钾盐也可由水杨酸二钾盐转位得到,至内温为140℃时改为减压脱水.5h,进行常压脱水、再酸析也可获得该品,约需2h、酸析。加入溶剂苯酚共沸脱水,即得羧化液(对羟基苯甲酸二钾盐).5MPa、碱熔、中和得到对羟基苯甲酸。冷却过滤除去硫酸钾,反应2.5-1h、转位。羧化结束后,回收苯酚,于70℃以下中和至pH为6,冷却至180℃以下,然后减压回收苯酚至尽,于100℃搅拌0,而且糖精副产物中往往夹带有毒的杂质邻磺酰胺基甲苯.3-1,直至内温达170℃以上

开放的板栗
知性的灯泡
2025-08-06 00:00:04
对羟基苯甲酸的生产方法有多种,苯酚钾羧化法较适于工业化生产,该法又分酚钾固相羧化法、酚钾溶媒羧化法、酚钾与二氧化碳的连续气液相法。

将40%左右的氢氧化钾溶液与苯酚加入反应锅中混合,于100℃搅拌0.5h,至酚钾液的游离碱为0.3-1.2%。加热,进行常压脱水,至内温为140℃时改为减压脱水,在10.6kPa压力下蒸水约0.5-1h,直至内温达170℃以上。加入溶剂苯酚共沸脱水,至200℃(2.67kPa)结束脱水,得酚钾与酚的复合盐。将制备的上述复合盐继续加热至220-230℃,通入净化无水的二氧化碳,压力维持在0.5MPa,反应2.5h,降温至200℃补加苯酚,保温搅拌30min,然后减压回收苯酚至尽。再通入二氧化碳进行第二次羧化,约需2h。羧化结束后,回收苯酚,冷却至180℃以下,加水溶解,即得羧化液(对羟基苯甲酸二钾盐)。将硫酸逐渐加入羧化液中,于70℃以下中和至pH为6.7。冷却过滤除去硫酸钾,所得粗品滤饼用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即得含量99%以上的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二钾盐也可由水杨酸二钾盐转位得到。因此工业上也可由水杨酸经成盐、转位、中和得到对羟基苯甲酸,但成本较高。另外,生产糖精时的副产物对甲苯磺酰氯,经氨化、氧化、酸析、碱熔、再酸析也可获得该品。该法收率较低,成本较高,而且糖精副产物中往往夹带有毒的杂质邻磺酰胺基甲苯。

香蕉冬天
香蕉书本
2025-08-06 00:00:04
TDI参与了和另一组分中含羟基物质的反应,经过反应成膜.它的反应实质是异氰酸根与羟基的结合.如耐黄变效果不好的话,可从两个方面找原因.一是辅助填料的问题二是双组分理论配比不合理.

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英文缩写。别名, 甲苯二异氰酸酯,2,4-二异氰酸甲苯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代亚苯基, 2,4-二异氰酸酯,4-甲基-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生产泡沫塑料、涂料和用作化学试剂。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与胺类、醇、碱类和温水反应剧烈,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加热或燃烧时可分解生成有毒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现实的盼望
痴情的铃铛
2025-08-06 00:00:04
(1)二氧化碳发泡剂

一种是异氰酸酯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发泡)作为发泡剂,另一种是液体二氧化碳。

目前主要用于对绝热性要求不高的供热管道保温、包装泡沫塑料和农用泡沫塑料等领域;液体二氧化碳发泡优缺点与水发泡相同,目前主要用于聚氨酯软泡。

(2)氢化氟氯烃(HCFC)发泡剂

分子中含有氢,化学特性不稳定,比较容易分解。

目前商业上可以替代CFC-11最成熟的产品为HCFC-14LB,它与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相溶性好,在不增加设备的条件下可以直接用HCFC-14LB代替CFC-11,在达到同样密度和相近的物理特性泡沫体时用量要少于CFC-11。HCFC-141B的缺陷在于原料价格较高,对某些ABS和高抗冲击性聚苯乙烯具有溶解性,且其导热系数比CFC-11高,因此需要得到的泡沫体密度较高,才可以达到隔热效果。

(3)烃类发泡剂

用于聚氨酯发泡剂的烃类化合物主要是环戊烷,特别是环戊烷的硬泡体系具有导热系数较低和抗老化性能,ODP值为零等优点,常被用于冰箱、冷库和建筑的隔热保温等领域,已经成为我国硬泡CFC-11替代品的首选。

