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乙醇和硫酸铜溶液混合会产生蓝色的沉淀?来个高手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离子化合物硫酸铜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乙醇。硫酸铜溶解在水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被水分子包围着,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重新结合成
CuSO4
的机会比较小,所以它能较好地、较稳定地分散(溶解)在水中。当硫酸铜溶液与乙醇混合时,由于乙醇与水分子间会形成较强的氢键,削弱了水与铜离子、硫酸根离子间的作用力,铜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水合遭到破坏,铜离子与硫酸根便很供罚垛核艹姑讹太番咖容易结合成硫酸铜结晶析出。
这沉淀其实就是硫酸铜晶体
酒精的加入
手头上有一瓶95°医用酒精,但是时间长了不能保证其纯度。当少量此酒精溶液加入较稀的硫酸铜溶液,一开始浮在硫酸铜溶液上,分层,混合均匀后没有明显现象。
取一只试管,加入约3ml的CuSO4饱和溶液,然后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此酒精溶液约1mL,酒精溶液浮在CuSO4饱和溶液上,分层,界面两侧,主要是上方出现白色浑浊。轻轻震荡,有少量针状晶体从界面处脱离沉到试管底(这在滴加过程中也有,因为滴入液滴会引起震动)。用力些震荡,则酒精层全部变成白色浑浊,针状硫酸铜晶体如下雪般落到试管底,直至反应结束,上层重新基本澄清,呈极浅的蓝色,下层析出晶体为蓝色。
取另一只试管,加入约2mL此酒精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CuSO4饱和溶液约1mL,CuSO4溶液刚一滴入便结晶出来,颗粒很小,几乎是粉状的,比前面实验晶体小得多,总的颜色也为浅蓝色,这可能是由于更细小的晶体反射白光更多的缘故。基本上滴加完反应就近乎完全,上层溶液呈极浅的蓝色。
分析:硫酸铜晶体微溶于醇,再加上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弱,会削弱水分子对溶质离子的作用,导致溶解度下降。CuSO4便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晶体大小和结晶速度有关系,速度慢的晶体相对较大;至于晶体形状为针状(从水溶液中结晶一般是粒状),这与溶液中晶体平衡状态有关,限于个人知识水平及能力无法探究。
CuSO4.5H2O
俗称胆矾或铜矾、蓝矾。
一放热、加热酒精就会受热挥发,达到酒精的爆炸极限值范围内,有热源就会发生闪爆,酒精要多了,还会发生爆炸。这个实验要注意安全。
医用酒精(75%),含水量为25%。只要是医用酒精,就可以用来杀菌。相反如果酒精浓度太高,杀菌效果反而不好。
氯化铜易溶于乙醇,而且25摄氏度时溶解度比水还大2倍左右。所以事实上溶解度不是不变,而是增加了。【形成了醇络合物。】
硫酸铜不溶于乙醇,甚至如果加入大量乙醇,析出的硫酸铜还不是晶体,而是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所以事实上硫酸铜溶解度减少,氯化铜是增加的。如果题目没有做说明,你只需要说不变或者增加~
===============
[使用极性或者非极性探讨也OK……
离子化合物仅限: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金属+酸根。所以CuCl2是共价。]
你对最后一步的描述有点不完整,故而上述有一点推测的性质。如不符实际情况,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