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盐酸提纯
你这个问题不好答,如果里面还有杂质,那么用蒸馏法最好了,控制好温度,有时候可以采用减压蒸馏,
质量分数 浓度 (g/L) 密度(Kg/L) 物质的量浓度 (mol/L) pH 粘性 (m·Pa·s) 比热容 [KJ/(Kg·℃)] 蒸汽压 (Pa) 沸点 (℃) 熔点 (℃)
10% 104.80 1.048 2.87 -0.5 1.16 3.47 0.527 103 -18
20% 219.60 1.098 6.02 -0.8 1.37 2.99 27.3 108 -59
30% 344.70 1.149 9.45 -1.0 1.70 2.60 1410 90 -52
32% 370.88 1.159 10.17 -1.0 1.80 2.55 3130 84 -43
34% 397.46 1.169 10.90 -1.0 1.90 2.50 6733 71 -36
36% 424.44 1.179 11.64 -1.1 1.99 2.46 14100 61 -30
38% 451.82 1.189 12.39 -1.1 2.10 2.43 28000 48 -26
由于石墨电极不耐剥蚀,因此美国生产厂家使用新电极即钛电极,外层有铂、钌或铱。
在电解中得到的氯气最初只是用于制取漂白粉等,只是到1912年,卡斯特勒—克尔勒制碱公司才开始利用氯气在氢气中点燃生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
盐酸虽然早在7—8世纪由阿拉伯的炼金术士们在制造王水中就已制得【王水是1体积浓硝酸和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物。当时是利用蒸馏绿矾(硫酸亚铁)得到的硫酸添加硝石(硝酸钾)和天然氯化铵制得的】。但作为单独的盐酸是17世纪比利时医生赫尔蒙加热食盐和干燥的陶土首先取得的。1658年,德国化学家格劳伯将氧化钠与硫酸作用制得它。18世纪末,路布兰制碱法生产过程中得到副产品盐酸。利用电解食盐水除生成氧氧化钠外又得盐酸,可谓是一“电”两得。
关于将氢气和氯气直接合成氯化氢气体问题,1897年法国化学教授高蒂埃和海里埃曾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将两气体混合物放置在黑暗中15~16个月未见任何变化,在一般光照下缓慢化合。在强烈灯光下反应迅速加快,而在日光下发生爆炸。1902年英国化学家密勒和鲁塞尔发现,将这两气体预先干燥后混合在日光下不发生爆炸。因此将氢气与氯气直接合成氯化氢气必须预先干燥。
燃烧器是用两根同心管构成。干燥的氯气从下边的内管进入,干燥的氢气由外管进入。如果外管通氯气,内管通氢气,燃烧后余留氯气,氯气影响工人健康,并对工厂附近的居民和农作物有害。氢气和氯气合成时产生大量的热。生成的氯化氢气要经过冷却后用水吸收获得盐酸。
我国企业家吴蕴初(1891—1953年)1929年在上海创办天原电化学工厂,首先在我国利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并利用副产品氯气和氢气合成盐酸,用于制造味精,还利用氯气制造漂白粉、氯酸钾、火柴等。
污渍的种类
污渍是污垢的一种,主要来源于人体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自然界尘埃和动物、植物、矿物中的物质,或工业原材料和化工品。普通污垢可以洗涤去除。污渍则不同,洗涤不能完全去除,或者说根本不能除掉,必须用化学原料进行处理。由于污渍的种类很多,清除没的污渍所用的化学原料也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去除污垢的技术也不断提高。在洗涤去渍中,对污渍处理剂的选择或使用就显得格外和重要了。在选用处理剂前,首先末了解各种污渍的种类及各种去渍处理剂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去渍效果。
一、一般污渍
人们在穿用衣物时,沾染了很难脱落的物质,在织物表面出现痕迹,这类污渍称为一般污渍。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油脂类污渍
1.由动物油、植物油、蜡油、矿物油造成的污渍这些污渍一旦沾染就相当牢固,用洗涤剂不能去除,必须用化学处理剂使之溶解,再进行洗涤才能清除掉。
2.由含有色素的油脂造成的污渍包括油漆、油墨、彩色油、印台油、圆珠笔等。清除这类污渍,比清除无色脂肪类污渍困难得多。特别是沾染后没有及时处理,时间久了色素分子钻入纤维内部,与纤维结合起来去除更困难。