(4)氢化氟烷烃(HFC)发泡剂

HFC类化合物ODP值为零,在软质PU泡沫生产中是CFC-11理想的替代产品,早期的HFC类发泡剂主要是HFC-134A和HFC-152A,这两种发泡剂具有低分子量和低沸点,达到相同密度和相近物理特性泡沫体时,用量比CFC-11用量少,并且性能比较稳定,但是它们的缺陷在于导热系数比较高,且在一般多元醇中的溶解度较低,加工含有HFC-134A和HFC-152A的组合聚醚相对比较困难,另外需要发泡设备以满足加工要求。

化学发泡剂

化学发泡剂又称分解性发泡剂。它们能均匀地分散于树脂中,受热分解,可产生至少一种气体。可分为无机发泡剂和有机发泡剂两类。有机发泡剂是塑料中使用的主要发泡剂,主要是偶氮类、亚硝基类和磺酰肼类。另外还有一些发泡剂组成物,其发泡气体是通过两个组分间的吸热反应而释放出来的。

1

偶氮类

桔黄色结晶粉末,相对分子质量116.1,相对密度1.65,细度(200 目通过)≥99.5%,水分≤0.1%,灰分≤0.1%。溶于碱,不溶于醇、汽油、苯、吡啶等一般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分解温度190~205℃,不易燃。发气量为200~300ml/g,主要是氮气、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室温贮存稳定,有自熄性,但在120℃以上时因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在密闭容器中易发生爆炸。

用途:适用于PE、PVC、PS、PP、ABS 等。其分解产物无毒、无臭、不污染,可以制得纯白的泡沫体。本品分解温度高,产生的气泡均匀、致密。适用于闭孔泡沫体、常压或加压发泡体,厚的或薄的发泡体等各种发泡制品。如PVC和增塑糊发泡体,聚烯烃的压延和模塑发泡体,发泡人造革等。

2

2,2'-偶氮二异丁腈

白色结晶粉末,相对密度1.1,挥发分1%,甲醇不溶物0.1%,熔点>99℃。溶于甲醇、乙醇、丙醇、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分解温度98~110℃,放出氮气,发气量130~155ml/g。室温下缓慢分解,30℃下贮存数月后显著变质,故本品应在10℃以下存放。

用途:特别适用于PVC,还可用于环氧树脂、PS、酚醛树脂及橡胶等。分解发热量低,约125.6~167.5J/mol,故使用量高达40%也不致使制品烧焦,可制得洁白制品。本品分解温度低,可用于普通的PVC 糊。毒性较大,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其作为发泡剂应用已日渐缩小,主要用作聚合引发剂。

3

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

橙色油状液体,相对分子质量202,凝固点2.4℃,沸点75.5℃(33.31Pa),单独加热时,240℃下仍然稳定。使用铅盐、有机锡化合物、镉皂和锌皂等热稳定剂可以使其活化,降低分解温度。在100~200℃内的发气量为200~350ml/g。溶于常见的增塑剂。

用途:液体发泡剂,适用于PE、PP、PVC 等。在塑料中易分散,泡孔结构均匀致密,分解产物无臭、无毒、无色、不污染,可以制造色泽极浅的泡沫塑料。调整配方和加工条件,可制得闭孔或开孔泡沫体。

4

偶氮二甲酸钡

亮黄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253.37,相对密度1.67,分解温度240~250℃。发气量170~175ml/g,分解产生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钡等。在普通溶剂中不溶。

用途:高温发泡剂。分解温度高,加工安全性好。适用于软化点高的聚合物,特别是PP。作为尼龙树脂的注塑成型和挤塑成型用发泡剂也有良好的效果。还可用于硬质和半硬质PVC、ABS 等。

5

偶氮二甲酸二乙酯

红色无气味的油状液体。相对分子质量174.16。分解温度110~120℃。发气量190ml/g。溶于增塑剂。贮存稳定。对硫化促进剂无反应。对水分和pH 变化敏感。金属盐(Cu、Fe、Co、Pb、Al、Sn 等金属)可促进分解。

用途:PVC及其共聚物、PE、聚酯、环氧树脂、PS、橡胶的发泡剂。用量为0.5~10%。

6

偶氮胺基苯

黄棕色结晶,有特殊气味。相对分子质量197.24。熔点96~98℃,分解温度150℃。发气量113ml/g。贮存稳定。易从制品表面析出结晶,在酸性介质中会在较低温度下分解,属于污染性发泡剂。

用途:可作为PVC 及其共聚物、PS、PE、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生胶和橡胶、硅酮聚合物的发泡剂。用量0.1~5%。

