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二异丁腈半衰期和温度的关系
简称AIBN.溶于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石油醚和苯胺等有机溶剂。遇热分解放出氮气和含-(CH2)2-C-CN基有机氰化物。分解温度64℃。室温下缓慢分解,100 ℃急剧分解.能引起爆炸着火,易燃。有毒。放出的有机氰化物对人体危害较大。
基本介绍
中文名:偶氮二异丁腈
英文名: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
别称:2,2'-偶氮二异丁腈2,2'-二偶氮异丁腈
化学式:C8H12N4
分子量:164.21
CAS登录号:78-67-1
EINECS登录号:201-132-3
熔点:102-104℃
水溶性:Insoluble
套用:用作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单体的聚合引发剂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偶氮二异丁腈
中文别名:2,2'-偶氮二异丁腈2,2'-二偶氮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腈);发泡剂Vazo
英文名称: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
英文别名:2,2-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Azo-iso-butyronitrile2,2-dimethyl-2,2-azodipropiononitrile2,2-Azobsisobutyronitril2,2-Azodi(isobutyronitrile)2,2'-AzodiisobutyronitrileAzo two different nitrile2,2'-(E)-diazene-1,2-diylbis(2-methylpropanenitrile)2-(1-cyano-1-methyl-ethyl)azo-2-methyl-propanenitrile
CAS号:78-67-1
润兴光电AIBN结构图
EINECS号:201-132-3
分子式:C8H12N4
分子量:164.2077
10小时半衰期温度:65℃
密度:1.1(20℃)
熔点(℃):102~104
半衰期t1/2=0.1h(101℃)、1.0h(82℃)、10h(65℃)
活化能125.5kJ/mol
最大吸收峰:345nm(乙醇)
溶解情况: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甲苯和苯胺等。
毒性:LD50(mg/kg),小鼠经口700,腹腔注射25。
危险类别:4.1类 UN编码:3234 包装类别:II
储存条件:避光保存,温度<25℃。
相关类别: Free Radical InitiatorsOrganicspharmacetical聚合物引发剂引发剂催化剂聚合催化剂和树脂自由基聚合反应催化剂氮化合物生化试剂标准品高分子科学有机原料有机化合物标准品和标准物质胺基酸及其衍生物
Mol档案: 78-67-1.mol
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醚、甲醇、乙醇、丙醇氯仿、二氯乙烷、乙酸乙酯、苯等,多为油溶性引发剂。遇热分解,熔点100℃-104℃。应保存于20℃的乾燥地方。遇水分解放出氮气和含-(CH2)2-C-CN基有机氰化物。分解温度64℃.室温下缓慢分解,100℃急剧分解,能引起爆炸着火,易燃、有毒。放出氮气和有机氰化物,后者对人体危害较大。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49.67 2、
摩尔体积(m3/mol):171.5 3、
等张比容(90.2K):416.7 4、
表面张力(dyne/cm):34.8 5、
极化率(10-24cm3):19.69
类别
易燃固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L0: 670 毫克/ 公斤口服- 小鼠 LD50: 700 毫克/ 公斤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氧化剂混合可爆易氧化, 不稳定, 受热激烈分解, 与庚烷, 丙酮加热爆炸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遇热分解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乾燥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 水、乾砂、二氧化碳、泡沫、1211灭火剂
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维纶级 工业级 腈纶级
外观 白色结晶粉末
AIBN的质量分数/% 99.0 99.0 99.0
熔点/℃ 100~103 99~103 97~103
挥发物/%≤ 0.1 0.3 0.5
甲醇不溶物/%≤ 0.01 0.1 0.5
色点 10个/10g 10个/10g 10个/10g
色调≥ 90 90 90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E,Xn,F,Xi
危险类别码 2-11-20/22-52/53-67-65-48/20-38-63-66-36
安全说明 39-41-47-61-62-36/37-16-26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34 4.1
WGK Germany 2
RTECS号 UG0800000
F 4.4
HazardClass 4.1
PackingGroup II
毒害物质数据 78-67-1(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套用特性