(二)色素酸类污渍
在部分是各种水果汁造成的污渍,其共同点都含有色素酸脂,染在衣服上比较牢固,水洗很难除掉,只能利用一些化学处理剂,把果汁中的有机酸脂加以中和才能除掉。
(三)蛋白质类
由血液、奶液等含有蛋白质的物质造成的污渍,这些污渍一般能溶于水,但怕高温,一旦遇到高温,蛋白质就会变成改性蛋白质,并且会与织物纤维牢固结合,很难去除。
(四)色素污渍
纯色素类是由各种颜料及带有色素的无机物造成的污渍。此类污渍一般沾上色素很难去除,特别是白色衣物沾上色素就更难去掉,必须用适当的化学剂通过化学处理或物理处理才能除掉。
(五)其它类污渍
例如由沥青、碘酒、铁锈、药膏等造成的污渍。由于这类污渍种类很多,性质不同,处理所用的处理剂和处理方法也都不同。
二、特殊污渍
是指在洗涤过程中因操作处理不当所造成的色泽上的事故。属于操作过程中技术要领掌握不好所造成的,非织物本身原有的污渍,故通称特殊污渍。这种污渍有时也因穿着久、保管不当而造成。
(一)白色衣物洗涤后,误放在带色衣服上面沾染了色渍,洗涤行业称为暗色、搭色、印色或串色等。
(二)色衣物的衬布、口袋布、领等缝有深色布,在洗涤中没有弄清杂色的性质,或操作不当,动作较慢,没有及时过水,各种色水互染,破坏了织物表面原来的色泽。
(三)褪色的衣物,因洗涤时不够注意,水温过高,刷洗不均,搓洗用力不均等造成“花”、“绺”显著褪色等现象。
(四)投水不够彻底,各种残液(皂碱液)、残垢、皂垢等没有除净,经晒晾,烫干后出现了黄斑痕迹等。
(五)晒晾时没有做展拉处理,皱折不平,或接受光线不匀出现的“晒花”、“晾花”等现象。
此外,还有部分顽固性污渍,如樟脑丸污渍,皮革服装上的混合性污渍及霉斑,丝绸染上青草渍和染发剂对衣物污染等。
污渍的识别
正确鉴别污渍的类别是去渍的关键。只有正确鉴别污渍的类别,才能在去渍时采取相应正确的去渍方法。污渍的外观、颜色、气味等许多特性都可以作为识别的线索。下面是几种感观鉴别常见的污渍方法:
一、外观鉴别法
外观鉴别方法就是根据衣服上的污渍外观形态通过观察即可识别污渍。如:各种食物汁、油漆渍等,通过外观即可识别它们的种类。
二、颜色鉴别法
是根据污渍物特有的色泽来识别污渍。例如:墨水汁、染料、油漆、血迹等污渍,都可以从颜色识别出来。
三、感观鉴别法
是凭手感及眼观某些污渍的表面,通过手感来识别污渍。如糖类污渍、胶水类污渍、蜡渍等,有易板结的特点。感观鉴别污渍,主要靠长期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四、部位鉴别法
就是根据服装污渍所在的部位识别污渍。例如:男性衣领易出现脂类污渍,前胸、袖口易粘食物渍,女性服装领下及领口有香水渍和化妆品渍、裆部有血渍、异色等。
五、气味鉴别法
是根据污渍特有的气味来识别污渍。如:香水、酒、口香糖等污渍可通过气味加以识别。
去渍剂的种类
去渍剂是对于污渍有一定针对性的单种或多种物质组合的化学药剂。一般根据在去渍的过程中作用方式的不同,把常用的去渍剂分为四大类:湿性去渍剂、干性去渍剂、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湿性去渍剂
(一)中性洗涤剂
中性洗涤剂是指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剂,PH值为7,在去渍的过程中提供润湿、分散、乳化等作用。
(二)碱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是能使蛋白质水解成肽或氨基酸的酶的总称。包括动物产生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由植物产生的木瓜朊酶和由微生物产生的霉菌蛋白酶。
(三)醋酸
醋酸是无色的、水溶的、挥发的、较弱的有机酸。在去渍时,使用的醋酸浓度是28%,若浓度过高,可能会损坏醋酸脂纤维。醋酸作用后的织物不会留下斑渍。
(四)草酸
草酸双称乙二酸,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无臭,味酸而有毒。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微溶于乙醇。草酸是有机酸中强酸之一。草酸能与碱类起中和反应,生成草酸盐。
(五)氨水
氨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就是氨水。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一种无色的挥发性液体,溶于水。