7

亚硝基化合物类

淡黄色结晶粉末,本身无臭,在潮湿状态下有甲醛味。相对分子质量186.18。相对密度:1.45。溶解度(室温,g/100g 溶剂):甲乙酮1.6、吡啶1.8、乙酰乙酸乙酯2.6、乙腈5.6、吗啉2.0、1-硝基丙烷1.4、二甲基甲酰胺14.7。在水、乙醇、苯、乙醚、丙酮中的溶解度约为1。分解温度190~205℃(空气中)、130~190℃(树脂中或使用分解助剂)。发气量260~270ml/g。分解气体主要是氮气,有少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本品易燃,与酸或酸雾接触会迅速起火燃烧,故不能与这些物质共同存放,并应严禁明火。

用途:作为发泡剂多用于PVC。发气量大,发泡效率高。使用水杨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等有机酸或尿素为发泡助剂,可以降低分解温度(通常调节在90~130℃)。分解时发热量大,易造成厚制品的“芯烧”,且分解产物有恶臭。并用尿素后可消除臭味。本品在PVC中的用量约为7~15%。

8

N,N'-二甲基-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

商品化产品中有效成分为70%。黄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250.21,相对密度1.2。空气中分解温度为105℃,树脂中为90~105℃,发气量为126ml/g,分解气体主要是氮气。纯品为爆炸物,对冲击和摩擦敏感,故商品中充入惰性填料以增加安全性。

用途:可用作PVC 发泡剂,特别适用于PVC 糊,不使用发泡助剂即可制得开孔和闭孔的泡沫体。分解生热小,可用于厚制品,分解残余物无污染,但在塑料中会喷霜。

9

磺酰肼类——苯磺酰肼

淡黄色或白色细微粉末,相对分子质量172.20。相对密度1.43~1.48,熔点99℃。空气中分解温度>95℃,塑料中分解温度为95~100℃。发气量为130ml/g,分解气体中主要是氮气,有少量水蒸气。

用途:可用于PVC、酚醛树脂、聚酯发泡剂。分解过程伴有发热,使制品内部温度升高,故最好与碳酸氢钠混合使用。本品分解后产生的含硫化合物具有臭味。

10

对甲苯磺酰肼

白色结晶细微粉末。相对分子质量186。相对密度1.40~1.42。熔点100~110℃。易溶于碱,溶于甲醇、乙醇、甲乙酮,微溶于水、醛类,不溶于苯和甲苯。分解温度100~110℃,放出氮气和少量水,发气量为110~125ml/g。在热水中水解产生磺酸,并放出氮气。常温下无吸湿潮解现象,化学性质稳定。本品为可燃性物质,但遇酸不着火。

用途:本品为低温发泡剂,适用于PVC 等多种塑料和橡胶。发生的气体和分解残渣无毒、无臭、不污染。本品产生的泡孔结构细密均匀,制品收缩率小,撕裂强度大,特别适合于制造闭孔泡沫塑料和海绵胶。本品用于PVC 可制得白色泡沫体,但在此场合模具表面必须镀铬。由于本品分解温度较低,捏炼加工时应避免温度过高(一般低于80℃),以防提前发泡。使用本品时可不用发泡助剂。本品不能与发泡剂H 并用,因这两种发泡剂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可导致制品内部烧焦。本品也不宜与铅盐并用,以免产生黑色硫化铅沉淀。

11

4,4’-氧化双苯磺酰肼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相对分子质量358.39。相对密度1.52。分解温度140~160℃,放出氮气和水蒸气,发气量约为120ml/g。溶于环己酮、乙二醇、乙醚,微溶于乙醇和温水,不溶于苯和汽油。

用途:本品为适应性极广的发泡剂,有万能发泡剂之称。可用于PVC、PE、PP、ABS 树脂等,也可作为塑料与橡胶的共混物及各种合成橡胶的发泡剂。其结构中虽然含有醚键,但非常稳定。在树脂中的分解温度为120~140℃。使用碳酸氢钠可使其活化,降低分解温度。泡孔结构细微均匀,分解气体和残余物无毒、无臭、不污染制品。适用于制造PE发泡电线电缆绝缘材料,微孔PVC 糊泡沫体等各种泡沫塑料。本品加工安全性高,在100℃以内无提前发泡之虞。但本品在分解发泡时放出水,故对于忌水场合不适用。

12

3,3’-二磺酰肼二苯砜

灰白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406.45。相对密度1.60。在空气中的分解温度为148℃,在乙烯基塑料中的分解温度为135~145℃。发气量110ml/g。无毒。