偶氮二异丁腈是油溶性的偶氮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反应稳定,是一级反应,没有副反应,比较好控制,所以广泛套用在高分子的研究和生产。比如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等单体聚合引发剂,也可用作聚氯乙烯、聚烯烃、聚氨酯、聚乙烯醇、丙烯腈与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物、聚异氰酸酯、聚醋酸乙烯酯、聚醯胺和聚酯等的发泡剂。此外,也可用于其它有机合成。
产品用途
用作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丙烯腈等单体的聚合引发剂作为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等单体聚合时的引发剂,也作为橡胶、塑胶的发泡剂,用量为10%~20%。本品也可用作硫化剂、农药和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本品属高毒类物质、小鼠口服LD5017.2~25mg/kg,受热分解放出的有机氰化物对人体有较大毒害。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作高分子聚合物的引发剂
储运方法
库房通风低温乾燥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952/3234
合成方法
(1)将水合肼1份、丙酮3.6份投入反应釜内,搅拌下加热至回流温度,继续加热保温回流4~6h,然后降温到60℃。 缩合反应生成嗪(丙酮连氮)。
(2)将70%的硫酸溶液投入发生反应器中,然后搅拌下加入25%~30%的氰化钠水溶液,即产生氰化氢气。
(3)产生的氰化氢气体导入制成的嗪(丙酮连氮)中,控制氰化温度为55~60℃,密封下, 反应5h。之后冷却降温至25~30℃,反应2h。然后静置分层,分出废水,获二异丁腈肼。
(4)将二异丁腈肼冷却降温至10℃以下,边搅拌,边从釜底通入氯气,温度会略有升高,需控制在20℃以下。尾气用水、硷吸收。氧化反应完毕后 ,静置沉降,过滤,滤液回收利用,滤饼用水洗涤,分去水后,获粗品偶氮二异丁腈。
(5)产品精制采用重结晶的方法。用乙醇将偶氮二异丁腈粗品溶解,过滤。滤液经低温结晶,吸滤,滤液乙醇可循环使用,滤饼低温乾燥,即得成品。
(6)由水合肼与丙酮于回流温度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嗪(丙酮连氮)。由70%的硫酸与25%~30%的氰化钠反应,制得氰化氢气。然后将得到的氰化氢气与嗪(丙酮连氮)于55~60℃下反应,之后冷却降温继续反应得到二异丁腈肼。二异丁腈肼与氮气在20℃以下反应,然后静置沉降、过滤,滤液回收利用,滤饼用水洗涤,分去水后,获精品偶氮二异丁腈。用乙醇将偶氮二异丁腈粗品溶解、过滤,滤液经低温结晶,吸滤,低温乾燥,即得成品。
物质毒性
编号毒性类型测试方法测试对象使用剂量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00 mg/kg
1.行为毒性——全身麻醉
2.行为毒性——嗜睡
3.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2
急性毒性
吸入
大鼠
>12 gm/m3/4H
1.眼毒性——结膜刺激
2.行为毒性——兴奋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25 mg/kg
1.行为毒性——全身麻醉
2.行为毒性——嗜睡
3.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4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3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5
急性毒性
口服
小鼠
7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6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2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7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小鼠
4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8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兔
5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9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豚鼠
5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其他变化
10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2200 mg/kg/11D-C
1.胃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2.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安全说明
危险性概述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处治
【食入】