(六)肥皂酒精溶液
肥皂酒精溶液由肥皂、酒精、水及小量的氨水组配而成。
(七)甘油
甘油,学名丙三醇。有甜味的粘稠的高沸点液体,与水相溶,并有吸湿性,能吸收织物中的水份,不溶于乙醚、氯仿与有机溶剂。
二、干性去渍剂
(一)香蕉水
香蕉水是一种有香蕉气味的无色透明的混合液体,挥发性强,极易燃烧。
(二)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溶液是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一种使人愉快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及苯。
(三)乙醚
乙醚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34~51℃,微溶于水,有芳香味,具有吸湿性,味甜,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能溶于乙醇、苯、氯仿等有机溶液。
(四)松节油
松节油外观为无色到深棕色油状液体,具有松香气味,在空气中易氧化长期存放色加深,有毒。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种有机溶液。
(五)汽油
汽油是一种透明液体,易燃烧,不溶于水,能溶于醇、醚、苯等。
(六)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也就是干洗溶剂(详见以后章节)。
去除污渍的工艺
去渍方法应根据污渍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污渍应用不同的化学药品,污渍性质的不同,所用的去渍方法也不同。运用得法,才对去处污渍有帮助。否则,轻者影响去污效率,重者有损织物纤维。通常去除污渍有下列几种方法:
一、喷射法
去渍台上配备的喷枪,有喷射纯蒸汽、含蒸气、压缩空气等功能,它提供的是一种机械作用力。而喷射法是利用这个力的作用,使织物上的水基可溶性污渍去除(或部分去除)。应用此方法去渍时应注意:
(一)织物结构是否耐受一定机械作用力。
(二)污渍是否耐受一定的不会固化或溶解深入织物的内部。
(三)喷枪的作用距离与角度,以及喷射的时间。
二、揩拭法
揩拭是去渍时常用的方式。是指向织物上的污渍施用一定的机械作用力,使污渍由于揩拭的作用,脱离织物。揩拭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刷式
对污渍表面加注去渍剂后,以刷子轻敲污渍表面,使其松动,再轻刷直至污渍脱离织物。
(二)刮板揩式
对污渍表面加注渍剂后,让其渗透、溶解,以刮板轻刮污渍,使其脱离织物纤维。
(三)正面揩式
用纤细布片包着棉花形成球状物,蘸到去渍剂,在污渍表面及其范围轻轻揩试,去除污渍。
(四)背面揩式
用纤细布片包着棉花形成球状物,蘸取去渍剂,在污渍背面轻轻揩试,使污渍去除。
三、浸泡法
一些污渍与织物结合紧密,滴注去渍剂并揩试也不能顺利去除时,可以把有关的去渍剂用器皿盛着,对织物的污渍部分进行浸泡,使去渍剂能有充分的时间与污渍反应。经过一段适当的时间作用后,再用刷了轻刷以帮助污渍脱离。
四、吸收法
对于某些织物,如纤细织物、结构比较疏松的织物,或某些脱色污染严重的污渍。如大面积圆珠笔油漆,可采用吸收法帮助去渍。其方法是在织物上的污渍加注适量的去渍剂,待其溶解后,用棉布团在污渍背面轻吸,使溶解后的污渍渐渐被转移到棉布团上。在每一次轻吸后应更换干净棉布团,避免二次污染。
五、强洗法
对于大面积的污渍,用温和的机械作用不能取得良好的去污效果时,可以使用强洗法。在织物污渍表面施以去渍剂,待其渗透后,用刷子强刷或用刮板较大力量地刮试,通过强劲的机械作用,使污渍脱离织物。
运用强洗法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就是被刷的织物结构应紧密、耐磨,若是颜色织物,还要看其染色牢度是否而强洗。以此法去处理织物上的污渍,或多或少地会对织物产生一定的损伤,降低织物寿命。因此,非万不得已,不要应用强洗法去渍。
稀盐酸的用途如下:
1、可用于除水垢。
2、生活方面主要用于打扫卫生。
对于一些厕所、墙壁、地面发黄、发黑、有异味的地方都可以用稀盐酸打扫。
3、酸洗钢材
盐酸一个最重要的用途是酸洗钢材。在后续处理铁或钢材(挤压、轧制、镀锌等)之前,可用盐酸反应掉表面的锈或铁氧化物。通常使用浓度为18%的盐酸溶液作为酸洗剂来清洗碳钢:剩余的废酸常再用作氯化亚铁溶液,但其中重金属含量较高,故这种做法已经逐渐变少。