用途:本品主要作为软质PVC 发泡剂,也可用于硬质PVC 和PE。发泡时分解生成的气体无恶臭,无毒,但残余物有污染性,可使制品带色。

13

1,3-苯二磺酰肼

商品形式为50%本品与50%氯化石蜡的混合物,是含有灰白色细微粒子的膏状物,相对分子质量266.29,相对密度1.5。在空气中的分解温度约为150℃,在塑料中的分解温度为115~130℃,发气量300ml/g。

用途:本品可作为橡胶和塑料用发泡剂,主要用于橡胶。加工安全性高,提前发泡的危险性小。碱性物质可降低其分解温度。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14

对甲苯磺酰氨基脲

白色细微粉末。相对分子质量229.25。溶于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浓氢氧化铵和碱水,不溶于乙酸、丙酮、四氯化碳、乙二醇、异丙醇、石油醚、甲苯和水。在空气中的分解温度为230℃,在塑料中的分解温度为213~225℃。放出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和二氧化碳(约2:1)。分解后的固体残余物主要是对二甲苯二硫化物和对甲苯磺酸铵,前者可溶于苯,后者可溶于水。本品在室温下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但应避免靠近蒸汽管道、火源和阳光直晒。

用途:本品为高温氮气发泡剂,特别适用于高温加工的塑料,如ABS 树脂、尼龙、硬质PVC、HDPE、PP、PC 等。加工安全性好,无提前发泡的危险。本品也可用于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发泡。

15

4,4’-氧代双(苯磺酰氨基脲)

本品为高温发泡剂,分解温度为210~220℃,发气量约为145ml/g。放出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途:适用于硬质PVC、HDPE、高软化点PP、PC、ABS 树脂等加工温度高的塑料。

16

三肼基三嗪

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171.61。分解温度235~275℃。发气量约为247ml/g。放出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途:本品为高温发泡剂,适用于硬质和半硬质PVC、PP、PC、ABS 树脂、聚酰胺等加工温度高的塑料。加工安全性好。

17

5-苯基四唑

液体状物。相对密度1.105(50℃)。

用途:本品为高温发泡剂,适用于PC、聚酰胺等熔融温度高的聚合物。

18

聚硅氧烷-聚烷氧基醚共聚物(发泡灵)

黄色或棕黄色油状粘稠透明液体。酸值<0.2mgKOH/g。相对密度1.04~1.08。粘度0.15~0.5Pa· s(50℃)。

用途:本品是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一步法生产中用的泡沫稳定剂。也可作为聚氨酯类、丙烯酸酯类涂料的流平剂。在彩色胶片防光晕层的涂布方面也有应用。

眯眯眼的心锁
甜蜜的信封
2025-08-06 00:00:04
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英文缩写

Cas号: 584-84-9

Beilstein 号: 744602

分子式::C9H6N2O2

分子量: 174.16

别名: 甲苯二异氰酸酯,2,4-二异氰酸甲苯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代亚苯基, 2,4-二异氰酸酯,4-甲基-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 2,4-Diisocyanatotoluene 4-Methyl-m-phenylene diisocyana

生产方法:由甲苯硝化生成二硝基甲苯,再经还原得到甲苯二胺。甲苯二胺与光气反应即得TDI(以2,4-异构体为主)。

工业用途: TDI(甲苯二异氢酸酯)是常用的多异氢酯的一种,而多异氢酸酯是聚氨酯(PU)材料和重要基础原料。聚氨酯工业常用的TDI是2,4-TDI和2,6-TDI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包括3种常用的牌号:TDI-80/20,TDI-100和TDI-65/35。前面的数字表示组成中2,4-TDI的含量。比如T-80/20中的80表示其组成为80%的2,4-TDI和20%的2,6-TDI;TDI-100中的100表示基本上都是2,4体的TDI(约98% ),2,6-TDI的异构体很少。主要用于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及聚氨酯弹性体、涂料、胶黏剂等。

TDI的主要危害:TDI在装修中主要存在于油漆之中,超出标准的游离TDI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是致敏和刺激作用,出现眼睛疼痛、流泪、结膜充血、咳嗽、胸闷、气急、哮喘、红色丘疹、斑丘疹、接触性过敏性等症状。国际上对游离TDI的限制标准是0.5%以下。 甲苯二异氰酸酯为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臭味的透明液体,在紫外线照射下变黄;在合金钢容器中加热易聚合;能与羟基化合物中的羟基、水、胺及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脲、氨基脲及双缩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