误服入口应立即就医处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混合, 经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受热时性质不稳定,40℃逐渐分解,至103~104℃时激烈分解,放出氮气及数种有机氰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并散发出较大热量,能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物、氮氧化物、氮气。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水、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立即切断泄漏源,冷却盛装容器,移出事故区,应急处置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水润湿,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密闭的塑胶桶或纸板桶中。应将泄漏现场、清洗废水,污染产品,应急处理用具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酯达到环保要求。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前苏联MAC(mg/m3)】
0.3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毒物渗透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安全术语
S39Wear eye / face protection. 戴护目镜或面具。
S41In case of fire and / or explosion do not breathe fumes. 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切勿吸入烟雾。
S47Keep at temperature not exceeding... 保持温度不超过…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风险术语
R2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
R11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20/22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害。
R52/53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第1批60种,第2批14种,一共74种。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别名 CAS号
1 氯 液氯、氯气 7782-50-5
2 氨 液氨、氨气 7664-41-7
3 液化石油气 68476-85-7
4 硫化氢 7783-06-4
5 甲烷、天然气 74-82-8(甲烷)
6 原油
7 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 8006-61-9(汽油)
8 氢 氢气 1333-74-0
9 苯(含粗苯) 71-43-2
10 碳酰氯 光气 75-44-5
11 二氧化硫 7446-09-5
12 一氧化碳 630-08-0
13 甲醇 木醇、木精 67-56-1
14 丙烯腈 氰基乙烯、乙烯基氰 107-13-1
15 环氧乙烷 氧化乙烯 75-21-8
16 乙炔 电石气 74-86-2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别名 CAS号
17 氟化氢、氢氟酸 7664-39-3
18 氯乙烯 75-01-4
19 甲苯 甲基苯、苯基甲烷 108-88-3
20 氰化氢、氢氰酸 74-90-8
21 乙烯 74-85-1
22 三氯化磷 7719-12-2
23 硝基苯 98-95-3
24 苯乙烯 100-42-5
25 环氧丙烷 75-56-9
26 一氯甲烷 74-87-3
27 1,3-丁二烯 106-99-0
28 硫酸二甲酯 77-78-1
29 氰化钠 143-33-9
30 1-丙烯、丙烯 115-07-1
31 苯胺 62-53-3
32 甲醚 115-10-6
33 丙烯醛、2-丙烯醛 107-02-8
34 氯苯 108-90-7
35 乙酸乙烯酯 108-05-4
36 二甲胺 124-40-3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别名 CAS号
37 苯酚 石炭酸 108-95-2
38 四氯化钛 7550-45-0
39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584-84-9
40 过氧乙酸 过乙酸、过醋酸 79-21-0
41 六氯环戊二烯 77-47-4
42 二硫化碳 75-15-0
43 乙烷 74-84-0
44 环氧氯丙烷 3-氯-1,2-环氧丙烷 106-89-8
45 丙酮氰醇 2-甲基-2-羟基丙腈 75-86-5
46 磷化氢 膦 7803-51-2
47 氯甲基甲醚 107-30-2
48 三氟化硼 7637-07-2
49 烯丙胺 3-氨基丙烯 107-11-9
50 异氰酸甲酯 甲基异氰酸酯 624-83-9
51 甲基叔丁基醚 1634-04-4
52 乙酸乙酯 141-78-6
53 丙烯酸 79-10-7
54 硝酸铵 6484-52-2
55 三氧化硫 硫酸酐 7446-11-9
56 三氯甲烷 氯仿 67-66-3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别名 CAS号
57 甲基肼 60-34-4
58 一甲胺 74-89-5
59 乙醛 75-07-0
60 氯甲酸三氯甲酯 双光气 503-38-8
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序号 化学品品名 CAS号
1 氯酸钠 7775-9-9
2 氯酸钾 3811-4-9
3 过氧化甲乙酮 1338-23-4
4 过氧化(二)苯甲酰 94-36-0
5 硝化纤维素 9004-70-0
6 硝酸胍 506-93-4
7 高氯酸铵 7790-98-9
8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614-45-9
9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101-25-7
10 硝基胍 556-88-7
11 2,2'-偶氮二异丁腈 78-67-1
12 2,2'-偶氮-二- (2,4-二甲基戊腈)