4、制备有机化合物
盐酸的另一大主要用途是制备有机化合物,例如合成PVC塑料的原料氯乙烯、二氯乙烷、聚碳酸酯的前体双酚A、催化胶黏剂聚乙烯醇缩甲醛、抗坏血酸等。企业合成PVC时通常不用市售的,而使用内部制备的盐酸。盐酸在制药方面也有很大的用途。
5、制备无机化合物
盐酸可以发生酸碱反应,故能制备许多无机化合物,例如处理水所需的化学品氯化铁与聚合氯化铝(简称聚铝,PAC)。
6、氯化铁与聚铝在污水处理、纸、饮用水等的生产中起絮凝剂和混凝剂的作用。
7、用盐酸还可以制备其他的无机物,包括道路用盐氯化钙、电镀用盐氯化镍、镀锌工业和电池制造业用盐氯化锌等。
8、控制pH及中和碱液盐酸可以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检查方法:
1、稀盐酸游离氯或溴:取该品20ml,加含锌碘化钾淀粉指示液0.2ml,10分钟内不得显蓝色。
2、硫酸盐:取该品3ml,加水5ml稀释后,加25%氯化钡溶液5滴,1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或沉淀。
3、亚硫酸盐:取新沸过的冷水50ml,加碘化钾1.0g、碘滴定液(0.01mol/L)0.15ml与淀粉指示液1.5ml,摇匀;另取该品15ml,加新沸过的冷水40ml稀释后,加至上述溶液中,摇匀,溶液的蓝色不得完全消失。
4、炽灼残渣:取该品20ml,加硫酸2滴,蒸干后,依法检查(附录ⅧN),遗留残渣不得过2mg(0.01%)。
5、铁盐:取该品20ml,置水浴上蒸干后,残渣加水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G),与标准铁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5%)。
6、重金属:取该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7、砷盐:取该品1.4ml,加水22ml稀释后,加盐酸5ml,依法检查(附录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14%)。
浓盐酸:挥发性强,无氧化性,无脱水性,无吸水性
稀硫酸:无挥发性,氧化性强.无脱水性,无吸水性
浓硫酸:无挥发性,氧化性强,脱水性强,吸水性强
(1)稀盐酸、稀硫酸 都 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
都可以和部分盐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 H2O+CO2↑
都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等等,
总之稀硫酸和稀盐酸作为体现酸性的酸性质很相似,但是在生成沉淀反应中不同,
如BaCl2 + H2SO4 =BaSO4↓2HCl;AgNO3+HCl=AgCl↓+ HNO3;
(2)稀硫酸与浓硫酸主要区别在强氧化性
稀硫酸与铜加热也不能反应;浓硫酸与铜不加热不反应,加热时才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此中浓硫酸即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C+2H2SO4(浓) △==== CO2↑+2SO2↑+2H2O 。
稀硝酸:挥发性弱,氧化性稍强,无脱水性,无吸水性;
浓硝酸:挥发性强,氧化性强,无脱水性,无吸水性。
(3)物质和硝酸反应记住产物一般规律:稀硝酸生成NO,浓硝酸生成NO2,就这样简单。
3Cu+8HNO3(稀)==3Cu(NO3)2+ 2NO↑ (无色) +4H2O
Cu+4HNO3(浓)==Cu(NO3)2+ 2NO2↑ (红棕色)+2H2O
如果手上有真菌感染,可以用这样浓度的盐酸洗手,然后马上用水清洗。
有些人用这样的盐酸涂抹在皮肤上的雀斑、蝴蝶斑、老年斑等色素沉着处,妄图烧掉它们,这十分不可取,因为即使暂时烧掉了,还会长出来,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还容易造成感染。
胃酸不足绝对不可以喝这种浓度的盐酸溶液 !人的胃酸溶液的PH大约在4左右,摩尔浓度为10^-4摩尔/升左右,而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摩尔浓度为1000×1.05×10%÷36.5=2.88摩尔/升,两者差距为2.88/(10^-4)=28800倍,所以喝了会死人的.
拼音名:Xi Yansuan
英文名: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书页号:2000年版二部-535
本品含HCl 应为9.5%~10.5%。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呈强酸性。
【鉴别】 本品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检查】 游离氯或溴 取本品20ml,加含锌碘化钾淀粉指示液0.2ml ,10分钟内
不得显蓝色。
硫酸盐 取本品3ml ,加水5ml 稀释后,加25%氯化钡溶液5 滴,1 小时内不得发
生浑浊或沉淀。
亚硫酸盐 取新沸过的冷水50ml,加碘化钾1.0g、碘滴定液(0.01mol/L)0.15ml 与
淀粉指示液1.5ml ,摇匀;另取本品15ml,加新沸过的冷水40ml稀释后,加至上述溶液
中,摇匀,溶液的蓝色不得完全消失。
炽灼残渣 取本品20ml,加硫酸2 滴,蒸干后,依法检查(附录Ⅷ N),遗留残渣
不得过2mg(0.01%) 。
铁盐 取本品20ml,置水浴上蒸干后,残渣加水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 G),与
标准铁溶液1.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5%)。
重金属 取本品10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
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 H 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砷盐 取本品1.4ml ,加水22ml稀释后,加盐酸5ml,依法检查(附录 J 第一法),
应符合规定(0.000 14%)。
【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本品10ml,加水20ml稀释后,加甲基红指示液2 滴,用氢
氧化钠滴定液(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相当于36.46mg 的HCl。
【类别】 用于胃酸缺乏症。
【贮藏】 置玻璃瓶内,密封保存。
稀盐酸:
浓盐酸:吸水性(空气中的水)、脱水性(以水的形式脱去氢、氧元素)、腐蚀性、强氧化性。稀释时将浓硫酸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加紫色石蕊
加无色酚酞
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硫酸有强氧化性
盐酸有强还原性
硫酸可以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盐酸可以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盐酸易挥发
硫酸不易挥发
硫酸酸性比盐酸的酸性大
硫酸吸水
盐酸容于水
硫酸和水混合时回放出大量的热
------------------------------------
1)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将木炭粉跟浓硫酸混合加热,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盐酸不能氧化木炭。
(2)浓硫酸加热到340℃左右(其沸点)时,会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
盐酸加热时,只会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但不会分解。
---------------------------------
盐酸化学性质!!!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将木炭粉跟浓硫酸混合加热,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盐酸不能氧化木炭。
!浓硫酸加热到340℃左右(其沸点)时,会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
盐酸加热时,只会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但不会分解。
浓盐酸有腐蚀性
稀盐酸几乎没有
硫酸通常都
有很强的腐蚀性
硫酸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
盐酸无反应
---------------------------------------
酸和盐酸在组成、化学性质方面的异同
纯硫酸和氯化氢(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在分子组成上的相同点:都含有氢原子,它们在水溶液中则都含有氢离子。在分子组成上的不同点:酸根不同,硫酸根中含有氧;盐酸根中不含有氧,它们在水溶液中
硫酸和盐酸在化学性质上的相同点:
(l)其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zn+2hcl=zncl2+h2↑
fe+h2so4(稀)=
feso4+h2↑
(3)都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2hclcucl2+h2o
(4)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2hcl=cucl2+2h2o
(5)都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bacl2+h2so4=baso4↓+2hcl
化学性质的不同点:
(1)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将木炭粉跟浓硫酸混合加热,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盐酸不能氧化木炭。
(2)浓硫酸加热到340℃左右(其沸点)时,会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
h2so4(浓)so3↑+h2o
盐酸加热时,只会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但不会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