(即偶氮二异庚腈) 4419-11-8
13 硝化甘油 55-63-0
14 乙醚 60-29-7
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或称CAS Number, CAS Rn, CAS #),又称CAS登录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如今几乎所有的化学数据库都允许用CAS号检索。
到2012年1月20日,CAS已经登记了64,944,800余种物质最新数据,并且还以每天4,000余种的速度增加。
CAS登录号是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为化学物质制订的登记号,该号是检索有多个名称的化学物质信息的重要工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格式
一个CAS编号以连字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2到7位数字,第二部分有2位数字,第三部分有1位数字作为校验码。CAS编号以升序排列且没有任何内在含义。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如下:CAS顺序号(第一、二部分数字)的最后一位乘以1,最后第二位乘以2,依此类推,然后再把所有的乘积相加,再把和除以10,其余数就是第三部分的校验码。
举例来说,水(H2O)的CAS编号前两部分是7732-18,则其校验码= ( 8×1 + 1×2 + 2×3 + 3×4 + 7×5 + 7×6 ) mod 10 = 105 mod 10 = 5(mod是求余运算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CAS登录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2-甲基-1,3-丁二烯
中文别名:异戊二烯
英文名称:Isoprene
英文别名:2-Methyl-1,3-butadieneIsoprene (99%+)
CAS号:78-79-5
EINECS号:201-143-3
分子式:C5H8
分子量:68.12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油状液体。
熔点(℃):-146.7
相对密度(水=1):0.68g/cm3
沸点(℃):34.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35
饱和蒸气压(kPa):53.32(15.4℃)
闪点(℃):-54
爆炸上限%(V/V):10.0
引燃温度(℃):220
爆炸下限%(V/V):1.0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苯,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可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可与溴水、氯气等发生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
热化学性质 基本热化学性质性质 数值 单位 温度(K) 参考文献 状态 热容Cp 36.28 J/(mol·K) 50 g 47.75 J/(mol·K) 100 g 60.95 J/(mol·K) 150 g 74.81 J/(mol·K) 200 g 95.64 J/(mol·K) 273.15 g 102.69 J/(mol·K) 298.15 g 151.08 J/(mol·K) 298.15 l 152.5 J/(mol·K) 298.15 l 152.6 J/(mol·K) 298.2 l 103.21 J/(mol·K) 300 g 129.59 J/(mol·K) 400 g 152.16 J/(mol·K) 500 g 171.03 J/(mol·K) 600 g 186.95 J/(mol·K) 700 g 200.6 J/(mol·K) 800 g 212.3 J/(mol·K) 900 g 222.5 J/(mol·K) 1000 g 231.3 J/(mol·K) 1100 g 238.9 J/(mol·K) 1200 g 245.5 J/(mol·K) 1300 g 251.2 J/(mol·K) 1400 g 256.2 J/(mol·K) 1500 g 标准焓Ho298.15 75.7 kJ/mol 298.15 g 标准熵Ho298.15 314.76 J/(mol·K) 298.15 g 228.28 J/(mol·K) 298.15 l 229.2 J/(mol·K) 298.15 l 229.3 J/(mol·K) 298.15 l 安托因蒸气压计算式log(P) = A - B/(C+T)
其中: Cp = 蒸气压 (bar)T = 温度 (K) 温度范围 A B C 参考文献 状 态 215.5~234.92 4.08822 1108.151 -35.731 g 289.9~307 3.21586 706.92 -87.046 g
制法
1.脱氢法 异戊烷脱氢制异戊烯,异戊烯再脱氢得异戊二烯,然后经乙腈或N,N-=甲基甲酰胺萃取蒸馏分离出异戊二烯纯品。
2.合成法
(1)丙烯二聚法 由三步反应组成
(2)异丁烯一甲醛法由二步反应组成
(3)乙炔一丙酮法由三步反应组成
3.乙烯装置副产C5馏分分离异戊二烯,G馏分的产率一般为裂解原料的5%~8%(wt).其中异戊二烯含量为15%~25%。异戊二烯产率为裂解原料的0·5%~1.O%。用将通蒸馏法难以得到高纯产品,一般采用萃取蒸馏和共沸蒸馏法,已工业化的萃取蒸馏方法有乙腈法、N,N-二甲基甲酰胺法、N-甲基吡咯烷酮法等。
举例说明: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 65218-33-7 FMEE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盐 71338-19-24 FMES
乙醇 64-17-5 ethanol
苯 71-43-2 benzene
乙二醇 107-21-1 ethylene glycol
乙腈/甲基腈 075-5-8 acetonitrile
甲醇/木醇 67-56-1 methanol
丙二醇 57-55-6 propylene glycol
二氯甲烷 075-9-2 dichloromethane
氯仿/三氯甲烷 67-66-3 trichloromethane
四氯化碳 56-23-5 terachloromethane
丙酮 67-64-1 acetone
正丁醇 71-36-3 1-butanol
乙酸乙酯 141-78-6 ethyl acetate
二甲基甲酰胺DMF 068-12-2 Dimethylformamide
苯酚 108-95-2 phenol
环己烷 110-82-7 cyclohexane
甲苯 108-88-3 methylbezene
四氢呋喃THF 109-99-9 oxolane
正己烷 110-54-3 hexyl hydride
乙酸正丁酯 123-86-4 butyl acetate
甲醛 50-00-0 formaldehyde
乙醚 60-29-7 ethylether
吡啶/氮苯 110-86-1 pyridine
氨 7644-41-7 ammonia
吗啉 110-91-8 morpholine
丙三醇/甘油 56-81-5 glycerol
糠醇 98-00-0 furfuryl alcohol
氯苯 108-90-7 chloro bezene
吲哚 120-72-9 1H-indole
硝基苯 98-95-3 nitrobezene
喹啉 91-22-5 quinoline
乙醇胺 141-43-5 monoethanolamine
异丁腈 78-82-0 isobutyronitrile
右旋葡萄糖 50-99-7 D-glucose
左旋葡萄糖 921-60-8 L-glucose
中文名称
3-羟基-1-萘酸
英文名称
3-hydroxynaphthalene-1-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3-Hydroxy-[1]naphthoesaeure3-hydroxy-1-napthalenecarboxylic
acid3-Oxy-naphthalin-carbonsaeure-(1)3-hydroxy-2-naphthenoic
acid3-hydroxy-1-naphthalenecarboxylic
acid3-hydroxy-1-naphthoic
acid
CAS号
19700-42-6
上游原料
CAS号
中文名称
23204-36-6
3-羟基-1,8-萘二甲酸酐
4507-84-0
3-硝基-1-萘甲酸
3027-38-1
3-硝基-1,8-萘二甲酸酐
下游产品
CAS号
名称
19700-42-6
3-羟基-1-萘酸
77-78-1
硫酸二甲酯
305-80-6
重氮苯磺酸
67-56-1
甲醇
79-37-8
草酰氯
更多上下游产品参见:http://baike.molbase.cn/cidian/1795630
中文名称
2-羟基异丁酸甲酯
中文别名
甲基2-羟基异丁酸酯Α-羟异丁酸甲酯2-羟基-2-甲基丙酸甲酯α-羟基异丁酸甲酯
英文名称
methyl
2-hydroxy-2-methylpropan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α-hydroxyisobutyratePropanoic
acid,2-hydroxy-2-methyl-,methyl
ester2-hydroxy-2-methyl-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2-Hydroxyiso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Methyl
2-methyllactateMethyl
2-hydroxy-2-methylpropanoate2-Hydroxyiso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methyl
|A-hydroxyisobutyrateMethyl
2-hydroxyisobutyratemethyl
2-hydroxy-2-methyl-propionatemethyl
hydroxyisobutyrate
CAS号
2110-78-3
上游原料
CAS号
中文名称
67-56-1
甲醇
13027-88-8
2-羟基异丁酰胺
594-61-6
2-甲基-2-羟基丙酸
31469-15-5
1-甲氧基-1-(三甲基甲硅氧基)-2-甲基-1-丙烯
547-63-7
异丁酸甲酯
75-86-5
丙酮氰醇
107-31-3
甲酸甲酯
下游产品
CAS号
名称
2110-78-3
2-羟基异丁酸甲酯
393-11-3
5-氨基-2-硝基三氟甲苯
75-44-5
光气
67-56-1
甲醇
3852-11-7
3-甲氧基异丁酸甲酯
79-41-4
2-甲基丙烯酸
更多上下游产品参见:http://baike.molbase.cn/cidian/42198
中文名称
1,2,3,4-环丁基四羧酸四甲酯
中文别名
四甲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酯
英文名称
Tetramethyl
1,2,3,4-Cyclobutanetetra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1,2,3,4-Cyclobutanetetracarboxylic
Acid
Tetramethyl
EsterCYCLOBUTANE-1,2,3,4-TETRACARBOXYLIC
ACID
TETRAMETHYL
ESTERTetramethyl
1,2,3,4-cyclobutanetetracarboxylateTetraMethyl
1,2,3,4-Cyclobutanetetracarboxylatetetramethyl-1,2,3,4-cyclobutanetetracarboxylate
CAS号
14495-41-1
上游原料
CAS号
中文名称
67-56-1
甲醇
53159-92-5
1,2,3,4-环丁烷四羧酸
624-49-7
富马酸二甲酯
下游产品
CAS号
名称
14495-41-1
1,2,3,4-环丁基四羧酸四甲酯
更多上下游产品参见:http://baike.molbase.cn/cidian/1600536